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 12-1280/J 国内刊号
  • 1008-2530 国际刊号
  • 0.4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是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音乐史学、音乐批评、音乐翻译、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学术资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感性学:去蔽与返魅1-6

摘要:美学自学科出现以来一直受到三种遮蔽。认识论遮蔽指用认识活动的规律来对待审美活动,这在西方是理性中心主义造成的,在中国则是儒家乐教传统和近世功利主义影响造成的。学科译名的遮蔽即将“感性”限于“美”,忽视了不美和反关的类型。日常经验的遮蔽主要表现在用日常经验的眼光来看待艺术作品,混淆了被依附物的感性特点和作品本身的感性特点。返魅需要以“关系实在论”为哲学基础,关注感性的所有类型,明确审美规律,从“实体+虚体”的路径切入音乐。

“歌永言”,我国(汉族)歌唱的特征——王小盾《论汉文化的“诗言志,歌永言”传统》读后7-25

摘要:“诗言志,歌永言”,对我国文化、文艺、诗、歌,有深远影响。 王小盾先生以为(凡引王文概用楷体。引文中加重处系洛地标记。下同):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诗言志,歌永言”也许是最重要的命题——至少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命题。

《楚辞》音乐文献中的乐舞、乐器、乐歌26-38

摘要:在中国先秦音乐史研究中,《楚辞》音乐文献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译注、制表等方法,对《楚辞》音乐文献中的乐舞、乐器与乐歌活动进行系统性地梳理与归纳,初探其音乐文化活动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黄门乐考39-43

摘要:“黄门乐”指朝廷内属于“黄门”系统的音乐组织、人员及其乐舞艺术。学者们对以“黄门鼓吹”为代表的汉代黄门乐已经有了不少研究,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黄门乐则几乎无人论及。这一时期正是黄门乐走向衰亡的阶段,它的衰亡既与黄门本身有关又与乐官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对这一过程的探讨不仅可以全面了解黄门乐的发展史,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加深人们对音乐制度变迁方面的认识。

“均、宫、调三层次概念”之内涵44-46

摘要:“均”(七律)作为音高标准,是“宫”、“调”生成之度量;“宫”作为音阶之主,是明确“调高”的重要依据;“调”作为第三层次,是乐曲调式性质的最终体现。“均、宫、调三层次概念”,各自在表达不同内涵属性的同时,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建构起了一个“均统帅宫”、“宫统帅调”的完整系统。

赣剧两路高腔的音乐源流分析47-52

摘要:长期以来,学界对江西赣剧两路高腔的音乐源流有着不同看法。本文从问题的缘起出发,以两路高腔不同音乐特点为先验前提,在对其与全国其他高腔剧种源流关系进行音乐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

四十年代在华西人与中国古代音乐研究——以高罗佩、毕铿、库特纳为例53-64

摘要:本文以四十年代在华的三名西人——荷兰外交官高罗佩、英国动物学家毕铿、德国社会学家库特纳为例,来讨论当时来华西人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祟尚之情,并旁及他们与中国乐人的互动。

曾志忞的人生三部曲65-68

摘要:本文把曾志忞的一生概括的分为留日求学的早期阶段、归国兴学的中期阶段、京剧改良的晚期阶段。尽可能简约而全面地把这位先驱者的音乐生涯展现给读者。

施尼特凯《第二小提琴奏鸣曲》和声研究69-76

摘要:本文选择施尼特凯《第二小提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从音高结构特点入手,通过对作品基本结构成分、基本结构成分与派生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类音高材料在作品中的结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试图揭示作曲家复风格创作早期的和声思维与技法特征。

普罗科菲耶夫《大提琴(交响)协奏曲(Op.125)》的结构特征77-83

摘要:本文以普罗科菲耶夫晚年创作的《大提琴(交响)协奏曲(Op.125)》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其作品的结构特征。通过对作品中奏鸣套曲各乐章特殊布局的分析与讨论,进而探讨了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普罗科菲耶夫的“传统”与“现代”高度融合的创作思维。

卡特时间性创作思维主导下的结构生成技术——以其五部弦乐四重奏为例84-99

摘要:本文以卡特的五部弦乐四重奏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卡特在时间性创作思维主导下的一些独特的结构生成技术。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节拍转换、速度素材的组织技术以及织体形态的建构等。通过分析这些技术构成以及在表现音乐时间性方面的独特意义,为把握卡特的创作思维特征和深入理解其复杂性、流动性和戏剧性音乐风格服务。

论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艺术特征100-109

摘要:本文以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的曲式结构、主题材料的运用方式,钢琴的技巧及其与乐队之间关系的探讨来认识、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并通过对作品表现内容的分析和论述,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

巴赫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之柔板与赋格的演奏分析110-114

摘要:本文以巴赫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的柔板与赋格为研究对象,从风格把握及演奏技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演奏分析。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教学的灵魂——对器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115-121

摘要:本文探讨了创新意识在器乐表演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反思,力求探索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自然的紧张”——浅谈钢琴演奏的放松理论122-127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钢琴演奏中对“放松”的不同理解,得出钢琴演奏中需要“自然的紧张”这一论断,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实验和练习,使学习者可以体验“自然而受控的紧张”,并从中受益。

姚盛昌-F0002

摘要:姚盛昌(1950-)浙江海宁人。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作曲家。曾任作曲系副主任、主任、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院长、《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主编。兼任中国音乐家学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委员、天津市音协副主席。

学术交流-F0003

稿约-F0004

摘要:承蒙音乐界同仁关爱,《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迎来了创刊以来最好的发展阶段。本刊秉承“为新论立言,为新人铺路”的宗旨,欢迎新老作者赐稿。本刊尤其关注思想活跃,有一定研究深度的来稿。来稿一般以5,000—8,000字为宜,最长不宜超过15,000字。来稿的基本规范应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