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Oil & Gas Geology

  • 11-4820/TE 国内刊号
  • 0253-9985 国际刊号
  • 2.4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EI 工程索引(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报道、油气地质、方法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专家论坛
中国石油地质学的创新之路1-11

摘要:建国以来,经过几代石油人的艰苦探索与努力,中国已建设成为一个石油生产大国。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提出石油地质的新问题。通过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断丰富了中国的石油地质新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涉及:1)陆相油气的形成与富聚规律;2)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成矿规律;3)低-特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4)古潜山油气藏;5)煤成烃的研究与实践;6)海相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突破;和7)前陆盆地逆掩推覆带油气勘探的新进展。在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的形势下,中国石油地球科学工作者将作出新努力,在陆地和海洋勘探开发更多的新油气田,特别是大油气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和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油气地质与成藏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中氮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12-17

摘要:通过统计分析塔里木盆地103个天然气样品,发现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主要存在两种成因类型,即油型气和煤成气,且氮气含量在油型气中明显高于煤成气。在台盆区产自古生界地层的塔中、东河塘、哈得和中生界的轮南地区为异常高氮气天然气,氮气含量大于20%;新生界地层与塔西南和库车坳陷的中生界地层产出的天然气氮气含量最低(〈5%),主要为煤成气;塔北地区,天然气氮气含量变化较大,低含量氮气主要为煤成气,而高氮气含量天然气为油型气,在高氮气含量的油型气中,不同热演化阶段氮气来源不同,其含量也不相同。雅克拉天然气高氮气含量可能是来源于高演化形成的氮气与少量深部气体的混合。

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特征分析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18-24

摘要:对柴达木盆地19个油气田典型油气藏的详细解剖,油气藏具有6个特点:①油气层厚度薄,油气藏面积总体偏小;(参油气藏油层物性相对较差;③古近系、新近系原油成熟度总体偏低;④油气藏类型丰富,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型4大类油气藏均有发育;⑤以断层类油气藏为主,油气藏受断层的控制作用明显;⑥油气藏晚期破坏比较严重。在对油气藏特点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①柴达木盆地油气田分散,大油田少;②近源古构造最富集油气;③在继续加强构造油气藏勘探的同时,应注意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④深入研究断层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塔中地区志留系砂岩中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对比研究及油源分析25-34

摘要: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6个志留系沥青砂岩样品中的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做了分离并分别进行了色-质分析。色-质分析表明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前者表现为前峰型轻质烃特点,主峰碳较小(为nC16或nC30),无奇碳优势,多伴有生物降解现象;而后者多表现出双峰分布特征,主峰碳数较大(为nC25或nC29),有一定奇碳优势。在生物标志物上,孔隙游离烃三环萜烷和孕甾烷含量都较高,C27,C28和C29甾烷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而包裹体烃的三环萜烷和孕甾烷含量都较低,C27,C28和C29甾烷呈斜线上升型分布。油源对比表明,沥青砂岩包裹体中捕获的烃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有关,而孔隙游离烃则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有关。

苏北-南黄海南部叠合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油气勘探潜力35-42

摘要:从板块作用机制入手,基于构造应力场、构造形迹和沉积建造等综合分析,把晚三叠世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以来苏北-南黄海南部叠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1)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古特提斯洋关闭机制下的前陆盆地发育阶段;2)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佐奈歧板块斜向俯冲机制下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发育阶段;3)晚白垩世-古近纪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下的伸展盆地发育阶段,包括晚白垩世坳陷盆地发育阶段和古近纪断陷盆地发育阶段;4)新近纪喜马拉雅造山作用机制下的坳陷盆地发育阶段。关于古近纪箕状断陷(群)的发育过程,强调了NWW向基底断裂左行走滑拉分和NE向逆冲推覆体系分别对盆地形成和箕状断陷发育的控制作用,从建造-改造-保存的角度指出了海相油气系统赋存的有利地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综合报道
2006年全球石油储量变化42-42

摘要:美国《油气杂志》全球石油储量年度调查显示,2006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比去年略有增长。全球剩余石油储量仍然大于估算的累积石油产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油气地质与成藏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异常流体压力的主要形成机制43-50

摘要: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异常压力发育。立足川西地区现今储层内实测地层压力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了欠压实作用、生烃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在异常压力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上三叠统的沉积作用和岩性组合有助于形成欠压实作用。来自综合压实曲线的证据表明,上三叠统内欠压实作用仍然存在,并自侏罗纪末开始引起了较大幅度的异常压力。因须家河组渗透性较差,生烃作用特别是天然气的大量生成极有可能导致地层压力的快速增长,但具体幅度取决于欠压实增压的持续时间和流体体系的封闭程度等因素。在构造应力充分释放区,构造挤压作用难以引起流体增压;而在应力缓慢释放区,处于较为封闭体系内的流体承担着大部分上覆负荷,构造挤压引起的流体增压所起的贡献占流体异常压力实测值的80%~lOO%。构造挤压增压的影响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间。

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地震相研究51-58

摘要:研究认为,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可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根据地震反射参数,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在Abu Gabra组的地震反射剖面上识别出杂乱相、平行亚平行席状相、前积楔状相、前积(楔状)充填相、上超充填相。根据连续性和振幅等辅助参数可以将上述地震相进行细分,共计有主要地震相9种,分别为强振幅-好连续平行席状相,中、强振幅-中、好连续-平行-席状相,中振幅-中、差连续-亚平行席状相,中振幅-中、好连续-亚平行席状相,中、强振幅-中连续-楔状-充填相,中振幅-中、差连续-楔状-充填相,中振幅-中、差连续-上超-充填相,中振幅-中等连续-前积-楔状相,中振幅-差连续-杂乱相。这些地震相在平面上分布部位明确,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和差异性。地震相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凹陷结构及构造演化有良好的对应性。

河流相沉积中的准层序——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59-68

摘要:在详细分析了曲流河、辫状河沉积动力学特点的基础上,在四川中部须家河组河流相沉积中初步建立了3种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模式。其中,在曲流河沉积中发育2种准层序模式,其一为粒级向上变细准层序,表现为与河道水体逐渐向上变浅相对应的水下河道(滞留沉积)-边滩-水面之上的天然堤、泛滥平原的相序组合;其二为粒级向上变粗的泛滥平原、决口扇交替沉积相序组合的准层序。辫状河准层序大多表现为粒级向上变细、与河道水体向上变浅相对应的水面之下河道(滞留沉积)-心滩-水面之上的漫滩沉积相序组合的准层序,而粒级向上变粗的准层序不发育。河流相准层序界面是河道砂体底部的冲刷侵蚀面,也是与湖(海)盆准层序边界湖泛面或者海泛面在陆上所相对应的界面,但河流相准层序界面更与海相沉积中海侵滞留沉积物而非暗色泥岩的准层序界面特征相近似。在粒级向上变粗的泛滥平原-决口扇或决口河道沉积中,准层序界面为暴露过泥岩与上部洪水期的暗色泥岩间的界面。在建立了河流相准层序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四川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河流相沉积地层,进行了准层序在垂向相序叠加样式与时空演化关系的分析,并探讨了河流相准层序中非均质性特征。

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层序地层界面类型及测井识别方法69-76

摘要:通过对露头、岩心资料的详细分析,在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三级层序内部识别出了5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即三级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界面、准层序界面、岩层组界面和岩层界面。以常规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层序界面响应特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各级层序地层界面的测井资料识别标准和方法,包括常规测井曲线识别模式、长窗长处理倾角资料识别模式、倾角测井原始电导率曲线识别模式和精细倾角处理资料识别模式等。应用上述各类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的模式和方法,对全区各井进行了多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对比,识别出了5级界面,划分出1个三级层序、1个准层序组、2个准层序(砂层组)、12个岩层组(小层)和50个岩层(单砂体),建立了东河砂岩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油气开发地质
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储集层测井曲线变化特征——以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1^2小层为例77-82

摘要: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1^2小层油藏经历了近42年的高效注水开发,造成对反映和记录地下储层真实性变化特征的测井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对子井原理,采用了新、老井叠合对比法和岩心刻度测井方法。通过研究认为,沙二1^2小层油藏经历较长时间的开采后,电阻率测井曲线变化有随注入水的注入呈持续下降和先降后升两种类型,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呈现一直增大的趋势,自然电位曲线随着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出现基线漂移、幅度差变小,微电极测井曲线幅度和幅度差相对变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综合报道
刘兴材同志逝世82-82

摘要: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胜利石油管理局副局长、著名石油勘探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兴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月7日逝世,享年76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油气开发地质
苏丹Muglad盆地福北构造-水动力油藏特征和开发经验83-87

摘要:福拉凹陷位于苏丹共和国Muglad盆地的东北部,福北油藏位于福拉凹陷中部转换带南部,是一个构造-水动力稠油油藏。该油藏具有埋藏较浅、储集层胶结疏松、高孔隙、高渗透以及底水活跃等特点。依据油藏特点应用“排砂冷采”技术进行开发,并采用与之相配套的完井工艺,包括大口径套管、长沉砂口袋完井和射孔时保护厚油层中的泥岩夹层等,使单井日产量平均超过100m^3。在出砂严重井采用“有限排砂”开采技术,降低了作业周期和费用,有效地提高了开发效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综合报道
2006年全球石油产量87-87

摘要:美国《油气杂志》全球石油产量年度调查显示,2006年全球累积原油产量超过1万亿桶(119×10^12L)。而Degolyer和Macnaughton计算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累积原油产量为9865亿桶(118×10^12L)。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油气开发地质
新场蓬莱镇异常高压气藏气体单相渗流实验特征88-91

摘要:从气藏的常规岩心实验出发,结合气藏压敏性特征,引出了由于气藏压敏特征而产生的“滑脱”现象和“启动压力”特征。通过对四川蓬莱镇浅层异常高压致密气藏岩样单相渗流数据的分析,探讨其出现既有“滑脱”现象又有“启动压力”特征这种复杂渗流特征的原因,认为这种渗流特征主要是由于压敏特征,而很可能不是传统的滑脱机制或低速非达西机制所致。实验结果显示,新场蓬莱镇组气层压敏特征明显,拟合系数α的范围为0.3~1.9,渗透率降低幅度约为10%~8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勘探开发技术
麻黄山西区块二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与圈闭评价92-99

摘要:应用二维地震资料,采用正反雷克子波对工区内14口井的侏罗系直罗组底(T4)等3个标志层进行了精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及构造解释,明确了研究区断裂及构造特征。西部断裂带逆断层发育,4条主断层由北向南延伸,中部被2条近东西向的调节断层剪切,主要圈闭类型为断背斜、断鼻、断块圈闭;东部地层平缓,断裂不发育,主要发育低幅度背斜圈闭。针对复杂地表条件,通过精细速度场的分析和建立,提高了T4,T5,T6构造图的精度,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的勘探部署意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综合报道
2007年第2期《成藏动力学》专题主要目录预告99-99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勘探开发技术
断裂系统解释与储层预测中的三维相干技术100-105

摘要:三维相干技术是根据三维地震数据体中相邻地震道之间地震信号的相似性来判断地层、岩性的横向非均匀性,它具有下列特点:1)从工区构造体系特征出发,自动检测断裂系统,避免了常规构造解释对解释人员经验的依赖性,使得解释结果更客观、真实;2)相干道数、时窗大小以及时延参数的选择对三维相干技术的处理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应用三维相干技术不仅可以自动检测断裂系统,而且可以描述储层的横向非均匀性,确定特殊地质异常体的边界,如:岩溶地貌特征、河道砂、砂坝等;4)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的特点,提高了解释效率,缩短了勘探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