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述评、实验研究、学术探讨、经验交流、综述、讲座、特载等。
  •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江西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1129
  • 国内刊号:36-1298/R
  • 出版地方:江西
  • 邮发代号:44-94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7
  • 综合影响因子:0.83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述评

新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检验诊断与防治

摘要:今年5月起,德国出现新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感染的疫情,来势凶猛,很快蔓延到几乎整个欧洲国家,且感染者约20%发生了严重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经病原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它是O104:H4血清型,重要的是它的基因有80%来自O104型细菌,另外20%来自另外一种大肠埃希菌,是基因杂交的新变种,故名为新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它能产生更多的志贺毒素,毒力更强。本文重点介绍对该菌感染的检验诊断技术,并涉及其致病机制,HUS发生机制与救治,临床表现和感染的防治。
337-338

医学实验室认可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实践

摘要: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作为医学实验室的认可领域之一,其认可在我国目前主要根据CNAS-CL02: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GL23: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指南》来进行的。本文根据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医学实验室认可不同阶段,针对学习认可文件、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现场评审、分析前质量控制、建立危急结果回报制度、持续改进质量和管理体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论述与讨论,以促进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医学实验室认可的发展与进步。
339-342

《实验与检验医学》第六届编委座谈会在南昌召开

摘要:2011年5月31日,《实验与检验医学》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在南昌召开了在昌编委座谈会。江西省卫生厅巡视员、江西省医学会副会长、《实验与检验医学》副主任委员刘富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342-342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论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S-100β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HIE新生儿和60例同期住院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中度和重度HIE新生儿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重度组S-100β蛋白含量水平较轻中度组增高,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水平不升高。结论 S-100β蛋白可作为脑损伤的生化标志物,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临床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343-344

妊娠合并梅毒的母婴阻断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在不同孕期治疗与未治疗的妊娠结果。方法根据诊断时间及治疗时间将287例孕产妇分孕前治疗组、妊娠〈16周治疗组、妊娠≥16周治疗组、未治疗组等4组,比较各组妊娠结果、新生儿梅毒的发生。结果不同治疗时间不良妊娠发生率,妊娠〈16周治疗组为18.4%、妊娠≥16周治疗组为36.6%、未治疗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表现不良妊娠发生率,潜伏期梅毒17.2%、一期梅毒39.6%、二期梅毒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在妊娠前和妊娠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发生率,早发现、早治疗是妊娠梅毒母婴阻断的关键措施。
345-346

多重PCR/反向线点杂交(RLB)检测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的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高通量的多重PCR/反向线点杂交(RLB)的方法检测3种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方法针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相应的特异性探针,优化多重PCR/RLB检测中的引物浓度、dNTP浓度、探针的浓度等的条件。结果多重PCR/RLB检测对肺炎链球菌DNA最低检测极限可达6.2×10-1ng/μl,对流感嗜血杆菌DNA最低检测极限可达8.5×10-8ng/μl,对脑膜炎奈瑟菌DNA最低检测极限可达8.3×10-8ng/μl。结论多重PCR/RLB检测体系能够正确的鉴定3种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用于临床样本的高通量筛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体,特异性好,灵敏度高。
347-34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关系。方法选择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且主动外排表型机制阴性的临床分离菌株19株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株10株,对其gyrA和parC的喹诺酮决定区域的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BLAST比对分析其氨基酸序列。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株耐药菌的gyrA和parC基因各有7株菌核苷酸发生了碱基替换改变但均为同义突变,有2株菌在gyrA基因中124位氨基酸发生了突变由谷氨酸变为天冬氨酸(GAA→GAC),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组中也同样有1株发生同样的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主动外排泵、外膜的通透性降低有关,但与解旋酶和拓谱异构酶Ⅳ的靶位点改变无显著关系。
350-352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与ica操纵子关系探讨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部位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时间生物膜形成与ica操纵子关系。方法采用结晶紫法测定不同部位在不同时间形成生物膜的含量;采用PCR法测定菌株是否含有ica基因。结果生物膜形成能力强的菌株则ica基因大部分为阳性。结论含有ica基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则生物膜形成的能力较强。
353-354

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及其同功酶联合检测在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5例因胸痛入院患者3h内采血检测IMA、cTnT、CK、CK-MB。ACS以最终出院诊断为标准,分析IMA、cTnT、CK、CK-MB单独及联合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评价多指标联合在ACS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 IMA诊断ACS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58.8%、60.9%,灵敏度高于cTnT(43.4%)、CK(19.1%)、CK-MB(20.6%),特异性低于其他三指标,四指标联合诊断ACS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联合IMA、cTnT、CK、CK-MB检测指标诊断ACS,提高cTnT、CK、CK-MB单一检测的灵敏度。
355-356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慢性荨麻疹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与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343例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阳性率为88%,其中鸡蛋最高(59.8%),其次为螃蟹、虾、鳕鱼。影响因素主要为标本的处理。结论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安全、稳定,为慢性荨麻疹的传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357-359

奥林巴斯AU 600与德灵XPand plus两台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溯源的生化检测系统间相同检测项目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其误差是否能被临床所接受。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及EP9-A文件的要求,我们对两套生化系统做了精密度评价,以OLYMPUS AU600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为实现溯源性和可比性的目标检测系统(X),以新引进的德灵Xpand plus生化分析仪为待评检测系统(Y),在8个工作日内分别测定正常、异常质控物各8次及分别对80个新鲜血清标本进行测定BUN、CR、UA、AST、CK、LDH 6个生化项目,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及计算目标检测系统与待评系统之间的相对偏差(SE%),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规′88(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 CLIA′88为标准,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偏差是否可被临床接受。结果在所有检测项目中,除BUN、UA测定结果在个别医学决定水平的偏差不能被临床接受外,其余项目两套系统测定结果的偏差均可被临床接受。结论我科两套生化检测系统共有测定项目的大部分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可满足临床需要,新购置的德灵生化分析仪同样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360-362

阻抗法与镜检法检测低值血小板结果比较分析及对临床血小板输血判断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三台血液分析仪阻抗法与显微镜手工法计数低值血小板结果,并探讨其对血小板输血阈值判断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实验室三台血液分析仪(LH750、CD-3700和Sysmex-xt1800i)分别计数低值血小板患者274例,PLT均小于100×109/L,以显微镜手工法为参考,按检测结果将血小板分为0〈PLT≤5×109/L,5×109/L〈PLT≤10×109/L,10×109/L〈PLT≤20×109/L,20×109/L〈PLT〈100×109/L四组,并与手工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台血液分析仪与镜检法计数在PLT≤20×109/L时相关系数(γ)均〈0.8。当20〈PLT〈100×109/L时相关系数(γ)均≥0.8.从ROC曲线分析,三台血液分析仪分别在0〈PLT≤5×109/L和5×109/L〈PLT≤10×109/L两组中AUC均小于0.90,在10×109/L〈PLT≤20×109/L组中AUC均大于0.90(分别为0.913,0.904,0.947)。结论三台血液分析仪计数PLT≤20×109/L的样本与镜检法相关性较低或无直接相关性,故对低值血小板,考虑需要血小板输血时,应慎重对待仪器检测的结果。由ROC曲线可知Sysmex-xt1800i对不同输血阈值的判断要优于LH750和CD-3700。
363-365

联合检测乙肝五项、前S1抗原与乙肝DNA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五项不同模式与前S1抗原(PreS1Ag)、乙肝DNA的关系,探索联合检测乙肝五项、前S1抗原(PreS1Ag)和HBV-DNA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ISA和PCR方法分别对600份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五项、PreS1Ag及HBV-DNA的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0例患者血清中,乙肝五项不同模式之间前S1抗原与乙肝DNA检测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大三阳的前S1抗原和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6%、93.7%,小三阳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1.1%、84.9%。结论联合检测乙肝五项、PreS1Ag与HBV-DNA能更好地判断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366-368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定量与肝脏病理及血清ALT关系的探讨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DNA复制水平及其与肝组织病理学、血清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监测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测定相关血清ALT水平,并对患者活体肝穿刺的病理标本进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结果利用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炎症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是与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血清HBV-DNA定量(103~106)与血清ALT水平有较好一致性(P〈0.05)。结论血清HBV-DNA定量结合血清ALT在一定条件下可较好评价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但对于评价肝脏纤维化分期有一定不足。
369-370

应用MPT64检测建立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新方法的初步探索

摘要:目的初步探索应用MPT64检测建立一种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药敏新方法的可行性,确定药敏方法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程序。方法通过检测MTB标准株和临床株的MPT64分泌,验证MPT64检测用于药敏结果指示的有效性;对不同方式制备的菌悬液进行MPT64检测,确定药敏方法的接种程序。结果指示有效性试验中,MTB标准株和60株MTB临床株的菌悬液MPT64检测均阳性;药敏接种程序确定试验中,直接挑取菌落方式配制的各种浓度MTB菌悬液(分别为1、0.1、0.01和0.001 mg/ml)MPT64检测均阳性,而生理盐水洗涤方式配制的各种浓度MTB菌悬液(分别为1、0.1、0.01和0.001mg/ml)MPT64检测均阴性。结论 MPT64检测能有效指示MTB的生长;洗涤方式制备菌悬液可避免MTB原代菌株产生的MPT64被带入培养基中,从而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无药和含药培养基中MTB的生长情况。
371-372

CRP、WBC、MP-Ab联合检测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和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测定在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意义。方法检测182例患儿的CRP、WBC、MP-Ab,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细菌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CRP和WBC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的CRP和WB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CRP、WBC、MP-Ab可为临床提供快捷、可靠的鉴别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依据和合理用药。
373-374

火焰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食品用橡胶制品中溶出锌

摘要: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食品用橡胶制品中溶出锌含量的方法。方法取4%冰乙酸浸泡液直接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锌含量。结果 0.1~2.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为0.0084mg/L。试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n=6),回收率在95.0~103.8%之间。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于实验室进行食品用橡胶制品中锌的测定。
375-376

120孔梯形微板法血型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

摘要:目的了解120孔梯形微板法血型检测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深圳爱康波塞东数字血型分析仪120孔梯形微板法血型检测技术,检测无偿献血标本459份,与试管法血型检测作对比试验。结果 120孔梯形微板法与试管法血型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性;轻微脂肪血标本对检测无影响,轻微溶血标本会造成正反定型不符现象;血型判读一次正确判读率达到99%以上。结论 120孔梯形微板法血型自动检测技术可完成大批量标本的处理,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和人为误差,与手工法相比更为简单、经济、节省成本。
37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