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Oil & Gas Geology

  • 11-4820/TE 国内刊号
  • 0253-9985 国际刊号
  • 2.4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EI 工程索引(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报道、油气地质、方法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油气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成藏系统157-164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泾地区中生界油藏具有致密低渗透、丰度低、储量大的特点,已钻遇的多口高产井显示出中生界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已成为中石化能源接替区之一。通过烃源岩、储层物性、圈闭特征、成岩作用及泥岩欠压实特征分析,认为构造作用造成了成岩作用路径及过剩压力发生变化,进而使储层类型多样,最终导致了中生界成藏机理具有明显差异。将中生界延长组一延安组油藏成藏动力学机制划分为3种类型:自源高压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自源“低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和远源常压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自源高压封闭油薇勘探重点为高效储层;自源“低压”半封闭油藏勘探重点为碎屑岩古风化壳;而远源常压开放油藏勘探重点则为与古地貌有关的差异压实背斜。

准噶尔盆地莫北油气藏主控因素再认识165-174

摘要:针对制约莫北油气藏油气锗量扩展主控因素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发现早期勘探中没有认识到低孔渗、强敏感性储层特点,未采取有效的油气层保护措施,低孔渗和高粘土矿物含量导致测井评价不准确,是漏失油气层的主要原因。在消除影响油气层测井评价的岩性、物性等因素后,建立了能够正确评价油气层的图版,新发现26井36层漏失油气层;提出燕山期弧形断裂对『朱罗系三工河组二段砂泥互昙中的油气起侧向封堵作用;前期采集的大面元地震资料不能满足较小断层的识别和精细刻画,采用新采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储层预测、等时格架下的变速成图等技术,搞清了砂体和弧形断裂分布,从测井重新评价发现的漏失油气层出发,指出在油气运聚方向上的弧形断裂和有利沉积微相带耦合形成油气聚集有利区,通过老井重新试油和新钻井实现储量扩展。勘探证实该方法可行、成效明显,使莫北油气藏储量扩展了近3倍。该方法对类似地区的精细勘探和油气储量扩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区三叠系低熟油特征及成藏模式175-181

摘要:应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东濮凹陷北部文明寨地区三叠系原油、油砂抽提物及濮卫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进行了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质谱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文明寨地区三叠系原油与含油砂岩抽提物的饱和烃含量在39.44%~51.Ol%,族组分碳同位素分布在-28.92%。~-26.54%。(PDB),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组分之间的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小;Pr/Ph值小于0.5,具有明显的植炕优势;甾烷C:920R/(20R+20S)值为0.29~0.34,c29αββ/(ααα+αββ)值为0.25~0.34,甾烷系列中C27含量略占优势,重排甾炕含量极低;y-蜡垸含量较高,y-蜡烷/C30藿烷值在0.70~0.8l,反映了高盐度水体沉积环境下形成的低熟油特征。油源对比分析认为,文明寨地区三叠系低熟油的烃源灶为具有盐岩沉积建造的濮卫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一四段泥岩,其成藏模式为新生古储型油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182-191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裂隙作用等,成岩自生矿物以绿泥石、自生石英、方解石为主。根据油气包裹体寄主成岩矿物的形成时间序列,识别出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和长石等矿物溶蚀孔隙、早期裂隙中,被石英和长石后期次生加大边包裹起来。第二期油气包裹体分布在石英晚期裂隙和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中,晚期裂隙切割了早期裂隙或石英加大边,并切穿了颗粒边界。通过对与烃类共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均一化温度测试,得到两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早期主要在90~105"C,晚期主要在105~120~C。两期均一温度分布连续,主要集中在90~120°C范围内。结合流体包裹体含盐量、密度分析,认为研究区延长组油气主要为连续一期成藏。对比研究区埋藏史、地热史分析及延长组储层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结果得出,研究区丰罢的油气成藏期发毕在距今100~120Ma.即早白垩世晚期。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192-198

摘要:南堡凹陷断裂发育,但断裂与本区丰富的油气有何关系还不明确。通过对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统计来研究断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圈闭条件、储层条件和油气运移条件,来研究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分析认,南堡凹陷内部的断裂以NEE向或者近NE向断裂h主,在剖面上形成了“坡坪式”、“铲式”、“多米诺式”等多种构造样式。南堡凹陷内部的断裂可划分为3个级次:一、二级断裂发育于古近纪,一级控凹断裂发育时间最早、持续时间长、活动强度大.二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发育时间稍晚;三级断裂多新近纪以来发育的次级断裂,断裂发育时间晚,活动强度小。在不同级次断裂的控制下,本区形成了其特殊的石油地质条件。本区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在3个方面,即断裂的发育有利于各类圈闭的形成;断裂引起的裂缝扩大了油气的储集空间;断裂封闭性的差异使得深部油气运侈至浅部聚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储层识别与预测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素199-206

摘要:利用岩心物性及岩心照片对比分析研究区两类锗层的储集性能和储集空间特征,并通过储层纵横向分布及油气水赋存状态研究寻找优质储集体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发现,受沉积相带和断裂活动显著控制的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储层呈现明显的层位性和分段性;而以不整合岩溶和断裂活动为主控因素的下奥陶纥岩溶风化壳储昙集中发育于不整合面下40~200m深度范围内,分层性明显。综合对比两类优质储层发现,两类储层发育的关键作用不同,但储层总体呈现“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分布特征,锫集性能相当:连一步分析认为,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是在沉积一改造双控作用下发育的。塔中西部平台区和塔中I号带内带的岩溶坎高地与岩溶上斜坡,具有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条件,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勘探可继续向西、向内拓展.

云南曲靖盆地浅层气藏地震储层预测及勘探前景分析207-213

摘要:云南曲靖盆地茨营组气藏埋深300~450m,属超浅埋深岩性气藏。主力储层屠高孔中渗储层,为三角洲平啄相河道边滩沉积的中细砂岩,横向变化极快。因前期尚未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系到,导致勘探开发成功率低。通过储层物性及波阻抗特征分析、地震模型正演与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建立了“丘型或透镜状、低频强波谷振幅、低阻抗”有利储层预测模式。利用地震相及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手段,预测出有利沉积相带分布,有效排除了泥岩及煤层陷阱。通过AVO特征兮析,直用多子波分解技术,建立了“Ⅲ类AVO、低频强/高频弱”含气储层识别模式,预测了含气储层分布。综合储层预测与含气性预测成果,对岩性圈闭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多个有利岩性圈闭,预测结果被实钻验证,勘探成功率明显提高。云南新近系盆地分布广、数量大,勘探潜力大,本次所形成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可望为该类气藏勒顿哥痔梧供借鉴、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214-221

摘要: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断裂复杂,沉积成因类型多,油藏类型认识不清。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研究区主要含油层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逐级控制,建立了盆地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研究表明,乌尔逊凹陷北部苏131、苏102断块油藏产油层段跨越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主要产油层段位干大磨拐河组一段三级层序底部,主要储层为低位域滑塌浊积岩储集体,而不是此前认为的南屯组二段三级层序顶部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通过对研究区主要产油层段的层序地层位置重新厘定与对储集体成因类型详细分析,提出了乌尔逊凹陷北部地区油藏类型应该为构造一岩性油气藏的新认识,并分析了砂层组的时空展布特征,为该油田深入开发与扩边提供了依据。

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期次划分——以济阳坳陷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为例222-228

摘要:针对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砂砾岩体期次划分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和地震资料约束下,基于测井曲线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的砂砾岩体描述方法。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认为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的沉积期次受米氏旋回的控制,偏心率404.0ka和地轴倾角53.6ka周期控制着四、五级层序的发育,是进行砂砾岩体期次划分与对比的基础。因此,依据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理论,在纵向上对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共识别出8~10个小的扇体期次。研究表明,应用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分析高频旋回,提高了沉积旋回研究的定量化水平。其中,设计的米氏旋回滤波曲线和选取的小波变换系数与高频旋回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有效地指导砂砾岩体期次的精细划分。

火烧山油田H3层裂缝发育特征与剩余油分布关系229-235

摘要:火烧山油藏是准噶尔盆地东部复杂的裂缝性油藏,裂缝分布规律和渗流机理复杂。油藏开发初期效果较差.受裂缝影响,注入水运动规律极难把握,给剩余油的认识带来较大困难。在分析该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和铲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裂缝的发育方向类型以及该区的成藏模式,得到了裂缝的分布规律;根据裂缝与砂岩基质的四种组合的水驱油模式,以及该区油井的含水上升规律,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导出了油箴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认为,火晓山油藏中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构造作用和岩性变化.其兮布为大裂缝发育区、徽细裂缝发育区和裂缝弱发育区;由于水窜的影响,大裂缝发育区内的基质还存留大量的剩余油;弱裂缝发育区中吸水能力差,水驱油效果差,也存留大量的剩余油。最后通过建立地质模型、运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手段,得到了H……3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现状.为后续的调整措弼提供了依据,

苏里格气田储层宏观非均质性——以苏53区块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为例236-244

摘要: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市苏里格庙地区,属于典型的岩性圈闭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的地质特征。以苏53区块为研究目标,从宏观上明确其总体低渗背景下的相对高渗储集砂体的分布规律,优选出天然气相对富集区。结合区域基本地质特征,在地层系统划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测井和试气等实际地质资料,对储层非均质性参数进行分析。同时借助三维地质建模的研究结果,结合微观分析数据,分别对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都十分严重,但纵向上的层问和层内非均质性要强于平面非均质性;石盒子组8上段砂体最发育,在沿河道方向砂体连续性较好,而在垂直河道方向上河道砂体更叠频繁,连续性较差,致使层间非均质性最严重。

自然电位测井在低阻油气层识别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吉拉克地区三叠系低阻油气层为例245-250

摘要:由于低阻油气层电阻率和水层电阻率接近,给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低阻油气层油水层、确定油水界面位置带来了困难。对低阻层和非低阻昙样品进行的完全含水电导率(Co)和溶液电导率(Cw)关系的宴验证实,在低阻昙由于粘土矿物附加导电作嗣是形成吉拉克地区三叠系第二油组低阻的主要啄因。研究表明,该类低电阻油层被钻穿后,祜土表面阴离子将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被吸附到粘土矿物表面的阳离子又会进一步牵制溶液中阴离子的迂移,使低阻油气层内出现离子滞留现象,形成电茼屏蔽。造成低阻油气层段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与非低阻层相比,负差异下降,通过建立一条非低阻状态下的拟自然电位曲线SPrt将其与SP曲线进行对比.根据叠合特征可识别低阻油气层。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在吉拉克地区应用效果明显,能较好地识别低电阻油气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综合报道
天然气将是未来全球发展最快的化石燃料250-250

摘要:据BP公司2011年初的首个前瞻性分析报告《BP2030能源展望》预测,未来20年,天然气将成为全球产量和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除欧洲外,世界其他地区天然气产量均保持增长,产量和消费量增长最大的是亚洲,其中中国消费量增长将占亚洲总量的56%;中东地区产量和消费量增长位居世界第二,该地区在全球消费中所占份额将从1990年的5%和2010年的12%,提高到2030年的17%。中东地区在全球产量的份额也将由2010年的15%增长至2030年的19%。尽管北美地区的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但增速仍不敌其他地区,在全球所占的份额将从2010年的26%降至2030年的19%。前苏联和非洲的产量增长强劲,可以满足出口需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中、新生界油气地质
辽东湾地区深层烃源岩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251-258

摘要:通过收集研究区深层烃源岩热解和有机碳等地化资料,利用地质门限理论为基础的生烃潜力法,对深层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聚集系数法预测其资源潜力。建立了3类烃源岩排烃模型,其中,I型源岩最早进入排烃门限进行排烃,排烃效率高于Ⅱ型和III型源岩。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早在沙河街组沉积末期开始排烃,主要以排油为主,累计排烃量为43.30×108t,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沙河街组二段烃源岩在东营组沉积时期开始排烃,累计排烃量为22.6×108t。深层烃源岩的总排烃量为65.90×108t,预测资源量为21.06×108t,其中石油预测资源量为17.12×108t。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深层烃源岩以生油为主。辽西凹陷和辽中凹陷为两个富烃凹陷,位于两个凹陷之间的辽西凸起,具有双凹供烃之利,是油气戎藏的有利区。

辽河盆地中央凸起南部海外河地区构造演化特征259-264

摘要:根据走滑作用的强弱,将盆地内沉积为后走滑层序、同走滑昙序和前走滑层序。后走滑层序受走滑活动影响可以忽略,按照一般的平衡方法进行恢复;同走滑层序和前走滑程序可根据断层两侧厚度趋势分别给予补偿,使断层两侧断距经补偿恢复协调后按一般的平衡方法进行恢复:通过海外河地区走滑盆地定量平衡恢复,获得了该地区中一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的直观认识。从中生代开始伸展裂陷,新生代进一步张裂并发畏成为大型的裂谷型盆地。沙河街组一段、二段沉积时期开始逐渐遭到NE向右行走滑改造,东营组沉积后盆地再次遭受鞍为强烈的剥蚀,基本结束了盆地的坤展裂陷历史。最后综合海外河地区石油地质特征,探讨了海外河地区油气成藏摸式及下一步重点勘探研究方向,

缅甸D区块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265-272

摘要:缅甸D区块位于伊洛瓦底盆地中西部,主要勘探层系始新统发育东、西两大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以三角洲平原一前三角洲亚相以及浅海相为主,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始新世的统一沉降期、渐新世一中新世的差异沉降期和上新世以后的逆冲推覆期3个阶段,形成了南北走向、东西分带的“四隆二凹一斜坡”的构造格局。烃源岩以塔本组的灰色泥岩和煤系泥岩以及朗欣组的暗色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具有非常好的生烃能力。蓬当组、塔本组和提林组3套储一盖组合保证了区域油气的有效聚集和保存。圈闭类型有断昙控制的背斜圈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两种。烃源岩热演化研究表明,区域生烃时间、运移方向、储盖组合、圈闭形成等戍藏条件配置关系合理,D区块油气有利富集区主要集中在3个构造带上,分别是Patolon背斜带、Mahudaung背斜带和Thingadon复向斜带:

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273-279

摘要:断裂是渤海海域油气成簌的主控因素之一.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十句造编蛋戎果,对渤海海域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渤海海域主萼发育伸畏断裂和走滑断裂,局部地区发育反转断裂。在平面上主要呈NE,NW和近EW向展布,其中NE向断裂多禺干部声走滑断裂带的组成部铲,在剖面上表现生芘状构造特怔一NW向断裂主要与张家口一蓬莱走滑断裂带有关,并与NE向断裂发生了相互剪切作啊,共同均成了带海地区新构造芏足的共轭剪切破裂系统、,近EW向断裂可分为两类:大型近EW向断裂带多构成南部地区凸起和凹陷的分器断裂,经历了早期,中曩和晚鬟乇滑怍用的叠加,在剖面上多表现为铲式主干正断层和浅层走滑分支断层扫组分的舣芘状特征:戈层索集哎育的小型近EW向断裂多是受郯炉断裂带走滑作用影响而形成的派生断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储量与经济评价
高成熟探区圈闭经济评价系统及其应用280-286

摘要:为了提高高城熟探区圈闭经济评价的水平,服务于油田的勘探决策,建立了高成熟探区圈闭经济评价系统。系统主要功能有:①根据建立典型油气圈闭参数数据库,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非线性“类比”,确定圈闭的油藏类型、勘探开发和生产模式,模拟油气藏勘探开发全过程,开展圈闭定量经济评价,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缺陷;②采用蒙特卡罗仿真估算,开展圈闭经济评价敏感因素和不确定性分析,实现圈闭勘探风险的量化研究;③应用最优化线性理论,完成圈闭勘探投资效益与勘探风险的优化分析,解决了过去圈闭经济评价中缺少风险分析和投资组合一体化评价的问题。该系统尸.终在胖利油田廊用.胖利油田年铀而探#30余口成妫搴在40%以P祷婴电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