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 44-1193/R 国内刊号
  • 1006-5725 国际刊号
  • 2.4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医学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专题笔谈:胶质瘤、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中医药现代化、综述

实用医学 2010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前列腺癌血清标志物研究进展3465-3466

摘要: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09年美国约有192280例前列腺癌新发病例及27360例死亡病例。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或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相似.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甚至远处骨转移.因此其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子宫内膜癌基因研究进展3467-3468

摘要: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大约90%是散发性的.仅有10%是遗传性。1983年Bokhman提出子宫内膜癌分为Ⅰ型及Ⅱ型,这种分型有助于研究两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大多数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是Ⅰ型,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NK细胞对骨髓瘤RPMI8226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3469-3471

摘要:目的:探讨NK细胞对骨髓瘤RPMI8226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方法:分离纯化NK细胞,LDH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RPMI8226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以K562细胞为对照。同时用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试验观察效靶比为20:1时细胞克隆形成率。结果:NK细胞对K562、RPMI8226细胞的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升高而增强,在同一效靶比,NK细胞对K562、RPMI8226细胞的杀伤活性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K细胞对K562细胞克隆形成抑制率为(63.48±6.78)%,对RPM18226细胞克隆形成抑制率为(23.71±2.3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NK细胞可杀伤骨髓瘤RPMI8226细胞,但为低度敏感。

应用基因扫描方法快速检测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3471-3473

摘要:目的:应用基因扫描法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突变。方法:(1)将EGFR基因19外显子缺失(delE746-A750)型及野生型基因分别克隆到T载体,并将含突变型基因及含野生型基因的载体按l:1、1:5、1:10、1:50、1:100、1:300的比例进行混合,用基因扫描法检测19外显子的缺失.以确定其灵敏度。(2)基因扫描法检测22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组织或穿刺标本;荧光标记EGFR基因19外显子的上游引物,PCR扩增目的片段,3100A测序仪进行基因扫描,Gene Scan Genotyper3.5软件分析结果。同时用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19外显子的缺失突变。结果:(1)基因扫描法可测出1:100混合液中的突变型,灵敏度较高。(2)225例肺癌标本,可检测出27例(12.0%)缺失;直接测序法则检出25例(11.5%)缺失突变。结论:基因扫描法检测EGFR基因19外显子的缺失,方法简便,成本低廉,敏感度高,可查出1%的突变。

脂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3474-3476

摘要: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核因子一KB(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在12、24、48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LPS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mRNA、蛋白及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48h)组EPCRmRNA,LPS(24h)组EPCR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均P〈0.01),LPS(48h)组EPCR蛋白含量亦显著下降(P〈0.05);与LPS(24h)组比较,LPS(12h)组EPCR蛋白含量明显增高(P〈0.01),LPS(12h)组EPCRmRNA含量亦明显增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48h)组NF.KB蛋白含量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LPS(24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NF—KB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1),LPS(12h)组NF.KB蛋白含量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LPS可以从转录、蛋白水平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可能是通过NF-κB途径实现的:LPS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机制的阐明,可能对脓毒症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血管紧张素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ADPH氧化酶2表达的影响3477-3479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l)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rm)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ADPH氧化酶2(N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SH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n=6):空白对照组、Ang11(10^-8mol/L)组、AngⅡ(10^-7mol/L)组和AngⅡ(10^-6mol/L)组。RT.PCR检测NOX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ngⅡ(10^-8、10^-7mol/L)组NOX2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NOX2蛋白的表达升高(P〈0.01),AngⅡ(10^-6mol/L)组NOX2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AngⅡ可以促进高血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X2的激活。

免疫蛋白质组技术小鼠血清样品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3479-3481

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免疫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小鼠血清样品处理方法。方法:用白蛋白和IgG去除试剂盒及CLEANUP试剂盒处理血清.比较处理与未经处理样品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以及ECL显色图谱的差异。并对该处理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用白蛋白和IgG去除试剂盒及CLEANuP试剂盒处理小鼠血清样品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有更好的分辨率.其ECL显色图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该处理方法重复性较好。结论:建立稳定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小鼠血清样品的处理方法.为进一步开展基于双向电泳的免疫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呋塞米对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致大鼠肾损伤的干预研究3482-3484

摘要:目的:研究呋塞米对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致大鼠肾脏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00~22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呋塞米20mg/kg)、C组(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各100mg/kg+呋塞米20mg/kg)、D组(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各100mg/kg)。每天每只大鼠灌胃一次,于4d后观察大鼠肾脏病理,肾结晶沉积情况、大鼠血和尿多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在D组,病理切片发现许多黄色圆形晶体,这些晶体集聚堵塞于肾小管中。造成肾小管明显扩张、上皮细胞肿胀等病理改变。与D组相比,C组结晶评分下降了56.76%.尿量、尿酸排泄量、尿钠、尿钾排泄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肌酐、血钠、血钾显著减低(P〈0.05)。D组和其余各组相比,血清尿素氮、肌酐、血钠、血钾显著升高(P〈0.05),尿量、尿酸排泄量、尿钠、尿钾排泄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联合可致大鼠肾损伤,主要是通过结晶沉淀造成急性梗阻所致,呋塞米对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所致肾损伤起一定保护作用。

脑啡肽对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3485-3487

摘要:目的:研究选择性δ-阿片受体激动剂D-丙2,D-亮5-脑啡肽(DADLE)对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对其发生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成年家免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脑啡肽预处理组(D组).每组6只。分别于缺血前(To)、缺血30min再灌注前(TI)、再灌注120min后(T2)收集静脉回流血,测定乳酸(LA)水平;再灌注120min后处死动物,取左心室前壁固定部位心肌组织.测定心肌组织钠-钾ATP酶活性:男取左心室固定部位心肌组织两块,分别用5%戊二醛固定。常规方法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及用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显微结构改变.并用MCDS-2011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R时D组LA水平(8.423±1.213)pg/μL,明显低于I/R组(12.812±0.525)pg/μL(P〈0.01)。D组心肌组织中钠-钾ATP酶活性好于I/R组(P〈0.05)。光镜及电镜观察,D组心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脑啡肽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维生素D3对IL-4和TNF—α诱导的气道平滑肌细胞TARC表达的影响3488-3490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3(vitamin D3,VD,)对白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胸腺和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nd activated regulation chemokine,TARc)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SMCs,给予IL-4和TNF-α诱导后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A组)、IL-4+TNF-α诱导组(B组)、地塞米松干预组(C组)、VD,干预组(D组)、地塞米松+VD,干预组(E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ARC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ARCmRNA的表达。结果:(1)ASMCs培养上清液中TARC和eotaxin的浓度,B组较A组表达明显增加,c、D、E组较B组表达降低(均P〈0.05)。(2)TARCmRNA的表达,B组较A组表达明显增加,c、D、E组较B组降低,较A组升高(均P〈0.05)。结论:VD3抑制了ASMCs内TARC的表达,降低了细胞因子eotaxin的表达水平。

电刺激在手术实验犬麻醉中的应用3491-3493

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在手术实验犬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只健康家犬,随机分4组,每组30只,电刺激组依电压(110、180、250V)的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观察记录各组实验犬的麻醉刺激时间、有效麻醉持续时间、抑制期表现、术后切口感染及死亡等资料.并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电刺激各组有效麻醉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80V电刺激组麻醉效果最佳;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犬术后恢复快、感染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刺激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简便适用的实验动物麻醉方法.能满足外科手术学教学和科研实验犬的麻醉需要。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在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反应及预后中的意义3494-3497

摘要: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食管鳞癌原发灶放化疗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同期放化疗之前内镜下活检的食管鳞癌原发灶中ERCC1表达情况,并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方法分析ERCC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食管癌放化疗反应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ERCC1高表达47例(48.0%),低表达51例(52.0%),ERCC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均P〉0.05);ERCC1高表达组放化疗缓解率(CR+PR)为53.2%,低表达组放化疗缓解率(CR+PR)为58.8%,两组间的放化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575);根治性放化疗组中.ERCC1高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5个月.ERCC1低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21个月,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141);术前放化疗组中,ERCC1高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5个月,ERCC1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431)。结论:ERCC1表达情况可能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放化疗反应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ERCC1在食管鳞癌中的预测及预后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实用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男性乳腺肉瘤1例3497-3497

摘要:患者男,农民,66岁。因左乳腺包块切除8个月,包块复发,再次切除,病检为乳腺肉瘤。于2008年9月5日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因发现左乳腺外上方有核桃大小包块,在当地医院切除包块,术后未做病检,两周前,再次发现左乳腺外上方又有核桃大小包块,到我院就诊,门诊医生切除包块,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在早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雌激素受体的关系3498-3500

摘要: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在早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7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STK15、HER2、ER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TK15、HER2、ER在早期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9%、55.3%、43.4%。STKl5表达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r=0.496.P〈0.01)。与ER表达呈负相关(r=-0.256,P〈0.05)。Kaplan—Meire分析并经Log—Rank检验,显示STK15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高于STKl5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示STK15、HER2、ER均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STK15与预后相关。结论:早期乳腺癌STK15表达与HER2、ER表达有关.STK15阳性表达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差,是早期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可作为评价早期乳腺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心率波动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和相应对策3501-3505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心电编辑功能在心率波动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心率波动患者l700例,根据心率波动幅度分组,心率波动在3-7次/min之间患者800例为试验组B组,心率波动在8~12次/min之间患者800例为试验组C组.心率变化在12次/min以上患者100例为试验组D组,正常无明显心率波动或心率波动在2次/min以下的患者800例,为对照组,即A组。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将试验组各组结果分别与对照组相对照.判断二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心电编辑前试验组各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心电编辑功能处理后试验组B组、c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试验组D组与对照组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64层螺旋CT心电编辑功能软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心率波动患者冠状动脉诊断率。

晶体因素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影响3505-3507

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发病机制中晶体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B超、超声生物显微镜及计算机软件对PACG患者(85眼。PACG组)及正常对照者(52眼,正常组)的晶体等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闭组)45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组)40只眼,比较组间晶体参数的差异。结果:PACG组晶体厚度(包括中央部和周边部厚度)、眼轴长度、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晶体后表面曲率半径、相对晶体位置、前房深度和虹膜晶体接触距离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ACG组的晶体直径、体积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闭组与慢闭组相比,前者前房更浅,相对晶体位置更偏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ACG的发病与其自身晶状体解剖结构异常有关,晶体因素导致的瞳孔阻滞是PACG发病的主要诱因.包括晶状体增厚、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减小和相对位置偏前、虹膜晶体接触距离增大等。

RECK蛋白与微血管密度在外耳道及中耳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3508-3510

摘要:目的:检测RECK蛋白与微血管密度(MVD)在外耳道及中耳鳞癌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外耳道及中耳鳞癌组织中RECK与CD34标记的MVD。结果:RECK在外耳道及中耳鳞癌中阳性率为42.3%,在外耳道皮肤中阳性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耳道及中耳鳞癌中MVD为(33.58±3.04)个/HP,外耳道皮肤中为(22.50±5.22)个/HP,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耳道及中耳鳞癌中RECK的表达和MVD、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分期密切相关。RECK和CD34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RECK和CD34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在外耳道及中耳鳞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望成为外耳道及中耳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指标之一。

HOLE基因外显子2区SNP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研究3511-3513

摘要:目的:研究HOLE基因外显子2区SNP与人类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以病例组179例CHD患者和对照组183例门诊体检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酚一氯仿法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产物经变性丙烯酰胺电泳鉴定基因型,应用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1)粤黔两地汉族人群中存在HOLE基因SNP rs10569304的插入缺失(GCC/-)多态性,对应为等位基因A/B。(2)对照组和病例组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组AA、AB和BB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31%、54.09%、24.59%和16.75%、46.36%、36.87%,经卡方检验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BB基因型频率升高,AA、AB基因型频率降低。(3)对照组与病例组A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36%,51.64%和39.94%,60.06%,病例组B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62=5.20,P〈0.05)。结论:粤黔两地汉族人群中HOLE基因SNP rs10569304存在插入缺失(GCC/-)多态性,具有BB基因型的个体罹患cHD的危险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