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一株萘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途径

摘要:从胜利油田被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够以萘为唯一碳源的菌株W1,经形态和生理生化以及16SrD.NA测序分析,初步鉴定为沙雷氏菌属。其最适生长条件为35℃,pH7.5。该菌对盐及萘有较好的耐受性。当培养基盐质量浓度为30g/L,底物萘质量浓度为100mg/L时,培养3d后,其萘降解率仍可达到80.9%。当萘浓度为800mg/L时,仍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降解率为15.8%。通过对菌株降解原油前后组分的GC.MS分析,以及检测其降解多种底物后的吸光度,得出该菌能利用苯酚、甲苯、苯甲酸、1.萘酚、丙酮、辛烷生长,对原油中组分C20-C23,C33-C36的直链烃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经UV-Vis扫描其降解中间产物,初步判断其萘降解生物途径为邻苯二酚途径,萘首先被其降解生成水杨酸,而后转化为邻苯二酚,开环并生成一系列小分子物质,最后进入三羧酸循环。
1697-1702

核桃分心木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利用色谱分离方法与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对核桃分心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由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1)、齐墩果酸(2)、Isosclerone(3)、正十七烷(4)、3-羟基-1-(4-羟基取代苯基)-1-丙酮(S)、硬脂酸甘油单酯(6)、没食子酸(7)、没食子酸乙酯(8)、核桃素D(9)、对羟基苯甲酸(10)、香草酸(11)。运用DPPH(1,1-二苯基苦基苯肼)法、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对分心木粗提物及各相关样品的抗氧化与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分心木提取物及各相关样品普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与抗菌活性。分心木具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与开发价值。
1707-1711

亲水色谱法分析白坚木皮醇的研究

摘要:白坚木皮醇是天然橡胶制胶乳液中存在的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天然化合物,多存在于制胶废水中。由于其极性高且溶于水,在常用的反相液相色谱柱中保留值较低,分析和分离都较困难。本研究选用SHISEIDOPCHILIC色谱柱建立了亲水色谱法(HILIC)测定白坚木皮醇的方法。以乙腈.水(v/V,60/40)为流动相,二极管阵列(DAD)为检测器时,检测波长为190mm,白坚木皮醇的保留因子为1.07,线性范围为0.05—4mg/mL,检测限0.01mg/mL。
1715-1718

黄酮类化合物清除羟自由基(HO·)功能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八种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橙皮素、橙皮苷、柚皮素、柚皮苷和淫羊藿苷对羟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八种黄酮类化合物中,只有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素对HO·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浓度为260la,M时其对HO·清除率分别为30.69%4-0.06、13.70%±0.04和10.23%±0.03。构效比较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C环C3位羟基和B环3’-4’邻位二羟基是其清除HO·的重要功能基团。本研究为选择有效的能清除HO·的膳食黄酮类化合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1724-1728

双水相同时提取次烟叶中茄尼醇和烟碱的研究

摘要:研究新型双水相体系同时从次等烟丝中提取茄尼醇和烟碱的可行性和工艺条件。新型双水相体系为丙酮-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主要研究了丙酮与水不同体积比、磷酸氢二钾的加入量、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双水相体系pH值对茄尼醇和烟碱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丙酮与水的体积为5:5,磷酸氢二钾的加入量为3.0g,料液比为0.025g/mL(0.5g/20.0mL),浸提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4h,pH值为10。
1729-1732

真菌竹黄双向调节TNF—α诱导的L929细胞凋亡过程

摘要:真菌竹黄是我国特有的菌类药物,应用前景广阔,具有抗肿瘤和抗炎功效,但作用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我们以TNF-α诱导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株)为模型,深入探讨竹黄发挥药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竹黄可以双向调节TNF-α诱导的L929细胞凋亡过程,高浓度竹黄可以促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低浓度竹黄具有抗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在竹黄抗凋亡过程中,信号网络中所涉及的关键蛋白COX-2表达下降,BCL-2表达上升,而NF—κB基本无明显变化。我们推测竹黄中含有药理作用相反的物质,通过调节信号网络中关键蛋白COX-2和BCL-2等的变化,进而改变信号网络平衡,发挥抗肿瘤与抗炎功效。相关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竹黄抗肿瘤与抗炎的药效作用,为运用生物活性导向和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技术,进行相关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1733-1737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角果藜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从新疆特色植物角果藜(Ceratocarpusarenarius L.)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7-酮基1B-谷甾醇(1)、卢-谷甾醇(2)、豆甾-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正十六碳醇(4)、[24S]豆甾-4-烯-3-酮(5)、17^3-脱镁叶绿素乙酯(6)、麦黄酮(7)、穆坪马兜铃酰胺(8)、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9)β-谷甾醇亚油酸酯(10)、丁香树脂酚葡萄糖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738-1742

绿茶水提物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摘要:根据加工过程的不同,茶叶可以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绿茶是典型的不发酵茶,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湿热作用,破坏了茶叶中酶的活性,阻止了茶叶中主要成分的酶性氧化,因此绿茶中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不仅赋予了茶叶独有的色、香、味品质,而且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为了建立绿茶水提物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合物标准库,本文利用AmberliteXAD-2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IM-20凝胶柱色谱分离技术对绿茶水提物中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采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绿茶的水提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是咖啡碱、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山柰酚3-葡萄糖苷、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和没食子酸。
1750-1752

柿子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摘要:利用水提醇沉提取柿子多糖(WPP),经季铵盐沉淀法和凝胶柱层析对柿子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水溶性的柿子粗多糖(WPP1)和盐溶性的柿子粗多糖(WPPP2)两个柿子多糖组分。通过对理化性质、分子量和单糖组成测定结果分析,确定WPP1是含有仪糖苷键的化合物,由L-鼠李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和D-半乳糖四种单糖组成,四种单糖的摩尔比为0.8831:0.6862:0.7022:1,分子量为2.05×10^5Da。WPP2由L-阿拉伯糖和D-半乳糖两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0.8466:1,分子量为2.63×10^5Da。WPPl和WPP2均表现出吡喃糖的特征吸收。
1761-1765

鄱阳湖野生河豚鱼体内河豚毒素产生菌的分离鉴定

摘要:从中国鄱阳湖捕获的暗纹东方纯卵巢中分离到4株菌,通过小鼠实验、薄层色谱、质谱分析及荧光分光光度法确认TL-1菌株发酵液中含河豚毒素。24℃培养5d,通过活性炭柱、凝胶柱从TL-1发酵液中分离河豚毒素粗毒液。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rRNA分析鉴定,表明该菌属于花域芽孢杆菌属。本研究首次报道从鄱阳湖河豚鱼中分离到产毒菌。
1766-1771

HS—SPME—GC—MS分析槟榔果皮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槟榔果皮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从槟榔发黄果皮和青果皮中分别鉴定出29和21种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9.18%和71.96%,从发黄果实种子和青果实种子中分别鉴定出20和15种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87.47%和70.24%,发黄果皮和青果皮有8个共有成分,发黄果实种子和青果实种子有13个共有成分,四者有5个共有成分。槟榔果皮和种子的挥发性成分具有差别。
1782-1786

高速逆流色谱制备玫瑰红景天中的三种酚性化合物

摘要: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方法(HSCCC,High-speed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同时分离三种玫瑰红景天酚性化合物。玫瑰红景天提取物经聚酰胺吸附多酚后经硅胶柱分级得预分离样品,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4:5:4:5,v/v/v/v)组成的两相溶剂系统对预分离样品进行分离纯化,一次进样150mg,一次色谱分离得到化合物1:68.5mg、化合物2:8.5mg、化合物3:45.5mg,纯度都超过98%。通过ESI-MS、^1H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化合物1为没食子酸(Gallicacid),化合物2为没食子酸甲酯(Methlyl gallate),化合物3为山奈酚(Kaempferol)。结果表明利用HSCCC可以成功分离三种酚性化合物,分离效果好,产品纯度高。
1787-1790

磷脂脂质体对三种天然黄酮化合物稳定作用

摘要:黄酮化合物由于自身的稳定性问题使临床使用受限,脂质体包埋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式。本文研究三种天然黄酮槲皮素,山奈酚及木犀草素与卵磷脂脂质体的结合性质,脂质环境对化合物酚羟基的去质子化能力及捕获Al3+能力的影响,探讨脂质体稳定黄酮的机制。结果表明,三种黄酮化合物能与脂质体不同程度的结合,木犀草素能进入脂质双层内部,而槲皮素和山奈酚主要结合于脂双层外部的极性头部,因此木犀草素酚羟基去质子化能力显著降低,pKa明显增大,而后两者pKa受脂质体影响较小。在脂质环境中,三种化合物与Al3+的螫合能力显著下降,但差异并不明显,虽然木犀草素能进入脂质双层,但膜流动性的增加会导致Al3+进入脂质环境变得困难,因此螯合能力也明显下降。可见卵磷脂脂质体能对木犀草素起到明显的稳定和保护作用,但对槲皮素和山奈酚作用较弱。
1791-1796

枇杷蜜中脱落酸、多酚的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的研究

摘要:以我国不同产地的10种枇杷蜜中的脱落酸及没食子酸、原儿茶酸、P-香豆酸、阿魏酸、芦丁、柚皮素、山奈酚等13种酚类物质为检测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DAD)进行检测。采用Welch XtimateTMC18柱(250mm×4.6mm,5μm)分离,以5%甲酸水及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50min内能较好地分离14种目标成分。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所得的图谱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制定枇杷蜜的标准指纹图谱。同时利用掺人不同含量油菜蜜的枇杷蜜图谱数据对标准指纹图谱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4种目标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相关性良好(r=0.9990~0.9999);不同品牌枇杷蜜总酚物质分布不同(从263.4μg/100g到580.3μg/100g蜂蜜),其中总酚酸含量平均为249.3μg/100g蜂蜜,显著高于总黄酮的含量(平均为140.9μg/100g);14种成分在枇杷蜜中的分布不同,其中芦丁、脱落酸、α-儿茶酸含量最高,三者占总物质含量的68.9%;相似度的对比分析可以成功区分出不同程度的枇杷蜜掺假。本研究结果适合枇杷蜜中脱落酸及酚类物质的快速分离检测,制定的枇杷蜜标准指纹图谱可以有效用于单花蜜的品种鉴别及掺假检测,对于枇杷蜜的功能性分析及质量控制有重要的借鉴。
1797-1803

独脚当归阿魏酸和多糖含量的测定

摘要:首次对独脚当归中阿魏酸和多糖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用70%甲醇回流提取独脚当归中的阿魏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独脚当归中的多糖,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spectrophotometry),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独脚当归中阿魏酸和多糖的含量分别为86.10μg/g、34.60mg/g。该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为独脚当归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定量方法和参考依据。从独脚当归阿魏酸和多糖含量方面,说明了独脚当归代替当归使用,其药效会明显弱于当归。
1804-1807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开发研究

红景天对运动训练大鼠睾酮含量、物质代谢及抗运动疲劳能力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为模型,对红景天对运动训练大鼠睾酮含量、物质代谢及抗运动疲劳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分别以0.58、1.16、4.48g.kg^-1/d的剂量给大鼠灌胃42d,并进行负重游泳实验、血清睾酮等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红景天各剂组力竭游泳时间长于运动对照组(T组)(P〈0.01);血清睾酮高于T组(P〈0.01),血清皮质酮低于T组(P〈0.05);各组间血清睾酮与皮质酮比值变化与睾酮变化较为一致;肝糖原(P〈0.05)、肌糖原(P〈0.01)高于T组;血清尿素氮低于T组(P〈0.05);血红蛋白高于T组(P〈0.05)。从而表明补充红景天可以减轻大鼠血睾酮、皮质酮受高强度运动量的影响,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氨基酸和蛋白质分解,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和糖原的储备,增强抗疲劳能力,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显著特点。
1808-1812

硫脲壳聚糖金属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通过测定对羟自由基、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研究了壳聚糖、硫脲壳聚糖及5种硫脲壳聚糖金属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硫脲壳聚糖Cu(Ⅱ)〉硫脲壳聚糖Fe(Ⅱ)〉硫脲壳聚糖Co(Ⅱ)〉硫脲壳聚糖M(Ⅱ)〉硫脲壳聚糖Zn(Ⅱ),且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依次为硫脲壳聚糖M(Ⅱ)〉硫脲壳聚糖Zn(Ⅱ)〉硫脲壳聚糖Co(Ⅱ)〉硫脲壳聚糖Cu(Ⅱ)〉硫脲壳聚糖Fe(Ⅱ),且清除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还原能力依次为硫脲壳聚糖Co(Ⅱ)〉硫脲壳聚糖Cu(Ⅱ)〉硫脲壳聚糖Fe(Ⅱ)〉硫脲壳聚糖Ni(Ⅱ)〉硫脲壳聚糖Zn(Ⅱ)。
1813-1815

发酵辅助提取对三七总皂苷提取物生物活性的影响

摘要:以DPPH自由基清除法、FRAP及Fe^2+还原力法测定抗氧化能力,抑菌圈及最低抑菌浓度评价抑菌活性,对比发酵法与常规提取法所得三七总皂苷提取物活性差异,探讨微生物发酵提取三七总皂苷及其组分含量变化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常规提取,发酵提取所得三七总皂苷含量提高35.36%,稀有皂苷组分Rhl、Fl、Rg3含量增多,活性测试显示其DPPH清除的Ic50由1.226降至0.377mg/mL,对Fe^2+还原力提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等的抑制活性增强。结果说明发酵辅助提取能提高三七总皂苷的有效溶出,实现成分间转化,同时还能提高提取物生物学活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181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