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2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5725
  • 国内刊号:44-1193/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44
  • 创刊时间:1972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48
  • 综合影响因子:1.362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用医学 2012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CALU(rs2307040)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CALU(rs2307040)基因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226例研究对象CALU(rs2307040)位点基因型。研究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其中176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稳定剂量的相关性。结果:226例研究对象,CALU(rs2307040)位点基因型AA、AG和GG分别有0、40和186例,各占0%、17.7%和82.3%,A和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8.8%和91.2%;176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服用华法林达稳定状态,AA型未检出,AG组与GG组比较,华法林日维持剂量、INR值和胛值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国汉族人群CALU(rs2307040)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的影响因素。
3857-3859

表达融合基因FCU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杀基因系统的建立及其对结肠癌抑制作用的体外验证

摘要:目的:构建腺病毒载体介导表达融合自杀基因FCU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验证其对结肠癌CT-26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小鼠BMSCs,构建重组FCU1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包装获取病毒上清并感染BMSCs,MTT法检测5-FC对感染重组腺病毒后的BMSCs的抑制作用。感染重组腺病毒后BMSCs与CT-26细胞共培养.MTT法检测5-FC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FCU1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包装获得病毒滴度为2.6×10^10pfu/mL,可有效感染小鼠BMSCs,MOI为200时,可感染95%以上的BMSCs,并且对5-FC敏感。与CT-26细胞共培养后,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MSCs达到7%时,可对超过50%的CT-26细胞发挥旁观者效应。结论:研究建立的表达融合基因FCU1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杀基因系统,可有效实现对CT-26细胞的抑制作用。
3859-3862

丙泊酚对体外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对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30、60、120μg/mL)的丙泊酚处理HepG2细胞,分为P30、P60组及P120组,同时设对照组及溶剂脂肪乳组。48h后,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流式仪检测HepG2细胞周期。结果:TUNEL法显示各组HepG2细胞凋亡率(AI)为:对照组(1.80±0.23)%;脂肪乳组(1.90±0.20)%;P30组(2.02±0.31)%;P60组(2.10±0.28)%;P120组(2.30±0.36)%。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AI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图显示各组HepG2细胞的AI为:对照组O.22%。脂肪乳组0.61%,P30组2.15%,P60组2.12%。P120组1.91%。与对照组比较,P30、P60、P120组及脂肪乳组的细胞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图示:P30、P60、P120组及脂肪乳组细胞在G1、G2/M、S期的分布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120μg/mL的丙泊酚对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无影响。
3863-3865
实用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CSEP监测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并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皮质脊髓柬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BrdU+NSCs组在SCI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较SCI组明显增多(P〈0.05).CSEP-P波潜伏期比SCI组明显缩短(P〈0.05)。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与CSEP—P波潜伏期变化呈负相关(r=-0.914,P〈0.001)。BrdU+NSCs组与NS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SCI区域存活、迁移,并可减轻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缩短SCI后CSEP-P波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3866-3868

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重量在180-220g的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11=6):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预防性镇痛组(P组)和常规镇痛组(N组)。M组、P组和N组采用CC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P组在术前1d至手术后9d使用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N组在手术当日至手术后第9天加巴喷丁联合吗啡镇痛,S组和M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手术后第3、5、7、9天测定各组50%机械刺激缩足阈值.手术后第10天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脊髓GFAP表达。结果:与M组相比,P组和N组50%缩足阈值升高,同时脊髓背角GFAP表达降低(M组:0.6237±0.04903,P组:0.4616±0.03890,N组:0.5215±0.02691)。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吗啡可以减轻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脊髓背角GFAP的表达。
3869-3871

羊栖菜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羊栖菜多糖(SFPS)对离体小鼠脾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方法:10、30、100mg/L浓度的sFPS分别作用离体培养的小鼠脾细胞24、48和72h.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所分泌IL-2、TNF-α和IFN-γ量。结果:SFPS可显著升高小鼠脾细胞IL-2、TNF-α和IFN-γ的分泌量,这些作用与时间、浓度相关。其中。各浓度组均使IL-2的分泌量明显升高,100mg/L浓度组效应最为显著。作用24、48、72h后分别使IL-2的分泌量达到7.08、39.04、20.30pg/mL;TNF-α的分泌的最高值则是由100mg/LSFPS作用48h引起;SFPS对IFN-γ分泌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而不同时间组的差异不显著。结论:SFPS能明显增强离体小鼠脾细胞的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活性。
3872-3873

黄连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心肌I/R模型,将5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7组:假手术组、心肌I/R组、溶剂(1%CMC-Na)对照组、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复方丹参组,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4h后。复制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40min)。观察再灌注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发生率和死亡率;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40min后。实验组较I/R组VT及VF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I/R组的SOD活力提高(P〈0.05)。而MDA生成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肌I/R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黄连解毒汤具有抗大鼠I/R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I/R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3874-3876
实用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纵隔梭形细胞癌1例

摘要:患者男,65岁。因“咳嗽半个月”于2010年5月27日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稍粗,未及啰音。CT及X线检查示:前纵隔占位,两肺多发病灶(图1、图2)。纵隔肿块穿刺病理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
3876-3876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介素-35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介素-35(IL-35)水平的变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关系。方法:连续入选冠心病患者98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组(3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UA)组(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IL-35浓度。采用二维改良Simpson’s法测量LVE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浆IL-35水平显著降低,且UA组和AMI组血浆IL-35水平显著低于SA组。与对照组相比,SA组和AMI组LVEF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IL-35水平与LVEF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IL-35水平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
3877-3880

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动态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急性脑梗死12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未发生脑卒中的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两组24h、48h、72h、7d不同时间点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组脂联素水平的差异。结果:(1)脑梗死组的不同时间点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随时间的延长,血清脂联素水平呈递减趋势。不同时间点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血清脂联素水平在不同脑梗死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清脂联素水平越低,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联素水平成显著负相关(rs=-0.887,P=0.000)。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表达降低,其水平能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
3880-3882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评价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状况对其长期疗效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状况对左心功能和结构改变的长期影响。方法:43例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周内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MCE),根据造影剂充盈强度分为灌注正常(14例)、灌注稀疏(18例)、灌注缺损(11例)组。随访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时段LVEF、LVIDD的变化。结果:术后1周时,灌注缺损组LYEF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LVIDD3组间无明显差异;而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灌注缺损组LVIDD明显大于另外两组(P〈0.05)。与术后1周比较,灌注缺损组LVEF术后12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LVIDD术后6个月、12个月时明显增大(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较差时。其左心收缩功能减弱、左室内径变大;早期行MCE检测有利于对其长期左心收缩功能改变及左室重构的评估。
3883-3885

参附注射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参附注射液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0例。麻醉维持分别采用参附注射液加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A组)和单纯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B组)。麻醉中监测2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1min(T2)、气管插管后1min(T3)、切皮后1min(T4)、手术探查(T5)、手术结束(T6)采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血糖(BG)和IL-6水平。结果:B组T2、T3和T5点平均动脉压低于A组(P〈0.05)。血浆Cor、BG变化,B组T4和T5时点显著高于A组(P〈0.05)。血清IL-6变化。B组T5时点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
3885-3887

分子标记物预测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原发肿瘤Ki-67、P只R等分子标记物预测腋窝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可能性。方法:从2005年5月至2011年11月,对243例原发肿瘤最大径≤5cm、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了SLN活检,以SLN转移作为因变量。将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分子标记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把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0例(28.81%)患者有SLN转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当原发肿瘤Ki-67〉14%时,发生SLN转移的可能性明显增加(OR=2.66,P=0.013):而原发肿瘤PgR中度阳性(++)较PgR阴性发生SLN转移的可能性亦明显增加(OR=3.167,P=0.009)。结论:初步研究表明乳腺原发肿瘤的分子标记Ki-67、PgR表达能预测腋窝SLN转移,但仍需进行更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3888-3891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8月行调强放疗的17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资料。以SPSS17.0软件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全组170例患者调强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总发生率为76.5%(130例)。其中放疗后0-3、3—6、6—12个月以及1年后的发生率分别为49.2%(64例)、15.4%(20例)、20.8%(27例)、14.6%(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和鼻腔冲洗均与调强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有关: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鼻咽腔冲洗是调强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发生率较高且基本于放疗后1年内出现;鼻腔冲洗可减少调强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
3891-3893

IL-12及NK细胞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治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IL-12及NK细胞水平。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情将手足口病患儿分为轻症组、重症组。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外周血CD16+CD56+细胞的相对计数;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2水平。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12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1,P〈0.05),重症组患儿IL-12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D16^+CD56^+细胞的相对计数虽然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IL-12和NK细胞水平随患儿的免疫功能紊乱而发生变化。观察外周血IL-12和NK细胞的变化在手足口痛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转归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894-3896

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用心脏超声对13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行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检查,同时检测血iPTH、Lp—a并作相关分析。结果:(1)随着肾功能下降,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值增加,心室射血分数(EF)下降;同时iPTH、Lp—a水平逐渐升高。(2)CKD各期i胛H水平与EF呈负相关(P〈0.05),与LVMI呈正相关(P〈0.05);CKD各期Lp-a水平与EF呈负相关(P〈0.05)。与LVMI呈正相关(P〈0.05)。(3)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iPTH与Lp-a呈正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可能与iPTH、Lp—a水平有关,控制iPTH、Lp—a水平对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3896-3898

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收住我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测定入院时(0h)及入院后6、12、24和72h血乳酸水平,同时记录血氧分压,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分析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6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本研究,28d病死率为67.2%。死亡组患者0、6、12、24和72h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所有患者入院时乳酸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P〈0.05),与血氧分压无相关性(P〉0.05)。46例患者入院时血乳酸〉2.5mmol/L,随着12h血乳酸清除率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降低(P〈0.05),存活组6、12、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P〈0.01,P〈0.05)。6h乳酸清除率≥20.0%者,其病死率较〈20.0%的患者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血乳酸值、6h乳酸清除率及12h乳酸清除率均为独立预后评估指标之一。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持续高乳酸血症提示预后不良,24h血乳酸值、6h乳酸清除率及12h乳酸清除率可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3899-3901

诱骗受体-3和Caveolin-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诱骗受体-3(decoy receptor 3,DcR3)和Caveolin-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两者与肝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DcR3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观察两者与肝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DcR3和Caveolin-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和7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7.5%、37.5%)。有HBsAg阳性及肿瘤直径大于5cm的肝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HBsAg阴性及肿瘤直径小于5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eolin-1在肝癌高、中分化组的表达率明显低于低分化组(P〈0.01)。结论:DcR3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在肝癌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
3902-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