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体育教学杂志 省级期刊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 11-3145/G8 国内刊号
  • 1005-2410 国际刊号
  • 0.3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体育教学是首都体育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体育教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刊首、特别关注、人物专访、专题报道/从东京奥运看体教融合、专题报道/大单元教学设计、信息窗、教学探蹊、教研园地、名师培养、奥林匹克教育、校园足球、健康体能、教学一得、场地器材

体育教学 200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体育教学杂志卷首
关于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的断想1-1

摘要:《体育教学》编辑部约我写一篇关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文章。这是一个既不好说,更不好做的问题。但是,可以想,我就经常想,不过仅仅是断想。

体育教学杂志教改论坛
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六个不等式”4-5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给课堂、体育教师和学生所带来的变化令人喜悦,但也不能忽略的是一些学生、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本文试用“六个不等式”予以澄清。

小学生体育学习多元评价的可操作性研究5-6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任务、目标进行了规划,根据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划分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构建了课程的内容体系。《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标准》强调,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应将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评价要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评价的参与性,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

体育教学杂志焦点问题讨论
新课标下体育场地建设探析7-7

摘要:从全国范围来看,学校体育场地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校教学和学生参与现代体育运动的需要,与体育新课标的达成仍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问题和差距主要是:(1)体育场地建设数量少、质量差。虽然学校现有体育场地从绝对数量上来看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但是相对学校的学生数量和校园面积来讲,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还远远达不到标准。特别是一些座落在市区的学校,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建设规范化,造成空间狭小。同时,由于学校经费紧张,累计投入的建设资金少,体育场地的质量一直难以提高。(2)体育场地的结构不尽合理。

环形跑道场地要继承8-9

摘要:环形跑道场地是我们学校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场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这种环形跑道,它成了我们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武器”。有了它的存在,使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更加方便,也便于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多少年来它已经被老师和学生所接受。

小学环形道点滴谈9-9

摘要:市场经济浪潮中,众多学校,特别是城镇学校在发展中是相当注重经济效益的。部分学校较少从全局发展的观念来统筹,只考虑眼前的短期的效益。出现学校把临街的运动场地开发为商业用地,修点儿门面,盖点儿楼房。当然这样效益肯定比运动场要划算,这就导致学校的运动场地越来越小。

新课标下体育场地的建设——小场地五形图及其运用10-10

摘要:体育场地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达到新课标要求的物质保证。目前,部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除其它因素外,场地不完善也是原因之一。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部分学校连一个供晴天上课的篮球场都没有,适合于中小学不同年龄的体育场地更无从谈起。为了便于上好体育课,充分利用了圆形、方形、房形、扇形、条形等五种形状的场地,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简称小场地五形图,可由此演变成多种场地图形(见附图),再加上这些场地图形之间相互搭配的各种组合场地图形,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特别适合于广大农村地区,现介绍如下。

体育教学杂志教学探蹊
对体育反思性教学的思考11-12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国内外教育家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表明,反思性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体育“自主学练”教学策略的研究12-13

摘要:本文根据(水平三)学生已有一种体育知识、技能基础的学力特点,运用自主学练法进行教学实验,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新课程给说课带来的变化14-14

摘要: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选拔评选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体育教学应重视整理活动的生理作用及教学方法15-15

摘要:每一次剧烈的体育活动,都使肌体从安静状态迅速过渡到剧烈活动的工作状态,此时循环血量明显增加,存储血量明显减少,心率和脉搏输出量增加,致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上升,血流速度加快,四肢血流量增加,以便提供更多的氧和营养物质。如果剧烈运动后(如跑动、球赛等)立刻停下来,大量回心血量由于重力作用停留在下肢舒张血管中,就会使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引起暂时性大脑缺血,出现头晕目旋,严重时出现“重力休克”现象。所以,剧烈活动后不能马上停止,而应该做一些有利于心脏血量充盈的放松活动,又称为“活动性休息”。比如:慢跑,上肢运动后下肢运动,一侧肢体运动完后另一侧肢体交替运动等,都能使恢复加快。

对我校体育与健康课实行选修制上课的调查分析16-17

摘要: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后,于2001年9月对我校693名同学进行了全面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在2002年9月对新初一的体育课进行改革的试点,实行按学生兴趣选修上课。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得到了增强;教师在专项教学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充分体现。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我们在这一学年结束时,于2003年6月再次向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对学生在实行按兴趣选修上课的认识上、态度上、课时的安排上、教师的教学组织工作,以及学期结束时学生的成绩评定等方面征求了意见,并作了相应的统计,获得了一批真实有效的数据,为深入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的教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作如下分析。

基于新课标的体育教师教学成果产品化、积分化验收模式设想17-18

摘要:根据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2002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体育素质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如果再不找出引起这些现状的根源,找不出具体的有效的应对办法,我国学生的健康状况将继续恶化,后果不堪设想。目前我国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成果”累累,许多教育理念如: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三维健康观、以人为本等无疑给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具有继往开来的划时代意义。但可悲的是,我们也看到了:体育教学第一线的课堂教学田园几乎荒芜,没有验收机构及其标准,大多教师“放羊”上课,体育教学的虚无现象空前高涨。

体育教学杂志教材教法
舞龙——课堂教学、制作与要求19-20

摘要:舞龙。又叫作舞龙灯。南北方的人们在喜庆及重大的日子里用竹、木、纸和布等扎数十节,每节安以木柄,内装燃烧蜡烛,并由一人持彩球戏龙进行舞龙。每逢天旱不雨,以舞龙祈雨作地方风俗。民间流传的有元霄节、龙抬头、祭龙节、祭龙王节、龙潭祭节、龙公龙母上天节、接龙等龙俗风情。舞龙与百姓的命运息息相关,集生产性、文娱性、健身性于一体,体现着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民间舞龙有“赞龙点睛”,“送财神”,“聚宝盆”,“状元打马”,“三仙庆寿”,“乡村布龙”等。

中学生软排健身操21-23

摘要:预备:身体直立,两手胸前持球。1.左脚下压右脚提踵同时低头,两手向前滚动球,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2.右脚下压,左脚提踵头直立,两手向回滚动球,成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掌心在下)。3.左脚下压右脚提踵同时头后屈,两手向前滚动球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4.脚提踵头直立,两手向回滚动球,成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掌心在下)。

体操棍练习十四法24-24

摘要:1.两腿左右开立,两手体前握棍两端。右臂稍屈经前向后转肩至体后握棍。左臂稍屈由后向前转肩至体前握棍。可重复练习。(图1) 2.两腿左右开立,两手体前握棍两端。两直臂经前向后转肩于体后握棍。用同样的方法由体后握棍转肩至体前握棍。可多次重复。两手握棍距离可逐渐缩短。(图2)

少儿武术操——小学体育课程校本武术单元教材25-26

摘要:本套武术操是在弘扬中华武术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发校本教材的思想下创编的,在推广后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喜爱。它采用了《男儿当自强》的音乐伴奏,还可根据音乐或动作适当加入口令。

体育教学杂志集思广益
给老教材注入新理念——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内容的思考27-28

摘要:所谓老教材指的是一九八七年及以前出版的五、六本统编《小学体育教材》。旧教材在以往的贯彻当中,许多教师也不是照本宣科地去上课,而是进行二度创作然后教给学生,至于二度创作是否成功,当时也不是一蹴而就,往往几经修改直到学生乐于接受。由此则作为教师自己试验成功的“保留内容”,经过多年的积累,每一个成功的教师都掌握了若干拿手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方法,这样做实际上就是对当时的教材内容进行了筛选,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构建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适合学校教学条件的、又结合教师自身优势的校本教材。这些都成为支持教师施展教学能力的底蕴。虽然只是一种无意识的积累,而且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文字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