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 12-1280/J 国内刊号
  • 1008-2530 国际刊号
  • 0.4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是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音乐史学、音乐批评、音乐翻译、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学术资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等闲识得东风面——怀念缪天瑞先生1-2

摘要:2009年7月11日,做事细致认真的缪先生,给我寄来了他在新世纪的几年中所写的文章结集《音乐随笔》,信封是他亲笔所写,扉页上还有亲笔题辞,一丝不苟,清清楚楚。已经102岁的缪先生还如此健康,我深深为之高兴,同时感动于他始终如一的为人,在每一件小事上都不折不扣地体现出来,“圣人气象”,

深切缅怀缪天瑞先生3-4

摘要:八月三十日晚上,我刚从旧金山探亲返回天津,次日出门,竞意外地得知缪天瑞先生于八月三十一日凌晨逝世的消息,当时我的心里吃磴了一下,悲痛难舍的心情猛然涌上心头,有关缪先生的许多回忆也一下子全都浮现在脑际。

感受平凡的神奇——读缪天瑞先生《音乐随笔》有感5-6

摘要:今年(2009)6月份看望缪先生时,先生将他的《音乐随笔》送给我,并笑着对我说:这本书很好看,里面有很多我童年时候的事情。缪先生一生共出版20余部著作(不计各种重版),在我记忆里,这恐怕是第一次听到先生说自己的书“很好看”。

百岁学人的百岁耕耘——缪天瑞先生百岁之年学术研究的回忆7-8

摘要:惊悉缪老驾鹤西去,顿感中国音乐学界痛失巨擘;无情的时光老人让一代学人永远失去了一处虔诚膜拜的精神家园。缪老淡泊处世的态度早已是学界尽知的;缪老潜心学术的执着也早已成为学界难有超越的楷模。我因编辑学报,编辑出版《缪天瑞音乐文存》,在缪老百岁之年的前前后后,与他有了一些工作上的往来。其间所窥见的这位先哲的精神世界,着实令人动容。

调式还原与主题变形的结构功能——巴托克《弦乐四重奏》的套曲结构管窥9-20

摘要:调式还原是巴托克《弦乐四重奏》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曲式结构逻辑,虽然它主要存在于奏鸣曲式中,但在再现、回旋、并列甚至多乐章的套曲结构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调式还原的结构力对于整部作品的统一、整合功能。而调式还原的基础则是主题变形。在巴托克的这六部作品中,调式还原+主题变形在套曲中大致有三种形态:渐进性的线性①发展、对称性的轴性中心以及与其它因素的复杂结合。

论西方音乐史学人类学化的发展倾向及研究方法——兼及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的几个问题21-31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梳理了西方“历史-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进程,并提出了西方音乐史学人类学化目前所面临的“困局”。进而从理论、方法和立场三个方面探讨了国内学者寻求“脱困”的途径和具体方法,其中借鉴历史人类学中“在文献中作田野”和“文本分析”的概念,拓展了田野考察在“历史-民族音乐学”中的内涵。

宋人对乐府诗所作的总结32-35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乐府诗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在重礼乐、重古乐的文化背景之下,宋人对乐府诗歌进行的全面总结。

台湾音乐文物考察述略36-43

摘要:2004年10月14日至12月14日,笔者有幸得到台湾中华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资助,赴台湾台南艺术大学作为期2个月的学习考察,主要对台湾的一些馆藏音乐文物进行比较全面的梳理,阐述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学术价值,以及两岸进行音乐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京房六十律的蕤宾之“重上”、色育之“违例”——《五经算术》中的京房六十律44-50

摘要:汉以来,三分损益十二律有两种生律方法,一种是“蕤宾下生法”,其结果是大吕、夹钟、仲吕短于清黄钟;另一钟是“蕤宾重上法”,其结果是十二律均在一个八度内由长到短依次排列。《后汉书·律志》关于六十律的生律规则有“上生不得黄钟之清浊,下生不得及黄钟之数实”一语,《五经算术》将此语解为:“上生不得过九寸,下生不得减四寸五分”。按照这一生律规则,京房六十律的前十二正律采用的正是“蕤宾重上法”,后四十八律则延续了同一做法,而“色育”律受六十律生律规则的制约,又调整了生律法,即所为“违例隔凡”。

江永“今律”理论初探51-61

摘要:江永是清代康乾时期的著名学者,有一代通儒之称。本文以江永所著《律吕新论》中所提“今律”理论为对象,探求其“今律”的思维基础。即从“天文律历合一”的思想出发,以“二十四节气均分说”为思维原点,运用均等长度观念,采用“均匀截管”的方法得到十二律。江永还对上古时期的“三分损益法”也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瓦格纳“整体艺术”观念的美学探究——兼及主体感官实现的可能性分析62-70

摘要:本文以瓦格纳“整体艺术”观念为切入点,通过对“整体艺术”理论形成及“乐剧”创作实践的考察,剖析瓦格纳所追求的戏剧作品“整体性”的内在涵义,及其作用于审美主体而获得感官实现的可能途径。进而论证瓦格纳“整体艺术”观念的实质在于通过对作品整体性的强调而创造出一种“整体艺术”的审美对象;以及这一审美对象作用于审美主体而形成的感官知觉整体性。就是这种强调促成了有别于传统歌剧样式“乐剧”的产生。

关于音乐表演者审美经验的思考71-76

摘要:本文试图借助于完形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的有关理论,提出建构“双层审美经验结构”,即表层审美感知形式层和深层审美感受意味层互动、前验性审美经验与后验性审美经验的互动,有意识的训练与无意识积淀的互动三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具体地体察、发现审美经验建构的心理机制,同时指出特别要注重无意识的深层审美经验的建构,它是形成富有个性化表演风格的重要源泉。

重新论证“胸式呼吸法”——为胸式呼吸法说几句公道话77-81

摘要:“胸式呼吸法”被众多声乐、管乐奏、唱者视为不科学的呼吸法。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吸气量小,二是缺少力的支持。笔者以医学、物理学及史学为理论依据,证明了“胸式呼吸法”在其应用的范围内是科学的呼吸法,并指出判断某一事物,应以该事物所处的时间、周围环境及事物本身的内在特性为前提,以科学原理为依据,用辩证、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得出较客观的结论。

论宋国生二胡教学理论中的内在数学原理82-86

摘要:以数学原理指导二胡基本功训练是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本文通过对左右手基本功训练中所涉及到数学原理的部分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论述,其目的是希望读者能够重视基本功的学习,科学训练左右手的技术技巧,并从中认识到宋国生二胡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最终以较完善的技术更好的为艺术演奏服务。

新疆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之文化功能解析87-93

摘要:本文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调查资料和文献资料互证的方法对和田《十二木卡姆》的凝聚、教育、艺术、调节、民俗等文化功能所做出的阐释与解析。

灌阳县《丢长歌》中“丢”字的结构意义与旋法特征94-101

摘要:《丢长歌》的结构特征在于“丢”字的结构力。“丢”字在字义构成、句意构成、句式段式构成等方面,形成“丢”多义、“丢”转换、“丢”排比、“丢”回环和“丢”中心等结构形式。《丢长歌》的结构形式实质上是民间歌曲的典型结构手法。

赣剧两路高腔不同音乐特点的比较分析102-107

摘要:饶河高腔和湖口高腔两路高腔是现今赣剧高腔的两大组成部分,这两路高腔的产生地相互毗邻,现今又共存于赣剧中,然而音乐各异。本文笔者旨在通过对这两路高腔音乐特点差异的比较分析,进而提出对于高腔源流和声腔流变问题的深层探讨。

论胶东道乐艺术对当地民歌、戏曲的影响——以烟台地区为例108-117

摘要:胶东地区为道教全真道派的发源地,建国前这里道教气氛十分浓厚,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道教宫观星罗棋布。斋蘸科仪所用的音乐与当地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往学术界对道乐与俗乐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有一定的偏颇,本文从对胶东道乐的研究、分析入手,以蓬莱“烧纸调”和莱州“蓝关戏”为例,探讨胶东道乐对民间音乐的影响。并运用民族音乐学中梅氏“概念一行为一乐音”三分模式的分析方法,审视这一影响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