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725
  • 国内刊号:44-119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4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48
  • 综合影响因子:1.36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用医学 2014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述评

应加强阻滞麻醉手术患者焦虑与镇静的研究

摘要: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调查显示,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可高达76%[1]。焦虑可在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自主神经系统和炎症反应之间形成不良循环,导致脑功能损害和老年性疾病发生[2]。阻滞麻醉手术中镇静不当可使患者产生与全麻知晓相似的术后心理障碍,对患者日后的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响[3]。因此,消除焦虑仍然是当今临床麻醉研究的焦点之一。
3711-3713

Narcotrend的临床应用与舒适化医疗

摘要:随着计算机和脑电分析技术的发展,无创脑电监测在临床麻醉中越来越受重视和普及,目前主要用于全身麻醉中,而在非全身麻醉,如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脑电监测指导镇静深度则不多。舒适医疗的含义是让患者在安全、无痛苦的状态下进行医学检查和治疗,已成为当今医务人员和患者一种新的追求。
3714-3715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报道

腰硬联合麻醉下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与Narcotrend值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与Narcotrend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下肢择期手术患者40例,腰硬联合麻醉阻滞平面固定后,采用电子泵予患者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电子泵参数为:负荷量2 mL+背景输注量1.5 mL/h+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20 s。记录患者 HR、MAP、按压次数、有效次数、OAA/S镇静评分和NI值。结果:在T4点时,患者达到适宜镇静状态,在T4~T9点OAA/S评分维持3~4分。从T5点开始,患者NI值表现出明显下降,于T7点后维持相对稳定NI值(60~70)。 OAA/S 评分和NI值达到平台期的时间分别为(7.5±1.8)、(13.1±3.4) min,OAA/S 评分的1、2、3、4分大致分别与 NI 值的95~100、90~94、65~89、40~64相对应,相关系数为0.58。年轻组和年老组的NI值出现明显下降的时间分别为(10.2±1.6)、(14.4±2.2) min。在T5~T9时间点,年轻组的NI值显著低于年老组。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右美托咪定自控镇静深度与Narcotrend值具有相关性。
3716-3719
实用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摘要:自1985年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先后公布了多批医学名词,但不少作者在来稿中仍采用已淘汰的旧名。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选用正名。
3719-3719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报道

Narcotrend 指数监测下不同速度泵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镇静效应的影响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速度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镇静效应及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D0组为空白对照组,D1、D2和D3组分别以0.5、0.75、1.0μg/(kg·h)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啶。记录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每20分钟的HR、MAP、SpO2、Ramsay 镇静评分和 Narcotrend 值,对比各组的镇静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2、D3组的镇静起效时间明显快于D0及D1组(P<0.05)。D2、D3组的镇静维持时间较D0、D1组明显延长(P<0.05)。4组患者术中使用升压药、阿托品的例数以及SpO2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0.75~1.0μg/(kg·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椎管内麻醉下行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可产生安全有效的镇静作用。
3720-3722

俯卧位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中右美托咪啶镇静效应及Narcotrend 指数的应用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在俯卧位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PTED)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 PTED 患者4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 D 组和 C 组。 D 组于俯卧位后在15 min 内静脉输注Dex 1μg/kg,继以0.5μg/(kg·h)持续至术毕,C 组则静脉持续输注生理盐水至术毕。观察俯卧位(T1)、Dex 给药或生理盐水后10 min(T2)、20 min(T3)、切皮后1 min(T4)、扩张器扩皮后1 min (T5)、开始摘除椎间盘后1 min (T6)、术毕(T7)等时点的 HR、SBP、MAP、SpO2、Narcotrend 指数(NI)及Ramsay 评分,并于 T4~ T7用 VAS 评估手术部位疼痛,术中记录躁动、呼吸抑制的例数及手术时间。结果:与 C 组比较,D 组的心率在 T2~ T7显著减慢(P <0.05),SBP 及 MBP 在 T3~ T7显著降低(P <0.05),VAS 评分和 NI 也显著降低、Ramsay 评分显著增高(P <0.05),术中发生高血压、心动过速及躁动的例数均显著减少(P <0.05);两组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及严重心动过缓。结论:15 min 内给予 Dex 1μg/kg 后继以0.5μg/(kg·h)持续输注复合地佐辛及局部浸润阻滞用于 PTED 可获得较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可安全应用于此类手术。
3722-3724

Narcotrend指数对咪唑安定的镇静深度预测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Narcotrend用于监测咪唑安定镇静深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男性患者2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0岁,以血浆靶控模式输注咪唑安定,逐步升高靶控浓度至患者OAA/S镇静评分达到1分,然后降低靶控浓度直至OAA/S为4分。比较达到每个预设靶浓度时患者NT指数、效应室浓度与OAA/S的相关性,以及NT指数、效应室浓度对OAA/S、语言指令反应消失(LVC)和摇头反应消失( LSH )的预测概率。结果:诱导期 NT 指数、咪唑安定效应室浓度与 OAA/S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P <0.05)、0.647(P <0.05),苏醒期分别为0.513(P <0.05)、0.554(P <0.05)。 NT 指数、效应室浓度对OAA/S、LVC 和LSH 的预测概率均高于0.5(P <0.05)。结论:NT 指数可有效用于判断咪唑安定的镇静深度。
3725-3726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摘要:心血管介入医师在冠脉造影过程中常会碰到心外膜下冠状动脉没有明显病变,但对比剂在远端血管的充盈和排空却明显延迟,这种现象被称为原发性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 CSFP 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疾病,容易造成患者胸痛反复发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出现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造成患者死亡[1]。统计显示,CSFP发生率大约在7%[2]。目前,有关CSFP 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药物治疗也存在很大的争议。现将CSFP 的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3727-3729

肝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摘要: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由肝内大量的动静脉畸形血管团组成,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1]。肝血管瘤的发病率约0.4%~7.3%,尸检的发现率约3%~20%,影像学(超声、CT、MRI )诊断肝血管瘤的敏感性可高达97%~100%[2]。肝血管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通常发生在30~50岁,约80%发生于女性[3]。约20%肝血管瘤大于4 cm,10%~29%表现为多发肝血管瘤[4]。肝血管瘤被检查出后倾向处于静止或无进展状态,在早期的一项前瞻性研究[5],47例患者首次发现肝血管瘤后1~6年间仅有1例患者出现肝血管瘤体积增大。然而,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肝血管瘤可快速生长出现破裂、瘤内出血、凝血障碍等,此时需要对肝血管瘤进行干预,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栓塞、射频消融、药物治疗等[6],但目前对肝血管瘤的治疗策略尚未达成共识,缺乏各治疗方法之间的高质量比较研究,本文旨在对肝血管瘤的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以及新近发展的微创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利于临床治疗肝血管瘤的决策分析。
3729-3731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柴甘解忧汤对帕金森病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建立帕金森病抑郁(PDD)大鼠模型,观察中药柴甘解忧汤对其行为学及脑组织单胺递质的影响。方法:6-羟基多巴(6-OHDA)及孤养结合慢性持续不可预见温和应激法(CUMS)制备PDD模型。通过阿扑吗啡(APO)诱导旋转行为、体重测量、旷场试验及蔗糖偏嗜实验评定其行为学变化,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行为学异常,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明显降低,柴甘解忧汤组可显著改善其行为学改变并增加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结论:6-OHDA及CUMS的造模方法可制备较理想的PDD模型;柴甘解忧汤可明显改善PDD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其抗 PDD 作用与增加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有关。
3732-3735

P-糖蛋白在大鼠癫痫持续状态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戊四氮诱导的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 status epilepticus , SE )中, P-糖蛋白( P-glycoprotein , P-gp )在72 h 内表达的动态变化,为下一步抑制P-gp 的表达选定最佳检测时间点。方法:用免疫组化、RT-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建模后不同时点(0、3、6、12、24、48、72 h)海马组织中 P-gp 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海马组织中P-gp蛋白在SE 24 h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3251±0.0082,比对照组增加(P <0.05),SE 48 h 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3963±0.0168,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RT-qPCR 结果:MDR1a 基因在 SE 24 h 组比对照组增加(P<0.05),SE 48 h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 结果:P-gp 蛋白在 SE 48 h 组比对照组增加(P <0.05)。这些结果显示,SE 模型中海马组织内P-gp 表达在24 h 后开始升高,并在48 h 达高峰。结论:SE 后48 h P-gp 的表达达最高峰,此时可能为减少SE后产生耐药的最佳检测时间。
3735-3738

2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对冠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2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 S1PR2)对体外培养的人冠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中,应用 MTT 比色法检测给予1-磷酸鞘氨醇( S1P )和 S1PR2特异性拮抗剂 JTE-013处理后内皮细胞增殖情况的改变。结果:1μmol/L S1P 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S1PR2拮抗剂 JTE-013剂量依赖性抑制 S1P 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 S1PR2拮抗剂 JTE-013明显抑制内皮细胞中S1P 诱导的p-ERK 磷酸化水平。结论:S1PR2可能通过激活 ERK 信号通路参与 S1P 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过程。
3739-3741

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与雄激素受体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 epoxomicin(EPO)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与雄激素受体(AR)的关系。方法:采用MTS 法检测不同浓度EPO 在不同时间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及LAPC4的抑制作用以及沉默基因AR后对LAPC4细胞的抑制作用。转染AR沉默LAPC4细胞AR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AR mRNA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AR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蛋白酶体抑制剂EPO对前列腺癌两组不同细胞系LAPC4及DU145的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及时间依赖。 LAPC4细胞沉默基因AR后发现AR mRNA 及AR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但沉默AR基因后EPO 对于LAPC4的细胞抑制作用并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 EPO 对前列腺癌细胞株 DU145及 LAPC4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并不受AR受体的影响。
3741-3744

大鼠9L脑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摘要:目的:从9L大鼠胶质瘤细胞系中培养、分离脑肿瘤干细胞样细胞,观察其生长方式和分化特征。方法:运用无血清培养基对大鼠9L胶质瘤细胞进行培养,对分离获得的悬浮生长的脑肿瘤细胞球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CD133和Nestin 表达情况,用血清诱导其分化,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分化后GFAP、NSE、Galc的表达情况。结果:9L胶质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悬浮肿瘤克隆球,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部分贴壁9L 细胞及9L 肿瘤球细胞均表达CD133和Nestin。将9L肿瘤球转入含血清培养基分化7 d 后,能产生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子代肿瘤细胞。结论:大鼠9L胶质瘤细胞系中存在具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但CD133和Nestin不能作为9L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9L脑肿瘤干细胞仅是CD133阳性细胞中的一部分。
3745-3748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露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诱导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外露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的小鼠红细胞孵育在含TNF-α(1 ng/mL)的培养液中6、12、24、48 h或在不同浓度(0.1、1、10 ng/mL)处理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前向散射值(FSC)的变化,红细胞膜PS的标记率。结果:经TNF-α处理后的小鼠红细胞相较对照组于24 h 后出现前向散射值减小[(81.5±1.02)%vs.(87.6±0.55)%,P<0.05],红细胞膜 PS 外露水平增加[(5.5±1.07)%vs.(2.7±0.17)%,P<0.01],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结论:TNF-α可诱导红细胞膜PS外露和细胞体积缩小,是红细胞衰亡的触发因素。
3748-375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体外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添加尼克酰胺、活化素A、肠促胰岛素类似物-4、肝脏生长因子、胃泌素对其进行诱导分化,对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检测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分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间充质干细胞特征,形态为成纤维状,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59、CD44及CD29,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物 CD34。经过诱导分化后,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分化组细胞高表达胰岛素促进因子(PDX)-1、C肽、胰高血糖素,RT-PCR结果显示分化组高表达PDX-1与胰岛素,激素测定结果显示分化后的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分化后的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能够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是细胞治疗糖尿病的良好移植来源。
3752-3754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两种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等效视觉模拟评分下静脉自控镇痛(PCIA)及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及半髋关节,且人工髋关节的假体均为非骨水泥型关节)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年龄>60岁),根据接受PCIA和PCEA随机分为两组,术后12 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评分≤2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每组30例。各组随机抽取15例,在术后12 h 留取血液标本,分别采用ELISA、RT-PCR 及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CEA 组患者血清 TNF-α和 IL-6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 PCIA 组(P <0.05),IL-10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PCIA组(P <0.05);TGb-β血清蛋白表达水平高于PCIA组(P <0.05);两组间IL-8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EA较PCIA可以更好地促进抗炎因子表达,抑制促炎因子表达,维护炎性因子平衡。
3755-3758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cs, TBSS)方法,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大脑白质的变化。方法:收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匹配的35例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40例健康青少年(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全脑的 DTI 扫描,应用 TBSS 的方法比较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轴向扩散率(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的差异。结果:抑郁组脑白质微结构异常,与对照组相比,胼胝体体部的FA值降低(P <0.01),RD、MD值升高(P <0.01),AD值无明显变化(P >0.05)。抑郁症组胼胝体体部FA值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 <0.01)。结论:脑白质异常参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过程,这些改变发生在疾病发生过程的早期。
3759-3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