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旱莲草凝血和溶血活性成分的研究

摘要:研究旱莲草中的凝血和溶血活性物质,为旱莲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分离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eclalbasaponinⅠ(1)、eclalbasaponinⅣ(2)、eclalbasaponinⅤ(3)、3,4,5-trihydroxy-6-(2-hydroxy-3-(palmitoyloxy)propoxy)-etrahydro-2H-pyran-yl)methanesul-fonic acid(4)、蟛蜞菊内酯(5)和异去甲蟛蜞菊内酯(6),其中化合物4首次从旱莲草中分离到。体外溶血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4具有很强溶血活性,在浓度为0.6μg/mL时,对红细胞的溶解率分别达到(93.52±1.56)%、(82.55±2.72)%和(94.99±0.68)%。体外凝血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5、6具有很强的凝血活性,它们既能直接使红细胞凝聚成团,也能通过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再通过纤维蛋白使红细胞凝聚成团。
1161-1164

中华剑角蝗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中抗肿瘤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摘要:采用活性追踪法,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一个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苯并吡喃酮二聚体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为secalonic acid A,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Secalonic acid A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人宫颈癌细胞(Ca Ski)、鼻咽癌细胞(CNE2)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均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12、2.23、4.16、20.18和22.65μM,但对正常细胞如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和犬肾细胞(MDCK)的细胞毒性较小,IC50值大于100μM,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Secalonic acid A能有效诱导HepG2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最高达到40.6%,并能有效破坏HepG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相对破坏率最高达到97.3%。提示该化合物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1165-1169

乳酸乳球菌表面表达Brazzein甜味蛋白系统的建立

摘要:参照甜味蛋白Brazzein基因序列,结合乳酸乳球菌的密码子偏嗜性的相关分析,对甜味蛋白Brazzein基因进行改造,将第29位天冬氨酸、31位的组氨酸和第41位的谷氨酸分别突变为赖氨酸、丙氨酸和赖氨酸,以期提高目的蛋白的甜度。采用重叠PCR的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目的片段亚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序列测定分析后,目的片段克隆入分泌表达载体pNZ8112,电转化乳酸乳球菌中,构建成表面展示表达甜味蛋白Brazzein的乳酸乳球菌表达系统。
1170-1173

大黄酚与甲基化-β-环糊精的超分子包合和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摘要:为提高大黄酚(Chr)的水溶性,采用电磁搅拌-喷雾干燥法(ES)制备Chr-甲基化-β-环糊精(M-β-CD)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体外释放特性等实验考察Chr包合前后的溶解、释放特性。结果发现:不同温度下Chr的相溶解度图均呈现出AL型特点,在25、35和45℃条件下Chr与M-β-CD包合过程的超分子包合常数分别为6.56×102、7.85×102、1.09×103L/mol;包合过程的△H0为20.09 kJ/mol;△S0为121.11 J/(mol·K);△G0分别为-16.01、-17.21、-18.42 kJ/mol;Job’s测定显示Chr与M-β-CD可自发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均有较好的增溶作用,整个包合过程体现为熵驱动过程。体外释放实验表明:ES法制备的包合物的累积释放率明显优于Chr原药和Chr与M-β-CD的物理混合物。Chr-M-β-CD包合物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良好,有望成为理想的Chr给药系统。
1174-1177

荷叶离褶伞高产漆酶菌株选育及其漆酶酶学特性

摘要:应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对一株产漆酶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菌株紫外诱变,用愈创木酚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平板变色法初筛,然后用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测定漆酶活性进行复筛,获得1株漆酶高产诱变菌株HY1022-01;对HY1022-01所产漆酶粗酶液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Y1022-01所产漆酶最大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30.32%,最适条件下酶活达991.67 U/mL,且产酶稳定;HY1022-1所产漆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5℃,在30∽35℃较为稳定;最适反应pH值为3.0,pH在2.2∽3.8较为稳定,ABTS的漆酶动力学常数为72.622μM。
1178-1181

响应面法优化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载药量

摘要:本文研究了响应面法优化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载药量。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以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投药量和反应温度为因素,缓释微丸的载药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依次对各因素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最终优化了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载药量。当海藻酸钠浓度为2.75%、壳聚糖浓度为2.08%、投药量为35.94%、反应温度为51℃时载药量为22.41%。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柿叶总黄酮缓释微丸的载药量是可行的。
1182-1187

黄精多糖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PINP和BMP-2表达的影响

摘要:探讨黄精多糖(PSP)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作用中I型前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的影响。取8周龄雄性BALB/C小鼠1只,无菌操作分离小鼠股骨和胫骨,注射器冲出骨髓制成细胞悬液,传代3次后分为6组用于实验。空白诱导组仅加入等量成骨诱导培养基;阳性对照诱导组加入等量成骨诱导培养基及雌二醇(10-8mol/L);各PSP诱导组:加成骨诱导培养基和各自浓度的PSP(200、300、400、500 mg/mL)。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倒置相差显微镜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在培养第7 d、第14 d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量细胞PINP和BMP-2的表达量。实验结果显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呈长梭形,有接触抑制现象,诱导后细胞呈三角形、多角形、不规则形状,细胞生长密集时可重叠生长。各不同浓度PSP诱导组均比非诱导组高表达PINP和BMP-2(P〈0.01)。表明PSP呈剂量相关性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高浓度PSP可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过程中BMP-2和PINP的表达。
1188-1192

甘草次酸-顺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抗癌活性研究

摘要:以天然活性成分18β-甘草次酸和抗癌药顺铂为原料,经缩合制备甘草次酸-顺铂(GA-Pt)复合物;利用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做体外模型,用MTT法观察GA-Pt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发现目标化合物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显明显的抑制活性,浓度在5∽400μg/mL范围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可达29.31%∽92.25%。此结果显示,肝癌Bel-7402细胞对甘草次酸顺铂类复合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甘草次酸与顺铂的偶合可提高顺铂的抗癌活性,这可能是产生抗癌协同及化疗增敏作用的结果。此结果对新型肝靶向抗癌候选药物的筛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193-1197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拟诺卡氏放线菌YIM90087的代谢产物研究

摘要:对拟诺卡氏菌YIM90087的固体发酵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S)-3-苄基-2,5-哌嗪二酮(1)、(3S,6S)-3-(2-丁基)-6-(1-羟乙基)-2,5-哌嗪二酮(2)、(3S,6S)-3-(2-丁基)-6-羟甲基-2,5-哌嗪二酮(3)、(4S)-4-苄基-1,3-恶唑-2,5-二酮(4)、6'-羟基-4,2',3',4''-四甲氧基-对三联苯(5)、(3S,6S)-3-(4-羟苄基)-6-异丁基-2,5-哌嗪二酮(6)、(3R,8aS)-3-异丙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7)、(3S,6S)-3-异丁基-6-甲基-2,5-哌嗪二酮(8)、(3S,6S)-3-苄基-6-(1-羟乙基)-2,5-哌嗪二酮(9)和(3S,6S)-3-苄基-6-(1-羟丙基)-2,5-哌嗪二酮(10)。化合物4目前只见化学合成报道,为新天然产物。
1198-1201

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dyeriana)果实的化学成分

摘要:为研究云南金钱槭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我们通过各种波谱技术从云南金钱槭果实9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别鉴定为诃子裂酸11,12-二乙酯(1),诃子裂酸12,13-二乙酯(2),诃子裂酸11-甲酯-12,13-二乙酯(3),诃子裂酸(4),二氢红花菜豆酸(5),红花菜豆酸(6),7-Carboxyl-8-carveol(7),3,4,8,9,10-Pentahydroxy-dibenzo[b,d]pyran-6-one(8),3,4,5-三羟基苯甲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醛(10),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1),5-羟甲基糠醛(12)。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1207-1211

红树林植物无瓣海桑内生真菌Neofusicoccum sp.SaBA3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MPLC、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常压硅胶柱色谱以及PTLC等方法从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内生真菌Neofusicoccum sp.SaBA3的大米发酵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理化性质及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3S*,4S*)-3,4-二氢-3,4,8-三羟基-7-乙基-6-甲氧基萘-1-酮(1),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2),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麦角甾-6,2-二烯-5α,8α-环二氧-3-醇(4),麦角甾醇-5-烯-3-酮(5),3β-羟基-胆甾醇(6),邻苯二甲酸二甲酯(7),尿嘧啶(8)。除化合物1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Neofusicoccum属中分离得到。
1212-1215

中国南海来源海洋链霉菌SCSIO 11863中Enterocins的分离鉴定(英文)

摘要:从南海底泥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放线菌株SCSIO 11863。表型和进化系统分析数据表明该菌属于链霉菌属并命名为Streptomyces sp.SCSIO 11863(KC904267)。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与白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griseolus strain ABRIINW EA1145(GQ925802)有99%的相似性。对该菌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了两个结构类似化合物,分别为Enterocin(1)和5-deoxyenterocin(2)。
1216-1220

草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SephadexLH-20、MCI等方法从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全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学方法鉴定为Chlorajapolide C(1),Shizukanolide H(2),Chloranthalactone E(3),Istanbulin B(4),Istanbulin A(5),4-Hydroxy-4,7-dimethyl-1-tetralone(6),4α,7α-Epoxyguaiane-10α,11-diol(7),(+)-Hydroxydihydroneocurueol(8),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9),3β-Hydroxystigmast-5,22-dien-7-one(10)。其中6∽10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得到,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1221-1224

蒙药漏芦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摘要: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法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漏芦花中分离得到10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7,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1)、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m(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α-D-鼠李糖苷(7)、芹菜素-7—O-α-D-葡萄糖苷(8)、芦丁(9)、芹菜素-7-O-α—D-葡萄糖醛酸苷(10)。除化合物5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225-1228

鳢肠不同部位抗骨质疏松活性及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摘要:为了比较鳢肠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及总皂苷、总黄酮含量,采用MTT法和对硝基苯酚磷酸二钠法测定鳢肠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对UMR106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鳢肠不同部位总皂苷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鳢肠根和叶提取物对UMR106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浓度为50μg/mL时促增殖作用最强,增值率分别为7.7%和16.9%,茎提取物没有明显的作用;鳢肠根、茎、叶提取物对ALP活性均有促进作用,浓度为100μg/mL时促增殖作用最强,分别促进18.9%、20.1%和17.0%;鳢肠根、茎、叶中总皂苷含量分别为3.6%、4.0%和2.2%,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4%、1.4%和3.4%。这些结果表明;鳢肠不同部位提取物均有抗骨质疏松活性,其不同部位总皂苷和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
1229-1232

UPLC/Q-TOFMS对三七中皂苷类成分的快速化学表征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 MS)对三七中皂苷类成分进行快速分离和鉴定。以超高效液相为分离手段,飞行时间质谱仪为鉴定方法,水饱和正丁醇为提取溶剂,以0.05%甲酸水(A)-0.05%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ESI负离子模式进行数据采集。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二级质谱裂解数据以及元素组成,分离、鉴定出17种皂苷类成分,并发现三七中含有姜糖酯B成分。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超高效液相的分离,以及Q-TOF MS的二级负离子信息的鉴定,为分析三七中皂苷类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
1233-1239

对叶百部化学成分液相行为研究

摘要:本文对对叶百部化学成分HPLC行为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尝试了一种新的HPLC测定方法,全面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及pH值变化对百部生物碱及非生物碱HPLC行为的影响,并首次应用pH梯度洗脱HPLC色谱法进行不同产地对叶百部非生物碱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流动相组成及pH值变化对对叶百部化学成分HPLC行为有较大影响,尤其是pH值对生物碱色谱峰峰形及非生物碱色谱峰保留时间影响更大。HPLC图谱显示不同产地对叶百部生物碱成分差异显著,非生物碱成分相似度较高。同时发现,本文所应用pH梯度洗脱HPLC色谱法在实现较好色谱峰分离基础上,有效抑制基线漂移。
1240-1243

苦豆子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初步结构

摘要:本文研究了苦豆子多糖的分离纯化以及初步结构。采用水溶醇沉方法提取粗多糖,然后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吸收以及红外吸收光谱对多糖组分进行分析研究。获得苦豆子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均一性组分SPN和SPA,测得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217×106Da和4.412×105Da,二者均不含蛋白质,且都具有红外的多糖特征吸收峰,其单糖组成(质量比)分别为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7.90∶11.24∶86.24∶18.81∶16.89、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1.50∶5.80∶1.72∶20.10∶1.64∶27.20。本文为苦豆子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244-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