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51-1335/Q 国内刊号
  • 1001-6880 国际刊号
  • 1.4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开发研究、数据研究、综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论文
沙棘籽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酚类组成的研究529-534

摘要:采用卵磷脂脂质体体系比较了沙棘籽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对其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浓度为250μg/mL时,提取物对共轭二烯氢过氧化物的抑制率为0~90.1%,对丙二醛的抑制率为0~88.6%。70%丙酮提取物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各提取物中主要的酚类物质为原花色素,抗氧化活性与原花色素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两种八角莲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研究535-540

摘要:测定云南八角莲Dysosma aurantiocaulis和川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内生真菌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从内生真菌中寻找活性成分提供指导,也为认识内生真菌相互作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从两种八角莲中分离出内生真菌187株,用滤纸片法测抗菌活性,用卤虫模型测抗卤虫活性得知大部分菌株发酵液都有活性,高活性菌株主要集中在镰孢霉属Fusarium、青霉属Pencillium、木霉属Trichodrma、丛梗孢属Monilia、毛壳菌属Chaetomium、无孢类群Mycellia sterilia、小齿梗霉属Rhinotrichum、无梗孢属Trichocladium和胶帚霉属Gliocladium。云南八角莲和川八角莲内生真菌是活性成分筛选的重要来源,并且通过活性分析发现:发酵液的活性强于菌丝体;云南八角莲的抗细菌活性菌株多于川八角莲。

广藿香精油对檀香粉蝶和荔枝卷叶蛾生物活性研究541-544

摘要:试验采用不同浓度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精油,研究其对檀香粉蝶和荔枝卷叶蛾幼虫拒食和忌避作用。使用2.5~40mg/mL广藿香精油分别对檀香粉蝶和荔枝卷叶蛾幼虫进行饲喂试验,檀香粉蝶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都为100%,荔枝卷叶蛾的选择性拒食率为18.36%~100%,24h和48h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51.45%~100%和53.34%~100%。忌避试验发现,随着浓度提高,忌避作用越强,其中最大忌避率分别为80.30%和93.81%;随着时间推移,各浓度精油对檀香粉蝶和荔枝卷叶蛾幼虫的忌避效应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试验表明,广藿香精油对檀香粉蝶和荔枝卷叶蛾幼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抗凝血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545-548

摘要: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了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wisX-SB)的抗凝活性,结果表明wisX-SB能明显延长APTT和TT,而不影响PT,提示wisX-SB是通过内源性和/或共同途径发挥抗凝血作用的。采用发色底物法及纤维蛋白原转化实验分别考察了wisX-SB对凝血酶及纤维蛋白原的作用,结果提示wisX-SB的抗凝机制包括:直接抑制纤维蛋白原的转化;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抑制凝血酶活性,从而达到抗凝目的。较低浓度时以前者为主,较高浓度下两者皆起作用。

三七叶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549-554

摘要:从三七叶乙醇提物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人参皂甙(ginsenoside)Rh2(1),F2(4),Rg3(5),Rg1(7),Rd(8),Re(11),Rb3(13),Rb1(14),Rc(15),七叶胆皂甙(gypenoside)XIII(2),IX(9),XVII(10),三七皂甙(notoginsenoside)R1(12),Fa(16),甘草素(liquiritigenin)(3),以及芹糖甘草甙(liquiritin apioside)(6)。其中化合物1,2,3和6首次分离自该植物中,化合物1,8及10,12首次从三七叶中分离到。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三七叶以含原人参二醇型皂甙为主,同时含有微量的原人参三醇型皂甙和黄酮类化合物。

裂褶多糖的羧甲基化555-557

摘要:采用氢氧化钠一氯乙酸反应体系,以异丙醇为溶剂,利用K9(3^4)IT交试验合成mg级的不同取代度(DS)的羧甲基化裂褶多糖。研究表明试验条件下各因素对DS值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氯乙酸/裂褶多糖(g/g)〉氢氧化钠/裂褶多糖(g/g)〉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其红外光谱在1600cm^-1出现-COO特征吸收;其紫外光谱在200-300砌没有明显的吸收峰。对其^13C NMR化学位移进行了归属。

茶碱与胃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558-561

摘要: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茶碱与胃蛋白酶的结合作用。观测到茶碱使胃蛋白酶的紫外吸收峰增强,特征荧光峰淬灭。Stem-Volmer淬灭曲线显示,茶碱对胃蛋白酶的荧光淬灭很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淬灭过程。

葛根素配位特性研究562-565

摘要:本文运用配位化学的基本原理,采用pH电位滴定法,对葛根素的配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葛根素结构易发生改变。在25℃和37℃,葛根素能和铜离子、锌离子、铁离子、铝离子、钙离子形成配合物。计算得出葛根素与Cu^2+、Ca^2+、Zn^2+、Al^3+、Fe^2+的络合稳定常数lgK分别为3.28、2.16和1.12、2.85和1.72、2.78和1.63、2.94和1.87。

三七皂苷Rg1对tPA和PAI-1活性的调节作用566-568

摘要:探讨三七皂苷Rg1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的调节作用。运用发色底物方法测定三七皂苷Rg1在体外和静脉注射对家兔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血浆或血小板释放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皂苷R自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明显抑制血浆PAI-1活性,同时提高血浆tPA活性;30和60mg/kg的三七皂苷Rg1静脉注射显著抑制血浆PAI-1活性,提高血浆tPA活性,同时降低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所释放的PAI-1水平。本实验提示三七皂苷Rg1能抑制PAI-1活性,同时升高tPA活性可能是其抗血栓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和紫杉醇合成的影响569-576

摘要:通过不同种类和水平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和紫杉醇合成能力影响的研究发现:诱导培养初期,以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为基本培养基,在附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作用下愈伤组织产生的时间和生长、在相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作用下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产生时间和生长均表现出较显著差异,2,4-D/NAA高于0.4时,不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转换到附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B5培养基上后,随培养继代次数的增加,生长差异逐渐缩小,直至不显著,表明参考不同文献报道最优配方所设计的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的生长均较适宜,有利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优化组合没有唯一性。但不同调节剂组合作用下的同源愈伤组织中、相同调节剂作用下不同源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含量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适当水平(2mg/L)的2,4-D单用,或与适当水平的KT、6-BA、KT+GA配合使用,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紫杉醇的合成较有利,NAA则不太有利,幼茎和叶愈伤组织产紫杉醇的水平较其它愈伤组织为高。

白藜芦醇在联合治疗鼠艾滋病中可能的增效作用研究577-582

摘要: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潜在的抗HIV药物,在体外与AZT、3Tc、ddI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用时表现出很强的协同增强作用。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在Ffiend-MuLV病毒感染的BALB/c鼠艾滋病模型(MAIDS)上研究了用白藜芦醇、AZT、3TC不同组方及白藜芦醇单独使用治疗后的抗逆转录病毒作用,分析白藜芦醇在联合治疗中可能的潜在协同增强作用。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9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未感染和未治疗),病毒对照组(感染但未治疗)和7个其他药物治疗组(感染病毒后并用白藜芦醇、AZT、3Tc不同组方治疗)。药物通过口服给药方式在病毒感染4h后给药,每天一次,每周7d,持续3周。感染后3周,所有实验组处死,对表现疾病病理特征的一些指标进行检测评价。结果表明:在体内鼠艾滋病模型上,单独运用白藜芦醇仅仅只有部分能够减少疾病的进展,未表现出所预期的显著的抗逆转录病毒作用(只有20.78%的脾肿抑制率)。白藜芦醇和AZT、3Tc的联合用药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减少白细胞数83.34%,脾肿抑制率91.79%,升高CD4^+/CD8^+比值等)。然而,这些结果与AZT和3Tc联合给药的结果是重叠的,AZT和3Tc联合给药有类似的结果(脾肿抑制率87.65%和白细胞数减少82.25%),排除了AZT、3Tc和自藜芦醇可能的协同增效作用。因此在MAIDS模型中自藜芦醇和AZT、3Tc之间没有协同作用,AZT、3Tc并不会因为和自藜芦醇的联用而提高抗病毒效果。

甘肃黄芪对阿霉素引起大鼠病变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mRNA表达的影响583-587

摘要:用RT-PCR法探讨甘肃黄芪对阿霉素(DOX)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RN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的表达的影响;并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心肌病理变化。结果显示,DOX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ACE 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增高(ACE2:0.94±0.27vs0.48±0.21,P:0.001;ACE:3.73±0.59vs1.37±0.66,P=0.006);黄芪+DOX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ACE mRNA的表达均比DOX组降低(ACE2:0.64±0.23vs0.94±0.27,P=0.007;ACE:2.21±0.71vs3.73±0.09,P=0.0012)。说明DOX诱导心肌病变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 mRNA、ACE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光镜下显示黄芪+DOX组心肌细胞损害程度较DOX组轻;电镜下可见黄芪+DOX组可见心肌细胞核肿胀、线粒体肿胀,肌质中肌丝溶解、中断,但上述变化较DOX组少见。甘肃黄芪对DOX诱导的心肌损害大鼠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双指数方程在青藤碱脂质体贴剂体外透皮特性拟合中的应用研究588-591

摘要:为研究青藤碱脂质体贴剂的体外透皮特性,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扩散,对不同时间点的接收液进行采样1mL,并随即更换1mL新鲜的接收液,HPLC法测定接收液浓度,并进行模型拟合。以AIC及相关系数为判断标准,结果表明双指数双相动力学方程为最佳拟合。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杂志研究简报
塔拉单宁水解酶产生条件的研究592-595

摘要:微生物通过发酵产酶可以将植物单宁降解成小分子酚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但培养条件对其产酶影响很大。论文采用固态培养法,对黑曲霉产生塔拉单宁水解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塔拉单宁浓度为75g/L、葡萄糖浓度为3g/L、(NH4)2SO4浓度为0.2g/L、250mL锥形瓶装液量为25mL、惰性载体用量为5.6%(w/v)、起始pH为5.5、接种量为12%(v/v)、30℃培养72h时,该黑曲霉产生的塔拉单宁水解酶活力可达到44.29U/mL,是其自然条件下酶活力(24.09U/mL)的1.84倍;没食子酸产率达到79.3%。研究结果对于揭示塔拉单宁生物降解的机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长春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限速酶活性的研究596-598

摘要:长春花生物碱是目前应用最有效的天然植物抗肿瘤药物,目前利用生物工程生产长春花生物碱成果甚微。通过对长春花愈伤组织的诱导条件进行研究,同时对植株各部位的色氨酸脱羧酶(TDC)、过氧化物酶(POD)进行精确测定。认为长春花愈伤组织的诱导以MS培养基、激素2,4-D2mg/L和6-BA0.5mg/L最好,生物碱的合成是植物体多器官共同参与的结果。

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的研究599-602

摘要:本文用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研究了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相转移催化剂的量以及反应物的摩尔比等因素对产品产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溶剂,四丁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n(二硫化钠):n(烯丙基氯)=0.65:1,ω(二硫化钠):ω(四丁基溴化铵)=47.67:1,微波功率195w,微波辐射时间12min,收率82.2%。证明合成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对HepG2细胞具有细胞毒性。

拮抗细菌B9菌株抗菌物质的初步研究603-605

摘要:B9菌株是从番茄灰霉病发生严重植株的健康叶片上分离到的拮抗细菌。采用酸沉淀的方法从B9菌株的发酵液中得到抗菌物质的粗提物。该物质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都能溶解于水和有机溶剂,在270-280nm处有吸收峰,其成分可能是蛋白质。平板抑菌试验表明抗菌物质抑菌谱广,对供试的6种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抗菌物质对温度比较稳定,经80-100℃处理10min或者121℃(1.4Pa/cm^2)高温抑菌活性才显著降低;对紫外光稳定性差,随着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抑菌活性逐渐减弱。

菌草灵芝孢子油与段木灵芝孢子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606-608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法,对菌草灵芝孢子油与段木灵芝孢子油中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脂肪酸GC指纹图谱极为相似(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说明了菌草灵芝孢子油与段木灵芝孢子油一样有同样的开发价值,但是脂肪酸含量不同,菌草灵芝孢子油中亚油酸和油酸占55.61%,不饱和脂肪酸占61.15%;段木灵芝孢子油中亚油酸和油酸占49.87%,不饱和脂肪酸占54.88%。而且两者的外观、气味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