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 12-1280/J 国内刊号
  • 1008-2530 国际刊号
  • 0.4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是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音乐史学、音乐批评、音乐翻译、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学术资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巴托克和声的现代化特点3-12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巴托克音乐创作的和声特点,着重阐述了其作品中调性与和声运用之间的关系。

对于“音乐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波士顿大学音乐史教授Joel Scheveloff访谈录13-17

摘要:时间过得真快!拜访Joel Scheveloff教授已是八年前的事了,那时《音乐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方才起点。我希望这“访谈录”能提供某种参考,然几经周折,终未得发展。现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决定全文刊载,虽然迟了一点,但也许并非毫无意义!

方建军教授参加国际音乐考古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17-17

摘要:2006年9月19-23日,国际音乐考古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在德国柏林召开,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20多个国家的7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学者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方建军教授应邀参会。

纪念程懋筠的理由及问题的评判18-23

摘要:作者阐述了纪念程懋筠理由的同时,也对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评判,最终得出不能以瑕掩瑜的结论,并为正当纪念程懋筠给出坚实的证据。

鸟瞰20世纪中国新音乐的建树与局限24-36

摘要:本文对整个20世纪中国新音乐发展历史的成就与局限进行了全面地阐述。

“改梵为秦”中的“学者之宗”曹植37-40

摘要:佛教在中土传播过程中遭遇“水土不服”,西域高僧大德虽然意识到此,却由于自身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两百年间改梵为秦的缓慢,这正是阻碍传教的症结。才华出众的曹植既深爱中土音律,又潜心于佛学,他将译释的经文配上本土宫商,将佛经全方位地改梵为秦,成为佛教梵呗在中土的“学者之宗”,这是其后佛教能在中土加快传播之根本所在。

六朝鼓吹乐及其与“五礼”制度的关系研究(上)41-50

摘要:鼓吹乐和五礼制度——两条貌似毫不相干的线条在六朝时期交汇在一起。汉初得名的“鼓吹”在六朝时期成为重要的音乐种类;“五礼”源出《周礼》,但“五礼”制度化的时代却是在六朝时期。鼓吹乐在社会礼仪中的实际应用为六朝时期五礼的制度化坚定了社会基础,成为魏晋之际国家礼制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五礼的制度化也对鼓吹乐的音乐面貌、用乐模式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两者正是在这样彼此影响、彼此规定中共同走向成熟和定型的。

朱载堉的《乡饮诗乐谱》研究——为纪念朱载堉诞辰470周年而作51-61

摘要:本文对朱载堉的《乡饮诗乐谱》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基本上弄清了《乡饮诗乐谱》与《仪礼》的关系、《乡饮诗乐谱》的内容、《乡饮诗乐谱》的谱式特点、《乡饮诗乐谱》的作者归属等问题。

《炎黄风情》首演15周年纪念音乐会暨总谱首发式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61-61

摘要:由天津音乐学院、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炎黄风情》首演15周年音乐会、研讨会暨《炎黄风情》总谱首发式,于2006年12月8日至12月9日在天津音乐学院举行。

焦作乐户行会组织——“郑王会”初考62-66

摘要:文章依据作者田野调查实录和古文献资料,对焦作市民间乐户信仰郑王及郑王会做了初步考述,认为郑王即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朱载堉,探讨了朱载堉的出生日期及郑王会的形成与消亡原因。

武山秧歌调查报告67-76

摘要:文章以2005——2006年春节期间对甘肃省武山县秧歌调查为例,从武山秧歌的组织方式、表演程序、使用道具、乐器、节目类型、表演方式、传承特点及现状等方面报告了这次调查的初步结果。

谱例实证与“同均三宫”——由《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谱例集》谈开来77-87

摘要:(接上期) 《谱例集》中有的改动本没有什么依据,只是凭借着某种感觉。P16《卖菜》所谓“据俗乐音阶改记”,意思是感到音阶应该是俗乐音阶,故而要将si改为^bsi;P85《哭皇天》所谓“据乐调改”,是说感到乐调应为正声音阶,所以要将fa改为^#fa。P144纳西族乐曲《笃》,原记谱为四个升号的E宫羽调式,谱中本没有^bsi;《谱例集》将其改记为五个升号的B宫后出现了^bsi,以此定为俗乐音阶。此例后注一方面肯定原记谱“是合理的”,但另一方面又要改动原谱。其改动的理由,一是曲名中标有“苦音开丧曲”字样,感到曲子“音调的凄凉感很重”;二是所谓曲中有“大量的商声(re)至羽曾(fa)的进行,应有不同于E宫羽声到宫声的调律效果”,所以要按照西北戏曲苦音的记谱来改记了。

试论钢琴教学的“天人合一”88-91

摘要:本文通过对“天教”是钢琴教学之基、“人教”是钢琴教学之本、“天人合一”是钢琴教学之宗的探讨,指出当下钢琴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以科学代替艺术、以技能代替人文、以技术代替情感的问题。

《一条螺旋形的道路——留声机是如何改变了民族志》书评92-95

摘要:民族音乐学家孑L斯特认为:如果没有留声机,民族志是绝不会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是留声机的发明,不同民族或种族的音乐、文化才有可能被客观地记录下来。1999年,美国肯塔基大学民间研究和民族志的教授艾瑞卡·布莱迪撰写了《一条螺旋形的道路——留声机是如何改变了民族志》。该书较为客观地评述了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叶,留声机在民族志和民间传说研究中的使用情形,并强调了留声机记录的科学价值。对于那些对“录音技术是如何改变了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很值得一读的。

陈继续-F0002

摘要:陈继续(1934-)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天津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联委员。曾任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党委常委。出席过全国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和中共天津市第四次代表大会。

2006年12月17日-22日,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莅临我院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F0003

稿约-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