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725
  • 国内刊号:44-119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4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48
  • 综合影响因子:1.36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用医学 2014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Barrett食管研究现状

摘要:食管腺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高.而Barrett食管(BE)是目前所知的最常见的癌前病变.BE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加剧。因而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治疗BE至关重要。2008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将BE定义为:内镜下可见食管远端出现任何长度的柱状上皮化生的黏膜.并经活检证实存在肠化生。现将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总结如下。
2701-2703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SolitaireAB支架动脉取栓术治疗溶栓禁忌急性脑梗死1例

摘要:患者 男,63岁。因“突发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5h”入院。患者缘于上午10:00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无法活动.15:00急诊至我院,行颅脑cT提示:(1)右侧基底节区脑实质密度稍低;(2)多发颅骨骨质破坏,考虑骨髓瘤。既往有“甲亢伴房颤”病史2年余,“多发性骨髓瘤”病史1年余,长期口服沙利度胺片。
2703-2703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影像学技术在创伤性脑损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及进展

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医疗卫生领域严重的世界性问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每年大约170万人罹惠TBI,其中约有27.5万人接受住院治疗.5-2万人死亡,12.4万人遗留长期损伤或者永久残疾。对于TBI的预后评估是神经外科多年来一直探讨的热点问题。影像学在临床上对TBI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一些较新的影像学技术在TBI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如下。
2704-2705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PDK1缺失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异常

摘要:目的:研究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对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的作用。方法:用Cre重组酶介导的敲除系统在内皮细胞中敲除了PDK1,观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间的影响。结果:内皮特异性敲除PDK1的小鼠出现血管发育的畸形,同时易出现血管渗漏、出血表型,组织分析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异常。结论:研究表明PDK1对血管内皮的功能和完整性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对PDK1-Akt信号通路在血管内皮中作用的机制做了初步的阐明,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2706-2708

Nrf2在胶质瘤干细胞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

摘要:目的研究胶质瘤干细胞中Nrf2的表达变化及其入核表达情况,寻找胶质瘤干细胞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分别用Western和qPCR从蛋白和RNA转录两个层次比较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以及胶质瘤干细胞的Nrf2表达的差异,使用免疫荧光染色初步探讨Nrf2的活化入核情况。结果:U87和U251裸鼠种植瘤中胶质瘤干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24%和1.63%。胶质瘤干细胞中的Nrf2含量高于胶质瘤细胞系,mRNA含量也存在相同的差异。免疫荧光显示胶质瘤干细胞中入核的Nrf2较高。结论:Nrf2信号通路是胶质瘤干细胞功能的潜在调控因子。
2709-2711

辛伐他汀对肺纤维化鼠肺组织血管新生及VEGF和PF4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血管新生及部分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泼尼松组(C组)、辛伐他汀组(D组),建模后,于7、14、28 d随机处死8只,取肺组织为检测标本,消化法测定羟脯氨酸(HYP).免疫组化法测血管新生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第四因子(er4)蛋白的表达.RT-PCR法测VEGF及PF4mRNA表达。结果:(1)C、D组HYP较B组减轻(均P〈0.01);(2)B、C、D组MVD及VEGF表达高于A组,PF4表达低于A组(均P〈0.01);D组MVD及VEGF表达低于B组,PF4表达高于B组(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有改善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肺组织内VEGF及PF4表达、抑制病理性血管新生有关。
2711-2714

别嘌呤醇对海人酸致颞叶癫痫大鼠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别嘌呤醇对海人酸致颞叶癫痫大鼠的保护作用,为癫痫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KA癫痫模型组和别嘌呤醇组。每组大鼠随机抽取6只左额及海马植入电极。注药后立即观察非植入电极大鼠的行为学变化:24 h后检测各组大鼠左侧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1周后描记各组植入电极大鼠脑电图并记录30 min内癫痫发作总次数及总时间。结果:与KA癫痫模型组相比,别嘌呤醇组癫痫发作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发作程度显著减轻(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在记录30 min时间内,别嘌呤醇组发作总时间和总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别嘌呤醇在海人酸致颞叶癫痫大鼠模型中具有抗癫痫和抗氧化作用。
2715-2718

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12周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非诺贝特[100mS/(kg·d)]灌胃治疗4周。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实验分析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指标,油红染色分析肝脏脂质沉积,肝匀浆测定总SOD、GSH和T-AOC等氧化应激指标,Realtime RT-PCR、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GRP78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高脂血症大鼠经非诺贝特治疗后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明显改善,空腹血胰岛素、TG、T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切片中脂滴的数目和大小均明显减少,T-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GSH和T-AOC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GRP78的mRN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非诺贝特具有明显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脂作用,可能与其减少氧化应激进而降低内质网应激有关。
2718-27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获取MSCs并多方面对MSCs进行鉴定;检测MSCs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MSCs对PHA诱导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Transwell方法探索MSCs抑制PHA刺激CD8+T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结果:体外成功分离培养获得MSCs:当MSCs:PBMCs1:5时.MSCs可抑制PHA引起的CD8+T细胞的增殖,且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Transwell培养组(MSCs:PBMCs=1:1).MSCs对PHA诱导的CD8+T细胞仍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与非Transwell组作用相似。结论:MSCs可通过抑制CD8+T细胞增殖而影响机体免疫反应。
2722-2725

RECK蛋白与微血管密度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摘要:目的测定RECK蛋白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ECK蛋白对MVD的影响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30例正常内膜组织中MVD及REC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ECK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6.0%.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VD计数在正常内膜中为8.973 3±1.920 3。子宫内膜癌中为15.964±2.378 0,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ECK蛋白的表达与MVD呈负相关(r=-0.747,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ECK蛋白呈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2725-2727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FSCN1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FSCN1 mRNA在人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SCN1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63例乳腺癌和30侧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FSCN1 mRNA的表达。结果:FSCN1 mRNA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65.1%,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90.0%,差异有显著性(P〈0.05)。FSCN1 mRNA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ER、PR、核分裂计数、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级及c-erbB.2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乳腺癌中FSCN1 mRNA阳性患者总生存率为92.3%,阴性患者总生存率为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CN1 mRNA和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0.315,P〈0.05)。结论:FSCN1在乳腺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乳腺癌发生过程有关。
2728-2730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CBP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CBP组加用CBP治疗,持续治疗72h。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记录28d生存率和重症病房(ICU)住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48、72h各时点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辅助性T细胞1/2(Th1/Th2)比值;酶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结果:治疗后CBP组APACHEⅡ、SOFA评分均下降(P〈0.05)。两组28d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BP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O.05)。治疗72h后。CBP组患者外周血IL-1、IL-10、TNF-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h1/Th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同期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能通过清除炎症介质,增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Th1/Th2的平衡。从而改善脓毒血症患者的总体病情。
2731-2734

乳腺浸润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环氧化酶-2和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环氧化酶-2(cox-2)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在乳腺浸润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癌标本中三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问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45岁和〉45岁患者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和73.0%:肿块直径≤3 cm和〉3 cm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3%和73.2%;I、Ⅱ、Ⅲ级浸润癌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73.8%和78.9%,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有淋巴结转移组中OPN阳性率分别为62.5%和93.3%:在I~Ⅱ、Ⅲ~Ⅳ期浸润癌中OP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O%和95.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与ER、PR负相关,与CerbB2、COX-2、CyclinD1表达正相关。结论:OPN在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OX-2、CyclinD1可能为其协同分子。
2734-2736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脑血管反应性磁共振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不同脑区局部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变化及认知功能的损害.探讨SIVD局部CVR的改变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定量测定SⅣD患者与对照组吸入5%CO2前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皮质和白质局部血流量(rCBF).CVR采用前后2次各兴趣区rCBF的增加率表示。结果:(1)SIVD组额叶皮质及白质、颞叶白质、枕叶白质的CVR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SIVD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和无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相比额叶皮质、额叶白质CVR下降明显(P〈0.01)。结论:SIVD患者存在广泛的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并且额叶皮质、白质的CVR下降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2737-2739

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肠道拟杆菌属变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艾滋病患者及正常人肠道拟杆菌属的变化.揭示艾滋病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30例的粪便。根据细菌的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粪便细菌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拟杆菌属中6种细菌的数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艾滋病组粪便中脆弱拟杆菌为[3.23±1.59;4.05±1.65(单位:logN/0.5 g湿便,下同)],单形拟杆菌为(5.69±0.95;6.70±2.18),多形拟杆菌为(5.01±1.61;6.41±2.34),卵形拟杆菌为(5.78±1.03;7.07 ±1.75),吉氏拟杆菌为(4.21±1.21;5.53 ±2.46),普通拟杆菌为(2.92±1.30;4.48±1.32).艾滋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数量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肠道拟杆菌较正常对照组增多,提示了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紊乱,为下一步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739-2742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辅助训练、常规训练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辅助训练组加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所有病例均于训练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筛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辅助动1练组及常规训练组的MMSE、MoCA、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后,2组的MMSE、MoCA、FIM评分均较前显著提高(P〈0.05),其中辅助训练组的改善更加明显。与常规训练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能整体提高患者的功能独立性。
2742-2744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滤液、胸腔积液和血清蛋白质组分析

摘要:目的寻找结核性胸膜炎特异性体液蛋白质标志物,以开发新型结核性胸膜炎实验诊断方法。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Middlebrook 7H9液体培养早中期(7 d与14 d)培养滤液及其血清、胸腔积液蛋白质组,并进行描述性比较分析.寻找其共有蛋白质组分。结果:培养滤液蛋白质组蛋白质种类数量远多于胸腔积液和血清蛋白质组,4例患者胸腔积液蛋白质组蛋白质种类数量多于血清蛋白质组;5例患者3类样本蛋白质组中,存在种类数量各不相同的培养滤液-胸腔积液、培养滤液-血清、血清-胸腔积液和培养滤液-胸腔积液血清共有蛋白质,但在所有患者培养滤液、胸腔积液、血清中均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 660的蛋白质。结论:相对分子质量为2 660的蛋白质具备结核性胸膜炎特异性体液蛋白质标志物的表征,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量研究予以证实。
2745-2747

液基细胞学技术在颈部非甲状腺肿块针吸细胞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液基细胞技术(1iquid-based preparations,LBP)和传统制片技术(conventional smea,CS)在颈部非甲状腺肿块穿刺标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从493例颈部非甲状腺肿块穿刺标本的涂片质量和诊断准确度等方面对2种制片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BP的不满意率为13.0%,低于Cs的16.0%(P〈0.05)。同时LBP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6%和96.8%,而cS分别为92.9%、95.0%。在涂片质量方面,LBP具有细胞数量多.背景清晰。细胞形态容易辨认的优点。结论:LBP在诊断颈部非甲状腺肿块中有优势,尤其在诊断颈部淋巴结时优势明显,但是在唾液腺肿块的诊断中并无明显优势。
2748-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