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社
分享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中医临床、报告与分析、临床药学、护理园地、医院管理等。
  •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 国际刊号:1671-4040
  • 国内刊号:36-1251/R
  • 出版地方:江西
  • 邮发代号:44-126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2
  • 综合影响因子:0.242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综合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摘要:过敏性紫癜是由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全身小血管受损而引发的出血性疾病[1],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的脏器受到损害。近年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本研究针对我院接收的过敏性紫癜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在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3-3

脂蛋白(a)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证型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脑梗死急性期不同的中医证型脂蛋白(a)变化的临床观察以探讨脂蛋白(a)与脑梗死急性期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者331例为脑梗死急性期组,选取门诊体检科正常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脂蛋白(a)水平。脑梗死急性期组记录是否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对脑梗死急性期组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8型,即: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痰热内闭清窍证,痰湿蒙塞心神证,元气败脱、神明散乱证。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肥胖、脂蛋白(a)上是否存在差异;脑梗死急性期组的脂蛋白(a)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脑梗死急性期组的脂蛋白(a)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对比。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肥胖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异,两组脂蛋白(a)水平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将脑梗死急性期组患者根据脂蛋白(a)水平分为脂蛋白(a)正常组和脂蛋白(a)升高组两组,两组危险因素比较,高血压、糖尿病统计学无差异(P〉0.05),而冠心病、肥胖有差异(P〈0.05)。经统计分析,脑梗死急性期组不同中医证型的脂蛋白(a)有差异(P〈0.05)。结论:脂蛋白(a)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密切相关,脂蛋白(a)异常升高与冠心病、肥胖在统计学上有相关性。脑梗死急性期组中医证型中脂蛋白(a)主要与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关系密切。
4-7

综合疗法治疗全脑室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双侧侧脑室额角软通道引流术+尿激酶冲洗术与双侧侧脑室额角软通道引流术+尿激酶冲洗术+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活血化瘀中成药中风康复胶囊治疗全脑室系统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全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双侧侧脑室额角软通道引流术+尿激酶冲洗术+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活血化瘀中成药中风康复胶囊,对照组予双侧侧脑室额角软通道引流术+尿激酶冲洗术,两组同时均给予其它内科常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积血吸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2例死亡,病死率为4.0%;对照组术后6例死亡,病死率为1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出血清除时间观察组50例中,除死亡的2例外,6d内清除者30例,12 d内清除18例,平均8 d;对照组50例,除死亡6例,12 d内清除者20例,20 d内清除24例,平均15 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4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积水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与对照组(8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Ⅰ级38例,对照组ADL评分Ⅰ级3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额角软通道引流术+尿激酶冲洗术+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活血化瘀中成药中风康复胶囊可以迅速清除全脑室积血,重塑脑脊液循环通路,明显降低全脑室出血的引流时间、脑积水发生率、死亡率,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8-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8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抽取单双号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3%(90/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6%(80/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突出,临床并发症较少,可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11-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对脂肪肝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3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项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各项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疗效较好,各项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有明显改变,可减轻多数患者各种症状所带来的痛苦,促进康复。
12-13

中西医三环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Ig A肾病蛋白尿采用中西医三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门诊收入的60例Ig A肾病蛋白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中西医三环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24 h蛋白定量、白蛋白、GFR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三环治疗Ig A肾病蛋白尿可显著改善肾脏功能,降低蛋白尿,值得在后期临床中进一步研究。
14-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衰竭37例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肾脏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SCr、BUN、UA下降幅度要比对照组大,同时CCr在治疗后有一定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9.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1.1%。结论:在慢性肾脏衰竭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改善肾脏功能,提高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5-16

组合药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分析和研究治疗时联合用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药(醛固酮拮抗剂)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组合药物[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治疗,对比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SCr)、白蛋白(Alb)等指标较治疗前略有好转,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选取组合药物(醛固酮拮抗剂、ACEI和ARB)联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7-18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浅析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糖尿病足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予以中药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5.29%,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患者的截肢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9-20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非手术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症状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保守治疗适用于没有肠绞窄或没有完全肠梗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可保证患者的安全,对于非手术治疗未见好转或者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21-22

不同电凝方式在宫颈环形电切术中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点式电凝止血与面式电凝止血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中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效果,探讨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自愿原则,将2013年1-7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糜烂样改变Ⅱ-Ⅲ度,或合并有慢性子宫颈管黏膜炎、宫颈肥大、赘生物,或活检病理CIN,要求行LEEP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32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A组75例,在止血时采用电针点式电凝止血;B组57例,在止血时采用电球面式电凝止血。结果:LEEP治疗宫颈中、重度糜烂样改变及合并有慢性子宫颈管黏膜炎、宫颈肥大、赘生物或活检病理CIN患者,疗效好,副损伤小,能完整切除病灶,发现手术前漏检的病理。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和术后排液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术后疗效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中,点式电凝止血比面式电凝止血更简单方便,安全有效。
22-24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2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条件的126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各42例,A组患者采用单纯甲氨蝶呤治疗,B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C组采用中药配合甲氨喋呤及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2%)明显高于A组(71.4%)和B组(78.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配合甲氨喋呤及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实用价值。
24-26

辨证治疗流产后恶露不绝43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辨证治疗流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流产后恶露不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另根据中医辨证分血瘀、血热、气虚三型治疗,7 d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7%,高于对照组的90.7%,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分三型论治流产后恶露不绝,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26-27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口服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分别为6例(10.0%)和5例(8.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效果好,安全可靠,且经济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8-29

华蟾素注射液腔内注射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6例经病理或脱落细胞学确诊的MPE患者随机分为华蟾素胸腔灌注联合体外高频热疗组(Ⅰ组)33例和华蟾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组(Ⅱ组)33例,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Ⅰ组治疗后T细胞明显增高,毒副反应明显少于Ⅱ组。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联合热疗治疗MPE与华蟾素联合顺铂灌注疗效相当,但华蟾素联合热疗副反应明显减小,同时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9-31

跌打膏外敷联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跌打膏外敷联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帕米磷酸二钠注射液及口服羟考酮缓释片止痛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中药跌打膏外敷,比较NRS评分、Karnofsky评分、止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阿片类药物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跌打膏外敷联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疼痛疗效显著,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31-32

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辨证量化标准的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关于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辨证量化标准的方法。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将来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及门诊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气虚血瘀型)和对照组(非气虚血瘀型)各1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医针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和血脂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病理生理可作为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判定的一个标准。
33-34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0例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物理及康复疗法,观察组加用针刺疗法和中药内服、外敷,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