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 12-1280/J 国内刊号
  • 1008-2530 国际刊号
  • 0.4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是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音乐史学、音乐批评、音乐翻译、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学术资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史学
延安鲁艺精神与音乐文化的传承5-8

摘要:值延安鲁艺诞生八十周年之际,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鲁艺精神再次迸发出它耀眼的光芒,对我国当前音乐文化发展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正确的政治导向是鲁艺音乐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以服务人民大众、民族性为音乐创作的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传统曲体在歌剧《党的女儿》中的运用9-17

摘要:板腔体曾经成就了戏曲音乐的繁兴,作为传统曲体财富,板腔体在历史流变中,始终滋养着后世的音乐创作,歌剧创作也不例外。本文以板腔体手法在歌剧《党的女儿》中的运用为例,探寻其成功所在及对中国当代民族歌剧创作的镜鉴意义。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的历史沿革和办刊思考18-22

摘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始于1960年,初创名为《天津音乐学院院刊》,刊印数期后暂停出版; 1985年初复刊,以《音乐学习与研究》为刊名; 1998年建院四十周年之际转为公开发行并变更为现刊名,采用"天籁"作为副刊名; 2013年恢复在国家出版部门登记的《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为唯一官方刊名,后附"天籁"停止使用。历经数次改版意在适应时代要求顺势而行,立足教学、科研的发展需要,融众刊经验所长,汇院内外方家之祈盼,收获了良好的业界影响。依据现状,"学报"在栏目设置、关注现实音乐生活以及为学术争鸣提供平台方面显示其刊物特色。论及发展,需在内容和形式上索新求变、彰显特色,以适应当下办刊环境新的变化和需要。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批评
2018天音“FUSION”中西混合乐器室内乐作曲比赛述评23-30

摘要:2018天音"FUSION"中西混合乐器室内乐作曲比赛是天津音乐学院于建院六十周年之际主办的全国性专业作曲赛事,作为"2018天音‘FUSION’中西混合乐器室内乐作曲比赛暨作曲系学术活动周"的重头戏,本次比赛的入围作品决赛音乐会于5月13日上午在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当日下午还举办了入围作品的公开研讨会,比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音乐姿态的语义分析刍议31-43

摘要:音乐姿态作为感知、描述与演绎音乐不可或缺的方式,其所具有的语义交流性在西方学界已得到共识。但如何在音乐作品的语境中有效地解释其语义,而不流于空洞的感官体验,是音乐姿态可否真正得以被运用于认知音乐的一大难题。本文从"直觉"、"情感"和"立意"三个层面,分别对音乐姿态的语义进行了实例分析。

对西方音乐研究中“中国视野”问题的认识与思考44-50

摘要:笔者对于西方音乐研究中"中国视野"(以下简称"中国视野")相关论述的关注,最早源于在"西方音乐史"课程学习上,对李应华先生1997年在《中国音乐学》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当代中国人对西方音乐历史的观念变迁》的阅读与思考。无论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李应华先生的写作思路,都离不开"中国人"这个研究西方音乐的主体。中国人到底对研究西方音乐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也是笔者感兴趣的问题。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表演
关于长笛演奏与教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51-60

摘要:本文围绕长笛演奏与教学中音色与揉音、连音与吐音、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探讨,涉及到了长笛艺术的多个方面。同时既指出了在长笛演奏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也提出了作者的学术观点与主张。

巴洛克音乐录音中的风格与审美——以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为例61-67

摘要:自1903年德国小提琴大师约阿希姆首先录制了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的片段之后,众多小提琴大师留下了这部伟大作品的录音。从上世纪中期至今,人类经历了战争、科技发展、经济动荡等等社会变革,期间意识形态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艺术审美趣味受到了莫大的影响。那么时至今日,音乐家们在演奏巴洛克音乐的方法、对待巴洛克音乐的概念上,有哪些具体变化呢?本文从巴赫的这部小提琴作品出发,通过不同时期的录音,发现和总结出部分比较具有时代性的规律,旨在探讨过去几十年中对巴洛克音乐诠释与审美的一些改变趋势。

论大提琴弓法指法编订在演奏中的价值68-78

摘要:符合演奏规律、技巧特点与音乐需求的弓指法编订,在大提琴演奏中彰显了独特价值。本文对右手弓法、左手指法编订的规律性、技术性、灵活性,弓指法编订的个性、传承、推广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按类别编订弓指法,深入探讨弓指法编订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应用价值。

于尔根·刚泽尔手风琴作品《意想曲》的演奏技术探析79-90

摘要:于尔根·刚泽尔的《意想曲》作为"克林根塔尔国际手风琴比赛"的备选曲目,因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复杂的作曲技法以及首演陈军教授个性鲜明的演奏技术,在近现代派手风琴的创作与演奏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作品的创作特色—复调式排列的十二音、复杂变换的节奏模块和张扬的现代派音色,结合自身的演奏经验,从触键、风箱、音色设计和复杂节奏型的演奏四个方面探讨和解析《意想曲》的演奏技术,从而为二度创作提出参考与帮助。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中的戏剧性特征探究91-101

摘要:《匈牙利狂想曲》是李斯特重要的钢琴代表作品。本文以他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为研究对象,从戏剧性角度切入,分别从性格对创作的影响、狂想曲体裁的拓展、调性、力度、结构、音色模仿等方面进行论述,探究作品别具匠心的艺术处理,挖掘作品的戏剧性特征。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传统音乐
社会哲学视野下的天津曲艺保护研究102-107

摘要:天津曲艺艺术生存形态的演变先后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个历史阶段,体现出一定的总体演化规律,即递弱。这是曲艺艺术演化的一般规律,因此,今天政府在制定曲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政策时,需要以此为依据,注重帮助曲艺艺术增加其生存强度,推动媾合,添加代偿性因素,从而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方响乐器形态研究108-122

摘要:方响,是中国古代编悬类的打击乐器,属敲击类体鸣乐器。它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在宫廷与民间得到广泛的应用,明清时期仍出现在宫廷宴飨仪式音乐中,至19世纪末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纵观方响从产生到衰微的漫长历程,其材质经历了由铜制到铁制再到钢制的变迁,其形制亦随时代更替而发生变化。本文从方响的称谓、形制与构造、分类、音列及谱式等方面对其乐器形态进行梳理,以期通过对方响形态的基础性研究,呈现方响历史的存在方式。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教育
中国民乐在美国卡尔顿学院发展的来龙去脉——国外与国内教学方式的差别123-128

摘要: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天津音乐学院学报》给我提供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我在美国如何从白手起家到将民乐纳入正规课程,最后达到用中国民族乐器专业拿到美国文学学士学位(Bachelor Art)的故事,以及在美国教学与在中国教学的不同意义和体会。自2017年以来,我在朋友圈里分享了一些我的卡尔顿学院民乐团、世界乐团、唐宋民乐队以及几个美国出生长大的学生演奏琵琶、中阮和二胡的视频以后,顿时在朋友圈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默认
2018天音“FUSION”中西混合乐器室内乐作曲比赛暨作曲系学术活动周129-129

献给母校60华诞 琴声中的乡愁130-130

摘要:挽着夕阳挽着久别的梦, 命运曾敲开天音的大门, 喊一声母校游子归来, 琴声抚慰着疲惫的心, 目光在记忆中寻找往事, 儿女已老妈妈依然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