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 44-1193/R 国内刊号
  • 1006-5725 国际刊号
  • 2.4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医学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专题笔谈:胶质瘤、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中医药现代化、综述

实用医学 2007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医学杂志述评
肝移植围术期循环支持和心肌保护2453-2455

摘要:近年.肝移植在我国取得长足发展,其围术期管理已成为移植科医生、麻醉科医生、ICU医生共同关注的课题。随着对终末期肝病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对肝移植术中大血管阻断及开放引起血液流变学剧变、移植肝开放后的再灌注损伤对远隔器官影响的认识,循环支持和维护重要器官功能和维持内环境稳定已成为肝移植围术期管理的中心环节。

实用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前房游离囊肿1例2455-2455

摘要:患者,男,25岁,因发现右眼内浮游性黑点1年余而来诊。患者于1年前偶然发现右眼内有一黑点,可随头位变化而在眼内缓慢漂移,偶尔可致视物不清及眼胀不适。既往史否认眼部手术及外伤史,9岁时曾眼痛而行眼部注射药物治疗,具体细节不详。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笔谈
肝移植围术期管理——肝移植围术期肾功能损害机制及保护研究进展2456-2458

摘要: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是肝移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肾功能不全是预后不良的主要标志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成功率和长期生存率。因此,在肝移植围术期采用各种防治措施保护肾功能,对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改善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肝移植围术期的肾功能损害的机制与保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肝硬化性心肌病:肝移植手术中不应忽视的问题2458-2460

摘要:1953年Kowalski首先报道.肝硬化患者存在高动力循环,表现为心排血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随后20世纪60年代末期.有研究报道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存在心室收缩功能障碍。近年动物及临床研究则表明: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潜在心肌损害.且不依赖于酒精的损害作用而存在。这种损害在静息时并不明显.但在生理或病理应激时就突出表现出来。

实用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超声诊断单脐动脉脐带并胎儿多发畸形1例2460-2460

摘要:孕妇,28岁,孕1产0。停经27周,自感胎动良好。产科检查无任何异常。超声检查:胎头位于耻骨上,双顶径44mm.胎儿额右及枕左部局限性凸出,分别约78、59mm,左右侧脑室增宽,分别为12.5、12.6mm,两侧侧脑室外侧壁至脑中线的距离与脑中线至颅骨外缘的距离之比分别为0.628及0.632。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报道
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2461-2463

摘要: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肝硬化肝移植患者分为特利加压素组(n=30)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20),麻醉方法相同,监测血流动力学、尿量和手术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去甲肾上腺素组化,特利加压素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P<0.05),术中术后尿量较多(P<0.05),术后血肌酐水平较低(P<0.05).结论:特利加压素可改善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并有助于保护肾功能.

实用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2463-2463

摘要: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系外界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风沙等作用于结膜下的胶层纤维,使之变性损伤角膜前弹力层,激发上皮变性,结缔组织增生,长入变性的角膜而形成,呈三角形膜样增生,多见于鼻侧腭裂位.常双眼发病,术后易复发。我院采用翼状胬肉逆行切除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的方法。治疗了48例(57只眼)翼状胬肉患者,结果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报道
原位肝移植术中胃肠黏膜循环的变化2464-2466

摘要: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期间机体胃肠黏膜循环的变化.方法:30例原位肝移植病人,分别于术前、无肝前期30 min、无肝期5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5 min、新肝期30 min、新肝期60min、术毕测定MAP、PCWP、CI、HR、CVP、pHi、Pg-PaCO2、pHa等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在无肝期和新肝期5、30 min时,MAP、pHi、pHa均下降(P<0.05),而Pg-PaCO2、HR则增高(P<0.05);CVP、PCWP、CI在无肝期下降(P<0.05),在新肝期5、30 min则升高(P<0.05).所有指标在新肝期60min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肝移植期间出现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胃肠道灌注明显不足,缺血缺氧以无肝期和新肝期最为严重,随着门静脉的开放和新肝功能的恢复,胃肠道黏膜灌注及缺血得到改善.

实用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内镜下切除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2466-2466

摘要:患者,女,9岁.因反复腹痛、解黑便伴贫血半年于2007年1月23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中度贫血貌,口唇、双手指见黑色素斑,心肺正常,腹软,上腹部、脐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报道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糖和乳酸的变化2467-2469

摘要: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患者行肝移植术中血糖、乳酸的变化,了解乳酸变化和血糖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终末期肝病拟行肝移植病人24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25min,下腔静脉开放后(新肝期)5、30、60 min,手术结束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糖、乳酸.结果:肝移植病人术中血糖变化显著(P<0.01),无肝前期(门静脉阻断前)血糖即显著增高(P<0.01),进入新肝期(下腔静脉开放)血糖进一步升高达术前的2倍(P<0.01),并维持到术毕.病人术中乳酸变化显著(P<0.01),无肝前期乳酸即显著上升,随无肝期延长,乳酸持续显著上升达术前的2倍左右,新肝期,乳酸又进一步升高达术前的3倍左右,新肝30 min后乳酸仍有进一步升高趋势,但病人个体间表现出较大差异,有部分病人到术毕时乳酸浓度已显著下降.乳酸和血糖的决定系数(r2)=0.564,回归系数(b)=0.393,回归系数95%置信区间0.340~0.446,P<0.05.结论:肝移植围术期病人血糖、乳酸变化显著,高血糖是造成病人乳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实用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残毁性掌趾角皮症1例2469-2469

摘要:患儿,男,16岁,维族。2岁时两掌趾、手足背皮肤粗糙发硬。指趾甲变厚,逐渐累及腕部及足跟。因疼痛不能行走,经常爬行,大小便需父母抱起。5岁时因爬行,躺卧,两肘膝及臀部皮肤也增厚变硬.8岁时数个手指出现环状缩窄伴疼痛。近1年来口角、口唇干裂。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同类病史。

实用医学杂志专题报道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围术期血酸碱和电解质变化2470-2471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围术期血酸碱、电解质变化及处理.方法:39例病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血气、生化、凝血功能、血糖、体温和尿量等.麻醉后、无肝期控制血K+在3.5~4.0 mmol/L,无肝前期控制输液量,无肝期严格控制输入总量,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无肝期前15 min,无肝期15、30 min,新肝期5、15、30 min及术毕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生化和凝血功能等.结果:麻醉后30 min、无肝期前15 min pH、BE值和HCO3-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但无肝期随门、腔静脉血流阻断时间延长,pH、BE值和HCO3-下降,至新肝期5 min达高峰.血K+麻醉后30 min、无肝期均较麻醉前低,新肝期血流开放后有一过性升高,但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肝移植无肝期,尤其在无肝后期维持血K+在可耐受的较低水平,对减轻新肝期门、腔静脉开放后血K+过高,预防肝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是有利的.

实用医学杂志临床新进展
胸腹联合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2472-2474

摘要:在胸部创伤中.胸腹联合伤是比较特殊的损伤类型,伤情比较复杂,诊断和治疗均存在一定的难度,病死率在10%.27%左右,休克率达60%,更有报道总病死率达31%。现就这一问题现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鼻内镜下鼻中隔棘与嵴突切除术168例2474-2474

摘要: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常规的鼻中隔矫正术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野暴露不充分.常易出现矫正不彻底、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手术并发症。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在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成形术已越来越普遍,各种手术方法应运而生。我科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棘、嵴突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兔胫骨横断骨折的实验研究2475-2477

摘要:目的:通过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新西兰大白兔体内粘接固定胫骨中段横断骨折,观察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在体内降解的速度,研究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的胫骨中段制成横断骨折模型,实验组用2.5 mm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断端间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对照组单纯用2.5 mm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术后分别于2、4、6、8、10、12 周处死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观察断端骨折愈合情况、胶体残留情况.结果: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粘接固定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折后,对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发现,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线清晰,断端可见纤维软组织连接,骨折断端周围可见软组织粘连,未见骨痂生长,断端间被粘连的软组织包裹;X线片可见骨折线清晰,未见骨痂影像.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可见少量的骨痴形成,X线片可见骨折线略显模糊.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可见明显外骨痂形成,骨折线部分消失,10周和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线完全消失,伴有明显外骨痂形成,骨折愈合;胶体在体内4周时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逐渐长入,6周时可见被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裹,8周时材料降解破碎,被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包裹,材料逐渐吸收并可见软骨化骨.结论:在粘接固定兔胫骨骨折时,胶体置入体内后,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在体内2周即开始降解,软骨细胞和纤维细胞逐渐长入降解的区域,并逐渐包裹材料,8周时材料降解破碎,10~12 周完全降解消失,未形成板障效应,不影响骨折愈合.

实用医学杂志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使用网上投稿、查询系统的通知2477-2477

实用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兔动脉粥样硬化后血管平滑肌层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的表达变化2478-2480

摘要:目的:观察兔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后血管平滑肌层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arnitine patmitoyl transferase,CPT-1)mRNA表达变化,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去探讨AS形成的机制.方法:通过高胆固醇喂养建立兔AS模型,设对照组(普通饲料,n=8)、高脂组(高胆固醇饲料,n=9),第9周和第20周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第25周留取兔升主动脉、胸主动脉标本,病理形态学观察升主动脉组织学变化并进行病理形态学定量分析;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层CPT-1 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饮食诱导兔高胆固醇血症和AS模型,外周血TC、TG、LDL升高,病理组织学显示内膜(Ⅰ)/中层(M)厚度比值(I/M)、I+M、内膜/中层面积比值(SI/SM)增大,AS血管平滑肌层CPT-1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固醇喂养明显升高兔血脂水平,AS血管平滑肌层CPT-1表达显著下调.

实用医学杂志短篇报道
剖宫产术后麻痹性肠梗阻4例2480-2480

摘要:剖官产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又称Ogilvie’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它是指在无机械性肠梗阻的情况下,结肠急剧性扩张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术后腹胀、腹痛、肛门排气停止。我院在2002—2006年发生在剖宫产术后者共4例,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