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述评、实验研究、学术探讨、经验交流、综述、讲座、特载等。
  •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江西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1129
  • 国内刊号:36-1298/R
  • 出版地方:江西
  • 邮发代号:44-94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7
  • 综合影响因子:0.83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述评

利用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进行无创伤性产前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

摘要: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源于胎儿细胞和/或胎盘的凋亡,经核酸内切酶选择性地剪切为313 bp以下的短片段分子,因相对含量丰富,成为了当前无创伤性产前分子遗传诊断中胎儿DNA的重要来源,业已开展了胎儿性别鉴定、RhD阴性孕妇的Rh(D)基因检测、胎儿非整倍体病的诊断、STR遗传标记检测等应用研究。根据胎儿游离DNA的浓度、纯度、分子片段大小分布的特征和检测的靶基因,采用相应的分子基因诊断策略和实验设计,限制扩增产物的片段长度,有助于提高无创伤性产前胎儿分子遗传诊断的成功率。当前,大规模并行基因组测序技术为直接利用胎儿游离DNA进行无创伤性产前基因诊断开辟了新途径。
1-3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论著

HDAC家族基因在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摘要: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缺血皮质区HDAC家族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HDAC对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可能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缺血后1d组和假手术组(n=3),缺血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于缺血后1d处死大鼠,取缺血皮质区用于实验;假手术组仅暴露动脉。提取各实验组脑缺血皮质区的总RNA,Real time PCR比较各实验组HDAC家族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后HDAC1表达显著上调。结论脑缺血后HDAC1表达显著上调,HDAC家族基因可能在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脂分化

摘要:目的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培养方法,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用地塞米松、牛胰岛素、吲哚美辛、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诱导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成功分离得到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BMSCs呈细而长的梭形生长,或多角形生长。诱导48h后出现脂滴,3周后油红O染色显示80%的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可以从CML患者的骨髓中分离纯化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的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能向脂肪细胞分化。
7-9

江西省零售畜禽肉中分离的136株沙门菌血清学鉴定与分析

摘要:目的对2009至2010年江西省主要地区零售畜禽肉中分离的136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及分析,掌握江西省零售畜禽肉中沙门菌血清型分布现况,为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GB4789.4-2010的方法对零售畜禽肉中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鉴定试验。结果 136株沙门菌分离株血清群以B群为主,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火鸡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阿贡纳沙门菌。结论江西省零售畜禽肉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优势血清型与其他省份有一定差异,说明即使食品种类相同,但其来源和地域不同其中携带或污染的沙门菌血清型之间也存在差异。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对沙门菌的监测,以便指导沙门菌病的防治。
10-12

miRNA-210在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变化

摘要:目的观察miRNA-210在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变化,探讨miRNA-210与股骨头坏死患者血供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股骨头坏死患者及对照组正常人血浆中miRNA-210水平变化。结果股骨头坏死病人血浆中miRNA-210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结论 miRNA-210在股骨头坏死过程可能起着调控作用,提示miRNA在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有必要深入研究。
13-14

罕见开米拉A_3B_3血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摘要:目的一例ABO表型鉴定困难的个体及其家系的分子遗传背景的研究。方法用常规血清血型方法,对其ABO血型分型;PCR-SSP法进行基因分型;同时通过ABO基因直接测序及克隆测序、HLA分型、以及15个常染色体位点短串联重复序列检测对该研究对象进行家系研究。结果患者血清学分型定为A3B3型,其ABO基因分型、序列测定、HLA-B、DR基因分型、和STR-PCR特异性检测的vWA和D8S1179位点均有两个以上的单倍体存在。结论该研究对象认定是一例罕见的开米拉血型,清晰提示此罕见血型的分子基础,有助于深入认识此种分子遗传的方式。
15-18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标准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的标准化。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60例人体不同组织和肿瘤组织的组织芯片,并进行HE染色试验。结果 70℃30min组织无掉片现象并且结构清晰,染色色彩鲜艳;苏木素染色4min各类组织中的细胞核清晰,核膜、染色质清晰可见,胞浆红色鲜艳;伊红染色3min伊红染色深浅适中,颜色清晰艳丽,颜色层次分明,与蓝色的细胞核对比突出。结论 70℃烤片30min,苏木素染色4min,伊红染色3min的HE染色程序比较合适于大部分组织的染色,可作为病理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标准程序进行批量染色
19-20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NE)体积(V)、电导率(C)及激光散射值(S)等参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Beckman 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VCS技术检测108例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及96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统计分析白细胞(WBC)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体积(NEV)、浆核比例(NEC)、胞浆颗粒特性(NES)及NE的体积分布宽度(NDW)。将细菌感染组根据WBC高低分成A、B和C 3组;根据NE百分率分为NE≤80%组和NE〉80%组;观察69例细菌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VCS参数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患者的NEV、NDW明显增高(P〈0.01),NES明显降低(P〈0.01),NEC则无明显变化;A组、B组、C组、NE≤80%组和NE〉80%组的NEV、NDW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NES则均明显降低(P〈0.05,P〈0.01);69例细菌感染组患者治疗后的NEV、NDW和NE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感染早期(包括WBC未升高时)外周血NEV、NDW升高,NES下降,感染好转时NEV、NDW降低,NES升高,监测NE的VCS参数对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21-24

100例江西地区健康汉族人群ABO血型基因分型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PCR-SSP法进行ABO血型基因分型的技术,探讨其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可行性。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随机抽取江西地区健康汉族个体100例,采用血清学和PCR-SSP两种方法鉴定血型。结果 100例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结果一致,江西地区人群以O型为多:O〉A〉B〉AB,基因频率:A基因为0.2253,B基因为0.1753,O基因为0.5998,共检出4种等位基因,9种基因型。结论基因分型技术应用于江西地区临床检验具有可行性,可以作为弥补血清学技术不足的一种快速实验方法。
25-26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生物被膜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九江地区近2年来导尿管插管后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构成,细菌耐药性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于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我院住院部收治的CAUTI患者145例为对象,对其导尿管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和细菌生物被膜的检测。结果共分离出118株生物被膜菌,检出率81.4%;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6.61%;大多数生物被膜菌株有较厚的生物被膜;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等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很高的耐药率,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情况也相当严重。结论针对大多数生物被膜菌株有较厚的生物被膜,要选择细菌生物被膜敏感的抗菌药物,根据菌株的药敏试验,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以便控制感染。
27-29

绝经前期乳腺疾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其诊断价值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前乳腺疾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96例黄体期女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垂体泌乳素(Prolactin,PRL),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依据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分析乳腺癌患者及其它乳腺疾病中血清E2、P、T、PRL、LH和FSH含量的变化。并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其用于疾病诊断的价值。结果乳腺癌血清T水平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P=0.000);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病人相比,其E2和T水平明显降低(P=0.02和0.01);与乳腺增生组患者相比,各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其cutoff值为1.025,AUC为0.757,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6%和85%。结论性激素水平的改变,特别是T水平的降低,对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生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监测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助于乳腺疾病的发现和诊断。
30-32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综述与讲座

MicroRNA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摘要: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长约21-22 nt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具有转录后基因调控的功能,参与调控胚胎发育、细胞生长和凋亡、细胞分化、细胞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以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多种病理过程。近些年来研究发现,miRNAs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综述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miRNAs。
33-36

鼻咽癌血清或血浆标志物研究进展

摘要:鼻咽癌是发病率居首位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且位置隐蔽,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症状不典型,寻找高度敏感而特异的血清或血浆标志物对提高鼻咽癌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鼻咽癌血清或血浆标志物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37-39

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应用进展

摘要: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是血液中视黄醇(VitA)的转运蛋白,它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半衰期较短,能较为敏感地反映机体的疾病状况。检测血液及尿液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对肝脏、肾脏及营养状况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对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理化特性、功能结构、分析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40-43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质量控制与实验室管理

评价两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摘要:目的对日立HITACHI 7180和日立HITACHI 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进行比对试验,评估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或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文件[1],每天选择患者血清8份,涵盖线性范围内的高、中、低三个浓度水平,分别在HITACHI 7180和HITACHI 7060两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常规的22个项目检测,连续5d,记录检测结果,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以及偏差分析。结果两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对的22个常规项目相关性良好(γ〉0.975),其中19个常规项目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个常规项目的差异(P〈0.05)经过评价,临床可以接受(SE
44-45

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浅析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实验室检查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观察疗效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如何提升实验室检查的质量成为广大检验工作者面临的日益突出的问题。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环节。所谓分析前程序.ISO/IEC15189文件中明确定义为按照时间的顺序.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时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播。
46-47

血液标本的样品管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收集血液标本的样品管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按照日常操作规程采集150名健康体检人员静脉血20ml,分别装入一次性塑料管、经反复洗涤干燥后的玻璃试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肝素钠抗凝管,离心后上机测定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结果一次性塑料管中K+略高而GLU、ALT、AST、ALP、LDH略低于真空分离胶管和肝素钠抗凝管;经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中K+、Ca2+、BUN结果明显高于真空分离胶管和肝素钠抗凝管,而GLU、ALT、AST、ALP、LDH结果明显低于真空分离胶管和肝素钠抗凝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肝素钠抗凝管中的各项生化结果比较一致。结论收集血液标本的不同样品管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真空分离胶采血管是较为理想的采集标本的样品管。
48-49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摘要: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如何使每份报告准确控制无误,是检验科的重任。质量控制的实质是过程的控制。通常将过程控制分成:分析前质量控制(申请单、患者准备、采血标本、标本存放和运送等),分析中质量控制(标本测定、结果计算等),分析后质量控制(检验结果的发出至临床应用)。现将影响医学实验室分析前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和质量控制归纳如下: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