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725
  • 国内刊号:44-119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4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48
  • 综合影响因子:1.36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用医学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指南解读

综合防治,延缓进展——2014年版《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解读

摘要: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在2013年公布的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20-79岁成年人中共有3.82亿糖尿病患者,其患病率高达8.3%。更严重的是预计到2035年,全世界将有5.92亿人被诊断为糖尿病,4.71亿人诊断为糖耐量受损。
1-3
实用医学杂志述评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困难及处理策略

摘要:自1965年Thomas完成世界上第一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造血干细胞抑制(HSCT)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治愈部分恶性/非恶性血液病的主要手段,对需要移植而又缺乏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MSD)的患者来说,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不失为主要替代选择。
4-8
实用医学杂志专家论坛

积极推进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

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治愈多种造血系统良恶性疾病及部分非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供体来源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一胎化政策的影响,我国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URD-SCT)已成为allo-SCT的主体,且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9-11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现状与挑战

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某些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乃至是唯一治愈手段。HLA全相合同胞供者是allo-HSCT的最合适供者来源,但同胞全相合供者的概率仅有25%,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这种概率将逐年降低,因此,寻找合适的替代供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11-13

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尽管靶向药物的发展迅速,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仍需要依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首选的造血干细胞供者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同胞供者,但仅30%的患者能找到;其次,在亚洲地区,约20%患者能找到HLA相合的非血缘供者,仍有一部分患者缺乏合适的供者。
14-16

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

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多种恶性血液病通过allo-SCT治疗获得治愈。由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限制,allo-SCT长时间内仅局限于在HLA全相合的供、受者间进行,但同胞之间HLA的相合几率仅为25%,因此HLA全相合供者缺乏限制了allo-SCT的应用。
16-18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评估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卵巢储备功能反映卵巢皮质区卵泡生长发育形成优质卵母细胞的能力,指的是卵巢内存留卵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女性的生育潜能。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ecreased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卵巢产生优质卵母细胞的能力减弱,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同时伴随性激素的异常。
19-22

非小细胞肺癌常见肺内合并症研究进展

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而预后较差。NSCLC生存期的延长有赖于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治疗,而在其病程中出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等多种肺内合并症增加了疾病风险和诊断难度,
22-24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IL-1β/p38MAPK/NF-κB信号转导通路体外调节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

摘要:目的:拟通过体外研究初步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黏膜中GRα/GRβ降低的可能上游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以IL-1β体外诱导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NE)构建GRα/GRβ降低的模型。以Western印记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L-1β诱导前后及p38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干预前后GRα、GRβ和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关键酶在蛋白质及核酸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IL-1β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诱导HNE中GRα/GRβ降低,成功建立GRα/GRβ降低的细胞模型。相同梯度的IL-1β可呈相同规律诱导HNE中p38MAPK和NF-κB通路激活。p38MAPK和NF-κB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均可明显抑制各自通路,且同时出现GRα/GRβ增高。SB203580可明显降低NF-κBp50和NF-κBp65的表达,PDTC对p38MAPK的表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IL-1β通过先后激活p38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诱导体外培养的HNE中GRα/GRβ降低。
25-29

一锅法合成近红外量子点用于胶质瘤荧光显像与光动力治疗

摘要:目的:合成近红外量子点并验证其荧光成像和光动力效应。方法:应用一锅法水相合成近红外量子点CdTe,经表征检测后连接RGD多肽,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荧光成像效果。随后,将3-24μg/mL的CdTe-RGD分别加入U251和3T3细胞,避光培养24 h间,观察量子点的细胞毒性。最后用强度为30 mW/cm^2,波长为632.8 nm的激光照射量子点处理后的细胞5-60 min,观察其光动力效应。结果:合成的CdTe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分散性,其直径为3.75 nm,发射波长700 nm,荧光产率20%。经量子点处理后,U251细胞可荧光显像而3T3细胞则不能。暗环境下,不同浓度CdTe-RGD处理过的U251和3T3细胞存活率都在85%以上。激光照射后,随光照时间延长和量子点浓度的增加,U251细胞存活逐渐下降至(37±1.6)%。而3T3细胞组的存活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一锅法水相合成的CdTe-RGD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且细胞毒性低,在生物成像和光动力治疗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29-33

异氟醚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NMDAR1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明确老年大鼠海马及皮层区NMDAR1是否为异氟醚麻醉作用的靶点,探讨异氟醚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n=36)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氧气组、苏醒后2 h组、苏醒后1 d组、苏醒后3 d组、苏醒后7 d组。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吸入2%异氟醚30 min后不同时间点行为学的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各组大鼠NMDAR1在海马CA1、CA3以及皮层区的表达。结果:大鼠苏醒后2 h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苏醒后1 d记忆开始恢复;苏醒后3、7 d记忆能力恢复正常。大鼠苏醒后2 h海马CA1、CA3区NMDAR1表达下降(P〈0.05);苏醒后1 d开始恢复;苏醒后3 d、7 d恢复至用药前水平。结论:异氟醚影响老年大鼠记忆能力可能与大鼠海马CA1、CA3区NMDAR1表达下降有关。
34-37

高压电烧伤对SD大鼠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蛋白S及D二聚体的早期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SD大鼠外周血血栓调节蛋白(thronlbonlodulin,TM)、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及D二聚体(D-Dimer,D-D)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高压电烧伤组(简称假伤组)、高压电烧伤组(简称电伤组),每组60只。2组致伤前15 min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取10只大鼠,心脏采血分离血浆。电伤组余下50只大鼠用调压器和实验变压器造成高压电烧伤,假伤组余下50只大鼠按相同装置不通电模拟致伤。伤后5 min和1、2、4、8 h,每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取10只大鼠,心脏采血分离血浆。测定各时相点血清中TM、PC、PS及血浆中D-D的变化。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电伤组SD大鼠的TM浓度在伤后5 min至8 h明显高于假伤组(均P〈0.05):除伤前15 min(P〉0.05)外,电伤组大鼠其余各时相点PC、PS浓度均低于假伤组(均P〈0.05):D-D浓度在伤后8 h达到最高值[(173.05±4.08)ng/mL]。结论:高压电烧伤早期,SD大鼠TM、D-D的浓度升高,PC、PS的浓度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被破坏,凝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37-40

低分子量褐藻糖胶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褐藻糖胶(LMWF)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手术切除SD大鼠双侧卵巢,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势组(OVX),LMWF(5μg/kg)组。于用药4、8周时测量其股骨的骨密度、骨小梁情况、骨代谢与力学性能,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OVX组比较,LMWF组用药4周后即可明显提升股骨骨密度(P〈0.05):用药8周后骨密度进一步提升:LMWF组骨体积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间隙(Tb.Sp)明显优于OVX组(P〈0.05);LMWF可降低血PINP与CTX-1的水平,提升去势大鼠的股骨干与股骨颈的力学性能(P〈0.05)。结论:LMWF能提高去势大鼠的骨密度和骨小梁数目,增加骨矿化,改善骨代谢指标,提升股骨的力学性能。
40-43

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对犬室间隔心肌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PTSTMA)对室间隔心肌的影响。方法:普通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手术组7只。手术组犬行冠脉动脉造影后,选择血管直径为1-1.5 mm的室间隔支,经OTW球囊扩张后,由OTW球囊注入无水酒精。记录体表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和心脏超声。1周后处死,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室间隔病理学变化。结果:经冠脉造影证实PTSTMA引起小室间隔支闭塞。心电图显示无水酒精注射后ST段弓背抬高。术后14-16 h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均显著性升高(均P〈0.01)。病理学显示消融灶内心肌坏死,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心脏超声显示心脏功能及左室大小无明显影响,室间隔厚度显著减少;无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附壁血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PTSTMA术对小室间隔支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消融治疗。
44-47

阻断PD-L1/PD-1途径增强顺铂化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抗PD-1抗体阻断PD-L1/PD-1途径对顺铂的抗肿瘤效应以及抗肿瘤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建立TC-1肿瘤细胞C57BL/6小鼠模型,分为4组(n=4),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及小鼠生存曲线,并取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D-L1、CD8^+T细胞的表达。结果:(1)顺铂组、PD-1组及联合用药组均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及延长小鼠生存时间,联合用药组效果最为明显(P〈0.05)。(2)顺铂组肿瘤组织PD-L1表达显著增加,联合用药组PD-L1表达显著下降(P〈0.05)。(3)顺铂组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减少,联合用药组CD8^+T细胞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PD-1抗体阻断PD-L1/PD-1通路联合顺铂可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发挥免疫细胞抗肿瘤效应,增强顺铂的化疗效果。
47-50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作用于B16-F10细胞24 h,MTT法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在C57BL/6小鼠上面建立黑色素瘤模型,采用静脉给药,观察其对黑色素瘤模型的增殖影响。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在细胞和组织层面对抗细胞凋亡蛋白BCL-1的表达影响。结果: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以明显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B16-F10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于S期。采用静脉注射给药,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在细胞和组织层面,可以抑制抗凋亡蛋白BCL-1的表达。结论: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以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抗凋亡单位BCL-1有关。
50-53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尼古丁高依赖患者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对尼古丁高依赖患者食管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左胸一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尼古丁高依赖男性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低剂量舒芬太尼组(S1组)、高剂量舒芬太尼组(S2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组(DS组)。3组患者术后PCIA泵设置均为:背景剂量:2 mL/h;单次剂量:2 mL;锁定时间:5 min;4 h限量:40 mL。分别于术后1、4、8、12、24、48、72 h行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IA有效按压/总按压次数和术后72 h舒芬太尼消耗量。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与S2组比较,DS组术后1、4、8 h静息和咳嗽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DS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咳嗽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S1和S2组比较,DS组术后72 h舒芬太尼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与DS组相比,S1组和S2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与S1组相比,S2组和DS组患者术后补救例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尼古丁高依赖男性患者食管癌术后的镇痛,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的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且并发症减少,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54-57

Nanog和Oct4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干细胞转录因子Nanog和Oct4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表达,以初步探索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子宫内膜(异位及在位内膜)和21例非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两者的相关性。结果:Nanog和Oct4在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二者在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nog和Oct4在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0,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异位内膜中Nanog和Oct4均有高表达,二者可能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