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 12-1280/J 国内刊号
  • 1008-2530 国际刊号
  • 0.4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是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音乐史学、音乐批评、音乐翻译、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学术资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名家讲坛
关于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5-11

摘要:一、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教学评估的主要依据 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分布较广,类别也较多。目前为止,全国设有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院校多达700余所。其中有专门的高等音乐学院9所,设有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综合艺术学院6所,设有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师范学院30所。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史学
《台湾音画》创作札记12-25

摘要:《台湾音画》由《玉山日出》《安平怀古》《宜兰童谣》《恒春乡愁》《泰雅情歌》《鹿港庙会》《龙山晚钟》和《达邦节日》八个乐章组成,是一部原创同改编相结合,抒情同状景相结合,本土化同国际化相结合的交响乐作品。它描绘了台湾的民风民情,展现了台湾的乡土乡音,表达了我在台湾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本文以《台湾音画》的创作过程为线索,以《台湾音画》的人文历史为背景,回味那永远忘不掉的温暖瞬间,展现那永远割不断的两岸情缘。愿这部作品带着宝岛特有的湿润与温暖,走出台湾文化固有的的悲情意识,以乐观的胸怀为这个正在迅速逝去的时代留下美好壮丽的画影,用温馨的旋律为经过岁月沉淀的未来留下语言无法表达的刻骨记忆与深切眷恋。

“西北风”及其形成探微26-31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通俗音乐领域的"西北风"之所以风靡大江南北,与赵季平早期电影音乐中陕北音乐素材的大量运用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影响有关,更是上世纪80年代初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在万花筒般的多元文化中难免迷茫。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只有重新认识中华民族自己的"根",才能进一步探索中华民族将要走向何方。"西北风"以及"寻根"文学中传统韵味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浅析贝尔格《沃采克》中鼓手长的人物塑造32-38

摘要:《沃采克》是20世纪杰出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以毕希纳的戏剧《沃伊采克》为脚本创作的一部无调性歌剧。自首演以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的成功也使贝尔格一跃成为文化名人。歌剧中表现的小人物悲剧性结局最终是由上层社会的排挤、压迫,底层社会生活的坚信及战争的苦难造成的。鼓手长作为引发主人公悲剧性结局的关键性人物,其人物性格特征及在歌剧中形象的塑造尤为值得探讨。本文对现代歌剧音乐语言进行剖析,其中包括主导动机的出现、音乐结构的组织及相关音乐语言的运用,浅析男高音在歌剧《沃采克》中鼓手长这一人物的塑造。

从乡村到都市——近代上海女子越剧的流行与社会文化变迁39-46

摘要:本文讨论了战时开始流行于上海的地方戏—女子越剧。女子越剧诞生于浙江农村,但成长于1938年以后的上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部角色均由女伶扮演。女子越剧能够在近代上海众多地方戏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孤岛期京剧和电影的衰弱,而且越剧表演迎合了战争带来的社会风气及市民精神状态的变化,作为通俗的大众文化得到流行和发展。全部由女伶登台的特殊表演形式,也以其特殊的魅力强烈吸引着男女观众。

当代中国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及特色47-53

摘要:西部钢琴作品,是现当代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重要一脉。本文通过对中国西部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梳理、地域性分类、艺术性特点分析,从而得出深厚而多样的地域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西部音乐的开放因子等成为作曲家青睐于西部钢琴创作的原因。

从《亚瑟王》看“半歌剧”的审美特色54-63

摘要:本文以普赛尔的"半歌剧"《亚瑟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音乐写作以及它所体现的音乐和戏剧的关系,认识到"半歌剧"是17世纪英国特有的一种戏剧音乐体裁,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审美价值。并通过该研究对历史和历史写作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
渗——我的音乐创作与传统文化元素64-70

摘要:中国作曲家从未间断过将西方音乐理论与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合起来的探求。尤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带来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巨大撞击,作曲家们在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审美以及内在神韵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索。本文通过我的四部作品:《品―为管乐队而作》﹑管弦乐《三叠》、《渗Ⅱ》、《渗Ⅲ》探讨一下传统文化元素与创造新音响的可能性,并籍此提供一个解读传统文化的又一视点和方式。

林德伯格管弦乐作品《湿壁画》结构研究71-82

摘要:林德伯格以一系列特定的十二音和弦为结构基点创作出复杂多变的织体形态并由此构建《湿壁画》的两个基本部分,继而将整部作品在此基础上经"变奏地发展"结构而成。本文深入探究、阐释其结构过程的特点与规律,为当代管弦乐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学术参考与借鉴。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美学
论丰子恺的音乐美学思想83-89

摘要:在丰子恺大量的著作和文论中,渗透着十分丰富的、又富于真知灼见的音乐美学思想;丰子恺的音乐美学思想虽然建立在西方音乐理论的基础之上,但经过与中国社会相结合而更加彰显他的个人特色;丰子恺的音乐美学思想影响了中国近代音乐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丰富了我国音乐美学的内涵。

通过身体思考——论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及其对音乐研究的启示90-99

摘要: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 1949-)是20世纪身体实用主义美学的倡导者,他首次提出"身体美学"(Somaestheics)的概念,并提议建立身体美学学科。在舒斯特曼的理论中,他构建了一个以审美经验为基础、以流行音乐实践为手段的经验主义身体美学。本文的焦点在于探讨舒斯特曼身体实用主义美学的形成及其对音乐理论研究的启示意义。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批评
潜入学术深水区、打造学科梦之队——就音乐学写作工作坊讨论学科建设问题100-109

摘要:本文针对研究生教学、科研以及相关学科建设问题,围绕音乐学写作工作坊计划的创意策划实施推广,讨论高等音乐院校普遍存在的诸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设想将批评音乐学作为新的学科增长点,通过引领与依托学生团队推进学科建设。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传统音乐
有关《二泉映月》演奏问题的几点看法110-116

摘要:本文系作者在刘天华阿炳中国民族音乐基金会、中国音协二胡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华彦钧(阿炳)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文章对二胡曲《二泉映月》的内容解读,曲式结构,阿炳演奏技术特征,二度创作艺术构思等有关演奏的几个方面做了辩证的分析和论述,并进而阐明了如何以正确态度对待经典的问题。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舞蹈理论
论芭蕾基训在中国舞蹈教育中的基础作用117-120

摘要:随着国内高等舞蹈教育飞速发展,培养复合型舞蹈人才已成为中国舞蹈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芭蕾基训作为一门基本功训练课程,它不仅适用于芭蕾舞专业教学,对其它各舞种的教学也都具有着重要基础作用。通过循序渐进地芭蕾基训练习,可以培养舞者良好的身体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控制能力,增强肢体表现力,为舞者能够自如起舞打下坚实的基础。

孙颖中国古代舞蹈“复现”研究思想初探121-125

摘要:孙颖倾其毕生精力研究中国古代舞蹈的"复现"以及如何创建当代的古典舞,创作了大量的古典舞剧目,并在此基础之上创立了"汉唐古典舞",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的又一流派,从而影响当代舞蹈的审美思潮,树立民族概念和民族形象。本文对孙颖古代舞蹈"复现"研究思想的形成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古代舞蹈学术研究和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学术资讯
在艺术领域中创新职业生涯——皮特·威特在天籁讲坛上的演讲126-128

摘要:非常感谢徐昌俊院长邀请我在五月音乐节期间访问贵校。我很荣幸本周能和你们一起在天津度过。 我和约瑟夫·帕里西(Joseph Parisi)博士在天津这座美丽的城市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天津音乐学院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还有两位来自密苏里大学堪萨斯音乐与舞蹈学院(UMKC)的教师于今年访问了贵校。

人物介绍-F0002

摘要:王次炤(1949—)出生于浙江杭州,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音乐学系音乐美学教研室副主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现任院长、博士生导师。

学术活动-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