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725
  • 国内刊号:44-119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4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48
  • 综合影响因子:1.36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用医学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指南解读

解读北美脆性X临床与研究协会临床实践共识——脆性X综合征药物治疗指南

摘要: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是X连锁智力低下中最常见的疾病,已证实由FMR-1基因突变引起。为指导FXS的治疗,美国国家脆性X基金会(National fragile X foundation,NFXF)组织脆性X临床与研究协会(fragile X clinical&research consortium,FXCRC)的专家出版了一系列的共识性文件。
1-4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颅内机会性感染功能MRI诊断进展

摘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和肿瘤。HIV具有嗜神经性.可使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失常,使抗HIV和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能力下降,其可随单核巨噬细胞穿过血脑屏障直接感染脑实质,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NS),因而神经系统损害成为HIV感染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按病因分类,与HIV感染相关的CNS疾病包括HIV嗜神经所致的原发性感染、机会性感染、原发或转移的肿瘤。
5-7
实用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征稿、征订启事

摘要:《实用医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是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本刊以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旨在加强国内外医学学术的传播,给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学术进步。本刊以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7-7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香烟烟雾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的气流受限,这种气流受限通常进行性加重,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吸烟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更深刻理解吸烟与COPD的相关性.现将香烟烟雾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8-9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不同频率磁刺激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增殖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3种不同频率磁刺激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激活、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巢蛋白(nestin)及mRN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Brdu阳性细胞。结果:磁刺激组神经行为评分均高于假刺激组(P〈0.01);磁刺激组与假刺激组相比,nestin 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10Hz组高于1、11mHz组;Brdu免疫组化10Hz组阳性平均光密度增多,1、11mHz组与假刺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假手术组神经评分、nestin mRNA及蛋白表达、Brdu表达与其他组相比均有差异.结论:3种不同频率的磁刺激均可促进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刺激海马区NSCs的激活:10Hz刺激可促进NSCs增殖,但1、11mHz作用不明显。
10-13

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照组(H2组)、内毒素损伤组(LPS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治疗组(LPS+H2组),1或2h后检测肺湿干重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的湿干重比显著增加(P〈0.01),TNF—α mRNA表达量持续增加(P〈0.01),IL-10 mRNA表达量在2h时才增加(P〈0.05)。与LPS组同一时间相比,LPS+H2组湿干重比降低(P〈0.05),TNF-α mRNA表达量先降低(P〈0.01),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IL-10 mRNA表达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PS诱导的ALI早期,腹腔注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能够抑制促炎因子的早期表达,从而减轻内毒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14-16

不同剂量X射线辐射对睾丸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西藏小型猪睾丸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18头成年雄性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5组,对照组1组。实验组分别接受2、5、8、11、14Gy全身X线照射。照射72h后观察血清睾酮、精子畸形率、生殖细胞DNA损伤、睾丸组织学变化。结果:血清睾酮5、8、11、14Gy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5Gy起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血清睾酮浓度降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子畸形率2、5Gy组别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明显增高(P〈0.01),8、11、14Gy组别.管腔内已无成熟精子;尾部DNA百分率和尾距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睾丸病理形态显示随剂量增加,生精上皮明显变薄,生精细胞剥离脱落.空洞形成,管腔已无成熟精子。结论:X射线辐射后可引起雄性西藏小型猪生殖损伤,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5Gy是对睾丸组织生理损伤的关键点。生殖细胞DNA损伤率可作为一种剂量估算的指标。
17-20

脊髓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在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评价脊髓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在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个月龄,体重180-220g,采用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注射STZ后48h血糖〉16.7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组(D组)和甘珀酸治疗组(G组),每组8只,另取8只同月龄的雄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组)。G组于注射STZ后28d鞘内注射缝隙连接阻滞剂甘珀酸25μg,1次/d,连续7d;而D组大鼠则鞘内注射相同容量的甘珀酸溶剂。分别于注射STZ前(T1)、注射STZ后7、14、21、28、35d时(T2~T6)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WT)。于T6时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组织检测Cx43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D组、G组T4~T6时PWT降低(P〈0.05),T6时脊髓Cx43的表达增加(P〈0.05);与D组比较,G组T1~T5时PWT无显著变化(P〉0.05),T6时PWT升高(P〈0.05),脊髓Cx4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脊髓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可能参与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
20-23

熊果酸抑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大鼠静脉桥再狭窄过程中内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熊果酸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大鼠均以右侧颈外静脉作为自体移植静脉,以Cuff套管法为吻合方法,将右侧颈外静脉移植至右侧颈总动脉。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熊果酸30mg/(kg·d)灌胃,对照组不予熊果酸干预。术后第1、2、4周分3次取材,每次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每条静脉标本随机选取不同位置的切片共10张,5张用于PCNA染色.5张用于TUNEL检测。计算增殖细胞指数和凋亡细胞指数。将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在相对应时间内膜细胞的增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相对应时间内膜的凋亡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0mg/(kg·d)的熊果酸在静脉桥再狭窄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抑制内膜细胞增殖和诱导内膜细胞凋亡的作用。
23-27

补肺通络方不同时期给药对内毒素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补肺通络方不同时期给药对内毒素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内毒素腹腔注射制备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单纯模型组(A组)造模后当日起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即刻给药组(B组)当日起给予补肺通络治疗,延迟给药组(C组)第11天起给予补肺通络治疗。第28天处死所有小鼠,HE染色观察肺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程度。结果:肺损伤评分A组(0.82±0.14)与B组(0.49±0.14)(P〈0.01)和C组(0.34±0.08)(P〈0.01)比较,B组与C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纤维化评分C组(14.25±2.25)低于A组(18.44±2.65)(P〈0.01)和B组(17.71±3.25)(P〈0.05),A组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肺通络疗法对内毒素小鼠肺纤维化具有明确治疗作用,但应避免在急性炎症阶段给药。
28-31

雷公藤内酯与辅酶Q10联合干预MPP+帕金森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与辅酶Q10(CoQ10)联合干预1-甲基-4-苯基-吡啶(MPP^+)帕金森(PD)模型鼠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MPP^+黑质内注射建立PD大鼠模型。将制作成功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雷公藤内酯组、CoQ10组和联合给药纽。对比各组行为学、TH、OX-42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结果、线粒体酶复合体I(Complex I)活性。结果:雷公藤内酯与CoQ10均可部分减轻MPP^+诱导的PD模型鼠行为学缺陷,联合给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TH阳性神经元数量联合给药组比雷公藤内酯组(P〈0.01)及CoQ10组(P〈0.01)显著增多。雷公藤内酯组及联合给药组CX3CR1蛋白表达量均较模型组低(P〈0.01)。CoQ10组及联合给药组可使Complex I的活性增高(P〈0.01)。结论:CX3CR1抑制剂与线粒体Complex I增强剂联合给药较单一给药对MPP^+ PD大鼠模型具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31-34

PAR-2基因沉默对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PAR-2基因沉默对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MTT及流式细胞术法检测shRNA-PAR-2EC109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shRNA-PAR-2 EC10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shRNA-PAR-2 EC109细胞增殖低于正常对照组,24、48、72h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5.92%、24.89%、32.2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转染试剂组和阴性质粒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hRNA-PAR-2 EC109细胞发生S期阻滞,转染24、48、72h 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2.79±4.06)%、(26.54±1.37)%和(33.45±2.4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侵袭实验中,shRNA-PAR-2 EC109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为19.6±2.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迁移实验中,shRNA-PAR-2 EC109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为24.2±2.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hRNA-PAR-2EC109细胞的增殖减慢,侵袭及迁移能力降低。
35-38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决策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胃癌治疗前诊断的价值以及显像结果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对临床怀疑为胃癌的81例患者在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通过阅片和半定量分析图像。以手术或经胃镜活检病理及临床随访(〉6个月)为确诊依据,评价PET/CT显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81例患者中,胃癌51例,胃良性病变30例。^18F-FDG PET/C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4.1%、83.3%和90.1%。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和82.4%。21例患者存在腹腔及其他部位转移。PET/CT显像的灵敏度为61.9%(13/21)。8例(15.7%,8/51)胃癌患者显像后更改了治疗方案。结论:^18F—FDG PET/CT对胃癌治疗前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39-42

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改良式EGDT组,n=57)和对照组(传统EGDT组,n=59),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液体复苏前(T0)及治疗后24h(T1)、48h(T2)及72h(T3)血cTnI、BNP、AST、ALT、TBA、BUN及Cr水平。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和治疗前APACHEⅡ评分及其他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1、T2、T3时点的血cTnI、BNP水平和T2、T3时点的血AST、ALT、TBA、Cr及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EGDT能更显著地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血cTnI、BNP、AST、ALT、TBA、Cr及BUN水平,对心肌、肝脏及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43-46

艾滋病患者终止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终止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7—2013年百色市终止抗病毒治疗的201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寿命表法估计生存率,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2.65:1。平均年龄(43.35±14.05)岁,以壮族、初中以下文化、农民及农民工、已婚/同居为主,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途径传播。艾滋病患者终止抗病毒治疗后第12、24、36个月的累积生存率为0.77、0.64、0.52。患者终止抗病毒治疗前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100个/mm^3组(A组)、100~200个/mm^3组(B组)和〉200个/mm^3组(C组)的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相对于C组患者的死亡危险度分别为4.587(95%CI:2.389~8.809)和2.501(95%CI:1.308~4.78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治疗终止时是否有治疗药物毒副作用、终止治疗前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其中男性相对于女性的死亡危险度为2.846(95%CI:1.257~6.443).患者终止治疗时出现治疗药物毒副作用的死亡危险度为2.765(95%CI:1.446~5.285)。结论:终止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应加强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及依从性支持服务,及时处置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减少停药及治疗失访的发生,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46-50

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病毒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肝脏炎症

摘要:目的:调查孕妇所感染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及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发生情况.以及变异与肝脏炎症的相关性。方法:PCR扩增111例HBV感染孕妇HBVS基因和前C/C基因启动子区序列.PCR产物经测序后与参考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111例孕妇中B基因型占54.1%(60/111).其余51例(45.9%)为C基因型。基因亚型中除B2、C1和C2外还存在C5和B4两种基因亚型。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分析发现,该区段多个位点的变异均有发生,以A1762T/G1764A变异发生率最高。ALT大于正常上限者该区变异总体发生率高于ALT小于正常上限者,且A1846T和G1896A变异与HBeAg阴性HBV感染相关。结论:感染HBV的孕妇其前C/C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不同程度变异,且这些变异与HBeAg的水平及肝脏的炎症活动相关。
50-53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痉挛性斜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痉挛性斜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痉挛性斜颈患者.随机分为磁刺激治疗组(rTMS组)39例及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BTX-A组)39例。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采用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定量表(TWSTRS)、Tsui量表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rTMS组在治疗1周后、1个月、3个月Tsui量表评分、TWSTRS量表斜颈严重程度评分、残疾程度评分、躯体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TX-A组相比.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性斜颈疗效确切.可作为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措施。
54-56

CT导向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肺转移瘤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CT导向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40例肝癌肺转移患者对肺部病灶行微波消融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3例,女7例,中位年龄45.5岁。对77个(平均每人1.9个)肺转移灶一共进行了53次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3、6个月复查胸部CT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消融后1个月胸部CT复查显示,肿瘤的完全消融率达100%。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2014年10月20日,24例患者仍然健在,16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中位随访时间为12.1个月(7.3—16.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8.7个月(95%CI21.5~36.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2%、52.3%、29.1%。无进展生存期为5.8个月(95%CI 3.2—8.5),1年和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1.5%和613%。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胸痛(6/40),其次是气胸(3/40)。结论:CT导向下的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肺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