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 44-1193/R 国内刊号
  • 1006-5725 国际刊号
  • 2.4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医学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专题笔谈:胶质瘤、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中医药现代化、综述

实用医学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897-899

摘要:2006年.Takahashi和Yamanaka将0ct4、Sox2、c—Myc和K1f4四个转录因子导入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获得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mbrvonic stem cells,ES细胞)的多能干细胞,命名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从此证实.既往认为处于终末分化的成熟细胞可通过外源转录因子基因的导入而重新编程,恢复多分化潜能。这一成果引起了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而iPS细胞究竞是怎样获得的?这类细胞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寻常?本文对iPS细胞的研究过程、建立步骤及研究价值等方面进行叙述。

肺孢子菌肺炎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899-900

摘要:肺孢子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引起严重的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艾滋病患者,致死率为10%~20%。然而,近年一些非艾滋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血液病、肿瘤等并发感染PCP数量增多,致死率高达50%。而且。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PCP有关,尤其与菌落定居(colonization)有密切关系。因此,敏感、特异、快速的检测方法是诊断PCP的关键。现就PCP的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无创检查在女性冠心病中的应用901-903

摘要:近年来.男性冠心病的病死率不断下降,女性反有所增加.且女性患者相对预后更差。造成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以往的观点认为是对女性的健康状况关注不够、女性缺乏就诊意识、院前拖延、治疗不及时等非疾病性因素。现在逐渐认识到男女患者不仅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而且女性患者发生冠脉非阻塞性病变的比例高于男性,同时评价女性患者心肌缺血的检查手段亦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了解目前应用的无创检查手段.对女性患者进行正确的疾病评估.有望改善其预后。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肝细胞肝癌中PED/PEA-15mRNA及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904-906

摘要:目的:探讨PED/PEA-15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ED/PEA-15蛋白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PED/PEA-15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1±0.301、0.641±0.101和0.565±0.077.PED/PEA-15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蛋自的表达率分别为72.5%、32.5%和16.7%。肝癌组织中PED/PEA-15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且PED/PEA-15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D/PEA-15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髓样相关蛋白8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细胞内定位907-909

摘要:目的:构建小鼠髓样相关蛋白8(MRP8)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定位情况。方法:提取BALB/c小鼠肝脏组织的总RNA,通过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得到MRP8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到带有血凝素(hA)标记的载体peDNA3-HA上,随后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NIH3T3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结果:重组质粒经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并且该质粒能够在NIH3T3细胞的胞浆、胞核中广泛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结论:成功构建带有HA标签的MRP8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效表达并正确定位,为进一步研究MRP8作用细胞的信号通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910-912

摘要:目的:克隆EB病毒BZLF1N基因编码区的eDNA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B95.8细胞获得BZLF1N基因的eDNA,克隆至pGEM—TEasy载体,选择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构建的重组载体中含有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全长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获得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中hMSH2和hMLH1的表达912-914

摘要:目的:探讨hMSH2/hMLH1蛋白表达与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患者癌变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患者癌变组织中hMSH2/hMLH1蛋白表达丢失率为28.4%,而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表达丢失率为1.5%(P=0.000);在黏液腺癌中hMSH2/hMLH1蛋白表达明显减低(P〈0.05);逐步回归法进行Log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型是hMSH2/hMLH1表达缺失的唯一危险因素(OR=3.333.95%C/1.096~10.141.P=0.034)。结论:hMSH2/hMLH1蛋白缺失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有关;hMSH2/hMLH1蛋白缺失在慢性血吸虫病并结直肠癌中起重要作用,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参与了慢性血吸虫肠病发展为结直肠癌的恶性转化过程。

溶血卵磷脂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2及其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915-917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溶血卵磷脂(LPC)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及其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牛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LPC,分别培养6、12、24h,RT—PCR检测TGF-βmRNA表达水平,半巢式RT—PCR检测TGF-β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LPC的浓度为40μmol/L作用12h后,TGF—β2mRNA水平明显高于浓度为20μmol/L和60μmol/L。LPC浓度改变对TGF—β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LPC能调节牛视网膜内皮细胞TGF-β2的表达;LPC时TGF-βⅡ型受体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碘化钾法抽提冻存外周血DNA的方法初探917-918

摘要:目的:探讨碘化钾法从冻存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的产量及质量。方法:对400μL冻存血标本(-20℃保存半年)及200IAL新鲜血标本(4℃保存不超过1周)分别采用KI法提取基因组DNA,比较其浓度和纯度,并进行CYP2C19相关基因的PCR扩增。结果:通过增加处理标本量,可以相应提高从冻存外周血中提取的基因纽DNA产量,但获取的DNA纯度低于新鲜血标本。结论:KJ法提取DNA时,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

脂多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和磷酸化P38表达的影响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919-921

摘要: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和磷酸化P38的表达,并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在12、24、48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正常对照组、LPS组、参附组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PCRmRNA、蛋白及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48h)组EPCRmRNA、EPCR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均P〈0.01):与LPS(24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参附(12、48h)组EPCRmRNA、EPCR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24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LPS(24h)组比较,正常对照组、LPS(12h)组、参附(12、48h)组磷酸化P38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LPS可以从转录、蛋白水平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可能是通过P38MAPK途径实现的:参附注射液可以调节L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上EPCR的表达的影响,从而对脓毒症起到防治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921-921

摘要:患者女.56岁。因“反复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6d”入院。患者在入院前1d凌晨睡眠中无明显诱因感上腹出现持续性剧痛,恶心并出现呕吐多次,呕吐物为胃液与当晚少量食物残渣,解黄色水样便,未见黏液与脓血,未见返酸、暖气.呼叫“120”后于某门诊就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并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症状有所好转后离院,次日再次因上述症状复发到我院就诊,收治于我院消化内科。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体格检查:均无异常表现。腹部B超提示:轻度胆囊炎,腹腔积液,其余均未见异常。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表达的影响922-924

摘要: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TNF-α(5、10、20μ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48h,20μg/mLTNF—α处理不同时间(6、12、24、48h)及罗格列酮预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与20μg/mLTNF—α作用48h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A—SAA的表达。结果:TNF—α能显著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罗格列酮能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TNF-α可以通过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和分泌,参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并发症的形成;罗格列酮可部分减低TNF-α对3T3-L2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而发挥其抗炎、抗胰岛素抵抗及抗动脉粥样的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中医中药
解毒八正散联合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924-924

摘要: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泌尿系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起病缓慢,迁延难愈。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迁延应用中药解毒八正散内服、外用前列安栓直肠给药,治疗本病53例,效果满意,并与西药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的53例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基础研究
5-杂氮脱氧胞苷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作用的影响925-927

摘要: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5-aza—de)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1、0.5、2.5、12.5μmol/L)的特异性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于不同作用时间(6、12、24、48h)处理人膀胱癌细胞株T24,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5-aza-dc在不同时间作用下T24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5-aza—dc在处理T24细胞24h后的凋亡率变化情况。结果:MTT提示各浓度的5-aza—dc对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分析结果示。不同浓度5-aza—dc处理24h后T24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不同药物浓度组在同一作用时间下,T24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凋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药物浓度在不同作用时间组之间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浓度为12.5μmol/L的5-aza—dc作用24h时对T24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最明显。结论:5-aza—dc有抑制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生长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其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

非小细胞肺癌中Survivin和Rb2/p130的表达及意义927-929

摘要:目的:检测Survivin和Rb2/p130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份NSCLC石蜡标本中两者的表达。结果:(1)Survivin mRNA及蛋白随TNM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率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者较无转移者阳性表达率增高(P〈0.01)。(2)Rb2/p130 mRNA及蛋白随TNM分期增高,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3)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Rb2/p130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4)Survivin蛋白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6.9%)显著低于阴性组(17.9%)(P〈0.05),Rb2/p130蛋白阳性组术后5年存活率(16.7%)显著高于阴性组(7.1%)(P〈0.01)。结论:Survivin与Rb2/p130的表达水平可能与NSCLC的进展和患者预后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CpG寡聚脱氧核苷酸抑制人膀胱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930-933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CpGODN1668对裸鼠皮下接种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与卡介苗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通过皮下接种T24细胞,建立裸鼠皮下接种人膀胱癌细胞的动物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2)BCG组;(3)小剂量CpGODN1668组;(4)中等剂量CpGODN1668组;(5)大剂量CpGODN1668组。自肿瘤细胞接种后第1天起给药,共4次(第1、8、15、22天),在肿瘤周围多点注射相应药物(早期给药);同样方式另设5组动物,自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天起(第7、14、21、28天)于肿瘤周围多点注射相应药物(延迟给药)。观察肿瘤体积和裸鼠的生存率。结果:早期给药时,在CpGODN1668各剂量组和BCG组.肿瘤生长均被抑制,裸鼠的生存期得到延长。中等剂量和大剂量CpGODN1668组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BCG组。延迟给药时,CpGODN1668各剂量组肿瘤体积和裸鼠的生存率,与对照组和BCG组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CpGODN1668的早期应用.可抑制人膀胱癌细胞T24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其抗肿瘤效应是非T细胞依赖的。当加大使用剂量时.CpGODN1668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BCG。而当肿瘤负荷较大时.CpGODN1668和BCG的延迟使用对膀胱肿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无抑制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非典型川崎病1例933-933

摘要:患儿男,1岁10个月,因反复咳嗽伴发热23d,加重2d于2008年10月7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3d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及发热,体温38~39.5℃,于外院静滴头孢类抗菌素16d、阿奇霉素5d抗感染后仍反复发热及咳嗽,入院前2d咳嗽加重,体温最高39.6℃,门诊以“急性支气管炎,注意肺炎、川崎病(K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收入院。

实用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双侧颈袢神经再支配环杓后肌电生理特性研究934-936

摘要:目的:将颈袢神经同喉返神经远心端吻合常常使用在重建喉肌功能的手术中。吻合后环杓后肌的电生理特性可能发生改变.我们为研究环杓后肌的电生理变化而做此研究。方法:14只混种狗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动物暴露双侧喉返神经后。将其切断,立即将颈袢神经同其相吻合,为实验组。另一组动物为正常对照组。9周后,暴露吻合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刺激环杓后肌.并记录对应的声门开最大电刺激电压阈值和声门开大声带移动闽值。正常对照组同样测量这两个值。结果:实验组的声门开最大电刺激电压阈值是(4.86±1.46)v,声门开大声带移动阂值是(0.46±0.15)V,而正常对照组的两个值分别是(3.36±1.25)V和(0.39±0.21)V,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颈袢神经吻合喉返神经重建9周后,环杓后肌电生理特性较正常动物没有明显改变。提示使用较小的电刺激就能够促使颈袢神经重建的环杓后肌发生收缩,从而达到开大声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