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725
  • 国内刊号:44-119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4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48
  • 综合影响因子:1.36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用医学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述评

急性脑出血的早期强化降压治疗

摘要:全球每年新增200万~300万脑出血患者。其中约1/3的患者在发病早期死亡,而幸存者多数遗留残疾,影响生存质量。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可以增加脑出血发生和再发出血的风险,多数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即表现为明显的血压升高,特别是在起病24h内血压的增高是最显著的,再出血的几率也是最高的,因此早期血压管理非常重要。但是降压治疗目前却无统一的方案,也没有明确的治疗目标,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否改善预后尚不肯定。一些证据表明。早期降压治疗可改善预后,机制可能为通过降压减少血肿的扩大,进而减少再出血:也有学者认为.脑出血后血压增高是机体应激反应,能增加脑血流量,保持脑灌注,而早期降压治疗可能会降低脑灌注压,导致脑供血供氧减少。加剧血肿周围区域的脑细胞损伤。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进行一些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确定合理的早期降压治疗方案和最佳目标血压。近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快速降压治疗临床研究(INTERACT2)结果振奋人心,该研究认为急性脑出血的早期强化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此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在急性脑出血治疗领域最重要的研究之一.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全球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康复探索出了一个安全的途径。
675-677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脑动脉瘤夹闭术中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直视下夹闭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外科手段,术中夹闭不当时可造成残瘤再破裂、脑缺血、梗塞、术后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实时监测及时调整动脉瘤夹可避免此类情况发生。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监测方法有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脑血管造影术(DSA)、神经电生理、超声、CT、神经内镜等。为进一步了解术中监测方法,提高动脉瘤夹闭成功率.现对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678-679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应用已构建稳定过表达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Tiaml)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探讨Tiaml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考马斯亮蓝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Tiaml基因转染前后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周期、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结果:相对于HT29/mock细胞,HT29/Tiaml细胞多呈梭形,伪足增多、纤长;HT29/Tiaml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更高(t=19.546,P=0.000),细胞增殖能力增强(F=177.125,P=0.000),克隆形成率增高(t=3.222,P:0.032),HT29/Tiam1细胞穿过微孔膜(t=4.832,P=0.001)和Matrigel(t=3.779,P=0.005)的细胞数均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HT29/Tiaml和HT29/mock两组细胞的裸鼠体内生长差异从第15天开始出现,到第30天时,HT29/Tiaml细胞组的肿瘤体积是HT29/moek细胞组的2.3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3.040,P=0.002)。结论:Tiaml稳定过表达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运动及侵袭能力,提示Tiaral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望为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680-683

USPIO增强MR与Gd—DTPA增强MR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USPIO(羧基化三氧化二铁磁性纳米颗粒)增强MR与Gd.DTPA增强MR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成像特点.比较两者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只采用球囊导管损伤腹主动脉结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5只不做干预。12周后给予平扫、Gd—DTPA增强扫描、USPIO增强扫描。分别从两种对比剂增强的图像中各随机挑选97幅.与病理检查结果行对照研究,比较两者斑块的检出率。对照组任意取材对照。结果:实验组7只球囊损伤时意外死亡.2只死于喂养。1只死于实验麻醉,20只存活。对照组5只全部存活。制成172张病理切片,病理证实134个斑块组织,易损斑块72个。USPIO增强图像中经病理HE证实斑块84幅,检出率为86.6%;钆剂增强图像中HE切片证实斑块72幅,检出率为74.2%。斑块检出率比较x2=3.96,P=0.046。结论:USPIO增强MRA对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钆剂增强MR对斑块的检出率。USPIO作为新型核磁对比剂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684-687

利用狗肾传代细胞分离流感病毒及分离条件的研究

摘要:目的:对首次利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分离流感病毒进行总结.摸索流感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技术,积累分离的经验,提高流感监测水平。方法:培养MDCK细胞,并接种61例经成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PCR检测为阳性的标本,收集病变细胞,经红细胞凝集实验、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进行流感病毒毒株鉴定。同时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谷氨酰胺以研究谷氨酰胺对MDCK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从61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流感病例标本中分离出25株流感毒株,HA滴度均≥1:16.血凝抑制实验(HI)结果显示HI效价均≥1:640,其中18株为A(H3N2)亚型株,7株为A(H1N1)亚型株;谷氨酰胺浓度降至0.1%以下时,细胞生长速率低.细胞培养至48h活性即开始下降。结论:利用MDCK细胞培养分离流感病毒在成阳市取得成功.并发现谷氨酰胺浓度对MDCK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凋亡有着显著的影响。
687-690

单纯疱疹Ⅱ型病毒UL29基因shRNA表达载体的干扰效应

摘要: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针对单纯疱疹Ⅱ型病毒(HSV-2)UL29基因构建短发夹RNA重组表达载体,观察其对HSV-2的干扰效应。方法:针对HSV-2UL29基因筛选出4条拟干扰靶位点序列.分别设计、合成4组靶向UL29基因shRNA的基因真核表达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到HEK293细胞。再将HSV-2接种到HEK293细胞中。采用终点滴定法检测病毒滴度.RT—PCR检测shRNA对转录水平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shRNA对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终点滴定法结果显示UL29shRNA各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病毒感染滴度,与空白组(未转染重组表达载体)比较差异显著(P〈0.01)。RT.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4组抑制率分别为28.80%、59.95%、66.08%、36.27%,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shRNANC(不针对任何基因的序列)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其中以UL29shRNA1461组效果为最佳。Western.blot检测表明UL29shRNA各组ICP8蛋白表达水平比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UL29shRNA能有效干扰HSV.2UL29基因的表达.抑制HSV-2在HEK293细胞中的复制。
691-694

蛋白激酶G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蛋白激酶G(PKG)对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THP-1单核细胞用160nmol/L的佛波酯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再以5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形成泡沫细胞,油红“0”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PKG激动剂100Ixmol/L8-Br—cGMP和抑制剂2μmol/L KT-5823分别处理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同时设立巨噬细胞正常对照组和泡沫细胞模型对照组,24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ELISA检测各组细胞IL-6、IL-10、TNF-α的分泌。结果:OX.LDL处理巨噬细胞48h后,成功构建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中IL-6、TNF-α分泌显著增加(P〈0.05)。8-Br—cGMP处理巨噬细胞后,IL-6分泌显著减少(P〈0.05),IL-10分泌显著增加(P〈0.05);KT-5823处理巨噬细胞后,IL-10分泌显著减少(P〈0.05)。8-Br.cGMP处理泡沫细胞后.IL-6和TNF-α分泌显著减少(P〈0.05),IL-10分泌显著增加(P〈0.05);KT-5823处理泡沫细胞后.IL-6和TNF-α分泌显著减少(P〈0.05)。结论:PKG可能通过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下调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PKG可作为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思路和新靶点。
694-696

靶向miRNA干扰Bmi-1表达对人胆囊癌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体外RNAi干扰技术靶向抑制原癌基因Bmi-1表达.观察其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效应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针对Bmi-1不同位点构建4个miRNABmi-1重组质粒,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Bmi-1mRNA和蛋白表达,选择干扰效果最明显组质粒转染胆囊癌GBC.SD细胞,48h后采用BrdU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RT—PCR显示miRNABmi-1重组质粒1、3、4组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blot显示miRNABmi-1重组质粒2、3、4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选取第4组(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效果最强)质粒转染GBC—sD细胞。Brdu显示mRNA—Bmi.1.4组细胞增殖抑制明显.增殖率为46.63±5.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显示miRNA-Bmi-1—4组GO/G1期细胞增加(72.20±1.71),G2/M和S期细胞减少(18.30±7.21,9.50±6.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靶向沉默Bmi-1表达,能有效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Bmi-1可能成为胆囊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
697-702

肾移植急性排斥大鼠的血清NGAL和CXCL10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大鼠血清的肾损伤因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0(C—X—Cmotif chemokine 10.CXCLl0)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方法:以BN大鼠和Lewis大鼠分别为供受体,采用改良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急性排斥反应组(ARx,BNLewis)和对照组(con,Lewis Lewis).每组15只大鼠。于移植术后第3、5、7天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肌酐(Cr)、NGAL和CXCLl0表达,对移植肾分男11作病理分析。结果:根据AR严重程度半定量评分,ARx组大鼠在肾移植术后第3、5、7天分别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ELISA结果显示在肾移植术后第3、5、7天,即急性排斥早期血清Cr、NGAL和CXCL10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呈逐渐上调趋势。结论:NGAL和CXCL10是有价值的AR标志物。ELISA法测定血清NGAL和CXCL10表达可以较敏感反映肾移植术后AR的发生,其为非侵袭联合监测方式预测或诊断肾移植术后AR发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702-705

pET32a—PTEN融合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摘要:目的:构建PTEN原核融合质粒。利用原核表达体系表达PTEN蛋白。方法:从人新鲜外周血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PTEN编码区基因,并将其pET32a质粒融合,化学法转化大肠杆菌DH5c~进行克隆。将鉴定正确的pET32a—PTEN融合质粒转化入表达菌株BL21,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蛋白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菌落PCR及DNA测序证实目的基因与质粒完整融合;融合质粒成功转入表达菌株BL21(DE3).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表达茵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73kDa左右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融合质粒。并且VFEN全长蛋白在原核表达菌BL21中完整、高效表达。
706-708

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逆转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的多药耐药

摘要:目的:探讨阻断P13K/Akt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机制。方法:M啊法测定乳腺癌细胞MCF-7和MCF-7/ADR对阿霉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对MCF-7/ADR进行P1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不联合或者联合用药,MTT法检测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WesternBlot检测加与不加LY294002时,P13K/Akt通路、P.gP及Survivin激活情况。结果:(1)阿霉素对McF-7和耐药细胞MCF-7/ADR的IC50分别为(0.284-0.04)μmol/L和(18.894-2.48)μmol/L,耐药倍数为66倍。(2)联合使用LY294002之后,耐药细胞MCF.7/ADR的IC。降至(3.21±0.08)μmol/L,耐药倍数降低至8,且细胞对药物敏感性明显增加。(3)耐药细胞株MCF.7/ADR中P13K/Akt通路激活.GSK-3被抑制,且P.gP、Survivin等促存活蛋白活性高;阿霉素联合使用LY294002之后,McF-7/ADR中P13K/Akt/GSK-3、P.gP、Survivin等均被抑制。结论:LY294002联合阿霉素可有效增加McF.7/ADR的化疗敏感性:LY294002通过抑制P13K/Akt/GSK-3通路、进而抑制P.gP、Survivin促存活蛋白激活.从而有效逆转了MCF-7/ADR的耐药性。
709-711

BM—cyclin1上调转录因子Sp1促进TopoⅡα表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BM-cyclin1逆转人口腔上皮癌C—A120细胞多药耐药及其机制。方法:MTF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BM—cyclin1对TopoⅡα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BM—cyclin1对转录因子SPl、SP3表达的影响:报告基因法检测BM—cyclin1对Sp1、Sp3转录调控的影响。结果:(1)BM-cyclin1可以明显逆转C—A120细胞多药耐药:C—A120细胞对ADM、VP-16、DDP敏感性分别提高了6.0、8.2及1.7倍。(2)BM—cyclin1明显上调TopoⅡα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3)BM—cyclin1可明显诱导转录因子SPl表达并上调其转录活性。结论:BM—cyclin1能够明显逆转C—A120细胞多药耐药性;并且这种逆转作用可能与BM-cyclin1上调转录因子Spl活性.增加TopoⅡα表达相关,为BM—cyclin1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712-715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结核患者多功能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患者多功能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核患者(TB)、潜伏感染者(LTBI)、健康对照(H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或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PFMCs)结核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多功能性CD8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非特异性抗原(PMA+I)刺激下.TB组PBMCs中多功能性CD8T细胞(IL-2+IFN-γ+TNF-α+CD8T细胞)频率[(5.72±4.32)%]显著低于HC[(22.3±15.7)%(q=7.455,P〈0.001)]和LTBI[(14.2±7.72)%,(q=3.110,P〈0.05)];结核菌特异性抗原(MTB裂解液)刺激下,TB组PBMCs中多功能性CD8T细胞频率[(0.33±0.83)%]高于HC[(0.017±0.03)%(q=3.97,P〈0.05)]和LTBI[(0.019±0.035)%,(q=3.39,P〈0.05)];结核性胸膜炎患者PFMCs多功能CD8T细胞频率[(0.623±1.033)%]显著高于相应的PBMCs[(0.034±0.066)%,(P〈0.001)];结核患者PBMCs多功能性CD8T细胞表达水平和其HRCT评分呈负相关(r=-0.2658,P=0.0158)。结论:多功能CD8T细胞表达水平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结核患者和潜伏感染者,其与结核患者的病理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716-718

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在肝囊型包虫病感染病程中的表达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囊型包虫病(CE)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囊肿生物活性判断的价值。方法:将33例CE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按WHO的囊型包虫病B超分类原则共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21例,I、Ⅱ型包虫病组14例,Ⅲ型包虫病组10例,Ⅳ、V型包虫病组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IL-17、IL-10的表达。结果:Ⅲ型包虫病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型包虫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Ⅱ型包虫病组IL-17水平[(38.57±3.83)pg/mL]与Ⅳ、V型包虫病组[(40.22±5.15)pg/mL]比较无明显差异。Ⅲ型包虫病组IL-10水平[(14.65±2.15)pg/mL]显著高于I、Ⅱ型包虫病组[(11.38±0.71)pg/mL],I、Ⅱ型包虫病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Ⅳ、V型包虫病组[(7.60±0.4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Ⅱ型包虫病组IL-17/IL.10(3.44±1.04)与Ⅲ型包虫病组(4.60±2.40)相比较无明显差异,Ⅲ型包虫病组IL-17/IL-10与Ⅳ、V型包虫病组(5.39±1.95)相比较无明显差异,I、Ⅱ型包虫病组IL-17/IL-10显著低于Ⅳ、V型包虫病组(P〈0.05)。结论:IL-17、IL-10相互协同在促进CE自然病程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IL-17和IL-10不能单独作为判断包虫囊肿活性的指标:IL-17/IL.10在-定程度上反应了包虫囊肿的活性.但作为判断各型肝囊型包虫囊肿的活性指标有待进-步讨论验证。
719-722

三丙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在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原则将180例患者分为微球栓塞组、联合栓塞组及碘油栓塞组,给予相应的TACE治疗,两两比较各组间至疾病进展时问(timetoprogression,TTP)及至疾病进展前平均治疗间期.进行生存期分析;比较各组第1次治疗前后1个月肝功能、白细胞变化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变化发生率差异。结果:各组间TTP、生存期分析、肝功能及白细胞变化、并发症、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球栓塞组与联合栓塞组至疾病进展前平均治疗间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别与碘油栓塞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丙烯微球在TACE中应用是安全的,可延长患者至疾病进展前治疗间期,但不能延长TTP及生存期。
722-725

高压氧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10例HFpE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心室结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结构各项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发生复合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减少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逆转左室重构,并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726-729

热性惊厥附加症伴孤独症临床特征及与SCN1A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孤独症在热性惊厥附加症(FS+)中的临床特征及与SCNIA突变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癫痫中心就诊的103例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上认可的标准诊断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晾厥附加症(PEFS+)、Dravet综合征(Ds)和孤独症。收集FS+患者血样.测序SCNIA基因并分析结果。结果:53.8%的GEFS+和69.2%的PEFS+患者有智力发育障碍,所有的Ds患者均存在智力障碍。GEFS+和PEFS+患者中各有1例孤独症,Ds患者有9例孤独症(P〈0.01)。FS+伴孤独症的患者中,PEFS+中有1例SCNlA突变,而Ds则有6例。结论:大部分GEFS+和PEFS+患者存在智力发育障碍,而Ds均有智力发育障碍。Ds伴孤独症的几率高于GEFS+和PEFS+。孤独症与SCNlA突变没有明确相关性。
729-731

BRCA1、TUBB3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铂类疗效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BRCAl和TUBB3的表达及其与铂类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晚期NSCLC组织中BRCAl和TUBB3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其表达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l、TUBB3高表达率分别为34.8%(23/66)、48.5%(32/66);BRCAl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30.4%(7/23),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67.4%(29/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TUBB3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59.4%(19/32),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50.0%(17/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CAl表达可预测铂类药物敏感性,有利于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而TUBB3表达对晚期NSCLC患者接受铂类方案化疗的疗效没有预测价值。
73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