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Oil & Gas Geology

  • 11-4820/TE 国内刊号
  • 0253-9985 国际刊号
  • 2.4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EI 工程索引(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综合报道、油气地质、方法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综合报道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建议书(二○○五年四月十九日,江苏无锡)391-392

摘要:2005年4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油田、有关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292名有机地球化学工作者聚会于江苏无锡,参加了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325篇,宣读论文158篇,评选出中青年优秀论文22篇,还举办了3个学术沙龙。会议成果丰富多彩,学术气氛活跃,我国有机地球化学学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与会代表形成以下共识。

天然气来源的多种途径及其意义393-401

摘要:天然气和石油的形成相比具有多种地质来源性,表现在成因类型的多样性、成气机制的多样性和成气母质赋存状态的多样性.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有机来源和无机来源、单一来源和复合来源以及单一来源有机质成气演化过程的多阶段性和连续性.而成气机制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在天然气形成的不同阶段,由于气源岩母质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不同的成气机制(如生物化学、脱羧、缩聚、热解、裂解、力化学,以及催化和加氢等多种化学反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成气母质赋存状态的多样性中,除生物可利用物质的水溶有机质,CO2及早期形成的有机质外,分散和聚集型不溶和可溶有机质均是成气母质的主要赋存状态.在叠合盆地中,分散型可溶有机质沥青伴随盆地的再次沉降,由于其具有更好的催化条件,使石油裂解的活化能降低,更利于干酪根裂解形成气态烃.

“全国第四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401-401

摘要:8月10日至13日,“全国第四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大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承办。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科院、各院校及澳大利亚从事与层序地层学研究有关的沉积储层、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和测井等专业的勘探和开发工作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成藏过程402-410

摘要:根据盆地充填和构造变形特征,可将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划分为早衰型、改造型和叠加型.早衰型、改造型和叠加型前陆盆地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前陆盆地烃源岩、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的差异性,而晚期前陆发育对西部改造型和叠加型前陆盆地烃源岩的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正是由于中国中西部不同类型前陆盆地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成藏过程.燕山晚期是早衰型前陆盆地(如川西前陆盆地)最主要的成藏期,喜山晚期主要表现为天然气藏的调整、定型;喜山晚期是改造型前陆盆地(如柴北缘前陆冲断带)最主要的油气成藏期;而叠加型前陆盆地(如准南前陆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但喜山晚期的油气成藏最为重要.

海相地层无机参数与烃源岩发育环境的相关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411-421

摘要:运用无机与有机参数组合对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烃源岩发育环境的研究表明,有机碳含量大于0.2%层段其V/(V+Ni)>0.5,Zr/Rb<2,Rb/K>30×104,古盐度大于122,Zn,Mo,Ba等富集,δ18O,δ13C碳酸盐正向偏移,指示低能、缺氧环境,具良好的有机质保存条件,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和有机质埋藏量,其δ13C有机质<-28‰,有机质类型好(Ⅰ -Ⅱ型),生烃潜力高,可视为潜在有效烃源岩;有机质碳含量大于等于0.2%层段的有机、无机地化特征均反映高能、氧化环境,有机质保存条件差,埋藏量低,δ13C有机质值为-28‰~-24‰,多属Ⅱ - Ⅲ型母质,生烃潜力差,属非有效烃源岩.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对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具良好的表征意义,可作为烃源岩发育环境的判识指标,结合必要的有机参数可以进一步识别有效烃源岩.

结晶基底油气勘探的重要性421-421

摘要:在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提交了结晶基底成藏机理探析、烃类靶区及作为21世纪潜在烃源的结晶基底及热力学与结晶基底关系研究等数篇论文.

中国近海主要含油气盆地烃源岩天然气生成特征422-426

摘要:采用天然气源岩定量评价技术,对中国近海海域主要含油气盆地各类烃源岩的天然气产出能力及成气规律作了探索与研究,获得的初步认识是:1)琼东南、珠江口和东海3个盆地所发育的煤系烃源岩有很高的天然气产率,天然气产出均出现了两个成气高峰,表现出成气窗很宽的特征;2)莺歌海盆地海相烃源岩有机质组成以陆源有机质为主,天然气生成也具产率高、成气窗宽的特征;3)渤海、东海、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湖相烃源岩除个别Ⅰ型泥岩有高的产气率之外,各湖盆广泛分布的Ⅱ1型泥岩只有较高的产气率,天然气大量产出仅出现一个成气高峰,表现为单峰型,其成气窗远窄于煤系与海相烃源岩.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场特征427-432

摘要:依据酸解烃甲烷、重烃和ΔC的均值、变异系数,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地球化学场划分为高、中、低背景场以及高度非均匀场、非均匀场及均匀场.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场总体趋势是西部(鄂尔多斯、四川盆地以西)含油气盆地高于东部含油气盆地,东北含油气盆地低于中部含油气盆地,而高于南方含油气盆地.其主要原因除与油气地质条件相关外,还取决于近地表沉积物的性质,以及地理、地貌的景观条件.在全国化探概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已知油气藏化探异常的综合特征,在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选择局部综合异常强度大、多种指标相互配置好的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南部的长岒断陷、西部斜坡及西南隆起钱家店断陷;周口盆地谭庄 - 沈丘凹陷;松潘 - 阿坝地区的辖曼 - 曼日玛 - 阿万仓异常区及下扬子地区的无为 - 和县及望江异常区为油气勘探的远景地区.并在7个盆地(或地区)化探普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25个有利的含油气区带.

复杂油气藏油气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以胜坨油田为例433-439

摘要:东营凹陷胜坨油田原油划分为4个组群.组群1是由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成熟油,主要分布于宁海、坨一区西部;组群2是由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提供的成熟油,主要分布于坨二、三区及一区东部,是胜坨地区的主要原油组群;组群3为混源油,油源是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四段上亚段两套成熟烃源岩所提供,分布局限;组群4为低熟油,是由民丰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高伽马蜡烷烃源岩在低成熟阶段提供的烃类,仅分布于胜北断层北侧.利津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烃源岩形成的油气沿坨94断层向上运移,分别从东、西两个充注点在坨一区西部和宁海地区聚集成藏;利津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形成的油气沿坨94断层向上运移,在坨一区东部聚集成藏.坨二、三区8砂组都源自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具有两次油气充注过程.早期成藏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末期,民丰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早期生成的油气主要在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8砂组以下(包含8砂组)储层成藏;晚期成藏发生在明化镇时期,民丰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晚期形成的油气主要在8砂组以上(包含8砂组)沙河街组二段-东营组储层成藏.早期油气运移的充注点位于胜北断层,晚期油气运移的充注点位于南北向断层北部.

考虑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排烃模型440-443

摘要:烃源岩组构参数中的源岩厚度对排烃效率的影响较大,利用烃源岩连续厚度和最大有效排烃厚度的相对关系可将源岩分为完全排烃和不完全排烃两种类型.异常压力的发育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了幕式排烃的空间分布.结合异常压力与烃源岩组构的分布情况将有效烃源岩排烃地质模型划分为:完全排烃模型、不完全排烃模型和幕式排烃模型.将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概念引入到生、排烃数值模拟过程中,利用韵律层的概念,推导出这3种排烃地质模型的数学模型.经牛38井一段烃源岩的计算检验,结果表明新模型提高了计算精度.

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在油相中溶解度的预测模型444-449

摘要:以甲烷、二氧化碳、氮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实验为基础,观察3种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特征和规律,并从理论上探讨了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机理,提出以下观点:1) 原油中的烃类物质在气体溶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对气体溶解度的贡献很小;2) 气体分子可与烃类物质分子形成加合物分子,这个过程可看成是一个表观化学反应,其反应程度可以用一个平衡常数K来描述;3) 先期形成的气体 - 烃加合物分子对后续的气体还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这种再溶解能力可以用一个二次作用系数α来描述;4)原油的性质用地面原油的密度、原油中烃的质量分数和烃的平均分子量来表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气体溶解的其他因素,推导出气体在原油中的摩尔溶解度理论方程和气油比的理论方程.经与实验数据对比,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塔北地区甲烷碳同位素特征与烃类运移方式450-454

摘要:不同的烃类运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甲烷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其中,以扩散型方式运移的烃类甲烷碳同位素具有随运移距离的增加而显示趋重的变化特征,例如塔北地区不同井中甲烷碳同位素由深层三叠系的 -46.98‰~ -55.98‰至浅层第四系为 -31.47‰~ -37.51‰.北海富提斯油田近地表沉积物甲烷碳同位素在油气田上方分布着较轻的甲烷碳同位素(δ13C1值为 -40‰),向,随着距离的增加甲烷碳同位素(δ13C1值为 -30‰)也呈明显趋重的变化分布.渗漏型方式运移的烃类甲烷碳同位素则不随运移距离而变化,如塔北地区阿克库木构造奥陶系烃源岩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 -34.85‰~ -34.98‰,地表化探甲烷碳同位素值稳定在 -34.62‰~ -36.56‰,与地下奥陶系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近似或等同,显示出地表甲烷碳同位素与地下甲烷碳同位素之间具有同源的关系.不同烃类的运移方式,甲烷碳同位素明显不同的规律性变化,主要是由于扩散型运移,甲烷中轻碳同位素分子因溶解而分馏,从而形成酸解烃甲烷碳同位素沿着地层剖面向上的趋重分馏,渗漏型运移由于天然气运移规模大、速度快,甲烷在水中的微量溶解难以改变大规模运移中的甲烷碳同位素特征.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天然气裂解类型455-460

摘要:和田河气田天然气来自寒武系高 - 过成熟烃源岩,气田大体上呈长条状东西向展布.和田河气田天然气组分具有随C1/C2增加C2/C3变小、碳同位素δ13C2 -δ13C3值变化较大、ln(C2/C3)值变化较小的特点.根据目前惯用的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二次裂解气判识标准,和田河气田的天然气应属于干酪根裂解气.和田河气田东、西部井区天然气干燥系数、甲烷碳同位素值及二氧化碳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伴随晚喜山期和田河圈闭的形成,干酪根裂解生成的天然气以水溶方式自东部高压区向西部低压区运移,由于甲烷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重烃、δ13CH4溶解度大于δ12CH4、CO2在天然气组分中溶解度最大,造成天然气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的分馏,使西部井区天然气具有干燥系数偏高、甲烷碳同位素值偏重、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偏高等特点.

准噶尔盆地中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461-466

摘要: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和3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为C17~C23,弱姥鲛烷优势(Pr/Ph为1.33~1.75).生标特征:三环萜烷含量丰富,伽马蜡烷含量高,孕甾烷、升孕甾烷含量较高,规则甾烷呈"上升型"分布,ααα20RC27相对含量高,β - 胡萝卜烷和γ - 胡萝卜烷含量高.碳同位素值偏轻(一般小于 - 29‰),生源构成可能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为主,母源形成环境为湖相还原环境.原油主要源自二叠系源岩.中部2区块和4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为C13和C19,明显姥鲛烷优势(Pr/Ph为5.62~7.24).生标特征:三环萜烷含量很低,伽马蜡烷含量较低或缺乏,孕甾烷、升孕甾烷含量低,C29甾烷含量很高,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不含β - 胡萝卜烷和γ - 胡萝卜烷.碳同位素偏重(一般大于 - 27‰),生源构成可能以高等植物为主,母源形成环境为氧化环境.原油主要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烃源灶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467-472

摘要:经实测数据与测井信息相关分析,建立了柴西地区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与电阻率和声波时差的相关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对柴西地区125口井进行了计算,获得了上﹑下干柴沟组4套烃源层的大量评价数据和用此数据编制的烃源灶平面分布图.综合考虑烃源岩分布面积﹑厚度和成熟度,柴西地区主力烃源灶为下干柴沟组,次要烃源灶为上干柴沟组.烃源灶的分布控制了柴西地区的油气聚集,已发现的油气藏大都紧邻或围绕主力烃源灶分布.根据这一规律,南乌斯东西两侧﹑油泉子西侧﹑红沟子构造带﹑大风山等地区可作为下步勘探的目标.

渤南洼陷深层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473-479

摘要:渤南洼陷深层烃源岩主要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暗色泥岩、砂泥岩及膏盐层,有机碳含量为0.9%~2.39%,干酪根为Ⅰ和Ⅱ1型;深部储集层以沙河街组四段砂砾岩、细砂岩及泥灰岩为主,孔隙度为1.18%~23.5%,渗透率为0.1×10 - 3~36.67×10 - 3 μm2;按照圈闭类型可将深层油气藏划分为岩性圈闭油气藏和复合圈闭油气藏,按烃源岩类型可将其分为古近系腐泥型烃源岩油气藏和中、古生界煤成气藏,按生储盖组合又可将其划分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和上生下储型油气藏.渤南洼陷深层油气成藏主要受充注期、流体动力系统及膏盐层控制.油气的晚期连续充注为深层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深层特有的超压流体动力系统为深部油气的运聚提供了动力.区域性分布的膏盐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1)区域性封盖作用;2)延缓了其下地层的成岩作用,改善了储集物性;3)有利超压流体系统的形成.因此,膏盐层的下部地层为深层勘探的有利区域.

东营凹陷南斜坡特高蜡油的成因480-486

摘要: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古1、新角1奥陶系古潜山原油具有特高含蜡特征(40%~60%),同区下第三系孔店组原油含蜡量也明显偏高(28.85%~31.7%).不同层系的原油烃类化学成分分析、油源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高蜡油成因不同于上覆第三系沙河街组,前者为深部油源,第三系孔店组为其重要烃源岩之一;后者主要源自正常油窗内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烃源岩沥青与原油中的蜡质烃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而增加,反映热成熟度是控制该区高蜡油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东营凹陷湖沼相成因的孔店组烃源岩含有相对较高的陆源高等植物,是导致该区高蜡油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综合分析认为,东营凹陷南斜坡高蜡油的形成主要与烃源岩相对较高的热成熟度及烃源岩含有丰富的可提供蜡质烃的成烃母质(主要指孔店组二段)有关,气侵与油气运移分馏效应的影响甚微.

潍北凹陷孔店组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分析487-493

摘要:潍北凹陷孔店组二段既有好、较好、较差烃源岩,也发育有机质富集层烃源岩(又称为优质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层烃源岩沉积环境为亚热带型湿热古气候条件下的滨浅湖相淡 - 微咸水沉积,古生物以被子、裸子植物孢粉组合为主,含有介形类及少量藻类化石,干酪根类型为Ⅲ,Ⅱ2及Ⅱ1型,岩性为碳质泥岩及深灰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大于4.5%,氯仿沥青"A"含量大于0.17%.依据原油的物理性质将潍北凹陷原油分为稠油、中密度油和低密度油,根据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又可将本区原油分为低熟油和成熟油.大部分低熟油样品具有高Pr/Ph比值,低伽马蜡烷/C30藿烷比值及高C29甾烷含量的特征.稠油及大部分中密度油属于低熟油,油源对比表明主要来源于孔店组二段有机质富集层烃源岩.部分中密度油及低密度油属于成熟油,其油源与低熟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