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725
  • 国内刊号:44-119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4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48
  • 综合影响因子:1.36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用医学 2015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述评

重视血管形成、免疫系统及甲状旁腺激素对骨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及易于骨折为特征的骨代谢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血管在骨骼的形成及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血管病变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临床上已证实类风湿性关节炎、牙周疾病等免疫性疾病可导致过度骨吸收。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也对骨代谢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3637-3640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笔谈

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进展与方向

摘要: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退行性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OP所导致的骨折在增加老年人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同时,也加重了社会公共卫生的经济负担。临床上,OP作为一种常见合并症,已成为各专科医师时常需要面对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重点就OP三种基本治疗的进展与方向进行综述。
3641-3643

钙、维生素D及磷代谢在骨质疏松症发病及治疗方面的作用

摘要: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少、骨组织损伤,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OP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如何防治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健康问题。近年来,O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认为是在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影响下,年龄、饮食、运动、药物、吸烟、饮酒等诱因下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造成骨量丢失,最终致OP的发生。其中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缺乏与OP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在0P防治中,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同:而双磷酸盐作为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因其与钙的高亲和力,选择性地作用于骨骼,减少骨吸收,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钙磷代谢、维生素D在OP发病及防治方面的作用做进一步阐述。
3643-3645

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摘要: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50岁以上的女性大约有20%患有骨质疏松[1]。OP会降低骨骼的强度,增加骨折的风险[2]。老年人中,髋部骨折与死亡率密切相关[3]。
3646-3648

关于发病的几个指标

摘要: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1 000‰。罹患率: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
3648-3648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报道

不同频率糖皮质激素大鼠骨质疏松造模对软组织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不同频率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在骨质疏松造模过程中对大鼠的软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进而研究不同频率GCs的使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3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C组);(2)低频率组(L组);(3)中频率组(M组);(4)高频率组(H组)。C组肌肉注射0.9%生理盐水;其他3组肌肉注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1 mg/(kg·次),每周L组2次、M组4次、H组6次。每组在给药30 d后处死,取大鼠的软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称量免疫器官重量。结果:(1)与C组相比,L、M、H组SD大鼠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明显下降。(2)与C组相比,L、M、H组心、肺和肾的形态学变化为细胞水肿;肝脏组织脂肪变性;脾脏组织有轻度萎缩;胸腺严重萎缩。结论:GCs引起SD雌性大鼠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主要是引起胸腺严重退化,脾脏萎缩,且随着用药频率增加对机体免疫功能呈不同的抑制作用,频率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3649-3653

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高血压患者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高血压患者与血压变异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机制初步探讨。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89例,根据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56例,骨量降低组70例,骨质疏松组63例,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白介素-6(IL-6),比较各组IL-6、血压变异性的差异。结果 :(1)3组IL-6、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压变异性与各部位骨密度成负相关(P〈0.05)。(3)IL-6与血压变异性成正相关(P〈0.05),与各部位骨密度成负相关(P〈0.01)。(4)不同性别间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高血压患者与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随骨量减少,IL-6、血压变异性水平升高;IL-6与血压变异性在骨质疏松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且IL-6可能是绝经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3653-3656

单侧与双侧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单侧与双侧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收治的诊断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147例。其中95例给予单侧椎弓根入路(单侧组),52例给予双侧椎弓根入路(双侧组)。结合至少半年的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Cobb角,Mac Nab疗效,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Cobb角恢复,Mac Nab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侧椎弓根入路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短,射线暴露次数少,患者痛苦少。
3656-3660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作者校对稿校对注意事项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和效率,我刊自2012年第1期起停止邮寄纸质版校对稿,改为使用E-mail将PDF格式校对稿发送至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我刊投稿系统中所登记的E-mail邮箱中。
3660-3660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形态与Kummell病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形态的改变,探讨其与Kummell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1月行保守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87例。实际纳入患者47例,共108个椎体,均经MRI诊断为新鲜骨折,其中男14例,女33例,年龄63~91岁,平均年龄(71.5±9.8)岁。依据椎体形态分为:楔形,凹陷形,扁平形3种。所有纳入患者均3个月、半年后复查磁共振成像MRI。结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坏死发生率为,楔形11.1%,凹陷形4.6%,扁平形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楔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Kummell病的发生率高。
3661-3662

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及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及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3片,针药组增加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骨密度变化,骨代谢生化指标(Ca、P、ALP、BGP)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5%,优于西药组的80%(P〈0.05);针药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腰椎L1~4及全髋骨密度升高优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Ca和BGP升高高于西药组,ALP降低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P变化不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及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能显著改善腰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骨密度,增强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3663-3665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32例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行PKP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及末次随访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疗效评分(JOA),并测量伤椎后凸角(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伤椎压缩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8.5个月。手术时间(41.54±9.02)min,平均43 min,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3.52±1.51)m L,平均3.5 m L。术中2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与术前比较,术后VAS评分、ODI、伤椎Cobb角、伤椎压缩率降低,JOA评分、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能显著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办法。
3666-3669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1月因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单侧穿刺PVP或PKP手术并获得随访者116例。术前常规MRI及Xray检查确诊为新鲜压缩性骨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VAS及SF-36评分,术前术后伤椎高度、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结果:共收集116例,PVP组54例,PKP组62例,平均年龄75.3岁(64~85岁)。PVP及PKP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P〈0.05),在疼痛缓解程度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KP组伤椎内骨水泥注射量(3.8±1.6)m L多于PVP组(2.6±1.3)m L(P〈0.05);PKP在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方面优于PVP[(91.29±6.23)%vs.(71.71±5.52)%,P〈0.05];PKP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8例vs.29例,P〈0.05);两组随访期间邻近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vs.5例,P〉0.05)。结论:PVP和PKP均为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良好手段;较PVP而言,PKP伤椎复位效果好、骨水泥渗透率低、安全性高,因此病患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PKP。
3669-3671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概念

摘要:本刊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作者混淆了"死亡率"与"病死率"的概念。现将两者的概念分述如下:死亡率表示每年每千人中的死亡人数,通常是指普通死亡率(即总死亡率),作为评价公众健康状况的一种指标。死亡率=某年内死亡总人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 000‰。病死率表示受治病人中死亡的频率。它是用来反映医疗质量无效性的指标之一。
3671-3671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侧支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摘要: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力衰竭是当前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干预如药物溶栓、介入及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成功应用挽救了众多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是对于难以治疗的慢性心肌缺血的患者,这些干预措施却很难逆转其心衰的进程。
3672-3674

腰椎管内麻醉遇脂肪瘤1例

摘要:患者女,72岁,身高152 cm,体重65 kg。因左膝关节闭合性损伤入院,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左膝关节清理术。患者自述1年前因阑尾切除术应用全身麻醉拔管后喉痉挛而惧怕全身麻醉,检查时发现腰部生理弯曲,腰椎间隙正常,拍腰椎X线片无异常。入室后患者右侧卧位,应用0.7 mm×90 mm腰麻针经L3~4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无脑脊液流出,改行L2~3蛛网膜下腔穿刺,亦无脑脊液流出。
3674-3674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应用进展

摘要: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盆腔肿瘤,患病率为12%~80%[1],初期症状可包括出血[2]、压迫[3]、疼痛[4]或低生育力[5-6]。无症状的肌瘤不需要治疗。肌瘤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它们的大小和位置有关[7]。
3675-3677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对Gli2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证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以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降低原代白血病细胞Gli2的表达。方法 :(1)Western blot检测白血病细胞Gli2蛋白的表达。(2)不同浓度TGF-β1和TNF-α分别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后,检测Gli2基因或蛋白以及TGF-βRⅠ和TGF-βRⅡ蛋白的表达。(3)TGF-β1、TNF-α及SIS3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24 h后,检测Gli2蛋白的表达。结果:(1)3株原代白血病细胞均有Gli2蛋白的表达。(2)1~10 ng/m L TGF-β1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12~24 h,与对照组相比Gli2基因m RNA表达降低明显;5 ng/m L TNF-α则没有显著变化。(3)5 ng/m L TNF-α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TGF-βRⅠ和TGF-βRⅡ蛋白表达均有增高。(4)单独应用TGF-β以及联合应用TNF-α和TGF-β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Gli2基因的表达均降低明显,而且TNF-α+TGF-β组Gli2基因的表达较TGF-β组降低更明显。结论:联合应用TNF-α和TGF-β比单独应用TGF-β能进一步减少原代白血病细胞Gli2基因的表达。
3678-3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