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 44-1193/R 国内刊号
  • 1006-5725 国际刊号
  • 2.4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医学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专题笔谈:胶质瘤、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中医药现代化、综述

实用医学 2017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锁链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作用2427-2430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清、诱导痰锁链素与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5例初诊COPD患者及26例对照组血清、诱导痰锁链素的表达,分析其与肺功能、功能性呼吸困难评分(MRC)、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COPD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诱导痰锁链素[(1 061.2±933.9)ng/mL]高于对照组[(443.5±501.7)ng/mL;t=2.277,P=0.027],与FEV_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7,-0.479,P值分别为0.02,0.001)。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治疗3个月后,血清及诱导痰锁链素浓度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诱导痰锁链素低表达者FVC、MRC及SGRQ总分、活动评分改善较高表达者明显(均P〈0.05)。结论 稳定期COPD诱导痰锁链素与肺功能呈负相关,低表达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更为显著。

褪黑素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2431-2435

摘要:目的 探讨褪黑素治疗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2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分为褪黑素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1例,分别接受褪黑素(3 mg/d)或安慰剂治疗,持续3个月。对比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3个月3个时间点血浆中8-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CRP)的浓度、肺功能、6 min步行实验和MRC呼吸困难评分。结果 治疗2个月后,褪黑素组血浆中的8-异前列腺素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10.40±5.4 vs.16.92±4.33,P〈0.05),IL-8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6.88±2.37 vs.11.33±3.39,P〈0.05)。治疗3个月后,褪黑素组血浆中8-异前列腺素、IL-8的浓度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分别为(9.40±4.0 vs.17.92±3.33,P〈0.01)、(5.67±3.22 vs.9.31±3.23,P〈0.05);褪黑素组患者血浆中8-异前列腺素、IL-8的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9.40±4.0 vs.20.40±8.4,P〈0.01)、(5.67±3.22vs.12.33±3.88,P〈0.05)。褪黑素组患者TNF-α浓度、h-CRP浓度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分别为(25.83±9.18 vs.35.83±12.18,P〈0.05)、(1.76±1.18 vs.3.09±1.79,P〈0.05)。3个月后,褪黑素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较安慰剂组显著改善(1.56±1.38 vs.2.09±1.16,P〈0.05),两组患者在肺功能和6 min步行实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褪黑素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血液中的8-异前列腺素、IL-8、TNF-α和h-CRP的浓度,改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褪黑素对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在降低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反应上作用显著,显示其对COPD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体表电极代替多导食道电极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中枢驱动的可行性2435-2438

摘要:目的 探讨体表电极代替多导食道电极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呼吸中枢驱动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呼吸科门诊29例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5.6±7.2)岁。采用体表电极和多导食道电极同时记录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静息状态和等二氧化碳高通气(MIV)时膈肌肌电和肺通气量的变化,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呼吸中枢驱动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最小LSD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患者静息和MIV时的肺通气量增加,体表电极和多导食道电极测定的呼吸中枢驱动均同步降低,呈显著相关(r=0.660,P〈0.01)。结论 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体表电极干扰的情况下,体表电极可以代替多导食道电极测定慢阻肺患者的呼吸中枢驱动。

类固醇激素联合β2受体激动剂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短期疗效2439-2442

摘要: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来我院诊治后病情稳定的ACOS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即ACOS组、COPD组。完善肺功能检查、胸片、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生活质量(m MRC)评分,符合纳入标准的ACOS组(36例)和COPD组(88例)规律使用ICS联合LABA吸入治疗,3个月后复查以上指标。结果 ICS联合LABA吸入治疗3个月后,ACOS组及COPD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TLC、RV、IC、DLco)及m MRC均得到改善。ACOS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改善较COPD组明显(P〈0.05),尤其是在轻至中度气流受限的患者中两组FEV1改变更为明显[(250.2±42.9)vs.(63.1±25.3)mL,P=0.003],在重度至极重度组治疗后两组FEV1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S联合LABA吸入治疗ACOS患者较COPD患者有明显的疗效,轻-中度ACOS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血浆中生长分化因子-1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表达和临床应用价值2443-2447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中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稳定期和急性恶化期的浓度及其在诊断稳定期和急性恶化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我院诊断的COPD患者58例,其中COPD稳定期和急性恶化期各29例,并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血浆中GDF-15、C-反应蛋白(CRP)浓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COPD稳定期和急性恶化期GDF-15和CRP间的相关性,并比较GDF-15和CRP在区分COPD急性恶化期和稳定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COPD稳定期患者血浆中GDF-15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COPD急性恶化期较稳定期GDF-15浓度显著增加。COPD稳定期患者中,GDF-15和CRP浓度呈正相关(r=0.776,P〈0.001),COPD急性恶化期,GDF-15和CRP浓度呈正相关(r=0.877,P〈0.001)。GDF-15对COPD急性恶化期诊断AUC为0.783(95%CI:0.666~0.900,P〈0.001),诊断准确率为69%。CRP对COPD急性恶化期诊断AUC为0.686(95%CI:0.549~0.823,P〈0.01),诊断准确率为59%。结论 COPD患者血浆中GDF-15浓度较健康的对照人群显著增加,在稳定期和急性恶化期COPD患者中,血浆中GDF-15和CRP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GDF-15在诊断COPD患者稳定期和急性恶化期的准确率较CRP更高。

请作者自行补充图题、表题的英文翻译2447-2447

摘要:为适应期刊国际化的要求,本刊自2017年第13期开始,要求文内所有图题和表题均给出中英文双语对照翻译,请各位作者对照着中文图题、表题补充对应的英文图题、表题。图注和表注部分则无需翻译成英文。谢谢配合!

Nrf2基因多态性与COPD的相关性及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干预效果2448-2452

摘要:目的 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及噻托溴铵粉雾剂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79例COPD患者以及5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PCR-RFLP法测定NRF2-617C/A(rs6721961)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COPD的关系,观察不同基因型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NRF2-617C/A(rs6721961)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OR=2.312,95%CI:1.517~6.824,P〈0.05)为COPD的危险因素。AA型总有效率低于CC型、CA型(χ2=8.65,7.24,P〈0.05)。治疗后,AA型患者FEV1%pred、FEV1/FVC显著低于CC型(t=6.48,5.62,P〈0.05),而IL-8、TNF-α及hs-CRP显著高于CC型(t=6.07,9.21,4.79,P〈0.05)。结论 NRF2-617C/A(rs6721961)基因多态性与COPD有一定相关性,其对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有显著影响,对COPD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于《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硕果累累2452-2452

摘要:《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以中国科技论文与论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采用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方式,遴选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个学科分类的重要期刊作为统计来源期刊。其收录了在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正式出版的1 915种中文期刊和70种英文期刊,共1 985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维生素D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2453-2456

摘要: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维生素D不仅参与了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还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激素正被人们认识,其免疫调节作用作为新的视角在肝病领域里被发觉,并在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以其经济、有效、副作用小的优点在肝脏疾病治疗中逐渐得到研究人员们的重视,本文就近期人们对维生素D与肝硬化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2456-2458

摘要:外侧踝关节扭伤(lateral ankle sprains,LASs)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1],约80%都能通过保守治疗康复,20%经治疗后依然发展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其症状包括:顽固性的疼痛、打软腿、反复扭伤和肿胀等。CAI分为功能性不稳定(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和机械性不稳定(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前者韧带没有明显的松弛,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踝关节受伤后该部位神经末梢和本体感觉未恢复导致的本体感觉缺失和平衡能力降低。

补肾壮骨颗粒通过GH/IGF-1轴影响快速老化小鼠骨密度2459-2464

摘要:目的 研究补肾壮骨颗粒是否通过提高快速老化小鼠(P6)局部骨组织GH/IGF-1轴的基因表达水平从而提高骨密度。方法 实验分4组:R1小鼠生理盐水灌胃组(R1组),P6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灌胃组(P6空组)、皮下rh GH组(rh GH组)和补肾壮骨颗粒灌胃组(补肾组),每组各10只,每日干预1次。分别干预3、6个月后进行骨密度测量和胫骨GH m RNA及IGF-1 m 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干预3个月后,骨密度比较:R1组及补肾组高于P6空组;rh GH组与P6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H m RNA和IGF-1 m RNA表达水平比较:R1组、rh GH组及补肾组均高于P6空组。干预6个月后,骨密度比较:rh GH组及补肾组较P6空组提高。GH m RNA和IGF-1 m RNA表达水平比较:GH组及补肾组较P6空组均有所上升。4组GH m RNA表达水平与IGF-1 m 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6各组GH m RNA、IGF-1 m RNA表达水平与全身各部位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补肾壮骨颗粒可以提高P6小鼠全身各部位的骨密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局部骨组织GH m RNA与IGF-1 m RNA表达水平有关。

边缘叶癫痫小鼠模型中癫痫危险程度与海马区尿酸水平的相关性2464-2468

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边缘叶癫痫小鼠模型,并通过基因及药物手段改变小鼠体内尿酸的水平,从而探讨小鼠海马区尿酸水平与其癫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实验材料为正常雄性小鼠C57BL/6和变异C57BL/6小鼠,变异小鼠包括尿酸酶基因敲入(UOx-OE)以及基因敲除(UOx-KO)两种类型;实验分组主要包括正常C57BL/6小鼠(CTR)、海人酸(KA)处理小鼠(KA组)、KA结合别嘌呤醇处理小鼠(All组)、KA处理UOx-KO小鼠(KA+KO组)及KA处理UOx-OE小鼠(KA+OE组);实验时,记录各组小鼠的活动情况、达到癫痫时经历的时间、癫痫持续时间;采用微透析技术收集小鼠脑部海马区的透析液,并运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不同处理情况下透析液中尿酸的含量;比较不同分组之间癫痫小鼠的海马区尿酸水平、癫痫情况、癫痫潜伏期以及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 分组包括正常及变异的C57BL/6小鼠各24只,至实验结束,仅All组处理小鼠死亡1只;经KA处理后,小鼠出现癫痫症状;与KA组相比,KA结合别嘌呤醇处理后,小鼠海马区透析液中尿酸水平下降,小鼠全身性癫痫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KA组相比,KA处理UOx-KO小鼠后,小鼠海马区透析液尿酸水平、癫痫潜伏期以及小鼠全身性癫痫次数出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KA组相比,KA处理UOx-OE小鼠后,癫痫潜伏期、持续时间、小鼠部分以及全身性癫痫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海马区尿酸水平的高低可能影响小鼠癫痫的病情,提示尿酸及其信号通路可作为治疗癫痫的潜在靶标。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电LZ复杂度和脑白质中碱性髓鞘蛋白分布的影响2468-2473

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挑选学习记忆无差异的SD大鼠90只,随机挑选30只作为对照组;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1-42建立AD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和免疫组化验证;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AD组和(r TMS+AD)组,各组30只;(r TMS+AD)组施加r TMS,对照组和AD组施加伪刺激;干预完成后,进行水迷宫实验、脑电采集与分析、免疫组化实验以及统计分析。结果 (1)AD组较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变长,距离平台平均距离变远;(r TMS+AD)组较A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变短,距离平台平均距离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D组较对照组大鼠脑电LZ复杂度降低,(r TMS+AD)组较AD组大鼠脑电的LZ复杂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脑组织未见斑块状沉淀,细胞形态完好,轮廓清晰,排列整齐,髓鞘着色较深,分布长且连续;AD组脑组织中出现斑块状沉淀,细胞萎缩聚集,轮廓模糊,排列混乱,髓鞘染色较浅,分布短且不连续;(r TMS+AD)组较AD组脑组织中细胞萎缩情况减轻,髓鞘染色变深,分布增加。结论 r TMS可增加脑组织中髓鞘分布,提高AD大鼠脑电LZ复杂度,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高迁移率蛋白N2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2474-2477

摘要:目的 高迁移率蛋白N2(HMGN2)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方法 诱导表达得到重组蛋白HMGN2;在体外,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HMGN2对T2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在体内,建立T24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瘤体周边分别注射PBS、HMGN2和顺铂(DDP),检测各组肿瘤的体积及质量并计算抑瘤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MTT及流式结果表明,HMGN2抑制了T24细胞的生长且使T24细胞阻滞于细胞周期的S期;裸鼠移植瘤实验中,HMGN2组和DDP组肿瘤体积及瘤重明显小于PBS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5%和23%;Western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HMGN2组和DDP组能明显下调瘤组织内Bcl-2的表达(P〈0.05),且诱导Bax的表达(P〈0.05)。结论 HMGN2能明显抑制T24细胞的增殖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周期以及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控制性阈值低血压对老年大鼠Tau和Aβ表达及术后认知影响2478-2481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持续时间控制性阈值低血压对大鼠p-Tau-181和Aβ-42蛋白表达和认知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老年雄性SD大鼠39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C组为对照组(n=9);A1、A2、A3组(n=10)分别每日降压持续2、4、6 h,连续5 d,降压组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55 mm Hg安全范围内。Morrie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脑脊液Aβ42蛋白和p-Tau-181蛋白水平。结果 各组大鼠死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与C组比较,A2组和A3组逃避潜伏期延长和游泳距离增加(P〈0.05);术后3~7 d,大鼠脑脊液的p-Tau-181和Aβ42蛋白表达增加;随着控制性阈值低血压时间延长,与A1组相比,术后A2组和A3组逃避潜伏期延长和游泳距离增加(P〈0.05);A2组和A3组的脑脊液Aβ42和p-Tau-181显著增加(P〈0.05);与A2组比较,A3组Aβ42增加不明显,而p-Tau-181在术后第5天增加(P〈0.05)。结论 长时间的控制性阈值低血压可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Aβ42和p-Tau-181蛋白表达的增加相关。

血清DCD、CA199、CA724和CEA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2482-2485

摘要:目的 探究联合检测皮离蛋白(DCD)、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与癌胚抗原(CEA)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可能性。方法 81例明确诊断的大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纳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DCD的表达情况,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CEA、CA199、CA724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CD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病例组血清中CA199、CA724以及CEA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诊断大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CA199、CA724、CEA联合诊断为0.930,DCD、CA199、CA724、CEA联合诊断是0.942,均高于单独使用时的曲线下面积;病例组TNM分期越高,血清中CA199、CEA的表达量越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C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浓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DC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血清中DCD、CA199、CA724以及CEA的表达有可能作为肿瘤联合诊断的标志物,对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扩散张量成像评价子宫肌瘤高强度聚集超声刀治疗前后的临床价值2486-2488

摘要:目的 对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术前、术后子宫肌瘤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数值变化进行分析,讨论DTI评估子宫肌瘤HIFU刀治疗的意义。方法 25例患者共30个子宫肌瘤于HIFU刀治疗前后行DTI成像检查。记录并对比HIFU刀治疗前后子宫肌瘤ADC值、FA值、VRA值和T2-weighted trace值。结果HIFU刀治疗后,动态增强示子宫肌瘤无血供。FA、VRA图显示子宫肌瘤信号较术前降低。HIFU刀术前、术后子宫肌瘤ADC值、T2-weighted trac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值、VRA值低于术前(P〈0.05)。结论 DTI中的FA、VRA数值可以反映子宫肌瘤HIFU刀治疗前后的微观结构差异,对子宫肌瘤HIFU刀疗效评价具有临床价值。

先天耳廓畸形的无创矫正方法2489-2492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耳模对先天性外耳廓畸形进行无创矫正治疗的现状,以及对其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整形外科的33例单侧或双侧先天性外耳廓畸形的新生儿采用非手术矫正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使用VAS评分量表调查家长的治疗效果满意度。结果 共有33例患者(53只患耳)接受耳畸形矫正系统的无创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63.5±41.3)d,平均治疗时间为(41.6±15.4)d,父母的平均满意度为(3.76±0.93)分(总分:5分)。对比治疗前后耳形态数据,除颅耳角外,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本次的研究中,非手术矫正治疗的治愈率良好,治疗满意度随就诊年龄增长而降低。耳模矫正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局部耳廓皮肤破损。年龄造成的耳软骨硬化和弹性降低在佩戴模具时带来更大的压力,以及增加的佩戴时间均导致了并发症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