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 12-1280/J 国内刊号
  • 1008-2530 国际刊号
  • 0.4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是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音乐史学、音乐批评、音乐翻译、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学术资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名家讲坛
我看音乐创作5-16

摘要:徐昌俊院长: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报告厅又是节日一样的气氛,今天上午刚在这里举行了音乐学系15周年的系庆活动。郭老师说是百年一遇的好日子——2012年12月12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天津音乐学院两个“”特聘教授陈怡、周龙夫妇双双回到天津音乐学院,可以说他们是回家了。刚刚我问周老师回到那个房子感觉怎么样,周老师说感觉特别亲切,有种回家的感觉,事实上我们更亲切。自从你们上次到来,我们天津音乐学院一直把你们当作我们大家庭的成员,而且你们的到来也为我们学院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引起了外界很多的关注和羡慕。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作曲技术理论
“扩展配器”——布列兹管弦乐配器创作新思维(上)——以《音乐笔记I》从钢琴版到管弦乐版为例17-29

摘要:年轻作曲学生常叫苦:“我不知道如何把一首管弦乐曲子写得很长”?因为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写的作品,而演奏出来的时间却很短。文章希望通过分析布列兹《音乐笔记I》从钢琴版到管弦乐版创造性配器的这一范例,提出“扩展配器”的新观念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配器扩展”的新观念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传统配器意义上把钢琴曲转化为管弦乐队的“原装”移植,而是在原作基础上通过较大规模的变化重复扩展、织体改向扩展、保持音集的同一性与类似性扩展、多层模仿扩展、多种材料重叠扩展、过渡扩展、回旋扩展、向上向下的纵横扩展、时值与音色的扩展、拉宽扩展、声音方位的扩展等等作曲技术的再创作。

此时无声胜有声——浅谈坎切利的室内乐《午祷》30-34

摘要:本文以坎切利“祷告”系列作品中的第二部《午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中的旋律构成、“曙光”主题、圣咏唱词、音程结构、调式调性以及音响形态等方面具体的技术分析,对作曲家的音乐创作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试图通过这些具体的工作更准确地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及其深层次的宗教哲学美学观念。

王西麟《钢琴协奏曲》的长呼吸结构思维研究35-45

摘要:王西麟在其近作《钢琴协奏曲》中运用了长呼吸结构思维。这种结构思维是作曲家经过几十年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实践逐步总结出来的,并被运用得灵活而娴熟。该结构思维的优点是极易积聚交响动力,能快速推动音乐发展,使音乐极具交响性。本文集中探讨长呼吸结构思维,总结其规律以推动创作。

姚盛昌《小提琴协奏曲》和声思维与技法研究46-54

摘要:本文选择姚盛昌《小提琴协奏曲》为研究对象,以其音高材料的组织为研究内容,力求通过音高的基本结构成分与特性、基本结构成分及其派生体的相互关系与形态以及各类音高材料在作品中的结构地位与作用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作曲家在实现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个性与共性、情感与形式等因素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和声思维与技法特征。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史学
黎锦光采访记录及相关说明55-71

摘要:第一次访黎锦光记录 梁茂春记录整理 采访时间:1979年12月12日 地点:上海中国唱片社(原百代唱片公司日址) 采访者:梁茂春、徐士家

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对现象学的启示72-75

摘要:如何用现代话语阐释古代音乐关学思想的特殊性,这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以《庄子》为代表的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来分析解读胡塞尔影响下的现象学音乐美学理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古代“坐忘”的音乐审美方法与现象学“悬置”相比更为彻底,而这种彻底性使得“坐忘”之后的音乐“意象”比现象学悬置之后的“意向性存在”具备了浓厚的美学韵味。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胡塞尔的现象学音乐美学是尚待完成的“古代音乐美学”;而古代音乐美学则是一贯到底的“现象学”。

琴曲《三峡船歌》研究76-83

摘要: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古琴艺术,一方面要保护和传承好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富财产,将三千多首琴曲进行有效整理和挖掘,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另一方面,音乐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代代相传,已成为民族的象征。古琴音乐的弘扬与发展,必需推陈出新,要具备创新性和时代性的鲜明特征,以赢得大众的喜爱。李祥霆于七十年代创作的古琴曲《三峡船歌》不失为现代琴曲创作的成功典范,作者紧紧抓住古琴音乐的特色,在主题构思、曲体、演奏技法等发面,都有较大突破,至今仍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周庆云《琴书存目》初探84-91

摘要:《琴书存目》作为第一部古琴专科目录书,对中国历代古琴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和辑佚考证,为近现代琴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了价值丰厚的文献信息,具有开创性意义。本文试从资料来源、内容特点、编撰方法、不足与贡献等几个方面对此书作了初步探析。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传统音乐
乐籍体系的创承与传播论例92-100

摘要:音乐的传播方式是多样的,就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制度传播是关键所在。作为唐以降一种制度化创承与传播系统的典型与核心——乐籍体系,直接作用于音声技艺,使之呈现一种连续而丰富的历史情境。本文以唐以降若干音声技艺形式为例,对此论题加以探讨。

音乐民族志研究路径与谱例文本建构的一些思考——兼探布努瑶双声部民歌“都飞”的歌唱模式记谱形式101-107

摘要:音乐民族志研究方法从音乐本体研究到文化语境中的音乐研究,学术立场采取“局内一局外观”双视角相结合,研究模式进入概念、行为(活动过程)、音声三者结合的研究等。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不同研究路径的思考,研究者在音乐民族志书写中所建构的不同面貌的谱例文本形式,并以布努瑶双声部民歌“都飞”为例,做进一步的歌唱模式记谱形式的探索。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音乐批评
记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第五届年会108-112

摘要:2012年12月4号至5号,由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第五届年会在福建武夷山召开。本届年会以“音乐评论的学风与文风”为主题展开研讨,并对第四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和第五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奖的评审情况进行通报。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使得会议内容精彩纷呈。

从《琴声中的朝圣》看杨燕迪的音乐评论113-118

摘要:《琴声中的朝圣之旅——记陈宏宽钢琴独奏音乐会》,(以下简称杨文)是音乐评论家杨燕迪先生发表在2005年第3期《音乐爱好者》上的一篇文章。这篇纪实性的音乐会现场评论文章雅致、层次清晰,尤其是作者对音乐本体分析与个人情感描述的融会贯通,不仅体现了音乐评论所应有的特性,更彰显了乐评者鲜明的个人写作风格,不失为音乐评论写作的一个范本。以此为例本文从解析入手,分别就杨文的逻辑展开、文学性语言运用以及音乐评论主体性三个方面展开思考,这既是笔者对杨燕迪先生音乐评论文章的一种认识和看法,也是对音乐评论类文章写作规律要点的一次尝试和初探。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录音技术
从录音师视角谈音乐表演者的声音表现问题119-122

摘要:音乐表演作为将乐谱音响化的重要环节历来是学界讨论的焦点,表演者通过技术对音色的控制是评判表演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随着现代音乐表演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音乐表演需要借助科技手段以获得更好的现场效果。本文从录音师的视角探讨了音乐表演者应该如何进行听觉训练、音乐表演的发声与自然声场的声音表现力等问题,希望借此文引起表演者对音乐会表演声场处理的重视。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资讯
当代音乐创作暨艺术院校作曲教学研讨会综述123-128

摘要:由天津音乐学院主办,天津音乐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研究基地、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的当代音乐创作暨艺术院校作曲教学研讨会于2012年12月22日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为期三天。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18所兄弟艺术院校的学者、专家、教授、作曲家们共52位代表汇聚一堂,共探当代音乐创作及作曲教学的发展。

陈怡-F0002

摘要:陈怡(1953-)著名华裔美籍女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知名作曲家吴祖强教授,1986年赴美留学,获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音乐舞蹈学院终身教授。

2012年12月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第五届年会-F0003

2012年12月当代音乐创作与艺术院校作曲教学研讨会在我院召开-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