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001-6880
  • 国内刊号:51-1335/Q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107
  • 创刊时间:198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1
  • 综合影响因子:1.2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年第B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化学成分

一种由白色类诺卡放线菌产生的新的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

摘要: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抗癌药物,而10-DAB是半合成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的前体。通过TLC监测及HPLC-MS证实,发现了一种由白色类诺卡氏菌产生的、新的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该酶能催化巴卡亭Ⅲ生成10-DAB,酶的最适pH值和对甲醇的耐受性方面不同于已报道的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它具有更强的底物专一性和更强的耐甲醇能力,酶的Km值为1.52mmol/L,Vmax为2.59×10^-7mmol/L·s。
1-4

红豆杉内生真菌产过氧麦角甾醇的分离

摘要: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到了一株产萜类化合物的菌株。从该菌株的发酵培养产物中分离到了一种萜类化合物,经过谱图分析和文献比对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为过氧麦角甾醇: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dien-3β-01。过氧麦角甾醇是一种已知具有广泛抗癌、抑菌等生物活性的萜类化合物,本文是关于该化合物首次发现于红豆杉内生真菌的报道。
5-8

白首乌酒沉淀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为了进一步揭示中药自首乌(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et Wight)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为该中药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本实验对首乌酒制备时产生的沉淀进行酸、碱水解,硅胶柱分离纯化得化合物I。经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I鉴定为孕甾-5-烯-3,8,12,14,17,20-六醇。
9-11

雨生红球藻中豆甾醇的提取、纯化及表征

摘要:通过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对雨生红球藻粉进行浸提,再对提取液进行皂化的方法,初步得到雨生红球藻的有效成分。利用柱层析和重结晶技术,对有效成分粗品进行分离、纯化处理,得到了化合物I。利用FTr—IR,UV—Vis,Ms,^1H NMR ^13C NMR等谱学手段,对化合物I进行了表征,确定其为豆甾醇,且首次从雨生红球藻中被提取出来。
12-15

青藏高原白刺、沙棘、枸杞籽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摘要:对白刺、沙棘、枸杞籽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三种籽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皂化价基本一致,碘价与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呈正相关;采用HPLC法测定了3种脂溶性维生素,其中VA、VD3含量未检出,白刺、沙棘、枸杞籽油VE含量分别为(256±5)、(1687±23)、(124±4)IU/kg,差异非常显著;采用GC—MS法分析了三种籽油脂肪酸的化学组成和各成分含量,共鉴定出15种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99.49%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高达92.27%、88.40%、90.73%,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含量差异显著。结果表明,三种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度研究和开发利用。
16-20

不同松属植物松塔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不同松塔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红松、华山松和樟子松松塔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3、36、47种成分,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其中共有成分13种,其含量较高的成分包括α-蒎烯(14.14%~31.53%)、D-柠檬烯(20.12%-24.55%)β-蒎烯(4.61%~11.54%)、莰烯(1.08%~4.88%)、桃金娘烯醛(1.40%-4.28%)等。
21-25

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香蕉叶片精油成分的鉴定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比较法对香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出106个峰,鉴定了48种成分,该挥发油主要成分为2.硝基.乙醇,二异丙胺,2.乙氧基.乙醇,乙酸乙酯,2-乙氧基-3-氯代丁烷,3-二氧环己环-5-醇,2-乙氧基丁烷等。
26-29

沙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沙蒿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9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檀香醇(13.831%),2-二甲基己烷(13.947%),3.二甲基己烷(13.385%),3-乙基戊烷(2.378%),正庚烷(6.574%),2-乙烯基-萘(3.560%),喇叭醇(2.322%),α-甜没药萜醇(3.910%),2-萘甲醇,十氢-α,4α-三甲基-8-亚甲基-,[2R.(2d,4aa,8a,beta.)]-(11.474%),2-H-吡喃-3-醇,四氢-2,2,6-三甲基-6-[4-甲基-3-环己烯-1·基]-,[3s.(3d,6α(R^+))]-(9.748%)等。
30-32

清肝注射液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清肝注射液中提取挥发油,应用GC—MS联用检测仪对提取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共得到35个峰通过NIS107质谱数据库检索,鉴定出31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3.81%,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安树脑,约占总量的19.02%。应用CC—MS法分离、分析清肝注射液中的挥发油成分,操作快速、简便。
33-35

铺散亚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铺散亚菊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1S-(1d,4/3,5a)]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烯.3-酮(32.418%),樟脑(15.733%),[1S]-3,7,7-三甲基-二环[4.1.0]-3-庚烯(9.394),1-甲基-4-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7.987%),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3-已烯-2-酮(6.495%),α-侧柏酮(6.086%),[Z].1,2,4.三甲氧基-5-[1-丙烯基].苯(5.971%),1-甲基4-甲基乙基苯(1.592%),[Z]-3,7-二甲基.1,3,6-辛三烯(1.536%),莰烯(1.380%),4-亚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2-己烯(1.105%),α-蒎烯(1.011%)等。
36-38

芳香新塔花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及GC—MS分析

摘要: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芳香新塔花挥发油.通过正交试验L9(3^4),以萃取缸的压力、萃取缸的温度以及萃取的时间为因素,优选出芳香新塔花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萃取缸压力20MPa,萃取缸温度45℃,萃取时间60min。CO2超临界萃取其挥发油得率为3.50%,是水蒸气蒸馏法得率(1.46%)的2.4倍。芳香新塔花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其主要成分是长叶薄荷酮、异薄荷酮等23种化合物,与水蒸气蒸馏萃取出的挥发油主要成分相似。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芳香新塔花中的挥发油,可在常温下进行,并且CO2无毒,无残留,节约能耗,气源来源稳定,可循环使用,提取工艺简单,萃取效率高,适宜批量制备。
39-42

铁皮石斛茎、叶挥发性成分研究

摘要:利用水蒸汽蒸馏提取铁皮石斛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铁皮石斛茎中分离出24个成分,鉴定出1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76%;铁皮石斛叶中分离出20个成分,鉴定出1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40%。铁皮石斛茎、叶挥发性成分中,含有11种相同成分。铁皮石斛的不同部位其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和含量不尽相同,为铁皮石斛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数据。
43-45

大花红景天乙酸乙酯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研究

摘要:建立大花红景天药材乙酸乙酯提取物特征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BDS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nm,柱温30℃,流速0.6mL/min。实验测定了10批药材的指纹图谱,样品相似度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开发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计算;并建立大花红景天药材乙酸乙酯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以红景天苷的峰为参照峰,确立了乙酸乙酯提取物指纹图谱的出26个特征共有峰,其中红景天苷的峰和一个类似“五指峰”的峰以及一个双峰最具鉴别特征;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很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为深入研究大花红景天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实验基础。
46-49

藏药薰倒牛RP—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摘要:本文建立薰倒牛RP-HPLC指纹图谱,为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采用Hypersil-ODS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2nm。以20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中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RSD均小于2.5%,9批样品相似度≥0.819,采用聚类分析将不同产地的药材分成4类。该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以有效用于薰倒牛原料的质量控制,为薰倒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50-54

重庆低海拔虫草培养物的主要有效成分研究

摘要:从重庆低海拔地区采得一株新种虫草,命名为Cordyceps chongqingensis sp.nov.。为评估其药用和食用价值,本文对重庆低海拔虫草菌丝体及培养液中的五种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丝体的总氨基酸含量为21.649%,粗蛋白为27.769%,粗脂肪为6%,多糖为10.7798%,甘露醇为10.3196%。除了菌丝体中粗蛋白含量低于北冬虫夏草外,其他成分虫草酸、虫草多糖、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总量都高于其他虫草;尤其是虫草酸和虫草多糖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其他虫草,而氨基酸总量基本接近。因此,单从重庆低海拔虫草无性型菌丝体的有效成分来看,其完全可以成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
60-63

青海栽培山茛菪矿质元素特征

摘要:青海地道中藏药材山莨菪人工引和栽培试验成功。采集4—6年生人工栽培山莨菪,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元素钾、钠、钙、镁、铁;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磷。结果表明:4—6年生栽培山莨菪根部对各种矿物质元素积累能力均相同,即:对镁和钠的积累最高,对磷和铁最低。同时,钾、钠、镁和磷的季节规律较为相近,有相互协同的关系。根组织对钙、铁、镁和磷的积累随年份的增加而递增。
64-66

葛根素乙酰化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乙酸酐和葛根素反应制备葛根素全乙酰化产物,经碳酸氢钠溶液进行不完全水解,用硅胶层析法对水解产物进行分离,通过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鉴定,测定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获得四乙酰、五乙酰和六乙酰葛根素,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为葛根素的2.24,1.67和1.15倍。结果表明葛根素乙酰化衍生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于葛根素,其中四乙酰葛根素口服生物利用度最高。
73-76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含量测定

枞酸的HPLC内标法定量分析研究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枞酸含量的方法。以苯甲酸为内标物,ZORBAXSB-C18为分析柱;进样量:0.5μL;流动相:甲醇:水=90:10(v/v),流速0.5mL/min;检测器:紫外检测波长240nm;柱温室温。在枞酸浓度0.0101mg/L-0.1388mg/L范围内,枞酸样品与内标物苯甲酸的色谱峰面积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54.50264x+0.12674;r=0.99919;重现性试验RSD为0.4594%(n=5);精密度RSD为0.3222%(n=5)。平均回收率为99.85%,RSD为0.2799%(n=5)。稳定性实验,放置1、2、3d的同一测试样品,其稳定性RSD值为0.1899%(n=9)。验证了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