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 12-1280/J 国内刊号
  • 1008-2530 国际刊号
  • 0.4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是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音乐史学、音乐批评、音乐翻译、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学术资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天津市委常委、市教卫工委书记陈超英在天津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1-1

摘要: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天津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这是天津音乐学院广大校友和全院师生员工的盛大节日,也是天津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喜事。我谨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向天津音乐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天津建设和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姚盛昌院长在天津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3

摘要: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天津音乐学院五十周年生日。对各位的大驾光临,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首任院长缪天瑞先生在天津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致辞3-3

摘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院长、教授、老师、同学、校友们: 今天是天津音乐学院50周年的校庆,在这个值得庆祝和纪念的日子里,我能够在各位敬爱的同事同学面前说几句话我感觉十分的高兴和荣幸。

面对纯粹声音陈述的绝对临响4-6

摘要:2006年12月16日,在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音乐学博士论坛上,我以《声音经验的先验表述》命题发表演讲。通过我的问题、我的策略、我的程序三个部分,讨论音乐哲学美学相关问题。 今天,在这里再以《面对纯粹声音陈述的绝对临响》命题,进一步就音乐哲学美学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求教于学界同仁。

“音心对映论”争论的意义及其问题7-13

摘要:李曙明先生于1984年10月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音心对映论》,由此引起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论。这场争论对于中国的音乐美学界有四个意义:一是推进了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研究;二是推进了对中国音乐美学原理的研究;三是推进了中西音乐美学比较的研究;四是促进了对方法论的探讨。同时也暴露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混淆了“对映”与“对立”的关系;二是“音心对映论”是否为中国所独有;三是片面地理解汉斯立克音乐美学。

以禅宗角度试析袁宏道的“真声”命题——从《叙小修诗》谈起14-18

摘要:晚明文学家袁宏道的《叙小修诗》是晚明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章,文中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观点,成为了晚明公安派文学的旗帜性主张,该文在论及其文学理念的同时,也对当时的民歌有所提及,并提出了“真声”这一美学命题。晚明作为一个具有转型性质的特殊历史时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社会结构上都产生了深刻变迁,而“真声”问题的提出正是在理论上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回应。“真声”的背后折射出禅宗思想对于晚明音乐理论的影响,其蕴含的美学思想以及社会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挖掘。

我院举行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王莘塑像揭幕仪式27-27

摘要:10月15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王莘塑像揭幕仪式”在天津音乐学院北院校区举行。市委常委、市教卫工委书记陈超英出席,兄弟院校领导、施光南和王莘的亲属以及校友和各级师生参加。党委书记徐建栋主持揭幕仪式。

数理开拓成就音乐学的理性表述——兼论乐律学在音乐研究中的学术地位28-31

摘要:本文简要梳理了“五度相生律”、“纯律”、“平均律”等生律法的发展脉络,就正确解读及有效使用“十二平均律”、增强学理鉴别和引入“纯律”、重思和声学部分理论难题以及体悟“中立音”的独特魅力这四个方面予以阐释,旨在表明乐律学在音乐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和它所应当有的学术地位。

“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详解32-36

摘要:在曾侯乙编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取律方法,并以此对伶州鸠的这句话作出如下解读:“纪之以三”有两层含义,既指一种取律的理论原则(呈“角-宫-曾”关系的三律),又指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取律方法(取“均钟”琴五调各弦的散音和十一、十二节点的按音)。“平之以六”即以六个律为单位将“纪之以三”所得的律分为四组,各组由呈“角-宫-曾”关系的三个律位组成,共得十二律位,每一律位包含两律。“成于十二”即将每一律位简化为一律,得到十二律。

先秦袖舞考37-42

摘要:袖舞是世界舞蹈中最能体现中国汉族特色的舞蹈之一,袖舞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袖舞具体产生于何时一直都是困惑着舞蹈界学者的一个难题。本文就以先秦时期的袖舞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存的文献资料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认为袖舞应该早在夏朝就出现了,并解析这时期袖舞的服饰、动态特征和袖舞的承载者。

南宋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考述43-47

摘要:南宋宫廷音乐机构及乐官设置,以“减省”与“临时性”为其总体特征。在临安政权的初期,统治集团曾有重新振作、恢复既往音乐制度的主观意图,但是,残破遗阙的音乐设施和丰富发达的民间音乐,促使大规模的音乐机构和音乐活动变得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在此情形下,太常寺的作用被削弱,教坊及教乐所的地位却大幅攀升,尤其是教乐所,更成为整个南宋宫廷吸纳民间音乐的主要机构。这是南宋宫廷音乐的俗乐化倾向在制度上的重要依据。

《太古传宗》与《九官大成》的比较研究——《九宫大成》曲文、曲乐材料来源之三48-57

摘要:《九宫大成》的材料来源多样而复杂,除《九宫大成》的《序》、《凡例》、曲牌后注释中明确交待材料出处之外,还包括那些未及说明或未明确说明的材料来源,此文所论即属后者。文中对二谱的编纂者、编纂时间,二谱的曲文、曲乐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研究,认为《九宫大成》的编纂者参考了《太古传宗琵琶调西厢记曲谱》与《太古传宗琵琶调宫词曲谱》,而后者的曲乐亦为《九宫大成》北词部分曲乐的来源之一,从而亦证明《九宫大成》的曲乐在昆曲之外另有其他来源。

五声性体系与七声体系的分野——由张红梅文所引发58-65

摘要:张红梅撰文为《谱例集》“混杂不同体系”问题辩护。张文不顾维吾尔音乐总体的七声风格,只是断章取义式地分析取证,依靠机械式的音调划分和用音统计,轻率地下结论;张文不识七声的调性变化,硬将调性转换归之为“不伦不类”的“音阶转换”;尤其是张文将自己明确界定为七声“龟兹角调式”的乐曲,又生拉硬扯地与“俗乐音阶羽煞”等同而论。张文问题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反映了我国音乐学界在五声性体系与七声体系区分、认识上的不清。

鲁南五大调的流变66-74

摘要:文章在《鲁南五大调考源》一文的研究结果之上,将鲁南五大调与鲁南其他民歌的形态特征相比较,选取音阶、非骨干音、旋律音程、衬词等指标,探讨鲁南五大调的流变特点。作者认为,鲁南五大调的流变与曲调本身的规范性、鲁南其他民歌的地域色彩性以及传唱中的方言运用等方面密切相关。

耍孩儿剧种研究综述75-79

摘要:耍孩儿剧种是深受百姓喜爱的地方小剧种,同时也受到学术界的瞩目。几十年来,广大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本文就其研究成果分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供读者参考。

析斯克里亚宾《第二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的自由性80-86

摘要:音乐作品中结构的规范与自由往往是并存的,也是相对的。斯克里亚宾#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就分别在乐章与套曲两个层面表现出曲式构思的奏鸣性与自由性。作曲家在此曲创作过程中对传统奏呜曲式、复合再现三部曲式以及奏鸣套曲的灵活应用与创造性处理正是其艺术价值的体现。

中国五声调式同主音横向综合理论的应用——廖胜京24首钢琴前奏曲《中国节令风情》调式分析87-99

摘要:本文论及廖胜京先生在民族调式领域中具有开拓意义的中国五声调式同主音横向综合理论及其24首钢琴前奏曲《中国节令风情》的调式用法,并对作品中综合调式理论的应用效果,进行梳理和简要的分析评述。

论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单簧管小品》的取材与灵感100-106

摘要: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本文所研究的《三首单簧管小品》是斯特拉文斯基创作风格由“原始主义”(即所谓俄罗斯风格时期)向“新古典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品;它融合了爵士音乐的特点,对斯氏本人而言虽说还不够成熟,但对现代单簧管作品创作风格来说是开风气之先的作品。本文对作者这段创作过渡时期的创作背景及在创作上受爵士音乐影响的若干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