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3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牛皮消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等多种分离材料从牛皮消的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过核磁、质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5R,3E)-5-methoxy-6-hydroxy-6-methyl-3-hepten-2-one(1)、咖啡酸甲酯(2)、邻苯二甲酸甲酯(3)、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4)、丹皮酚(5)、香草醛(6)、对羟基苯甲醛(7)、1-(4'-hydroxyphenyl)-propan-1,2-dione(8),(R)-2-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pmpan-1-one(9)、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10)、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n)、东莨菪内酯(1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从该种中首次分离。
729-732

毛茛属刺果毛茛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从刺果毛茛Ranunculus muricatus Linn.全草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方法鉴定为:小毛茛内酯(1)、阿魏酸(2)、对羟基香豆酸(3)、原儿茶酸(4)、咖啡酰基(5)、丹参素(6)、丹参素甲酯(7)、山萘酚-3-O-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α-L-阿拉伯糖-(1-屹→2)-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9)、山萘酚-3-O-β-D-葡萄糖-7-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11)、槲皮素-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2)、山萘酚-3—O-(2'''-E-咖啡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3)、槲皮素-3—O-(2'''-E.阿魏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4)、山萘酚-3-O-(2'''-E-对羟基香豆酰基)-β-D-槐糖-7-O-β-D-葡萄糖苷(15)、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6-C-β-D.葡萄糖苷(16)、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葡萄糖苷(17)。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刺果毛茛中分离得到。
736-741

硫酸酯化银耳多糖的制备及抗氧化性活性研究

摘要: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化学合成硫酸酯化银耳多糖,对硫酸酯化反应的吡啶与氯磺酸的体积比进行优化,氯化钡-明胶比浊法测定硫酸酯化银耳多糖的取代度,并对不同取代度的硫酸酯化银耳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酯化银耳多糖取代度随吡啶与氯磺酸体积比的提高而增加;当吡啶与氯磺酸体积比为4: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时,产物的取代度为1.32,在0.8—2.0mg/mL浓度范围内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体外清除率相对于银耳多糖具有明显优势。
747-751

大黄酸氨基酸衍生物合成及放射增敏作用的初步研究

摘要:本文以大黄酸为先导化合物,将其3位羧基分别与亮氨酸、异亮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脯氨酸和2-氨基丁酸的氨基形成酰胺键,合成8个衍生物,再碱化得钠盐。采用MTT法测定这些化合物对H460肺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选取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在相应的IC15和IC20浓度下,初步测定放射增敏活性。结果显示除大黄酰色氨酸钠在24h和48h和大黄酰脯氨酸钠在48h有促进增殖作用,其余大黄酸氨基酸钠盐衍生物对肺癌H460细胞具有显著的浓度和时间依赖型生长抑制活性。其中大黄酰亮氨酸钠作用24、48、72h的IC。值分别为279.863、92.735、65.567μM,大黄酰异亮氨酸钠作用24、48、72h的IC50值分别为205.251、164.222、77.442μM,抑制作用较大黄酸钠有明显提高(P〈0.05)。初步放射增敏活性测定表明,大黄酰异亮氨酸钠在相应的IC15和IC20浓度下与照射联用,测得的OD值均小于单纯照射组,说明它有放射增敏作用。此结果可为后续寻找高效低毒的肿瘤放射治疗增敏药物提供研究基础。
752-758

石参总黄酮对一氧化氮致大鼠胰岛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采用硝普钠为NO供体,造成大鼠胰岛β细胞RIN-m的损伤,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内丙二醛(MAD)含量、总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石参总黄酮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结果显示,石参总黄酮能明显提高损伤细胞的活力,降低细胞内MDA的含量、提高总GSH含量和SOD活力,表明石参总黄酮对NO所致RIN-m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内GSH含量与SOD活力有关。
759-761

竹节参培养细胞提取的竹节参总皂苷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抑制作用

摘要:为了探讨竹节参培养细胞所提取的竹节参总皂苷对大鼠佐剂性炎症的治疗效果,利用雄性AA大鼠构建病理模型,通过致炎前和致炎后口服给药,研究了竹节参总皂苷对于大鼠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佐剂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从竹节参培养细胞中分离到的竹节参总皂苷能够预防和显著减轻从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原发性病变;竹节参总皂苷也能够很好地减轻和治疗从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继发性病变。竹节参总皂苷的有效剂量为35~140mg/kg。实验证明,从竹节参培养细胞中提取的竹节参总皂苷与天然竹节参提取物一样均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762-766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两种中国南海海绵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本文对采白中国南海的两种海绵(Petrosia sp.和Halidona sp.)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层析技术(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从中分离纯化出14个化合物,并利用波谱技术(IR、UV、NMR)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从石海绵(Petrosia sp.)中分离的化合物为:3-isocyanotheonellin(1)、theonellin isothiocyanate(2)、theonellin amine(3)、theonellin formamide(4)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从蜂海绵(Haliclona sp.)中分离的化合物为:renierol(6)、isoquinolinequinones mimosamycin(7)、胆甾醇(8)、麦角甾醇(9)、(24s)-ergosta-7,22-diene-3β,5β,6β-triol(10)、5α,8α-epidioxycholest-6-en-3β-ol(n)、胸苷(12)、胞苷(13)、鲨烯(14)及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在对化合物进行广泛的生物活性筛选时发现:化合物6能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化合物1-7,9—10,14是首次从该两种海绵中分离得到。
767-771

银杏叶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YXf3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采用多种柱层析技术,从银杏叶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YXf3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terreinol(1)、eyclo-(L-Leu-L—TW)(2)、sphaeropsidin A(3)、sphaeropsidin B(4)和4-hydroxy-3-(3'-methyl-2'-butenyl)benzoic acid(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银杏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4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4.67和3.40μM。
778-781

硬毛地笋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各种色谱对硬毛地笋(Lycopus lucidus Turcz.Vat.hirtus Regel)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硬毛地笋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β-胡萝卜素(1),7,3’,4’-三羟基黄酮(2),β-谷甾醇(3),3’,4’,5-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α-香树脂醇(5),β-香树脂醇(6),24-羟基-乌苏-12-烯-28-酸(7),β-胡萝卜苷(8),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6α-醇-3β-O-葡萄糖苷(9)。化合物4,7和9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硬毛地笋中分离得到。
782-784

甘西鼠尾草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其他分离手段从甘西鼠尾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丹参酮ⅡA(1)、丹参酮Ⅰ(2)、丹参内酯(3)、隐丹参酮(4)、丹参酸甲酯(5)、间羟基苯甲醛(6)、迷迭香酚(7)、异迷迭香酚(8)、紫丹参甲素(9)、紫丹参乙素(10)、二氢丹参酮Ⅰ(11)、丹参新醌甲(12)。其中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
785-788

丹参抗肝纤维化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从丹参抗肝纤维化有效部位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鉴定为,4、5、4’、5'-四羟基1、2双苯醚(1),原二茶醛(2),原二茶酸(3),异阿魏酸(4),咖啡酸(5),丹参甲素(6),丹酚酸D(7),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丹参中分得的化合物。
789-791

山奈酚与水的氢键作用对其抗氧化活性影响的理论研究

摘要: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RO)B3LYP/6-31G(2d,2p)水平上对山奈酚及其与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复合物进行结构优化,通过热力学计算研究了不同位置的酚羟基发生抽氢反应的键离解能(BDE)、质子解离反应过程的质子解离能(DPE)受分子间氢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H2O形成的分子间氢键会影响化合物结构,改变化合物B环与AC环的二面角,A5位酚羟基更容易发生抽氢反应和质子解离反应,此位点的BDE和DPE均明显降低,同时也降低C3位质子解离的DPE。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促使酚羟基的抽氢和质子解离反应,提高化合物抗氧化活性。
792-795

西兰花种子及其愈伤组织中萝卜硫素含量比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西兰花种子及其不同器官诱导的愈伤组织中萝卜硫素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供试的9个品种的种子中萝卜硫素含量差异显著,“玉皇”含量最高,达942.758μg/g;“中青9号”含量最低,为172.808μg/g。不同器官诱导的愈伤组织中萝卜硫素平均含量子叶〉胚轴〉胚根,种子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各器官获得愈伤组织平均含量的1.45、2.37和2.92倍。
796-798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鱼腥草中不同部位芦丁的含量

摘要:建立测定鱼腥草中芦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使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150mm,5μm),流动相为(A:0.1%磷酸水溶液,B:甲醇),柱温为2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58nm。测得芦丁的线性范围为0.02mg/mL-0.50mg/mL(r=0.9999),加标回收率为92.0%(n=3)。不同产地中芦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贵州产区的含量最高,河南的最低。不同部位中芦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叶中的含量均高于茎中5—10倍。本方法操作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使用于中草药中芦丁含量的测定。
799-80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制备条件对魔芋葡甘聚糖硝酸酯取代度的影响及产物热重分析

摘要:以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底物,浓H2SO4为催化剂,发烟HNO,为改性剂,制备了高取代度的KGM硝酸酯(KGMN)。考察了制备条件对产物取代度(DS)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所得产物的Ds为2.63。FTIR图谱显示,-NO2已成功引入到KGM分子中;SEM照片表明,KGMN的表观形貌变为疏松絮状,这与-NO2基的引入导致其疏水性增强有关;TGA测试表明,KGMN的热稳定性与KGM相比明显下降,且DS越高,下降程度越显著,更为重要的是,KGMN的热重曲线表现出瞬间热失重和/或表观增重的特性。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KGMN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含能材料应用于相关领域。
802-806

水果中阿斯巴甜的研究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HPLC—QQQ—MS/MS)对橙等8种水果中的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阿斯巴甜进行测定,采用气相顶空(HS-GC)对水果中的甲醇进行测定,并进行阿斯巴甜的模拟合成实验,研究在水果中是否存在阿斯巴甜及合成阿斯巴甜所必须的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以及它们之间的浓度关系。实验结果表明:8种水果中均含有阿斯巴甜、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其中阿斯巴甜的含量为23.4~117μg/kg,天冬氨酸含量为8.72—186mg/kg,苯丙氨酸含量为1.84—84.2mg/kg,甲醇含量为1.81—248mg/kg。不同水果中阿斯巴甜含量差异不大,而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的含量差异较大。阿斯巴甜的含量与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的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812-818

马胎盘提取物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摘要: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胎盘提取物(EPE)对正常、ConA和LPS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以及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并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马胎盘提取物中氨基酸的含量。MTT实验结果表明:马胎盘提取物(187.5—750μg/mL)明显增强正常淋巴细胞的活性;23.44~1500μg/mL明显抑制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750~1500μg/mL明显抑制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其对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强于对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93.75~500μg/mL明显增强NK细胞对PC-3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氨基酸含量分析表明: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中谷氨酸(7.53%)、天门冬氨酸(5.64%)和亮氨酸(5.54%)含量较高。因此马胎盘提取物对淋巴细胞可能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822-825

生姜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动物模型的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

摘要:研究生姜提取物(Ginger Root Extract)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Aβ)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rner’s disease,AD)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生姜提取物对AD的可能治疗作用及其机制。SD健康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0P+LG组、OP+MG组、OP+HG组、SHAM组、OP+HupA组和OP组。药物干预4周后,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免疫组化染色及丙二醛(MDA)Elisa分析比较大鼠大脑氧化应激指标及病理变化。结果显示OP+HG组、OP十HupA组的SOD、CAT的阳性表达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下降显著(P〈0.05);在OP+LG组、OP+MG组,干预效果不显著(P〉0.05)。生姜提取物在高剂量时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具有提高SOD、CAT阳性表达活性及降低MDA水平作用。
83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