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725
  • 国内刊号:44-119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4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48
  • 综合影响因子:1.36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用医学 2014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雷利度胺治疗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雷利度胺是第二代免疫调节剂,是沙利度胺的4-氨基戊二酰胺衍生物,具有抗血管新生、免疫调节和抗细胞因子等功能,其免疫调节作用比沙利度胺更强,而且对于神经系统的副作用更小、更加安全,但增加了骨髓抑制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1]。2005年,雷利度胺被FDA批准用于低危的输血依赖或5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06年,美国和欧盟批准雷利度胺可用于难治或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近年来,白血病的治疗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急性白血病(除了M3)的疗效及长期生存率仍然欠佳,亟待发现新的治疗方法,一些研究者尝试使用雷利度胺治疗白血病。现已发现雷利度胺在抗白血病肿瘤有多重机制。但对于白血病的疗效尚无确切结论,大部分仍处在临床试验阶段,却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结果,特别是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就雷利度胺运用于白血病治疗的进展做一简要总结,以期对该药用于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3205-3207
实用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请作者重视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及正确的著录格式

摘要:有关中文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尤其是外文参考文献)错误存在的严重程度,已引起我国有关专家及编辑人员的高度重视。本刊不少来稿中参考文献著录不仅格式不对,且作者姓名、杂志名、卷、期号均经常出错,为此,本刊编辑人员常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参考文献进行核对及修改,但由于编辑人力有限,难以逐条核对全部参考文献。本刊多次要求作者注意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尤其是参考文献的准确性,不要转引作者没有亲自阅读过的参考文献(因为这些参考文献本身可能存在错误),但未完全引起广大作者的重视,个别作者甚至随意编造参考文献的期号。参考文献是作者提供给其他读者的文献来源依据,其出错会误导读者,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精力。希望广大作者在投稿前本着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认真核对并按照本刊规定(参照本刊每年第一期的投稿须知)著录参考文献。
3207-3207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病理性瘢痕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皮肤组织遭受损伤后,其修复有时不能完全再生,而导致瘢痕形成。瘢痕的过度生长,除破坏外观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生存质量[1],甚至癌变[2]。皮肤病理性瘢痕主要有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两类,其具体机制均尚未完全明确。
3208-3209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二甲双胍对小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小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效应。方法: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3组(n=12):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二甲双胍组C,B、C组按10mL/kg腹腔注射马血清.间隔2周后按5mL/kg再次腹腔注射马血清,第2次注射马血清同时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45mL/(kg·d),共5d,制备股骨头坏死模型。应用激素同时B组灌服生理盐水10mL/(kg·d),C组按0.2g/(kg·d)的剂量餐后灌服二甲双胍。A组不制备模型,于同时间点肌肉注射和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造模前、造模后2、4、6周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检测.于造模后2、4、6周各组随机取4只小鼠处死,组织形态学观察股骨头情况。结果:3组各时间点股骨头外观、形态及关节软骨面均正常。B组较c组空骨陷窝率明显增高(P〈0.05),A、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C、TG测定结果显示C组2、4、6周显著低于B组(P〈0.05),但高于A组(P〈0.05)。VWF、PAI-1测定结果显示C组2、4周明显低于B组(P〈0.05),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可减轻激素所致的高脂、高凝、低纤状态。从而有效预防小鼠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3210-321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结合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可增加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1)设置HMGB1不同浓度(0、100、500、2000 ng/mL)组;(2)设置高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拮抗组:对照,HMGB12000 ng/mL,anti-RAGE,anti-RAGE+HMGB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6HBETNF-αmRNA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NF-α的浓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RAGE蛋白表达。结果:(1)16HBETNF-α的表达随HMGB1浓度的增大而增加;(2)16HBE的RAGE蛋白表达随HMGB1浓度的增大而增加;(3)相对于HMGB12000 ng/mL刺激组,anti-RAGE+HMGB1组TNF-α表达明显减少。结论:HMGB1通过结合RAGE受体可以浓度依赖形式增加16HBETNF-α的表达。
3213-3215

生长抑素阻断瘦素诱导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基质分泌的分子机制

摘要: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S)与酪氨酸蛋白酶1B(PTP1B)对瘦素诱导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和基质蛋白分泌以及对JAK2/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检测各浓度SS对瘦素致激活的HSC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瘦素组、瘦素+低浓度SS组、瘦素+高浓度SS组,运用RT-PCR、Western blot、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PTP1B、TIMP-1、I型胶原蛋白和mRNA以及JAK2/STAT3磷酸化程度。结果:生长抑素可抑制瘦素致HSC增殖;生长抑素可提高HSC内PTP1B的表达,高剂量生长抑素较低剂量提高明显;并减少TIMP-1mRNA、I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JAK2/STAT3蛋白的磷酸化,同时高剂量生长抑素较之低剂量降低明显。结论:生长抑素能上调瘦素作用下HSC内PTP1B的表达,降低JAK2/STAT3磷酸化,抑制其增殖,减少肝纤维化因子的分泌。
3216-3219

miR-184在氧糖剥夺诱导SK-N-SH细胞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抗凋亡基因AKT2表达的调节

摘要:目的:探讨miR-184在氧糖剥夺(OGD)诱导SK-N-SH细胞缺血缺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抗凋亡基因AKT2的调节。方法:应用RT-PCR检测miR-184在SK-N-SH细胞OGD后的表达情况,并瞬时转染miR-184的类似物、抑制物及其阴性对照,分别行RT-PCR检测miR-184和AKT2的表达,MTT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miR-184在OGD诱导的缺血损伤模型中表达下调(P<0.05);且过表达或抑制miR-184可显著改变AKT2的表达,影响缺血损伤细胞的存活率(P<0.05);而在非OGD作用下,miR-184对SK-N-SH细胞的活力无显著影响。结论:miR-184通过负性调节AKT2的表达水平,在OGD诱导的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3219-3222

电针对断尾大鼠椎管内麻醉下应激反应调控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不同部位联合鞘内注射芬太尼对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作用的影响及与脊髓表达c-fos蛋白相关的机制。方法:将鞘内置管成功的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Ⅰ组,仅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模型组(Ⅱ组,低位尾干切断+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鞘内麻醉组(Ⅲ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芬太尼50μL,2.5μg)、鞘内麻醉+体针组(Ⅳ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50μL芬太尼,采用电针仪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强度<2 mA,频率2/100 Hz,时间30 min)、鞘内麻醉+耳针组(Ⅴ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芬太尼50μL,取双侧耳尖穴进行穴位电刺激,刺激参数及时间同Ⅳ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激素(CORT)水平,取脊髓L4-6段,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记法测脊髓c-fos蛋白表达,用IPP6.0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结果:Ⅱ组血清ACTH、CORT水平和脊髓c-fos表达均较Ⅰ组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Ⅴ组血清ACTH、COR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脊髓c-fos表达在Ⅱ组与Ⅲ组间无差异(P>0.05)。Ⅲ、Ⅳ组间,血清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Ⅴ组c-fos表达较Ⅳ组低(P<0.01)。结论:体针和耳针电刺激复合鞘内麻醉均对降低急性疼痛大鼠的应激反应有效;鞘内麻醉下,非神经阻滞区域的耳针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传导诱发脊髓释放c-fos蛋白有关。
3222-3225

SiRNA沉默FUT6基因对HepG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siRNA干扰技术研究FUT6基因沉默对HepG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靶向FUT6的siRNA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FUT6蛋白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表面抗原唾液酸路易斯糖(Sialyl Lewis X, sLeX)表达情况。Transwell小室方法进行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肝癌细胞株HepG2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实验分为3组,分别命名为control(空白对照组),mock(阴性对照scrambled-siRNA)和siRNA-FUT6(实验组)。实验组FUT6蛋白及sLeX抗原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下降。结论:siRNA靶向沉默FUT6减少了FUT6蛋白的表达,减少了肿瘤相关抗原sLeX的表达,削弱HepG2细胞在体外的迁移和侵袭能力,FUT6可能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3229-3232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及乙肝肝硬化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与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75例,其中免疫清除状态20例、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20例、肝硬化35例(代偿期17例、失代偿期18例),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B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并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各组CD4+T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高到低顺序为对照组、免疫不全组、免疫清除组、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免疫清除组的CD4+/CD8+、NK细胞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B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不全组的CD4+/CD8+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的CD4+/CD8+、B细胞高于其他各组,CD3+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疾病进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3233-3236

降钙素原在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住我院呼吸科的CAP患者296例,同期收住的其他患者221例,比较PCT在CAP和非CAP患者之间、老年和非老年CAP之间的差异,作ROC曲线,运用最大约登指数法确定PCT诊断CAP的最佳临界值及相应的灵敏度(SEN)和特异度(SPE)。结果:CAP患者PCT显著高于非CAP患者(P<0.05)。 PCT诊断C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67,最佳临界值是0.055 ng/mL,对应的SEN和SPE分别是0.55和0.77。老年CAP患者PCT水平低于非老年CAP患者。 PCT诊断老年CAP的AUC是0.63,最佳临界值是0.55 ng/mL,对应的SEN和SPE分别是0.53和0.73。 PCT诊断非老年CAP的AUC是0.73,最佳临界值是0.085 ng/mL,对应的SEN和SPE分别是0.53和0.90。 PCT指导抗生素应用与临床结合影像学指导抗生素应用比较疗程更短(P<0.05),而疾病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PCT在诊断CAP和指导抗生素应用中具有较高价值。
3236-3238

肾胺酶与肾交感神经活性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肾胺酶与局部肾交感活性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测定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42例对照组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胺酶活性。观察不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衰患者间PRA及肾胺酶等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心衰组PRA、E、NE、AngⅠ活性增高,肾胺酶活性降低。与轻微心衰组相比,严重心衰组肾胺酶活性及左室射血分数降低(P分别为〈0.01、0.034),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PRA增高(均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肾胺酶活性与L0gNT-pmBNP(r=-0.400,P=0.002)。LogNE(r=-0.315,P=0.014)呈负相关。多因素LD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OR=6.962,95%CI=1.223~39.638)、PRA(OR=3.736,95%CI=1.031-13.540)及肾胺酶活性(OR=0.253,95%CI=0.069—0.927)是影响NYHA级别高低的独立因素。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反映肾交感神经活性的指标PRA增加,肾胺酶活性降低,且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
3239-3242

老年患者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关系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P4502C19基因多态性与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诊断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老年患者,同时选择105例年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运用AS-PCR方法检测cyp2C19的基因型,根据等位基因功能的缺失,分析CYP2C19基因型与幽门螺杆菌的除菌效果的关系。结果:在这125例老年患者中,检测到纯合子快代谢型,杂合子快代谢型以及慢代谢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5.29%,76%,89.39%。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根除率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HP的根除率无相关性。
3242-3244

经皮肝胆道硬镜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路径选择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肝胆道镜碎石(PTCSL)两种不同路径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经皮肝胆道镜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2年7月问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1例肝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9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取一步造瘘取石法,对照组则采取二步造瘘取石法,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采取一步造瘘取石法的观察组在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采用二步造瘘取石法的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TCSL是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一种较为有效方法.两种手术路径方式在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但一步造瘘取石法出血量较少,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手术的首选。
3245-3248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价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股动脉弹性功能影响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股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81例尿毒症患者分为腹膜透析组42例,血液透析组39例;另有正常对照组31例,实验对照组(未透析组)30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全部病患股总动脉各项弹性参数,包括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及二者之差(△D)、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大指数(AI)。结果:透析组β,Ep, PWVβ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5);血透组β、Ep高于未透析组,腹透组β、Ep低于未透析组(P <0.05);血透组β、Ep及PWVβ明显高于腹透组(P<0.05),A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血管僵硬度与年龄、透析时间、IMT、脉压差、Dd等影响因素呈正相关性,与△D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股动脉内皮功能受损早于形态学改变,血液透析造成血管内膜损伤程度相对更重,血管弹性功能的降低与年龄增长、透析时间延长、脉压差增大等因素相关。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对尿毒症患者外周动脉内皮功能障碍提供量化依据,对于协助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具有一定意义,但检测中需注意影响其测值偏倚的干扰因素。
3248-3251

儿童室性期前收缩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室性期前收缩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至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小儿心内科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47例室性期前收缩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根据Lown分级结果将这147例患儿分为良性组(LownⅠ、Ⅱ)90例和恶性组(LownⅢ、ⅣA、ⅣB、V级)57例,对比3组患儿的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结果:(1)良性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QT间期离散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患儿的QT间期离散度要明显高于功能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2)根据试验结果可知,恶性组患儿的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NN间期标准差指数(SDNN index)、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ms心搏数百分率(PNN50)等数据均要明显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患儿的SDNN、SDANN、SDNN index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患儿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QT间期离散度显著增高,QT间期离散度以及心率变异性检测可以有效地预测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危险程度。
3252-3255
实用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阿奇霉素引起围手术期心房纤颤1例

摘要:病例,男性,72岁,以“排尿困难,反复尿路感染”为主诉,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入院,拟择期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前访视心功能2级以上,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及心房纤颤病史,有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心率:70次/min),术前血清离子检测K、Na、Ca、Mg均正常。术前3 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阿奇霉素0.5 g/d(武汉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0.25 g/粒),第三日术晨给予阿奇霉素0.5 g(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 g/支)静脉滴注,输注1 h后患者出现心慌,进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心房纤颤病,心室率140次/min,血压100/70 mmHg,麻醉科访视患者后暂停手术,观察病情,6 h后恢复窦性心律。
3255-3255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脓毒症患者血浆Presepsin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Presepsin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脓毒症患者52例,SIRS患者40例。另选3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入院时血浆Presepsin、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对比分析各组患者血浆Presepsin水平、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 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性能。结果:死亡组血浆Presepsin、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和对照组(P<0.01);脓毒症组患者血浆Presepsin、PCT水平高于SIRS组及对照组(P<0.05)。 APACHEⅡ评分在SIRS组和脓毒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血浆Presepsin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性(r =0.82),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69)。 Presepsin的AUC为0.908(95%CI:0.848~0.967);分界值为629 pg/mL时灵敏度为68.6%,特异度为90%。 PCT的AUC为0.862(95%CI:0.787~0.937);分界值为1.98 ng/mL时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6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中Presepsin升高,Presepsin水平升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
3256-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