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大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黄瓜化学成分的提取与研究388-394

摘要:本文分别采用减压蒸馏-冷冻浓缩、微波-超声波萃取和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鲜黄瓜(带皮)、黄瓜皮、肉、籽进行了化学成分的提取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共检测出109种化合物,其中大部分化合物尚未从黄瓜中分离得到。实验结果证明黄瓜皮及黄瓜籽中含有较多芳香类物质、生育酚、角鲨烯、姜烯、阿茶碱、亚油酸与油酸等营养物质。

滑桃树内生链霉菌5B发酵产物中的一个新吡唑生物碱395-396

摘要:从表面消毒的滑桃树(Trewia nudiflora Linn.)根部分离得到一株内生链霉菌5B,经10升固体YMG培养3周后,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吡唑类生物碱。该生物碱通过理化性质、NMR及HRMS等波谱数据鉴定为5,6-dihydro-2-isopropyl-4H-pyrrolo[1,2-b] pyrazole。

款冬花中的一酚性新化合物397-398

摘要:自款冬(Tussilago farfara)的干燥花蕾中分得一新化合物,命名为1,2-O-dicaffeoyl-cychopenta-3-ol(1),同时分离得到槲皮素-3-O-葡萄糖苷(2),运用FAB-MS、IR、UV以及NMR等波谱数据鉴定了新化合物。

蔓生百部的化学成分研究399-402

摘要:从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它们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5,11-豆甾二烯-3β-醇(3)、苯甲酸(4)、4-甲氧基苯甲酸(5)、1,8-二羟基-3-甲基蒽醌(6)、1,8-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蒽醌(7)、氧代狭叶百部碱(8)、百部定碱(9)、异狭叶百部碱(10)、绿原酸(11)、栀子苷(12)和 藏红花素A(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辣椒素葡萄糖苷的合成403-407

摘要:本文合成了辣椒素类物质-4-O-β-D-葡萄糖苷类化合物(3)。首先,以BF3·OEt2为催化剂,用五乙酰葡萄糖酯与辣椒素类物质反应得到中间体辣椒素类物质-4-O-β-D-四乙酰葡萄糖苷类化合物(2),以硅胶柱色谱纯化收率为22%,LC-MS 分析表明含有降二氢辣椒素四乙酰葡萄糖苷(2a, M 623)、辣椒素四乙酰葡萄糖苷(2b, M 635)、二氢辣椒素四乙酰葡萄糖苷(2c, M 637)、高二氢辣椒素四乙酰葡萄糖苷(2 d, M 651);中间体2 易水解为目标化合物3,收率63%。^1H NMR 谱分析表明化合物2及3均为β 构型。

Fe^2+-H2O2体系降解壳聚糖408-411

摘要:Fe^2+-H2O2体系能够有效地降解壳聚糖,反应介质的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Fe^2+浓度及H2O2浓度等实验因素对壳聚糖的降解效果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其中以反应介质的pH值和H2O2浓度对降解反应的影响为最大。在pH值为3~5时Fe^2+-H2O2体系降解壳聚糖的活性最高。适当增大H2O2的用量可以增大壳聚糖的降解程度,但当其用量增大至一定程度后,壳聚糖降解产物分子量的下降趋势明显变缓。合理的Fe^2+-H2O2体系降解壳聚糖的实验条件为:介质pH值 3~5;温度,室温;时间 60~90 min;壳聚糖: H2O2: Fe^2+ = 240: 12~24: 1~2(摩尔比)。

白薇中C21甾体皂苷类成分分析与伪品鉴别研究412-415

摘要:本文建立了HPLC-ELSD法用以测定中药白薇中四种C21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含量,分析两种植物来源的白薇药材中C21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含量差异,并通过色谱特征分析其与易混淆品白前和徐长卿的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批次直立白薇和蔓生白薇样品中C21甾体皂苷含量差异很大。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白薇主要皂苷成分测定和真伪药材鉴别。

非洲大蜗牛头足部和内脏团的抗菌活性物质及化学成分分析416-421

摘要: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TLC)分离乙酸乙脂浸泡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得到的粗提物,对各纯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技术分析抗菌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其头足部和内脏团的主要抗菌物质成分不同,头足部Rf 0.51抗菌条带的成分主要有环戊硅氧烷(24.62%)、二十二烷(24.59%)、环己烷(24.17%);内脏团提取得到的Rf 0.38抗菌条带主要含有嘧啶酮(42.64%)、芬维A胺(17.52%)、丁羟甲苯(14.15%);而Rf 0.35抗菌条带主要含有喇叭茶醇(33.10%)、环己烷(21.13%)、丁羟甲苯(13.42%)。

HPLC法分析山姜属植物中的8种活性成分422-426

摘要: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18份16种山姜属植物中的8种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这8种成分包括山姜素、豆蔻明、4',7-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蜡菊亭、5,6-去氢醉椒素、4'-羟基去氢醉椒素、1,7-二(4-羟基苯基)-3-羟基-1,3,6-庚三烯-5-酮和1,7-二(4-羟基苯基)-3-羟基-1,3-庚二烯-5-酮。其中,对山姜素和豆蔻明进行了含量测定,其余6种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山姜属植物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特征。山姜素和豆蔻明是草豆蔻种子的主要特征成分,艳山姜种子中检测到较多的5,6-去氢醉椒素。

香椿嫩芽和老叶萃取物抗菌活性的比较研究427-430

摘要:采用琼脂扩散法对香椿嫩芽和老叶萃取物的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嫩芽萃取物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老叶萃取物,其中嫩芽萃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表现出最强的抗菌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3 mg/mL。实验结果表明,香椿叶中的抑菌物质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红花桑寄生总黄酮提取物增强多柔比星抗白血病效果及其相关机制研究431-435

摘要:以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裸鼠移植瘤为模型,研究了一种寄主为夹竹桃的红花桑寄生总黄酮提取物(Nispex)与多柔比星联用的抗白血病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抑瘤率为指标,采用药物相互作用指数(CDI)来评价药物联合作用疗效。10 mg/kg/d Nispex腹腔给药(连续给药9 d)与15 mg/kg多柔比星(尾静脉一次性给药,下同)联用对HL-60移植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瘤率89%,CDI为0.43(P<0.01);与10 mg/kg多柔比星联用,抑瘤率为57%,CDI值为0.80(P<0.05)。说明Nispex与多柔比星有较好的协同抗白血病作用。采用EM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了Nispex对HL-60细胞中NF-κB的影响,结果表明Nispex可降低了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下调NF-κBp65蛋白的表达,也抑制NF-κB的核转移,说明Nispex是一种天然NF-κB抑制剂。ELISA分析表明Nispex可下调HL-60细胞分泌VEGF。

地胆草倍半萜内酯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436-439

摘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等研究地胆草倍半萜内酯化合物scabertopin(1)和isodeoxyelephantopin(2)在体外对SMMC-7721、Hela和Caco-2三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这两个化合物在1~100 μM浓度内对三种肿瘤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二者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29.27和9.54 μM;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22.19和25.39 μM;抑制Caco-2细胞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35.99和25.76 μM。时效性实验还显示2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关系。2浓度 100 μM作用Hela细胞48 h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明显的细胞凋亡“梯状”条带(DNA ladder),提示isodeoxyelephantopin抑制Hela细胞作用是通过诱导其凋亡。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黑顺片的二萜生物碱成分440-443

摘要:常用中药川乌、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和子根。从附子的加工炮制品黑顺片中分离鉴定了5种C19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和1个C20纳哌啉型二萜生物碱。通过MS、NMR、IR等波谱分析和已知化合物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次乌头碱(1)、尼奥宁(2)、塔拉地萨敏(3)、多根乌头碱(4)、异塔拉萨定(5)和去氢松果灵(6)。

川射干化学成分的研究444-446

摘要:研究中药川射干的化学成分。采用70%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分离及结晶等方法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是鸢尾苷(tectoridin,1)、野鸢尾苷(iridin,2)、鸢尾甲苷A(iristectorinA,3) 、点地梅双糖苷(tectoruside,4) 、鸢尾苷元(tectorigenin,5) 、鸢尾甲黄素A(iristectorigeninA,6) 、染料木素(genistein,7) 、二甲基鸢尾苷元(dimethytectorigenin,8) 、野鸢尾黄素(irigenin,9)。其中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算盘子的化学成分研究447-449

摘要:对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牡荆素(1)、β-D-吡喃半乳糖-(3→3)-O-β-D-吡喃半乳糖(2)、丁香脂素(3)、(Z)-3-已烯-D-吡喃葡萄糖 (4)、(E)-2-已烯-D-吡喃葡萄糖(5)、4-O-乙基没食子酸(6) 、没食子酸 (7)、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

诃子的化学成分研究450-451

摘要:从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Arjunglucoside Ⅰ (1),反式苯丙烯酸(2),诃子次酸三乙酯(3), Arjunic acid(4),Arjungenin(5),胡萝卜苷(6)。其中化合物2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HS-SPME-GC-MS用于苍术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452-457

摘要:本文通过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萃取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苍术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桉叶油醇(β-Eudesmol), 苍术酮(atractylone),γ-榄香烯(γ-Elemene),4(14),11-桉叶二烯(Eudesma-4(14),11-diene),α-蒎烯(α-Pinene)水芹烯(α-Phellandrene), 倍半水芹烯(β-Sesquiphellandrene),绿叶烯(Patchoulene)等 56种组分,占出峰总面积的90.38﹪ ,并与传统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苍术中挥发性成分基本相同,HS-SPME-GC-MS方法作为一种简单快速便利的手段非常适应于苍术中挥发性物质的提取和分析。

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Ⅰ)458-460

摘要:为了研究太子参在GAP实施过程中产地加工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乙醚回流-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分别提取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运用GC-MS-DS联用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法,对晒干和烘干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用GC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28%和0.13%。晒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87.19%)的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烘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15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77.34%)的成分是2,6-二(1,1-二甲乙基)-4-甲基苯酚,两者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