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蕨菜中的一个新高黄烷醇(英文)

摘要:运用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从蕨菜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类化合物:3,4,6,2',4'-五羟基高黄烷醇(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芦丁(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也是从蕨类植物中分离出的第一个高黄烷酮,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获得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577-580

七叶一枝花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NO.24)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摘要:从神农架地区濒危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叶片中一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中分离纯化得到七个聚酮类化合物和一个简单的生物碱类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确定,分别为Citrinin H1(1),dehydroisopenicillide(2),penicillide(3),7,9-二烯-十九碳酸单甘油酯(4),7-烯-十九碳酸单甘油酯(5),Silvaticol(6),5-hydroxy-2-pyridinemethanol(7),2,4,6-辛三烯酸(8);运用MTT法评价了八个次级代谢产物的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2,3,7具有较好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的活性,其IC50分别为8.5,12.5,15.0,18.2μg.mL-1。
585-589

蛇足石杉产石杉碱甲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摘要:从9月份采集的野生药用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的茎、叶中分离纯化得到15株内生真菌,将上述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培养后,通过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法(HPLC)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株WX13产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A)。运用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初步确定菌株WX13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 sp.)。
590-593

苦丁茶防晒组分萃取工艺的可视化分析

摘要:对采用超声辅助法萃取苦丁茶防晒组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选择萃取时间、萃取剂体积分数、萃取温度、样品细度4个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多因素多水平可视化设计法安排实验。以防晒光区的紫外吸收面积值作为防晒组分萃取含量的实验评定指标。用自主提出的多因素多水平实验结果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多维空间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当ρ(苦丁茶)=0.20 g/L时,最佳工艺范围为萃取时间30~60 min、萃取剂体积分数φ(C2H5OH)为50%~70%、萃取温度50~65℃、萃取样品细度140~160目。
600-604

鲤鱼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及下游因子表达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探讨鲤鱼汤利尿消肿拮抗肾纤维化保护肾脏的分子机制。阿霉素6.2 mg/kg尾静脉单次注射制备ADRN模型,2 W后干预连续7 W。检测尿、血生化指标,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下游因子表达。结果发现模型组较对照组12 h尿量(12 h-Uv)减少,血白蛋白(Alb)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及间质损伤指数(TII)升高,肾组织Smad7表达下调,转化生TGF-β1、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I型胶原(Col-I)表达上调;鲤鱼汤组较模型组12 h-Uv增加,血Alb升高,GSI及TII下降,肾组织Smad7表达上调,TGF-β1、FSP-1、Col-Ⅰ表达下调。表明鲤鱼汤的肾保护作用至少部分与其利尿消肿、调节TGF-β1/Smad7信号通路、抑制上皮细胞转分化(EMT)及细胞外基质沉积(ECM)有关。
605-61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绵地花菌(Albatrellus ovinus)中的grifolin及其衍生物

摘要:本文对高等真菌绵地花(Albatrellus ovinus)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包括正相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中压液相色谱、半制备HPLC等),分离得到grifolin及其它的5个衍生物。分别为grifolin(1)、neogrifolin(2)、grifolinone A(3)、grifolinone C(4)、confluentin(5)和4-O-methylgrifolic acid(6)。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波谱学方法以及与文献数据对照进行确定。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种高等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一个真菌色素,它是一个由一分子的grifolin和一分子苯醌化的grifolin以头对头的方式聚合而成的二聚体。
617-619

银中杨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银中杨Populus alba X P.berolinensis L.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酚(1),苯甲酸(2),水杨醇(3),东莨菪素(4),咖啡酸(5),水杨酸(6),2'-苯甲酰水杨苷(7),水杨苷(8),丁二酸(9),特里杨苷(10),3'-苯甲酰水杨苷(11)和6'-苯甲酰水杨苷(12),其中化合物3,4,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620-623

木蝴蝶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本文对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L.)Vent.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以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木蝴蝶成熟种子,提取物经柱层析和重结晶手段分离,最终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学手段和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木蝴蝶苷B(1),木蝴蝶苷A(2),白杨黄素(3),白杨黄素-7-O-双葡萄糖苷(4),白杨黄素-7-O-β-吡喃半乳糖醛酸苷(5),芹菜素(6),羽扇豆醇(7),2α,3β-二羟基羽扇豆醇(8),豆甾醇(9),油酸(10),其中,化合物6~9为首次从木蝴蝶属植物中分得。
628-630

云南苦绳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从云南苦绳中分离纯化了6种化学成分。通过红外光谱、一维核磁共振波谱、二维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为二十烷酸(1)、α,γ-二棕榈酸甘油脂(2)、β-谷甾醇(3)、4ɑ-甲基-胆甾-7-烯-3-β-醇(4)、3,4'-二甲氧基-4,9,9'-三羟基-苯并呋喃木脂素-7'-烯(5)、松脂素(6)。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云南苦绳根茎中分离得到。
631-633

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民间用药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省份。基于前人的研究,并未发现对洋紫荆花化学成分研究的相关报道,本文以采自云南德宏地区的洋紫荆(B.variegata)花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柱色谱分离手段,从其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解析,分别鉴定为Isoliquiritigenin(1)、Naringenin(2)、Kaempferol(3)、Kaempferol-7-O-β-D-glucopyranoside(4)、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5)、Caffeic acid(6)、(-)-Catechin(7)及Kaempferol-3-O-L-rhamnopyranoside(8)。化合物1和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634-636

HPLC-MS/MS法测定黄山贡菊花、叶和茎中酚类物质

摘要:采用HPLC-MS/MS检测技术分析了黄山贡菊花、叶、茎中酚类物质。结果表明,黄山贡菊花、叶、茎中酚类物质主要为黄酮及酚酸类化合物,其中贡菊花中含有13种黄酮类化合物,9种酚酸类化合物;叶中含有11种黄酮类化合物,6种酚酸类化合物;茎中含有8种黄酮类化合物,5种酚酸类化合物。贡菊花、叶、茎中共有的酚性成分包括:绿原酸、1,5-二咖啡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4,5-二咖啡酰奎尼酸、芹菜素-6-C-木糖-8-C-葡萄糖、芹菜素-6-C-葡萄糖-8-C-阿拉伯糖、芹菜素-6-C-阿拉伯糖-8-C-葡萄糖、木犀草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香叶木素-7-O-6"-丙二酰-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6"-丙二酰-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半乳糖苷存在于贡菊茎、叶中,而在贡菊花中未发现;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只存在于贡菊叶中,在贡菊花和茎中均未发现。
637-640

太行菊不同器官中绿原酸和4种黄酮类物质含量研究

摘要:为深入研究我国特有植物太行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0.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对太行菊和传统药用野菊不同器官的绿原酸、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含量进行测定。此外,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硝酸铝络合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法,分别对太行菊和野菊不同器官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上述HPLC检测方法,五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5.94~178.2、4.36~130.8、8.96~268.8、4.08~122.4、2.98~25.33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3,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平均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均满足分析要求。太行菊叶中五种化合物的总含量高于其花、茎和野菊对应器官,与太行菊和野菊不同器官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分析结果一致。因此,太行菊整个植株,尤其是叶和花的开发利用潜力显著。
646-651

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荷叶中生物碱的含量变化

摘要:本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荷叶中三种阿朴啡类生物碱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N-去甲荷叶碱及荷叶碱的含量,并比较了6个产地(湖南、湖北、浙江、陕西、贵州、北京)和5个采收期(北京6~10月)荷叶中这三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荷叶生物碱含量差别明显,但均以荷叶碱为主,三者的总量在0.11%~1.15%之间,其中以浙江、贵州和湖南产荷叶中的三种生物碱含量较高,而湖北、陕西和北京产荷叶中生物碱含量较低。不同采收期对荷叶生物碱的含量也有较大影响,6月荷叶生物碱总量最高,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荷叶碱和N-去甲荷叶碱的含量降低,而2-羟基-1-甲氧基阿朴啡含量增高。
652-655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木犀草素-锡(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木犀草素与金属离子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形成配合物后,活性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了木犀草素与锡(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DPPH自由基法和邻二氮菲-Fe2+法分别测定了木犀草素-锡(Ⅱ)配合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木犀草素与锡(Ⅱ)发生配位的位点在5-OH~4-C=O位和3',4'-OH位,木犀草素-锡(Ⅱ)配合物具备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性能,但是由于二价锡离子与木犀草素分子中的活性位点(酚羟基)发生了配位络合,所以清除上述自由基的性能较木犀草素均有所降低。
656-661

苦瓜籽蛋白MAP30的聚乙二醇化学修饰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摘要: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P-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和Blue 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获得苦瓜蛋白MAP30;采用(mPEG)2-Lys-NHS修饰MAP30;对修饰后的MAP30-PEG结合物与MAP30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MAP30对多数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和时效依赖关系。但是在相同条件下,MAP30对人正常胚肺二倍体细胞株WI-38的毒性极小。MAP30和MAP30-PEG结合物对小鼠黑色素瘤(B16)、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表皮癌细胞(A431)细胞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时效和量效依耐性。但在相同浓度下PEG-MAP30对小鼠黑色素瘤(B16)、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表皮癌细胞(A431)的抑制作用低于MAP30,约占65%~70%左右。
662-666

响铃草总黄酮清除自由基及抑制亚硝化作用的研究

摘要:优选响铃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清除自由基及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能力。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乙醇提取响铃草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响铃草总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以及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料液比1∶30,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3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72%;响铃草总黄酮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清除亚硝酸钠和阻断亚硝胺的合成。
667-671

苦碟子注射液抗氧化成分的分离与活性评价研究

摘要:苦碟子注射液经盐酸酸化,HPD大孔树脂柱分离,得到总酚酸部分,以抗坏血酸(Vc)做为阳性对照,利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总酚酸部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为此,我们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MDS-5反相制备色谱对总酚酸进一步分离,共获得6个酚酸类成分。采用上述活性评价的方法对所获得的6个成分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发现除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外,其它5个酚酸类成分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好于或与阳性对照Vc相当。
672-675

国槐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ABTS清除体系、DPPH清除体系、H2O2/Fe2+/水杨酸检测体系、亚硝基清除体系、普鲁士蓝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了国槐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并同芦丁、V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国槐叶黄酮对几种自由基均有不同的清除效果,在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国槐叶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ABTS、DPPH、亚硝基自由基(N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为分别62.09%、47.70%、43.28%、22.11%、21.83%;与芦丁、Vc相比较,国槐叶黄酮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能力低于芦丁和Vc,而清除NO2-、.OH的能力高于芦丁和Vc,对O2-·的清除能力低于Vc而高于芦丁,其次国槐叶黄酮具有很好的还原力。由此说明,国槐叶提取物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可以应用在医药食品领域。
676-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