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 44-1193/R 国内刊号
  • 1006-5725 国际刊号
  • 2.4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医学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实用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专题笔谈:胶质瘤、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中医药现代化、综述

实用医学 2006年第19期杂志 文档列表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共识会议2209-2218

摘要:  译自: 2005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with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Circulation. November 29, 2005; Volume 112 (22) Supplement. ISSN: 0009 -7322   1 引言   1.1关于国际共识会议International Liasi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ILCOR)成立于1993年.其任务是明确与回顾有关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的国际性科研知识成果,并在处理方面达成共识.ECC包括了有关影响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的危及生命的突发事件的所有内容,尤其着重于心脏骤停的处理.在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举办了第一次ILCOR会议,会议评价了复苏学并制定了一般的复苏指导意见,后发表于Guidelines 2000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iovascular Care.此后,ILCOR委员会的研究者们继续有序地评价复苏学直至此文发表.本文摘录了这个证据评价过程所得出的结论与推荐意见.……

儿童Bartter综合征1例2218-

摘要:  Bartt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多发于儿童,50% 5岁以前发病[1],笔者临床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儿女,11个月,以厌食、反复呕吐、消瘦、发现生长发育迟缓6个月之主诉入院.4个月龄始家长发现患儿食纳较差,易呕吐,欠活泼,易疲乏,并逐渐消瘦,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略迟缓.否认多饮多尿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史无异常.入院查体:体重6 kg,身高67 cm,BP 95/60mmHg,神清,消瘦,皮肤稍干燥,弹性稍差,脐旁皮下脂肪约0.4 cm,前囟0.8cm×1.0 cm,平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2次/min,律齐,心音稍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不胀,肝右肋下1.0 cm,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略低,双膝腱反射稍减弱,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2219-222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5-氮胞苷(5-aza)诱导体外培养人骨髓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志愿者髂后上棘为穿刺点获得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传3代后应用5×10-6 mmol/L 5-aza(Sigma公司)诱导20 h后继续原条件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照相记录.诱导后细胞行a-action Trophonin T免疫组化染色.行透射电镜观察,进一步行RT-PCR分析诱导后细胞表达a-cardiac action,Cardiac tropponin T等mRNA.结果:诱导组人a-action Trophonin 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电镜下观察到细胞与细胞间见类心肌闰盘样结构,见线粒体空泡及微丝样结构,PCR结果发现有a-cardiac action、Cardiac tropponin T mRNA的高表达.结论:初步证实人骨髓干细胞在体外被5-aza诱导时,能够向心肌细胞分化.

非诺贝特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组织组织因子表达的机制2223-2225

摘要: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组织组织因子(TF)mRNA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和非诺贝特治疗组.实验的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并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脂肪组织和细胞TF、PPARγ和PPARαmRNA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组脂肪组织TF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1.149±0.014 vs 1.034±0.011,P<0.01).非诺贝特干预4周后,该组脂肪组织TF mRNA表达明显低于高胆固醇血症组(1.017±0.010 vs 1.149±0.014,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脂肪组织PPARγ mRNA表达显著升高(0.575±0.141 vs 0.425±0.082,P<0.05),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PPARγ mRNA表达(0.478±0.110vs 0.575±0.141,P<0.05).3组兔脂肪组织PPARα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培养的脂肪细胞,非诺贝特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脂肪细胞TF和PPARγ mRNA表达.结论:非诺贝特能抑制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TFmRNA表达,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脂肪细胞PPARγ mRNA表达有关.

芦荟凝胶对放射性皮炎愈合的影响2226-2228

摘要:目的:在不同水平探讨芦荟凝胶治疗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制.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裸露背部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自然愈合组,实验组为芦荟外涂组,实验组每日用鲜芦荟凝胶外涂辐射伤口区,每日2次.辐射伤后2、6、10、18、24、34 d,每组各活杀大鼠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记录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及伤口局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bFGF的表达总体均数(123.82±10.58)低于对照组的表达总体均数(140.31±8.29),差异有显著性(t=2.25,P<0.05),以末期明显.实验组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有治疗作用,机制与bFGF分泌的促进相关.

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2229-2230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采用熏吸香烟加气管内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测定黏膜下炎症细胞、肺小动脉、支气管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支气管黏膜下炎症细胞数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明显较模型组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细支气管平滑肌厚度亦明显较模型组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能够减缓COPD患者的气道重构,延缓或阻止COPD疾病的发展.

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意义2231-2233

摘要: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探讨端粒酶激活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方法研究了37例大肠癌、50例大肠腺瘤、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1)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在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分别为86.5%、20.0%,而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癌组织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01).(2)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肿瘤大小、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呈高表达,端粒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大肠癌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志.

体位协助诊断胰腺癌1例2233-

摘要:  患者,男,67岁,因反复上腹隐痛5个月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痛不适,呈间歇性隐痛,无阵发性加剧,无向其他部位放射,与进食无明显关系,腹痛于右侧卧位、仰卧位时加重,蜷曲位、弯腰及俯卧位时症状可缓解,无伴随恶心、呕吐、反酸、嗳气,无排便、血便,近5个月来胃纳稍减退,体重下降约5kg,曾多次外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胃炎',对症处理症状仍反复.今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腹部B超示'肝胆脾胰正常声像图'.拟'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收入院.体查: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中上腹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余查体无特殊.人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其中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AFP均未见异常,全消化道钡餐示'胃下垂,慢性胃炎',胸腰椎片:胸腰椎退行性变.予十二指肠异位黏膜电烧灼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无缓解,再查CEA10.1 μg/L,CA199 1 290 U/mL,即行上腹部螺旋CT示胰体尾部癌,大小约4cm×5 cm,胰腺癌诊断明确,请普外科会诊进一步治疗.……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骨囊肿的疗效2234-2237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骨囊肿患者以玻璃酸钠为载体抽取自体BMSCs加入甲基强的松龙,在X线透视下,将2根骨穿针经皮分别自囊腔顶部和底部刺入骨囊肿内,抽去囊液,冲洗囊腔后注入复合物.其中14例注射1次,4例注射2次间隔2~3个月.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愈合良好,无复发及并发症.根据Neer和Chrigira的X线评价骨囊肿愈合标准进行评估,本组18例治疗10个月后均达到Ⅳ级,平均治疗2~3个月后大部分病例囊腔出现硬化骨,密度增高,透光区开始模糊;3~4个月后囊腔大部分消失,残留小而模糊囊腔;5~6个月后囊腔进一步缩小,少数囊腔已消失;8~9个月后囊腔骨皮质变厚,骨小梁及部分髓腔开始贯通,绝大多数囊腔基本消失;10个月后骨囊腔完全愈合,治愈率100%.18例骨囊腔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本方法治疗骨囊肿疗效确切、方法简单、不需手术、创伤最小、痛苦最轻、无并发症、费用较低、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是目前安全有效、治愈率最高、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的一种最新型治疗方法.

异丙酚在恩丹西酮疗效差的患者中的应用2237-

摘要:  恩丹西酮是近年来术后抗呕吐领域发现的一种新型有效药物,但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对这些患者采用小剂量的异丙酚治疗,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PGP9.5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2238-2239

摘要:目的:探讨蛋白基因产物PGP9.5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GP9.5在正常组织、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PGP9.5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蛋白表达含量.结果:在98例组织中,从正常肠黏膜、腺瘤到进展期结直肠癌,PGP9.5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PGP9.5呈阴性表达;在结直肠腺瘤及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癌细胞浆和细胞质中,间质细胞中弱表达.在结直肠腺瘤及癌中PGP9.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82.4%.PGP9.5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PGP9.5在结直肠癌进展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一个独立预后指标.常规检测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对结直肠癌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登革热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IL-10的检测分析2240-2241

摘要:目的:观察登革热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其在登革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2例健康人和18例登革热患者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并计算CD4+/CD8+比值,ELISA法检测血清IL-10水平,同时作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正常健康人和治疗后相比,登革热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10显著增高(P<0.01),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患者以上指标均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结论:CD4+、CD8+T细胞在登革热病毒感染后异常激活,CD4+/CD8+比值明显降低,IL-10分泌增高,可能在登革热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2242-2243

摘要:目的:从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中筛选鉴别出高危人群.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门诊、住院及体检40岁以上人群609例,其中高血压组195例,非高血压危险组177例,脑卒中组34例,对照组203例,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CVHI),CVHI积分低于75分者为高危人群.结果:脑卒中组、高血压组、非高血压危险组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和临界压明显增高,高血压组多项指标变化与脑卒中组无统计学差异,脑卒中组、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危险组CVHI异常率分别为100%、41.02%、31.04%,明显高于对照组(12.32%).结论: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特别是高血压组,卒中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CVHI检测能够筛检出卒中高危人群,在脑卒中临床预防及药物防治效果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危险因素的关系2244-2245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2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20例非脑梗死患者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血脂、血糖检查.结果:脑梗死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检出率(38.4%)与对照组(1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依次为大脑中动脉(70.8%)、大脑前动脉(31.3%)、椎基底动脉(18.8%)、颈内动脉末端(10.4%).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家族史的脑梗死患者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其OR值分别为2.56、3.46、4.12、5.20(均P<0.05).脑梗死组高密度脂蛋白[(1.09±0.32)mmol/L]比对照组[(1.33±0.40)mmol/L]低(P<0.05).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家族史,保护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夜间心律失常的观察2246-2247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呼吸机在治疗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中的特点.方法: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老年与非老年OSAS患者分别为38例和44例,分别有17例和20例进行了nCPAP呼吸机治疗.结果:经nCPAP呼吸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缺氧时间有明显好转;老年组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显著减少(P<0.01),最快心率也显著降低(P<0.01),最慢心率升高(P<0.05);非老年组OSAS患者的平均治疗压力高于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耐受性均良好.结论:nCPAP呼吸机在有效治疗OSAS的同时,能有效地减少呼吸紊乱相关性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对呼吸机有良好的耐受性.

抗结核并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性结核性胸膜炎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2248-2249

摘要:目的:评价抗结核并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病程在1年以上复治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3组,化疗组(A组)20例,采用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链霉素(SM)方案治疗;低剂量左氧氟沙星+化疗组(B组)20例,采用INH、RFP、PZA、SM加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每天100 mL(0.3 g)静脉点滴,疗程1个月;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化疗组(C组)20例,采用INH、RFP、PZA、SM加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每天100 mL(0.5 g)静脉点滴,疗程1个月.3组患者治疗后均观察胸水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显效8例(40%),好转3例(15%);B组,显效10例(50%),好转5例(25%);C组,显效15例(75%),好转4例(20%),3组疗效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并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含500 mg剂量左氧氟沙星的可乐必妥注射液每日1次给药的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好、副作用少,组合方案经济、合理,值得推广应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波动特点2250-2251

摘要:目的: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餐后血糖波动特点.方法:CGMS对15例GDM孕妇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取进餐时血糖,餐后30、60、90、120、150、180 min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5例GDM孕妇血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其中早餐后血糖上升较午餐及晚餐明显.餐后2 h血糖≥7.2 mmol/L者占47%(7例),餐后2 h血糖≥11.1 mmol/L者占7%(1例),餐后2、3 h血糖≤3.9 mmol/L者占27%(4例).血糖在餐后30~150 min维持高峰状态,餐后150 min开始下降,进餐前血糖为最低时段,至进餐时达到最低水平,三餐进餐时血糖为最低时段(5.15±0.07)mmol/L.本组GDM患者餐后3 h内平均血糖值为(5.96±1.63)mmol/L,餐后血糖峰、谷值分别为(9.58±1.38)、(3.36±0.47)mmol/L.结论:CGMS系统有助于动态观察GDM患者餐后血糖水平.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2252-2253

摘要: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正常对照者和39例AL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2R水平.结果:AL患者治疗前IL-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外周血白细胞、骨髓幼稚细胞百分数无直线相关关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后IL-2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血清IL-2R的测定在AL的治疗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