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725
  • 国内刊号:44-119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4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48
  • 综合影响因子:1.36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用医学 2015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本刊特稿

埃博拉:暴发有因、防控有道

摘要:自1976年人类首次发现"致命病毒"埃博拉(Ebola)以来,人类已与这位"死神"狭路相逢过至少24次[1-4],地点分别在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多个非洲国家,但规模均较小,每次感染病例不超过450例。然而,2014年2月以来的埃博拉疫情却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已超过历年疫情的总和,传播速度与范围亦前所未有,病毒不但在非洲国家之间传播,而且还走出了非洲大陆,进入美洲和欧洲。
1041-1045
实用医学杂志慢性乙型肝炎专题

重视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

摘要: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9 000万,其中约2 800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一直成为我国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十多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临床应用,使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成为常规手段,抗病毒治疗对于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改善或减轻患者肝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
1046-1047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笔谈

干扰素λ抗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摘要:2003年1月美国Sheppard和Kotenko等同时在Nat Immunol上报道了一组新型的人类白细胞介素IL-28A、IL-28B和IL-29,它们隶属于Ⅱ型细胞因子家族成员,编码基因在19号染色体上。3者基因结构与IL-10相似,但其氨基酸水平与干扰素(IFN)更加接近,并具有抗病毒、抗增殖及免疫调节活性。
1048-1050

Th17/Treg细胞与HBV感染相关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摘要: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后,约10%的成人和90%的儿童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HBV携带者,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近年研究发现,辅助性Th17细胞(T help cell 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分化发育上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在功能上存在着协同与拮抗的关系,与HBV感染相关肝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050-1052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报道

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摘要:目的:对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方案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根据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规律,构建含多个健康状态的Markov模型,以替比夫定单药方案作基准,估计替比夫定优化方案与恩替卡韦方案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效果和医疗费用,并进行增量分析。结果:使用恩替卡韦方案使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35.95年的期望生存年和22.94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其总费用为349 279.27元,每延长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多需的医疗费用为15 225.77元。使用替比夫定优化方案获得了长于恩替卡韦方案的36.11年的期望生存年和23.08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其总费用为348 863.62元,每延长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多需的医疗费用为15 115.41元,低于恩替卡韦方案的15 225.77元。结论:使用替比夫定优化方案相比恩替卡韦方案具有略优的成本效果,可以作为临床上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较优选择。
1053-1057

脾脏硬度与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 Scan,FS)检测脾脏硬度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12月我院肝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41例纳入本项研究。使用FS测量脾脏及肝脏弹性值,同时进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脾脏FS值与肝脏FS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价其对EV及其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脾脏FS值为(40.64±25.45)k Pa,肝脏FS值为(20.76±13.21)k Pa,脾脏FS值与肝脏FS值呈正相关(r=0.402,P〈0.001)。无EV患者的脾脏FS值较伴轻度以及中-重度EV患者的显著下降(均P〈0.05),且轻度EV组较中-重度EV组的显著下降(P〈0.05)。脾脏FS值预测EV的AUROC为0.863,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83.2%,预测中-重度EV的AUROC为0.924,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91.3%,均较肝脏FS值明显升高。结论:脾脏FS值可作为预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EV及其程度的无创性指标。
1057-1060

白细胞介素-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表达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DNA、ALT的关系。方法:收集101例慢性HBV感染者(病例组)和25例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微球技术检测血清IL-21蛋白水平,并用real-time PCR法检测IL-21及IL-21受体(R)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病例组分为免疫耐受期组(25例)、免疫清除期组(25例)、低复制期组(26例)及再活动期组(25例)。(2)病例组血清IL-21蛋白及m 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免疫清除期组及再活动期组血清IL-21蛋白及m 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免疫耐受期组及低复制期组(P〈0.001);低复制期组血清IL-21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及免疫耐受组(P=0.036)。(3)IL-21R m RNA水平在各组间没有差异。(4)血清IL-21蛋白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472,P=0.001)。(5)血清IL-21蛋白与ALT水平无关(r=0.024,P=0.868)。结论 :IL-21在慢性HBV感染者中表达上调,且与免疫活动有关,可能是机体控制HBV复制的机制之一。
1061-1064

基因B/C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初始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联合与LAM、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基因B/C型HBe Ag(+)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招募182例符合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中治疗标准的基因B/C型HBe Ag(+)慢乙肝初始治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LAM和ADV联合、LAM或ETV单药治疗48周,观察疗效。结果:基线水平无差异的3组患者分别经过3种方案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生化学应答率(12周P〈0.01,24周P〈0.01,48周P〈0.01)、HBe Ag血清学应答率(12周P〈0.01,24周P〈0.05,48周P〈0.05)、完全病毒学应答率(12周P〈0.05,24周P〈0.05,48周P〈0.05)均高于LAM组。联合治疗组在生化学应答方面较ETV组存在一定优势。结论:LAM和ADV初始联合治疗是我国以B/C型基因为主的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优良策略。
1065-1068

HBsAg定量检测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的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定量检测在预测干扰素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远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对75例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48周后停用,完成治疗后随访24周;治疗及随访期间定期检测血清HBs Ag及HBV DN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根据血清HBV DNA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毒学持续应答组、无应答组及复发组。在治疗第12、24及48周,持续应答组与复发组相比,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且均明显低于无应答组;而在治疗第12、24及48周,持续应答组血清HBs Ag定量检测水平明显低于复发组,复发组与无应答组差异无显著性。在治疗第12周,血清HBs Ag水平下降幅度≥1 log10 IU/m L对预测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94%、95%及94%;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治疗第12周血清HBs Ag水平下降幅度≥1 log10 IU/m L对预测患者病毒学持续应答的价值,得出的曲线下面积为0.952。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的变化不能有效预测治疗结束后患者能否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但血清HBs Ag定量检测可作为预测干扰素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疗效的理想指标。
1068-1071

乙肝肝硬化患者HBVDNA水平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外周血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09例HBV DNA阳性、HBe Ag阳性和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2组,甲组52例,HBV DNA 2~4 log10拷贝/m L,乙组57例,HBV DNA 5~7 log10拷贝/m L,比较2组患者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HBV特异性CTL水平和肝功能的差异。结果:甲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低于乙组(t=11.101,P〈0.01),HBV特异性CTL水平高于乙组(t=24.424,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乙组(t=2.652,P〈0.01),血清白蛋白高于乙组(t=2.347,P〈0.05)。Child-pugh分级,甲组C级低于乙组(χ2=4.262,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高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高,因此,HBV特异性CTL水平低,进一步导致HBV DNA水平升高,导致肝功能损害较重,HBV DNA水平低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低,HBV特异性CTL水平高,预示抗病毒疗效相对较好。
1072-1075

中国株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在Huh7细胞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中国株的1.3倍基因组长度的感染性克隆质粒,观察质粒在人肝癌细胞株Huh7中的表达,建立中国株HBV体外研究细胞模型。方法: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构建HBV 1.3倍基因组长度的感染性克隆质粒p HBV1.3(C),将感染性克隆p HBV1.3(C)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uh7,采用Western Blot、ELISA及Real-time PCR检测病毒复制及表达情况以及该感染性克隆对临床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的敏感性。结果:构建了中国株HBV感染性克隆p HBV1.3(C)质粒,该质粒能在肝癌细胞株中进行有效复制、转录和表达。阿德福韦能在体外抑制该HBV感染性克隆的复制。结论:构建的中国株HBV 1.3倍基因组感染性克隆在体外具有高水平复制能力,其转染细胞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HBV体外感染模型。
1075-1078

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对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乙肝者86例为对照组,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者68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24周后,观察2组ALT/AST复常率(生物化学应答)、HBe Ag阴转率(血清学应答)及HBV DNA阴转率(病毒学应答)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ALT/AST复常率为67.6%,显著低于对照组(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81.4%)及HBe Ag阴转率(69.8%)均显著高于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58.8%,HBe Ag阴转率44.1%),且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对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的疗效有一定影响。
1079-1081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与病毒复制、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0例非肝病对照者肝组织中ICAM-1、HBc Ag表达的情况。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ICAM-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c Ag阳性者ICAM-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9.4%,明显高于HBc Ag阴性者42.1%(P〈0.01);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理损伤的程度的加重,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1)。结论:ICAM-1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损伤机制;ICAM-1可反映肝炎活动及肝组织损害程度。
1081-1084

APRI、CDS指数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本研究应用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ST/PLT ratio index,APRI)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横型(cirrhosis discriminant score,CDS)指数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进行检测,探讨其对肝癌纤维化评估的价值。方法:将145例确诊为肝癌的患者根据手术所见及肝组织病理结果确定有无肝硬化,再根据是否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进行分组,每例患者同时进行APRI、CDS指数评估,比较无创诊断模型与肝硬化的相关性,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无创诊断模型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APRI、CDS指数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硬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合并乙肝患者为0.252(P=0.035)和0.269(P=0.024),未合并乙肝患者为0.487(P=0.006)和0.541(P=0.002)。APRI和CDS诊断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ROC)合并乙肝患者分别为0.611和0.640,未合并乙肝患者分别为0.714和0.728。结论:APRI和CDS均能预测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其中对于未合并乙肝的肝癌患者预测价值更高。
1085-1087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APETx2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酸敏感离子通道3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特异性拮抗剂APETx2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上ASIC3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NC组)、应激模型组(WIRS组)及APETx2处理组(AT组,腹腔内注射APETx2 25μg/kg)。采用浸水束缚应激(WIRS)法复制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于应激6 h后留取标本测定胃液p H值;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法测定DRG神经元上ASIC3蛋白及m RNA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WIRS组胃p H值明显降低(P〈0.05),胃黏膜损伤程度严重,DRG神经元上ASIC3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WIRS组比较,AT组胃液p H值明显升高(P〈0.05),胃黏膜损伤程度减轻,DRG神经元上ASIC3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浸水束缚应激所致胃黏膜损伤大鼠DRG神经元上ASIC3被激活,与胃液p H下降、胃黏膜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APETx2可特异性拮抗ASIC3表达,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可能起保护作用。
1088-1091

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Toll样受体-4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小鼠肝脏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银杏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构建NAFLD小鼠动物模型,于给药后8周末处死,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甘油三酯(TG)以及肝组织NF-κB和TLR4的表达。结果:银杏黄酮组小鼠肝指数和血清TG、TNF-α、IL-6水平及肝组织NF-κBp65的表达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但肝组织TLR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R4/NF-κB炎症通路与NAFLD的发病有关,银杏黄酮可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起到抗炎降脂作用,从而对NAFLD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TLR4影响并不明显。
1091-1095

Tim-3在哮喘小鼠中的表达及与Th17/Treg细胞的关系

摘要:目的 :检测支气管哮喘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肺泡灌洗液(BALF)炎性细胞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域蛋白3(Tim-3)的表达及与Th17/Treg细胞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哮喘动物模型,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收集各组小鼠PBMC及BALF炎性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的Tim-3 m RN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中IL-17(CD4+IL-17+)比例反映Th17水平,CD4细胞中CD4+CD25+Fox P3+反映Treg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BMCs上清液中IL-10、IL-17、TGF-β水平,分析Tim-3的表达与Th17/Tre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Tim-3 m RNA水平、CD4+IL-17+表达及Th17/Treg比例、IL-17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D4+CD25+Fox P3+水平、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哮喘组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的Tim-3 m RNA表达分别与CD4+IL-17+表达及Th17/Treg比例呈正相关(r=0.76,r=0.87,r=0.71,r=0.82,P〈0.05),而与CD4+CD25+Fox P3+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r=-0.79,P〈0.05)。结论:哮喘小鼠PBMCs及BALF炎性细胞中Tim-3 m RNA水平显著升高,Tim-3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Th17/Treg失衡有关。
1095-1098

肾上腺切除幼鼠癫痫易感性及海马CRHmRNA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切除幼鼠癫痫易感性及对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 P10幼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肾上腺切除组、假手术组。手术次日腹腔注射NMDA 7 mg/kg诱发抽搐,评价发作潜伏期(min)及程度。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海马CRH m RNA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潜伏期、评分为(43.65±2.96)min、4.40±0.60,肾上腺切除组为(35.05±2.35)min、5.56±0.76,假手术组为(42.60±1.90)min、4.55±0.76。肾上腺切除组与其他2组比较,潜伏期、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F=73.73,P〈0.05;F=15.52,P〈0.05),3组幼鼠海马CRH m RNA阳性表达率为20%、55%、15%,与其他2组相比,肾上腺切除组海马CRH m RNA增加具有显著意义(χ2=9.048,P〈0.05)。结论 :肾上腺切除幼鼠潜伏期缩短、评分增加,海马CRH m RNA提高,提示肾上腺切除幼鼠对致痫剂NMDA敏感性增高。
109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