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不等弯孢菌HS—FG-257中一个新的苯甲酸类化合物

摘要:从土壤不等弯孢菌HS-FG-257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鉴定为4-hydroxy-3-(3-methyoxy-3-methylbutyl)-benzoicacid(1),4-hydroxy-3-(3-hydroxy-3-methylbutyl)-benzoicacid(2),4-hydroxy-3-prenylbenzoicacid(3)andradicinin(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1331-1334

蜡梅枝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病毒活性

摘要:利用各种色谱技术从蜡梅枝叶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将其鉴定为(+)-Calycan-thine(1)、(-)-Folicanthine(2)、(-)-Chimonanthine(3)、异秦皮啶(4)、3,3’-双异秦皮啶(5)、Euoniside(6)、山奈酚-3.O-芸香糖苷(7)、3,4-二羟基苯乙腈(8)、Di-O-methylcrenatin(9)和Acanthoside B(10)。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测试了化合物1~5与8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IC50=58.9±10.2μM;TI=19.3)、3(IC50=68.9±3.1μM;TI=17.9)与8(IC50=80.5±16.9μM;TI〉19.9)显示出了弱的抑制活性。
1335-1338

滇牡丹内生真菌PR20的鉴定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根据形态学特征和18S rDNA序列分析,将滇牡丹根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菌株PR20鉴定为高大毛壳Chaetomium elatum。利用柱色谱层析方法从该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到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7-羟基-4,6二甲基苯酞(1)、苔黑酚(2)、苔色酸(3)、间羟基苯甲酸(4)和次黄嘌呤核苷(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滇牡丹内生真菌中分离获得。
1339-1342

青藏高原红景天属植物药材中五种有效成分HPLC分析

摘要:为了比较红景天属不同红景天药材的有效成分的差异,采用HPLE-DAD法建立了同时测定青藏高原14种红景天属药材中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C18(250×4.6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6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在五种化合物在选定的条件下能得到较好的分离,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在97.36%以上,RSD小于2.31%。该方法简单快速,可为红景天属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343-1347

小叶锦鸡儿花提取物和不同极性黄酮组分的抗氧化活性

摘要:测定了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erophylla Lam.)花粗提物和不同极性组分总黄酮含量和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花不同极性的黄酮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有明显差别,其总抗氧化能力与溶剂极性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但其它抗氧化活性与溶剂极性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同一极性黄酮组分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有较大差别。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的为乙酸乙酯层(EC50=0.11mg/mL),其次是二氯甲烷层(EC50=0.38mg/mL)和乙醇粗提物(EC50=0.56mg/mL)。总抗氧化能力(T-AOC)最强的为水层,在1mg/mL时为1.482个T—AOC能力单位。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最强的为水层,其次为正己烷层和乙醇粗提物,在3.57mg/mL时清除率分别为86.23%、66.04%和64.63%。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最强的为水层,其次为乙醇粗提物,在1mg/mL时其清除率分别相当于0.15mg/mL Vc清除率的336.17%和318.20%。可见,小叶锦鸡儿花的粗提物和不同极性黄酮组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用于提取、制备抗氧化特性和作用不同的天然抗氧化剂。
1348-1354

山楂酸减少L02细胞脂质累积作用的研究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有肥胖、糖尿病和高胆固醇。尽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事实上至今尚未发现可以用于治疗的药物。山楂酸是一种五环三萜化合物,已报道具有多种药理特性,包括抗炎、抗氧化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山楂酸能够抑制高脂饲料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生成。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山楂酸体外对肝细胞(L02)脂质累积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山楂酸可抑制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L02细胞脂质累积,进一步研究表明,山楂酸可抑制L02细胞的SCAP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1355-1358

甘薯提取物对峨Aβ25-35所致SK-N-SH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探

摘要:观察甘薯提取物对Aβ25-35所致sK-N-sH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甘薯提取物(即受试物)0.1、1.0、10.0μg/mL低、中、高剂量组和12.5μmol/L多奈哌齐阳性对照组,用20.0mmol/L雄kd5造成SK-N-SH细胞损伤,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考察甘薯提取物对SK-N-SH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甘薯提取物可明显提高Aβ25-35诱导的SK-N-SH细胞存活率,并呈剂量相关性,同时能够明显改善Aβ25-35诱导的SK-N-SH损伤细胞的细胞形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神经营养及保护作用。
1359-1361

几种天然产物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初探

摘要:为了探讨几种天然产物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影响,通过对wistar大鼠踝关节注射尿酸钠结晶,制作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并预先对实验大鼠灌胃给药褐藻糖胶、柠檬酸钾和东哥阿里提取物,通过检测踝关节肿胀度、步态积分及血清样本中炎症因子变化,研究其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预防和缓解作用。结果发现,三种活性物质均可显著降低痛风性关节炎实验大鼠造模24h踝关节肿胀度;东哥阿里提取物对实验大鼠步态积分有降低作用;褐藻糖胶与东哥阿里提取物对髓过氧化物酶有显著降低作用;东哥阿里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8、NO和5-HT的血清浓度;因而推测,三种活性物质均对尿酸钠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有预防和缓解作用,其中东哥阿里提取物在减轻关节肿胀、缓解痛感及抑制炎症发展方面有显著作用。
1362-1366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相思子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本研究从相思子种子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N-9-甲基-β-咔啉(1)、异喹啉酮(2)、吲哚-3-羧酸(3)、2,3-二甲氧基-5,7-二羟基-二氢黄酮(4)、3-羟甲基呋喃醛(5)、3-羟基-2-甲基-4-吡喃酮(6)、豆甾醇-4,22-二烯-3-酮(7)和(6E,6’E)-2-hydroxypropane-1,3-diylbis(octadec-6-enoate)(8)。同时还得到13个其他成分。
1371-1373

瑞香狼毒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从瑞香狼毒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4'-甲氧基-7一羟基黄酮(1),山奈酚(2),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3),4’,5,7-三羟基黄烷酮(4),3,5,7-三羟基黄烷酮(5),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6),α-香树酯醇(7),(24R)-5α-豆甾-7,22(E)-二烯-3α-醇(8),狼毒色原酮(9),伞形花内酯(10),东莨菪素(11),异东莨菪素(12),狼毒素(13),瑞香内酯(14),异茴芹香豆素(15),β-谷甾醇(16),瑞香素乙(17)和β-胡萝卜甙(18)。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374-1376

银杏落叶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采用硅胶与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从银杏落叶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白果醇(1)、二十八烷酸(2)、棕榈酸(3)、三十七烷(4)、二十四烷(5)、4,10-二十九烷二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银杏内酯A(9)、银杏内酯B(10)、银杏内酯C(11)、白果内酯(12)、对羟基苯甲酸(13)、莽草酸(14)、芜花素(15)、芹菜素(16)、银杏素(17)、异银杏素(18)、金松双黄酮(19)、白果黄素(20)、芦丁(21)和甘露醇(22),其中化合物2、4~6和2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些研究为银杏落叶及银杏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1377-1381

狭叶栀子茎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从狭叶栀子(Gardenia stenophylla Merr.)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为桦木酸(betulinic acid。1)、香草酸(vanillic acid,2)、丁香醛(syringaldehydc,3)、丁香酸(syrlngic acid,4)、对羟基苯甲醛(parahydroxybenzaldehyde,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6)、邻羟基苯甲酸(2-hydroxy.benzoic acid,7)、琥珀酸(succinic acid,8)、D-甘露醇(D.mannitol,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1)。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382-1384

钟花报春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摘要:从钟花报春花Primula sikkmensis Hook.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羟基黄酮(1),2-苯基色原酮(2),5,8-二羟基黄酮(3),2’-羟基黄酮(4),3'-羟基-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5)。其中化合物1~4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3的NMR数据进行了归属。
1385-1386

火炭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火炭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选择控制其质量的指标性成分提供依据。运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正三十二烷醇(1)、β-谷甾醇(2)、没食子酸甲酯(3)、胡萝卜苷(4)、没食子酸(5)、槲皮素(6)、槲皮苷(7)、金丝桃苷(8)和3-甲氧基4-鼠李糖鞣花酸(9),其中化合物1和9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4和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1387-1389

西洋参茎叶化学成分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摘要: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西洋参茎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分别为:拟人参皂苷RL(1)、拟人参皂苷RT5(2)、24(R)-Ocotillol苷元(3)、20(S)-人参皂苷Rh1(4)、20(S)-人参皂苷RS1(5)、20(s)-人参皂苷RS2(6)、20(S)-人参皂苷Rh2(7)、20(R)-人参皂苷Rh2(8)、20(S)-人参皂苷Rg3(9)、拟人参皂苷F11(10)。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西洋参茎叶中分离得到。首次建立和认证了20(S)-人参皂苷Rg3肌内注射的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方法,采用本文方法测定犬肌注20(S)-人参皂苷Rg3的生物利用度为96.7%,为20(S)-人参皂苷Rg3的新药开发提供了临床前药代动力学依据。
1393-1397

HS-SPME-GC-MS分析蒟酱叶挥发性成分

摘要: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药酱叶中挥发性成分及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茹酱叶中鉴别出27个化学成分,占峰面积的97.53%,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醛、酸、酯、酚、烯烃、芳香烃和(环)烷烃。2-甲氧基-5-甲基苯甲醛(42.89%)、胡椒酚醋酸酯(12.49%)、异丁香酚(13.42%)、4-烯丙基-1,2-二乙酰氧基苯(9.47%)、胡椒酚(2.89%)、γ-毕橙茄烯(2.74%)、丁香酚(2.66%)和乙酸异丁香酚酯(2.06%)是琦酱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1402-1404

新疆大花红景天化学成分的HPLC—MS研究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HPLC-ESI-Q-TOF-MS),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新疆产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提取物进行分离分析。通过精确质量测定和同位素峰形匹配(SigmaFit)确定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在正离子模式下,选择[M+H]+或[M+NH4]+准分子离子进行二级裂解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和二级质谱信息,初步确定了新疆大花红景天提取物中的12种化合物。
1405-1407

狭苞橐吾中几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活性筛选

摘要:本文对山西狭苞橐吾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筛选。用不同浓度的4种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干预携带有P53和SV40肿瘤病毒大T抗原基因的AH109菌液,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的β-半乳糖苷酶活力测定方法,分析了4种倍半萜对P53蛋白与SV40大T抗原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发现8β-methoxyeremophil-7(11)-ene.12,8d(4β,6α)-diolide(1)和8β-hydroxyl-6β-andoxyeremophil-7(11)-erie-12,8α-olide-15-oic acid(2)对P53蛋白及SV40-大T抗原相互作用没有显著影响,但是中、高浓度的furanoeremophilan-4β,6α-olide(3)和低、中、高浓度的8β-hydroxyeremophil-7(11).ene-12,8α(4β,6a)-diolide(4)对P53蛋白与SV40大T抗原之间相互作用有抑制效应。说明从山西狭苞橐吾中提取出的化合物3和4对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P53和SV40-大T抗原的相互作用有生物学抑制活性。
1408-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