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1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海绵共附生疣孢菌FIM06031细胞毒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利用正相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和反相C18柱层析等方法,从海绵共附生疣孢菌FIM06031的发酵菌丝体提取液中分离到三个化合物(1—3)。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中一个化合物harrucomicinC(1)为新倍半萜,另外两个已知化合物为cyperusolc(2)和帆-乙酰色胺(3)。活性研究表明harrucomicinC对肿瘤细胞株HepG2、EC109和HeLa具显著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6.99、25.33μM和34.64μM;cypemsolC对肿瘤细胞HeLa和HepG2增殖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149.99μM和167.78μM。
797-800

海洋真菌Xylaria sp.SOF11中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的研究

摘要:从海洋真菌Xylaria sp.SOF11的液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到3个化合物,通过1H及13CNMR,2DNMR等方法,分别鉴定为19,20-epoxycytochalasin Q(1)、18-deoxy-19,20-epoxycytochalasinQ(2)和19,20-epoxycytochalasin C(3)。化合物1—3对两株肿瘤细胞MCF-7和NCI—H460显示较弱的细胞毒活性。
801-804

链霉菌FIM95-F1产生的抗真菌抗生素S1

摘要:放线菌FIM95-F1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Streptomyces castelarensls的-个变种,暂定名为&castelarensis FIM95-F1。本研究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和结晶法相结合的方法从放线菌FIM95-F1胞内分离纯化抗真菌抗生素S1。化合物理化性质和UV、IR、MS以及NMR等波谱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S1与抗真菌抗生素Scopafungin同质,为3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S1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及红酵母(Rhodotorula sp.)均有抗菌活性,其MIC分别为0.234、0.469μg/mL和0.234μg/mL。
809-814

新体系下茴脑臭氧化反应制取茴香醛

摘要:以茴脑为原料,乙酸乙酯和水为新型混合溶剂,室温下通过臭氧化分解反应制取茴香醛,并对比了该体系下和传统溶剂体系下茴香醛产率的差别。实验考察了溶剂种类、溶剂用量、臭氧气流量、混合溶剂中水含量和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验证。该反应在水的存在下实现了室温下一锅法合成茴香醛,产率可达81.7%,避免了茴脑臭氧化物的分离及还原步骤,工艺简单,洁净环保。
815-819

红车轴草中(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麻醉活性研究

摘要:从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L.)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黄酮苷类化合物(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并运用核磁共振波谱学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采用实验室活体生物试验方法,研究了(6aR,11aR)-三叶豆紫檀苷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麻醉活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二龄幼虫有一定的麻醉活性,麻醉作用的强度与其浓度及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820-823

壳聚糖微球分散体系的抑菌性研究

摘要:以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微米微球(CMs)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行为,并对其浓度因素、粒径因素和抑菌机理做了探讨。结果表明CMs的抑茵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和粒径的减小而增强。在浓度〈0.7mg/mL时,CMs对细菌的生长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当浓度〉10.7mg/mL时对细菌有杀灭作用。CMs对两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8、1.4mg/mL和1.0、1.8mg/mL,表明壳聚糖微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微球抑制作用的反应比大肠杆菌更敏感。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菌能迅速贴附在CMs表面,并且贴壁后的细菌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变化,有的甚至完全被破坏。
828-832

粘细菌AHB103—1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本文对粘细菌AHB103.1的次级代谢产物A组分的抗肿瘤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采用MTr方法研究了它对HepG2、MDA.MB-231、293T和B16四种肿瘤细胞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并与临床上应用的几种抗肿瘤药物对HepG2细胞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它对HepG2细胞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组分的抗癌活性比泰素低,却高于表柔比星、依立替康和奥沙利铂。当样品浓度≥15μg/mL时,对各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随着样品浓度的降低,对各细胞株的抑制率均表现下降趋势。当样品浓度为30μg/mL时,对四种细胞株作用时间选择24h即有理想效果。当样品浓度为1.88μg/mL时,对B16、293T和HepG2细胞,作用时间选择48h较好;而对MDA-MB-231,作用时间选择72h较好。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分别从形态学上证明了A组分具有引起HepG2细胞凋亡的活性。
833-836

延衰合剂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摘要:为观察延衰合剂(Yanshuai mixture,YSM)的延缓衰老作用,采用D-半乳糖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诱导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YSM低、中、高剂量灌胃,连续10周。观察小鼠衰老征象,Moris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测定血清及脑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YSM各剂量组均能使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YSM高剂量组T-AOC、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表明YSM可明显改善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可能具有较好的延缓衰老的作用。
837-84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黑柄炭角菌的化学成分

摘要:从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子实体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等方法分别鉴定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脑苷酯B(3)、脑苷酯D(4)、stearicacid(5)、甘油的亚油酸三酯(trilinolein,6)、α-kojibiose(7)、D-阿洛糖醇(8)、L-氨基丙酸(9)和尿囊素(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846-849

滇牡丹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R-14的代谢产物研究

摘要:从滇牡丹内生真菌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sp.)菌株PR-14的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交链孢酚(1)、djalonensone(2)、脑苷酯B(3)、脑苷酯C(4)、(2S,3S,4R,2’R)-2-(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octadecane-1,3,4-triol(5)和甘露糖醇(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滇牡丹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850-852

白皮锦鸡儿黄酮醇类化合物及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摘要:从豆科植物白皮锦鸡儿(Caragana leucophloea Pojark.)地上部分分离到3个黄酮醇类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3-O-甲基山奈酚(1)、3-O-甲基槲皮素(2)和槲皮索(3)。活性测定表明,1表现出较强的抗细菌活性,对大肠杆菌和番茄疮痂病菌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9.00μg/mL和7.42μg/mL,最低抑制浓度均为12.5μg/mL;而2和3则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还原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4.39μg/mL和13.64μg/mL;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0.26μg/mL和9.87μg/mL。上述黄酮醇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皮锦鸡儿中分离得到。
853-856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贵州产海金沙挥发性成分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贵州产海金沙根和叶的挥发性成分。从根中鉴定33了种组分,从叶中鉴定了51种组分。其中有18种组分二者是相同的。海金沙根中的烷烃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被酶催化转变为多种挥发性化学成分。
857-860

竹材剩余物竹粉的选择性酚化产物研究

摘要:以苯酚为液化试剂,在低温和低酸催化剂浓度等温和条件下对竹粉进行选择性酚化,分离得到液化液和竹纤维素微粉。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SEM和热重分析了竹粉液化前后组成形貌和结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竹粉在热化学酚化条件下发生了降解反应,并产生了具有新的取代基苯环结构等其它酚化产物;竹粉中的纤维索无定型组分和木质素组分完全被酚化,而未被酚化的残渣为具有高度结晶结构的纤维素粉;竹粉通过热化学酚化,得到了具有很好流动性的高活性酚化液,而分离得到的竹纤维粉具有比竹粉更高的疏水性和更好的热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竹粉热化学选择性酚化的机理。
866-869

系列海洋特征性寡糖抗紫外辐射构效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测定在紫外光胁迫下系列海洋特征性寡糖——褐藻寡糖、岩藻寡糖和壳寡糖分别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的抗辐射保护作用,并结合特征性寡糖的紫外吸收光谱及清除自由基能力初步探讨海洋活性寡糖抗紫外辐射作用机理及同分子量级海洋寡糖链问构效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活性寡糖均具有抗紫外线辐射作用,其效果与寡糖浓度呈正相关。三种海洋寡糖,抗辐射效果依次为褐藻寡糖〉壳寡糖〉岩藻糖。通过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抗辐射过程中特征性糖链的双键紫外吸收作用在细菌抗辐射保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特征性糖链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具有辅助作用。
874-877

芦荟苷A、B以及异芦荟色苷D的同时分离纯化

摘要:首次采用反相中压制备色谱从芦荟中一次分离制备得到芦荟苷A、B以及异芦荟色苷D。以库拉索芦荟丙酮粗提物为原料,采用中压制备色谱系统:SCO色谱柱(40cm×26cm,30~50μm),流动相甲醇-0.5%乙酸水(33:67,V/V),流速20mL/min,等度洗脱方式,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54Bin,收集波长356nm对芦荟样品进行分离制备,得到三种化合物单体。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红外、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表明所得到的三种化合物分别是异芦荟色苷D、芦荟苷A和芦荟苷B,其纯度分别达到了98.0%,96.0%和98.9%。该方法简便,产品质量高,一次制备可以得到多种单体,为芦荟成分的测定与药理活性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878-881

非洲山毛豆幼茎愈伤组织培养及其鱼藤酮含量检测

摘要: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非洲山毛豆幼茎为外植体进行培养,探索2,4-D质量浓度与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对最佳组合培养基不同培养时间的愈伤组织中鱼藤酮含量进行HPLC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以1.00mg/L2,4-D和0.70mg/L6-BA组合的MS培养基诱导效果最佳,其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别培养30、60d和90d后鱼藤酮的含量分别为干愈伤组织的0.0013%、0.016%和0.06%,非洲山毛豆幼茎愈伤组织中的鱼藤酮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显著。
889-893

RP—HPLC法同时测定藏药珠芽蓼中牡荆素、槲皮苷和槲皮素的含量

摘要:采用RP.HPLC法建立了同时测定珠芽蓼中牡荆素、槲皮苷、槲皮素三种黄酮的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含0.2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60nm。结果表明,牡荆索、槲皮苷和槲皮素质量浓度在8—40、5—50μg/mL和5.33—52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98.9%和100.4%,日内稳定性偏差分别为0.78%,0.51%和0.38%,日间稳定性偏差为2.6%,1.9%和2.1%。该方法简单、准确,可为珠芽蓼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894-897

成都普瑞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本公司专业从事高含量提取物,高纯度中药/提取物单体和天然产物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定制和生产工艺开发。致力于研究开发高纯度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最新分离纯化方法,结合成都在西南地区的资源和科研优势,依托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897-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