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大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5—3β,7β-二羟基甾醇及其C-7差向异构体波谱特征及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893-895

摘要:本文对△^5-3β,7β-二羟基甾醇(1—3)和△^5-3β,7α-二羟基甾醇(4~6)的一些核磁共振波谱特征进行了比较。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6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无明显的抑制活性,对丁酰胆碱酯酶(BuChE)则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24-亚甲基胆甾-5-烯-3β,7α-二醇(6)的IC50值为9.5μM。通过活性数据比较我们发现7α-羟基甾醇对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明显比相应的7β-羟基甾醇高。我们通过计算7位羟基和四环平面之间的二面角角度来尝试解释这些活性差别。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香叶木苷896-899

摘要:比较了D-101、D-140、AB-8、XAB-8、D312、聚酰胺等6种吸附树脂对蓬子菜中活性成分香叶木苷diosmin的吸附和洗脱条件,在静态吸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态实验,并且利用二次吸附对该成分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AB-8树脂对diosmin的吸附量大、吸附速度快、解吸容易、富集分离效果好。利用聚酰胺进行二次纯化,得到纯度95%以上的diosmin。

以壳聚糖为载体亲和层析胰蛋白酶900-904

摘要:用活化的壳聚糖为载体,鸡卵粘蛋白(CHOM)为配基,制备了胰蛋白酶的亲和吸附剂。采用该吸附剂亲和层析胰酶,所得产物经SDS-PAGE电泳检测,带中只有一条带颜色较深,且与标准胰蛋白酶带位置几乎相同。实验结果表明1g壳聚糖可以固定60mg鸡卯粘蛋白,制成的亲和吸附剂可吸附胰蛋白酶的虽大量为118U/g。以壳聚糖为载体的亲和吸附剂制备过程简单、安全。

硅藻土和壳聚糖纯化藻蓝蛋白及产品性质研究905-909

摘要:本文使用价格低廉、研究极少的硅藻士和壳聚糖分别对藻蓝色蛋白粗提液进行了初步纯化,得到了良好的结果。SDS-PAGE电泳测得产品α亚基和β亚基的分子量分别约为16000、19000u,符合文献报道。藻胆蛋白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结果显示变性温度峰值为56.96,70.32℃,热效应ΔHd分别为-1.16和-0.5621J/g,表明藻胆蛋白亚基间的键能较低,稳定性差。此外,还研究了Cu(Ⅱ),Cr(Ⅵ)对藻蓝蛋白的荧光淬灭作用,对找到一种快捷准确测量某些重金离子浓度的方法具有启发意义。

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组织培养研究910-913

摘要:以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种子为试材,在不剥除种皮的情况下,在MS无激素培养基上播种1年内未见发芽,在剥除种皮的情况下,在MS无激素培养基上发芽率最高,50d内可达75%。海巴戟子叶和下胚轴均能单独由细胞分裂素BA0.7~2.0mg/L诱导不定芽发生,不定芽可直接从外植体发生,也可从愈伤组织发生,添加生长素NAA0.05~0.1mg/L则完全抑制不定芽发生,同时强烈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和不定根发生。带芽茎段在BA1.5mg/L配合低浓度生长素时均能通过腋芽萌发和不定芽发生而增殖。芽梢在NAA0.1mg/L、IBA0.1mg/L或IAA0.1mg/L均有根群发生,但NAA0.1mg/L诱导生根时切口愈伤组织较多,部分不定根由愈伤组织发生。而IAA0.1mg/L诱导生根时根群欠发达,以IBA0.1mg/L最佳。

植物源调节剂对水稻的影响914-916

摘要:植物源调节剂是利用艾蒿为主要原料,首次用提取的混合物研制成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80mg/L的植物源调节剂混合物水溶液,分别在水稻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叶面喷洒,清水对照。结果表明:植物源调节剂使水稻增产11.38%,千粒重增加11.45%。株干重增加了17.1%。在灌浆期连续测定表明:相对于CK,穗粒重增加10.9%,叶绿素含量提高14.41%。品质分析结果为: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5.57%、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18.52%、淀粉含量提高1.59%,可溶性蛋白质降低22.17%、粗纤维降低1.95%、粗脂肪降低1.22%。该植物源调节剂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都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黑灵芝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917-921

摘要:以黑灵芝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提取黑灵芝中的有效成分,以BHT和抗坏血酸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研究各种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法是最适合提取黑灵芝中有效成分的现代方法,不仅产率高,而且速度快,节能;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强弱依次为95%乙醇〉丙酮〉水〉氯仿,提取物用量与清除能力成量效关系;黑灵芝的丙酮提取物浓度达到1mg/mL时已超过10mg/mL BHT的抗氧化效果,相当于0.5mg/mL浓度抗坏血酸的抗氧化效果。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MMP-2的表达及活性的影响922-926

摘要:为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活性表达的影响,采用单侧肾切除大鼠ip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模型的方法,每日ip葛根素注射液,共16周。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肾小球MMP-2、TIMP-2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皮质MMP-2、TIMP-2及Ⅳ型胶原表达;酶谱分析检测肾皮质MMP-2活性变化。结果发现糖尿病组较对照组肾小球MMP-2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而IM-2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Ⅳ型胶原表达亦增加,MMP-2活性降低,肾功能恶化;葛根素用药组较糖尿病组MMP-2mPdNA及蛋白表达升高而TIMP-1、Ⅳ型胶原表达减少,MMP-2活性部分恢复,肾功能改善。表明葛根素可能部分是通过调节肾小球MMP-2蛋白表达及活性的改变从而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保护糖尿病大鼠的肾功能和形态。

蒺藜总皂苷灌胃大鼠体内海柯皂苷元的代谢与分布927-931

摘要:采用HPLC-UV和LC-MS方法相结合测定分析了海柯皂苷元在蒺藜总皂苷灌胃Sprague-Dawley(SD)大鼠体内不同器官组织分布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大鼠胃肠中蒺藜总皂苷中有部分海柯皂苷水解为海柯皂苷元;在从6到32h灌胃蒺藜总皂苷的大鼠肝脏中可检测到海柯皂苷元的存在,证明有一定量海柯皂苷元从大鼠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对于海柯皂苷元检测,API-MS检测方法较UV方法有更高的灵敏度,且有好的专属性。

三种中药制剂Ares-11、Fw-13、Tul-17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932-936

摘要:为寻找能有效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药物,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对Ams-11、Fw-13、Tul-17三种中药制剂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Tul-17处理细胞后药物累积程度的变化及细胞P糖蛋白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体外细胞实验筛选出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在体内的药效学,将其中Fw13用于人白斑病K562/ADR裸鼠移植瘤逆转试验。结果:在无细胞毒性的剂量范围内,该三种中药制剂均能明显增强多药耐药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而且其逆转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Tu-17处理后,K562耐药细胞表达的P糖蛋白较对照降低1.5倍,对罗丹明123的累积量是对照的2.5倍。用Fw13治疗人白血病K562/ADR裸鼠移植瘤,可将硫酸长春新碱(VCR)对K562/ADR的抑瘤率从19.79%提高到86.59%,与单独VCR治疗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这三种中药制剂可望成为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在肿瘤化疗中发挥作用。

螺旋藻多糖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937-941

摘要:在体外进行了钝顶螺旋藻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Spirulina platensis,PSP)抗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的研究。以不同剂量的PSP分别作用于HSV-1及HSV-2病毒复制周期的各个环节,以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0),细胞病变效应(CPE),蚀斑形成单位(PFU),MTT染色细胞保护率(MTT法)作为评价指标,判断PSP的抗病毒效果;FQ-PCR检测PSP抗病毒作用的时效关系。结果表明PSP对Veto细胞毒性极低(TC50为1750μg/mL),对KSV-1及HSV-2均无直接灭活作用,可阻滞HSV-1及HSV-2病毒吸附和抑制感染细胞内病毒的复制,但不影响病毒的释放;FQ-PCR结果显示随着PSP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PSP对HSV-1病毒DNA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具有良好的剂量和时效关系。提示PSP抗HSV-1及HSV-2病毒作用的机制与抑制病毒吸附和感染细胞内病毒的生物合成有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研究942-944

摘要:从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应用波谱学方法鉴定为p-香豆酸(p-coumaric acid,1)、阿魏酸(ferulic acid,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3)、熊果酸(ursolic acid,4)、2-甲基-3-羟基-醌(2-methyl-3-hydroxyanthraquinone,5)、2-甲基-3-甲氧基蒽醌(2-methyl-3-methoxyanthmqui-none,6)、东莨菪内酯(scopolin,7)、槲皮素(quercetin,8)、山奈酚(kaeperferol,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豆甾(stigmasterol,11)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12)。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中国广西红树林植物海漆的化学成分研究945-947

摘要:用硅胶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对红树林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 L.)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渡谱学数据它们分别鉴定为kayadiol(1)、8(14),15-isoplmaradiene-7α,18-diol(2)、5,11-epoxy-9-hydroxy-7-megastigmen-3-one(3)、annuionone E(4)、28,30-dihydroxy-lup-20(29)-ene-3-one(5)、messagenic acid G(6)、3β,24-dihydroxy-12-oleanen-28-oic acid(7)、syringaresinol(8)、ethyl gallate(9)。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四合木的化学成分研究948-950

摘要:从我国蒺藜科特有属植物四合木(Taraena mongolica Maxim)的全株中首次得到了五种化合物。应用光谱等检测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分别鉴定为:十四碳酸月桂醇酯(1)、羽扇豆醇(2)、β-谷甾醇(3)、5,7,3',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4)、5,7,4’-三羟基-3,3’-二甲氧基黄酮(5)。上述成分均为首次从四合木中得到。其中5,7,3’,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山敲骨的化学成分研究951-953

摘要:从云南民间药用植物山敲骨(Pseuderanthemum latifolim(vahl)B.Hansen)的茎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尿囊(allantoin,1),7,4’-二羟基黄酮(7,4’-dihydroxyflavone,2),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7-methoxyflavone,3),5,6-二羟基-3’,4’,7,8-四甲氧基黄酮(5,6-dihydroxy-3’,4’,7,8-tetramethoxyflavone,4),sitoindaside I(5),antirrinoside(6),stigmasterol(7),stigmasterol-3β-O-glueopyranoside(8)。

大花罗布麻的化学成分研究954-957

摘要:采用溶剂萃取及硅胶柱色谱等方法从大花罗布麻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UV、IR、^1H NMR、^13C NMR、MS等波谱技术分析鉴定他们为羽扇醇棕榈酸酯(1)、正十六烷酸(2)、β-谷甾醇(3)、槲皮素(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5)、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丁香树脂醇-β-D-吡喃葡萄糖苷(7)和蔗糖(8)。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八个化合物的结构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6、7和8首次从罗布麻中分得。

短叶假木贼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958-961

摘要:从短叶假木贼(Anabasis brevifolia)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经UV、IR、MS和NMR等波谱技术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为N-cis-feruloyltyramine(1)、N-trans-feruloyhyramine(2)、N-cis-feruloyl-3-methoxytyramine(3)、N-tram-feruloyl-3-methoxytyramine(4),3',5,7-trihydroxy-4’,6-dimethoxy flavonoid(5)、eupatilin(6)、丁香脂素(7)、β-谷甾醇(8)、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9)。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假木贼属(Anabasis L.)植物中分离得到。

大叶紫薇叶的化学成分研究962-963

摘要:从大叶紫薇叶子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23-羟基熊果酸(1)、alphitolic acid(2)、熊果酸(3)和β-谷甾醇(4),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