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 36-1298/R 国内刊号
  • 1674-1129 国际刊号
  • 1.4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是江西省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实验与检验医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实验研究、质量控制、检验与临床、调查报告、病理与检验、输血与检验、综述与讲座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述评
药品说明书中有关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干扰临床检验内容分析261-263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和美国在售的中枢神经类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方法下载中国和美国在售的中枢神经系统药品的说明书,检索该类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在美国已上市的处方药中,盐酸丁螺环酮、右旋安非他命、依佐加滨、美他沙酮、美索巴莫和氨己烯酸等六种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能够干扰临床检验,对检验结果的解释造成不利的影响。相比而言,我国上述药品的说明书则未提及其对检验干扰的内容。结论美国FDA药品说明书中均提供了药物对某些检验项目的干扰,是研究药物干扰检验良好的信息来源。建议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及药品监督部门规范及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的帮助。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论著
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比较264-266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方法选取江西省肿瘤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153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27例、结直肠癌37例、肺癌31例、子宫颈癌33例、乳腺癌25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HCY。结果⑴A1、B1、C1、D1、E1组之间血清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之间血清HCY显著高于C1组、D1组、E1组(P〈0.05),血清HCY在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2、B2、C2、D2、E2组之间血清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A3、B3、C3、D3、E3组之间血清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4、B4、C4组之间血清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HCY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别,原发性肝癌患者较易发生高HCY血症。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CXCL10的实验研究267-270

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对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MES13)表达趋化因子CXCL10 m RNA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SV40MES13随机分为空白组、刺激组、干预组,用不同浓度的IFN-γ(0U/ml-2000U/ml)刺激细胞不同时间(0h-48h)后,观察细胞表达CXCL10 m RNA的变化;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2ng/ml-20ng/ml)TPL对SV40MES13生存率的影响,选用细胞生存率大于90%的TPL用于后续实验,观察TPL对SV40MES13表达CXCL10 m RNA的影响;选用JAK/STA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AG490干预细胞,探讨IFN-γ是否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诱导CXCL10表达;收集以上细胞,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CXCL10 m RNA表达水平。结果 IFN-γ能诱导SV40MES13表达CXCL10 m RNA,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AG490具有抑制IFN-γ诱导的SV40MES13表达CXCL10 m RNA;TPL具有抑制IFN-γ诱导的SV40MES13表达CXCL10 m RNA的作用。结论 IFN-γ可能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诱导SV40MES13表达CXCL10 m RNA;TPL具有抑制IFN-γ诱导的SV40MES13表达CXCL10的作用。

血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271-273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7例AMI患者定义为病例组,其中发病至入院时间〈4h的患者为A组、发病至入院时间≥4h的患者为B组,将45例健康体检者定义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MyBP-C、心肌肌钙蛋白I(cTnI),其中cMyBP-C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cTnI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结果B组患者血清cMyBP-C、cTnI显著高于A组、对照组(P〈0.05);A组患者血清cMyBP-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间cTn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MyBP-C、cTnI鉴别诊断A组与对照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4、0.591(P〈0.05)。结论血清cMyBP-C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它在临床上可以用于AMI的早期诊断。

miRNA-374a在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274-276

摘要: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血清miRNA-374a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运用Target Scan靶基因预测分析软件等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NA-374a靶基因并进行分析;采用qRT-PCR方法检测miRNA-374a、MCP-1在狼疮肾炎患者血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CP-1为狼疮肾炎的靶基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iRNA-374a在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低表达(P〈0.05),MCP-1在狼疮肾炎患者血清高表达(P〈0.05);miRNA-374a、MCP-1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没有明显关系(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miRNA-374a在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中低表达,可能通过对其下游靶基因MCP-1的调控,在狼疮肾炎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2012年江西省儿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学特征分析277-278

摘要:目的了解2012年江西省儿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病原学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江西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儿44例结膜拭子标本,并运用PCR和RT-PCR方法对这44份结膜拭子标本同时进行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病毒24型变异株和腺病毒三种病毒检测。结果 2012年江西省儿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高峰在5-7月份;PCR和RT-PCR检测结果为腺病毒阳性31份。结论 2012年江西省儿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体主要为腺病毒。

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凝血、抗凝血及纤溶功能的研究279-282

摘要:目的探讨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抗凝血及纤溶功能。方法收集血防站诊治的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各5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和分析血浆凝血功能(PT、APTT、TT、Fg)、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及纤溶功能[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⑴慢血组凝血功能(PT、APTT、TT、Fg)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差异有显著性,纤溶产物D-D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而PLG无统计学差异;⑵晚血组PT、TT、Fg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差异无显著性,抗凝血功能(AT-Ⅲ、PC、PS)和纤溶功能(PLG、D-D)差异有显著性;⑶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组凝血功能、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均有显著性;2、慢血组与晚血组比较:PT、TT差异有显著性而APTT、Fg差异无显著性,AT-Ⅲ、PC差异有显著性而PS差异无显著性,D-D、PLG差异有显著性;3、慢血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凝血功能和抗凝血功能差异非常显著,纤溶功能PLG差异非常显著而D-D差异无显著性;4、晚血组和肝硬化组比较:凝血功能除TT差异无显著性外PT、APTT、Fg差异有显著性,抗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差异有显著性;5、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比较:TT、Fg差异无显著性而PT、APTT差异有显著性,抗凝血功能和D-D差异有显著性,PLG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紊乱,且凝血、抗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检测有助于监测慢血、晚血、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出凝血功能。

胆红素对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283-285

摘要: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清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的影响,并选择有效减低胆红素对HBV DNA测定干扰的方法。方法将不同浓度的HBV DNA标准品(S1-S4:3.0×10^7、3.0×10^6、3.0×10^5、3.0×10^4IU/ml)按相同比例分别添加到胆红素正常血清和高胆红素血清中,按不同浓度胆红素进行分组来考察不同浓度胆红素血症对HBV DNA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大小,然后再分别测定HBV DNA的结果,每个标本重复检测三次,同时观察扩增曲线是否存在差异。对影响测定的血清标本作10、100、1000倍稀释后,进行检测,并收集5例临床高胆红素的乙肝血清标本进行验证。结果血清胆红素浓度介于401-500μmol/L、501-600μmol/L、〉600μmol/L三个组,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高于胆红素正常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浓度浓度介于20.6-100μmol/L、101-200μmol/L、201-300μmol/L和301-400μmol/L四个组,与胆红素正常血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400μmol/L血清扩增时,扩增曲线先缓慢升高,其基线高于标准品,其阈值线处于拐点之下非S扩增区,之后升高呈现S型曲线;10、100、1000倍稀释后,扩增曲线平行且等间距,结果一致性较好。5例高胆红素血清有4例在定阈值线时,其阈值线处于拐点之下非S扩增区,定值偏高,结果高于稀释后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阈值线处于拐点处,其斜率低于标准品,结果低于稀释后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胆红素高于400μmol/L对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结果存在影响,通过稀释一般就可以降低胆红素因素干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价值286-287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20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组)、47例糖尿病未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M组)、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清NSE,并根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将120例DPN患者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51例)、重度组(34例)。结果⑴DPN组、DM组、对照组血清NS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血清NSE显著高于DM组、对照组(P〈0.05),DM组与对照组血清N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NS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NSE显著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中度组血清NSE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血清NSE与DPN密切相关,血清NSE既可以用于DPN的诊断,还可以用于DPN的病情评估。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PLT-F计数低值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288-290

摘要:目的探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LT-F通道在低值血小板测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3种方法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荧光核酸染色法(PLT-F)进行血小板计数,从精密度、低值血小板及红细胞碎片干扰评价,并与使用抗CD61抗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相比,荧光核酸染色法(PLT-F)的重复性最好,精确度较高;在红细胞碎片干扰实验中,PLT-F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高、低浓度组P〉0.05),PLT-O次之(高浓度组P〈0.01,低浓度组P〉0.05);低值血小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3种方法都得到良好的相关性,PLT-F法的准确性较高,尤其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结论临床常规标本可以使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PLT-I法检测,当标本血小板数目异常或溶血时,建议使用PLT-O法或PLT-F法复查,必要时采用镜检法或流式细胞术。

两种用于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291-293

摘要:目的通过对核酸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与荧光PCR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结果进行比较,为临床人乳头瘤病毒的诊断提供恰当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和荧光PCR技术对78例子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基因芯片分型检测总阳性率为91.03%(71/78),且均为高危型。单一感染52例,其中HPV16型阳性率为61.54%,HPV18阳性率为11.54%,其他类型感染阳性率26.92%。荧光PCR法检测总阳性率为93.59%(73/78),其中HPV16阳性检出率45.21%,HPV18阳性检出率9.59%。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97.4%。结论 HPV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和荧光PCR技术两者具有良好的符合性,两者都适用于临床检测,荧光PCR技术更适用与宫颈癌的大范围筛查。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双相障碍诊断价值研究294-297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双相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躁狂量表(YMRS)、功能评定表(GAF)和抑郁表(MADRS),对本院在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所收治的100例双相障碍者进行评定,其中双相障碍抑郁组50例,双相障碍躁狂组50例。另外还收集单纯抑郁组50例,健康体检组50例做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水平。结果⑴治疗后,单项抑郁组与正常组的BDN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后,双相障碍抑郁组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治疗后,双相障碍狂躁组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障碍躁狂和抑郁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关。

福州地区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主要活化相关指标正常参考范围的建立298-303

摘要:目的建立福州地区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选取福州地区0-18岁健康儿童593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新生儿组(0-28d)、婴儿组(-12个月)、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7岁)、学龄组(-12岁)和少青组(-18岁),采集外周血以美国BD公司生产的四色荧光抗体进行标记,以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B淋巴细胞亚群CD3-CD19^+、NK细胞CD3^-CD16^+CD56^+及淋巴细胞活化指标CD4^+CD38^+、CD4^+AntiHLA-DR^+、CD8^+CD38^+、CD8^+Anti-HLA-DR^+的百分率和绝对计数,以Multi SET软件获取数据并分析结果,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百分位数法,采用95%可信区间确定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除CD3^-CD16^+56^+绝对计数在各年龄组间无差异外,淋巴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活化指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CD3^+绝对计数、CD3^+CD4^+、CD4^+CD38^+百分率和绝对计数、CD4+/CD8+比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降低趋势。CD4^+Anti-HLA-DR^+的百分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新生儿组CD3^+、CD3^+CD4^+、CD4^+CD38^+、CD8^+CD38^+的百分率和绝对计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CD3^-CD19^+、CD8^+AntiHLA-DR^+的百分率和绝对计数明显低于其它年龄组。在不同性别之间CD3^+CD4^+和CD3^-CD19^+、CD4^+CD38^+、CD4^+Anti-HLA-DR^+和CD8^+CD38^+的百分率和绝对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女童明显低于男童。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参考值高于成人。结论健康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分布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别,由于这种差别细微,可以在同一种族同一区域建立统一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本研究成功建立福州地区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的正常参考范围。

外周血CD64、CD11b/CD18指数对急性胰腺炎并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304-307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CD64、CD11b/CD18指数及PCT水平对急性胰腺炎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158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症胰腺炎组(SAP组)60例,轻症胰腺炎组(MAP组)98例,并将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败血症组45例、局部感染组63例和单纯急性胰腺炎组6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4、CD11b/CD18指数,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并比较各指标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早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评价它们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SAP组CD64、CD11b/CD18指数及PCT均显著高于M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败血症组CD64、CD11b/CD18指数及PC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单纯AP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CD64指数与CD11/CD18及血清PCT水平成正相关(r=0.762,0.68;P〈0.01)。以CD64指数〉2.25,CD11b/CD18〉33,PCT〉1.85为阳性临界值标准时,其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8%、94%和78%,特异性为95%、93%和76%。结论外周血CD64、CD11b/CD18指数升高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优于PCT,并可作为病情评估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生物学新指标。

南海地区115例登革热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308-310

摘要:目的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0月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115例登革热住院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检验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及意见。方法采用迈瑞BC 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血小板(PLT);采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采用Sysmex CA-53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登革热NS1抗原。以符合重症登革热预警指征(DWS)者为预警组(WS),无DWS者为普通组(DF),分析两组之间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室结果为:WBC减少81例(70.4%),PLT减少103例(89.6%),ALT升高55例(47.8%),APTT延长68例(59.1%),Crea升高14例(12.1%)。WS组的WBC、ALT结果与DF组无明显差异(P〉0.05),WS组的APTT、Cr结果显著高于DF组(P〈0.05)。结论大多数登革热患者WBC、PLT减少明显;近半数合并肝脏损害;超半数患者出现内源性凝血系统异常,符合DWS患者可存在更严重的内源性凝血系统异常,对预防普通病例发展为重症登革热(SD)和救治重症患者有参考意义。仅少数病人出现肾脏损害,但符合DWS患者肾功能受到的影响比普通登革热患者大。

骨标志物检测的临床研究311-31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标志物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中所起的作用,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本院6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另选35例中老年(女性为绝经后)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二组受检人群进行骨标志物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受检人群中健康体检者3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65例,男42例,女58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5.7岁。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标志物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后检测结果比治疗前检测结果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标志物能动态反映全身骨代谢的变化,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控和预后评估均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综述与讲座
抗增殖蛋白对脂肪分化的调控的研究进展314-317

摘要: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真核及原核生物中,在维持线粒体形态和调节细胞周期、转录、增殖、细胞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HB在脂肪细胞分化中表现活跃。本文主要阐述PHB功能及其对脂肪分化过程的调控作用,为预防肥胖及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IL-21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免疫调节效应的研究进展318-321

摘要: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新型细胞因子,人IL-21基因定位于4q26-q27(ID:59067),包含5个外显子,是由133个氨基酸组的多肽类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由活化的CD4^+T(主要是Th2)细胞、NK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分泌。IL-21与IL-2,IL-4,IL-7,IL-9,和IL-15等具有高度同源性,同属于I型细胞因子超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