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 12-1280/J 国内刊号
  • 1008-2530 国际刊号
  • 0.4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是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音乐史学、音乐批评、音乐翻译、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学术资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美国收藏的逨钟及相关问题3-5

摘要: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逨钟一件,系出自陕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与国内现存四件逨钟属于同套。从音阶结构看,它应是全套八件组合编钟的第一件。与逨钟同出的六件无铭编钟,属于另一套八件组合的编钟,这套编钟与同窖所出编镈原来是否为合奏乐器,暂且存疑。

书讯5-5

试论“以指度律”与“‘[甫页]’‘曾’释义”6-10

摘要:在前人的有关弦准的奠基性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东周编钟音列赖以设置的五弦节点及其理论音高是乐师们通过以指度律的方式实现的,并借用“曾”“颉”二字使五弦各节点与等份内节点间产生的三度音程得以规范。从而,就使编钟音系之同位异律特点得以显现出来。

六朝鼓吹乐及其与“五礼”制度的关系研究(下)11-17

摘要:下篇 六朝鼓吹乐与五礼制度 秦汉之际出现的鼓吹乐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不息,仅以鼓吹乐的音乐特点来解释是不足以说明这个情况的。鼓吹乐之所以具有如此长久旺盛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与“五礼”的融合。

宋杂剧“把色”考辨18-25

摘要:作为宋杂剧重要音乐伴奏者的“把色”,其现存文献史料甚是匮乏。一直以来,“把色”虽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但却很少有人对其进行专门论述。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散见的说略,并且“众说纷纭”,甚至学界对“把色”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本文通过对“把色”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把握,并依据新发现的史料,对“把色”的涵义、任务及其伴奏乐器等问题作了探微,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勋伯格《钢琴曲五首》中的序列技法研究26-32

摘要:文章从勋伯格的《钢琴曲五首》OP.23入手,通过对每首小曲的分析,揭示了作曲家从自由无调性向十二音序列时期过渡过程中所作的种种探索和尝试。

斯特拉文斯基《拉格泰姆——为11位演奏者而作》的音乐分析33-41

摘要:《拉格泰姆--为11位演奏者而作》是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一部早期室内乐作品。作品采用多元化的材料,个性化的演奏与配器方式,新颖的节奏手法,基于传统又突破传统的曲式结构等,获得了独特的音响效果。作品具有通俗音乐的因素,其对舞曲体裁、对位手法及简洁抑制的音乐语汇的喜爱,预示了作曲家向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转变。

巴托克和声的现代化特点42-46

摘要:(接上期)从另一方面来看,当把预先完全不是为此目的用的一个音作为不协和和弦的根音时,根据和弦内的音程关系,这样处理不协和和音也是允许的。还是同一部套曲的最后一首乐曲(Hetzjagd[追猎],可以译为《追捕》,也可译为《犬猎》)里的主要和音是f—gis—h—cis—e,而它的根音是低音f。

民族管弦乐队 方兴未艾的艺术形式——由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建制所引发的思考47-56

摘要:文章阐述了民族管弦乐队的由来,就它和西洋管弦乐队的关系进行了技术层面上的比较,并对实践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看法。最后就民族管弦乐队这种艺术形式的走向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提出它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必要性。

晋南丧葬锣鼓考述57-65

摘要:山西锣鼓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盛行于晋南乡村的丧葬锣鼓,在晋南民间乡村社会的丧葬仪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着这样的一种原生态地方文化进行乐种学考察分析,将有助于“地方性知识”的累积和传承。本文以乐种学和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去解读流传于晋南地区乡村的丧葬锣鼓音乐文化,笔者作为一种尝试和学术积累,以作相关研究之补充。

关于本科二胡教学中三个问题的思考66-70

摘要:针对大学本科二胡表演专业的教学,提高演奏技术和掌握表演技巧固然是重要的课题;但通过理性的思维方式掌握表演技术的理论依据;分析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对作品审美取向的理解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必修课题。下面从三个方面浅谈教学体会以供参考:1、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技术训练;2、分析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3、突出音乐的审美价值。

手风琴变音器的认识与运用71-75

摘要:本文通过对管风琴音栓和手风琴变音器之间关系的论述,明确了手风琴变音器的在音区、音色和音量三个方面的基本认识;并通过对手风琴变音器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运用的总结,阐述了变音器在手风琴演奏中的特点和作用,使手风琴的演奏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演唱艺术歌曲《叫我如何不想她》的音乐学提示76-81

摘要:文章以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为例,通过对演唱之前准备工作的介绍,来探讨对艺术歌曲内涵分析和理解的一些必要环节,为演唱者做些音乐学层面的提示。

中国乐器英文译名刍议82-87

摘要:就目前的翻译领域而言,中国传统音乐词汇一词多译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对此笔者收集和整理了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译者对中国乐器的英文译名,提出采用音、意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国乐器英文译名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音译法表示乐器名称;第二部分用意译法表示乐器类别。以此为推动我国音乐词汇译名的统一及外介工作做出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国立福建音专史要88-92

摘要:国立福建音专的前身是1937年办的福建省音乐师资训练班、1940年办的福建省音乐专科学校,1942年升为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1950年全国院校调整时合并到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即今天的上海音乐学院,走过了13年的历程,培养出许多的人才。1987年6月3日至5日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在福州召开“国立福建音专校史讨论会”,

新的阶段 新的收获——《聂耳音乐研究文集》读后93-95

摘要:聂耳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耀眼巨星。《聂耳音乐研究文集》是对聂耳生平、思想、创作以及家世渊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认为,70多年对聂耳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不断提升聂耳音乐研究的理论深度和高度。

王传娟-F0002

摘要:王传娟(1936-)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图片报道-F0003

摘要:2007年3月3日-8日,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院长、室内乐专家Tigran A.Alikhanov教授,到我院进行为期六天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