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北大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魔芋葡甘低聚糖抗氧化性初步研究713-716

摘要:为了检验魔芋葡甘低聚糖抗氧化功能,本文测定了魔芋葡甘低聚糖体外清除自由基及保护DNA氧化损伤能力,并通过连续两周用不同剂量的魔芋葡甘低聚糖灌胃小鼠,检测其对肝脏和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肝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魔芋葡甘低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有较好的清除能力,能有效地保护DNA免受羟自由基的损伤,并且能有效地降低肝脏中丙二醛水平,提高肝脏和血浆中SOD、GSH-PX的活性.

尾叶远志抗氧化活性研究717-720

摘要:采自贵州兴义的尾叶远志(Polygala caudata Rehd.et Wils.)根,经乙醇提取,再用不同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得到了12个不同的组分.用比色法研究了各组分还原三价铁离子及清除脂性自由基DPPH能力,采用化学发光法观察各组分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活性.研究发现,尾叶远志各组分均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其活性成分可能主要集中在PC-BuOH组分.

珍贵橙色束丝放线菌中新颖香草酰氨鼠李糖糖苷化合物721-722

摘要:从珍贵橙色束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 pretiosum)的琼脂平板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糖苷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MS、1D-NMR、2D-NMR)确定为香草酰氨4-O-鼠李糖苷(3-甲氧基4-O-鼠李糖苷-苯甲酰胺).

鬼臼类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癌活性研究723-727

摘要:通过对三属四种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的分离,发现鬼臼类植物地下茎中内生真菌的物种类型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地下茎的表皮层和维管组织中,来源于外界环境.通过对包括鬼臼类植物在内的7种植物内生真菌的抗癌活性测定,发现内生真菌的抗癌活性与宿主有密切有关系,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含有较高比例的抗癌活性菌株.宿主种类、地理位置都会影响内生真菌的分布,进而影响活性菌株出现的频率.通过对所有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深入分析,并没有发现产生鬼臼毒素的内生真菌,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的抗癌活性成分是独立产生的.

藓类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性研究728-732

摘要: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梨黑星病菌(Fusicladium pirina)、草莓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等七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4种藓类的乙醇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提取物浓度为1.2mg干样/mL,大镰刀藓提取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为67.8%.藓类提取物不仅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活性,而且还有多种藓类提取物对病原真菌菌丝有促进生长活性,如锐尖匍灯藓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促进率为95.1%.选出大镰刀藓、扁灰藓、紫萼藓、山地水灰藓、疣小金发藓、橙色净口藓、锐尖匍灯藓和羊角藓对立枯丝核菌和灰霉菌的抑菌性或菌丝生长促进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藓类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性或菌丝生长促进性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且抑菌性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链霉菌产胞外黑色素结构的初步研究733-736

摘要:从一株链霉菌的发酵液中提取黑色素,并进行纯化后,通过红外吸收IR光谱和ESI-MS质谱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其主要由11个成分组成,并根据高分辨质谱数据,结合文献得到它们的分子式,推测出其可能的结构式.同时分析了分离纯化方法对黑色素结构的可能影响.

新型类胡萝卜素的分离提纯及结构鉴定737-740

摘要: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及红外光谱(IR)、质谱(MS)、紫外光谱(UV)等现代测试手段,对微球菌产生的一种未知新型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未知新型类胡萝卜素的分子量为536,分子式为C40H56,结构是全反式对称结构.共有12个共轭双键(番茄红素为11个),根据已报道的研究,可以基本确定是一种新型的类胡萝卜素.

硬脂酸和月桂酸在Novozym 435催化下对芦丁酯化及分子筛对酯化率的影响741-746

摘要:为了增加芦丁的脂溶性从而使其具有更优秀的抗氧化活性,以硬脂酸和月桂酸为酰基供体,在脂肪酶Novozym 435催化下对芦丁选择性酯化.经色谱柱提纯,得到两种带不同长度烃基的芦丁脂肪酸酯.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对芦丁硬脂酸进行了结构鉴定,表明该类酯化物的酯化反应位为鼠李糖的C4′″位羟基.以高效液相色谱监测酯化反应进程,分子筛添加时间对酯化率的研究结果显示,分子筛对酯化率和反应速率有提高的作用.分子筛添加时间对酯化率有影响.对于硬脂酸为酰基供体的情况,反应24h后添加分子筛的酯化反应可以得到最大的酯化转化率46%.以月桂酸为酰基供体的酯化反应,反应11 h后添加分子筛可以得到最大的酯化转化率64.5%.

几种硫酸化试剂和溶剂对菊糖硫酸化改性的影响747-750

摘要:为制取硫酸化菊糖,以硫酸钡比浊法测定硫酸基取代度(DS)、红外光谱测定含硫基团的特征吸收峰、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判断硫酸根取代位置等方法,比较了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和吡啶(Py)三种溶剂,氯磺酸(CA)和三氧化硫(SO3)两种硫酸化试剂对菊糖硫酸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吡啶为溶剂、氯磺酸为硫酸化试剂的方法(CA-Py)与SO3-Py、CA-DMF三种硫酸化方法均获得了硫酸化菊糖,产品均显示不对称S=O键伸缩振动(约1255 cm-1)和对称的C-O-S键伸缩振动(约810 cm-1)特征吸收峰;三种方法的DS分别为:1.24,0.89,1.83;三种产品的13C NMR基本相同,均表明硫酸根连接在C3、C5、C6上.DMSO不适宜用作硫酸化溶剂.三种硫酸化方法是成功的,但以SO3-Py法操作简便,最适于菊糖硫酸化.

LIG抗炎,解热活性的研究751-755

摘要:本文研究了当归提取物LIG的抗炎,解热活性.研究发现LIG(2.5,5,10 mg/kg)对角叉菜和右旋糖苷诱导的足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22.2%,49.4%,76.5%和20.8%,44.2%,75.3%(P<0.001);对棉球肉芽肿的抑制率为29.2%,44.9%,58.8%(P<O.001);对小鼠白细胞迁移的抑制率为20.7%,35.6%,48.2%(P<0.001).此外,LIG可降低啤酒酵母导致的高热(P<0.001).并且,LIG的抗炎,解热作用均成剂量依赖性.以上结果显示LIG具有非常强的抗炎,解热活性.

螺旋藻多糖抗柯萨奇B3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756-759

摘要:在体外进行了钝顶螺旋藻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Spirulina platensis,PSP)抗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 virus B3,CVB3)活性的研究.以不同剂量的PSP作用于病毒复制周期的各个环节,以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50),细胞病变效应(CPE),蚀斑形成单位(PFU),MTT染色细胞保护率(MTT法)作为评价指标,判断PSP的抗病毒效果.结果表明PSP对Vero细胞毒性极低(TC50为1750μg/mL),对CVB3无直接灭活作用,PSP可干扰病毒向宿主细胞的吸附,其抗病毒生物合成的活性最高(IC50为5.26,TI为237.6),是阳性对照药病毒唑的3.95倍,但不影响病毒的释放.提示PSP抗病毒靶位可能在于抑制病毒吸附和感染细胞内病毒的生物合成.

无花果果浆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760-764

摘要:为了探讨无花果果浆(Fig fruit latex,FFL)对人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用无花果果浆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细胞增殖试验(MTT法)、克隆形成试验研究FFL对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Brdu掺人试验、吖啶橙/溴乙啶(AO/EB)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FFL对肿瘤细胞DNA合成、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用FFL处理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克隆形成下降(P<0.05),Brdu标记指数降低(P<0.05),吖啶橙染色凋亡细胞增多(P<0.05);细胞周期分布改变,凋亡指数升高(P<0.01),G0/G1期细胞数增加(P<0.01),S期细胞数减少(P<0.01),在一定剂量内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提示,FFL对所试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鬼针草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765-767

摘要: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鬼针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IR,1H NMR,13C 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1)、山奈酚-7-O-α-L-鼠李糖苷(2),槲皮素-7-O-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5,7,3',4'-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5)和β-谷甾醇(6).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另外,针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测定小鼠血清MDA水平,SOD和GSH-Px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2,3,4和5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益智的抗氧化作用768-771

摘要:本文探讨了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uel)超临界CO2提取物及其渣的水提物、正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测定了总酚含量、黄酮含量、抗氧化力、还原能力、DPPH清除率.结果表明,益智超临界CO2提取物和正丙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均为5.53%,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总酚含量为4.04%,水提物总酚含量最低,为O.89%.抗氧化力与酚含量相关(R2=0.703).四种提取物中黄酮含量顺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6.29%)>丙醇提取物(5.81%)>水提取物(4.85%)>超临界CO2提取物(4.70%).在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方面,乙酸乙酯提取物表现出了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峨眉杠柳化学成分的研究772-774

摘要:从峨眉杠柳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为熊果酸(1),(+)-1-羟基松脂酚(2),23-羟基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27-羟基-α-香树脂醇(5),胡萝卜苷(6),杠柳苷(7).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峨眉杠柳中分离鉴定.

玉竹的不同溶剂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GC-MS对比分析775-777

摘要: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压竹的不同溶剂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浸泡萃取玉竹,然后将萃取液于25℃、0.015 MPa下减压蒸馏浓缩,并对石油醚和正己烷的浓缩提取物进行了GC-MS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石油醚提取物中含有11种芳香族化合物和13种其它组分,它们占总出峰面积的81.33%,其中,甲苯和1,2-二甲苯为主要成分,含量分别达到了9.38%和13.38%.正己烷提取物中含有37.03%的柠檬油精(D-limonene),而石油醚提取物中未发现此柠檬油精(D-limonene),在正己烷提取物中确认了19种化合物,它们占总出峰面积的95.99%.乙酸乙酯不适合直接做浸泡萃取玉竹精油的提取溶剂.

联用SPME与GC-MS技术分析新鲜、萎蔫、干枯枫杨挥发性成分778-783

摘要:运用SPME与GC/MS联用技术从新鲜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52种,主要成分是橙花叔醇(15.54%)、吉马烯A(14.22%)、反式子丁香烯(10.19%)、7,8,9,10-四氢化-S-三氮唑(3,4-A)-呔嗪(8.59%)、十六酸(6.22%);萎蔫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32种,主要成分是α-红没药烯(17.69%)、橙花叔醇(16.64%)、反式子丁香烯(14.26%)、α-桉叶烯(9.14%);干枯枫杨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测出化合物31种,主要成分是反式子丁香烯(23.30%)、α-红没药烯(17.75%)、α-桉叶烯(12.69%)、橙花叔醇(8.35%)、杜松烯(7.O%).随着枫杨萎蔫程度的变化,三者含有的化合物组分以及其相对含量都发生变化.本研究是首次报道枫杨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白马骨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784-786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白马骨中提取其挥发性成分,再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所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测定了其中的43种成分.已成功鉴定的成分占样品总量的88.87%,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52.12%,其次为烯烃化合物12.66%,醇类化合物8.97%,酮类化合物5.90%,酯类化合物3.84%,烷烃化合物3.28%,醛类化合物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