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述评、实验研究、学术探讨、经验交流、综述、讲座、特载等。
  • 主管单位: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江西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1129
  • 国内刊号:36-1298/R
  • 出版地方:江西
  • 邮发代号:44-94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47
  • 综合影响因子:0.831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论著

快速甲型/乙型流感抗原筛查试验与H1N1 PCR检测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甲型/乙型流感快速筛查试验与H1N1PCR确证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为H1N1型流感的快速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检测试剂盒与北京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PCR确证方法同时测定87例具有相关体征病人的鼻咽部拭子,确定病人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结果自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我院送检H1N1型流感检测标本248例。其中我院实验室同时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检测试剂盒筛查测定87例,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5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0例。87例病人中,H1N1阳性标本9例;快速筛查试验与确证试验两种方法同时阳性6例;同时阴性69例。筛查试验阳性而确证试验阴性的标本9例;筛查试验阴性而确证试验阳性的标本3例。筛查试验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阳性预示值为40.0%,阴性预示值为95.8%。诊断灵敏度是66.7%,诊断特异性是88.5%。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甲型/乙型流感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筛查实验,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作为诊断的初步依据。
105-106

昆明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与高脂血症患者关系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ApoE112/158基因中,E3/E3、E2/E3、E2/E4、E3/E4、E4/E4、E2/E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相关性研究策略,选择昆明地区汉族作为研究对象,对91例高脂血症患者及7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上述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1)76例健康者中E3/E3、E2/E3、E2/E4、E3/E4、E2/E2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263、0.421、0.237、0.066、0.013,未检出E4/E4基因型;E2、E3和E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342、0.506、0.152。(2)91例高脂血症患者中,E3/E3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Odd Ratio为7.392(95%CI:3.710~14.699)。E2/E3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Odd Ratio为0.209(95%CI:0.098~0.446)。而E2/E4、E3/E4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昆明地区汉族健康人群ApoE112/158基因多态性有地区特征。该地区汉族高脂血症患者中的E3/E3基因型与高脂血症的易感性相关,而E2/E3基因型与高脂血症发病保护性可能相关。
107-109

5-aza-dC、TSA联合MeCP2的RNA干扰质粒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5-aza-d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和甲基化结合蛋白MeCP2的RNA干扰载体Psilencer-2.1-U6-MeCP2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Psilencer-2.1-U6-MeCP2重组质粒转染到A549细胞中。用5μmol/L的5-aza-dC和(或)300nmol/L的TSA处理A549细胞和稳定转染的A549细胞。Annexin V/PI双染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72h后的凋亡情况;应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培养72h后C/EBPαmRNA的表达。结果 (1)Psilencer-2.1-U6-MeCP2重组质粒能够稳定转染到A549细胞中;(2)5-aza-dC、TSA和Psilencer-2.1-U6-MeCP2重组质粒均能够上调A549细胞C/EBPα基因mRNA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且两两联合处理组A549细胞中C/EBPαmRNA的表达水平及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单处理组(均P〈0.01)、细胞C/EBPα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凋亡率在三者联合处理组与两两联合处理组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aza-dC组、TSA组和Psilencer-2.1-U6-MeCP2重组质粒组在诱导细胞凋亡、增强C/EBPαmRNA的表达方面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5-aza-dC、TSA、Psilencer-2.1-U6-MeCP2重组质粒相比,联合运用能够更好的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增强C/EBPα基因mRNA的表达,且三者联合运用的效果最显著,这将为去甲基化多药联合治疗肺癌提供理论依据。
110-113

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用Kirbr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2008M100-S18判断结果,以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共收集到流感嗜血杆菌134株,主要来自儿科病房、门诊以及呼吸科病房。90%以上分离自呼吸道标本。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最低,仅29.6%;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也只有60%左右。但对头孢呋新、头孢噻肟、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均在85%以上。成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性明显高于儿童分离株;但对喹诺酮类及阿奇霉素,儿童分离株的敏感性高于成人分离株。β-内酰胺酶检出率29.3%,其中儿童分离株产酶检出率(46.2%)明显高于成人分离株(15.5%)。结论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大多数抗菌药物对流感嗜血杆菌仍然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但该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性最低,不足30%,已不适宜用于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经验治疗。
114-116

ASPP1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抑制

摘要:目的本研究扩增及鉴定包含人类ASPP1基因转录本蛋白编码区的cDN段,将此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观察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力的影响。方法从胎盘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ASPP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CDS(full-length coding sequence),目的片段回收纯化后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EcoR I酶切的方法鉴定目的片段正确与否并检测其纯度、浓度;并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观察ASPP1蛋白的表达及用MTT法进行细胞增殖力检测。结果该扩增片段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图谱分析,与预期结果吻合,p53表达增加,转染的胃癌SGC-7901细胞出现增殖受抑。结论人类ASPP1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从而为临床上胃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117-119

CD3+CD56+NKT样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表达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CD3+CD56+NKT样细胞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体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取急性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5例)及非恶性肿瘤(10例)患者骨髓血2ml送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及非恶性肿瘤患者体内CD3+CD56+NKT样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治组与非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间比较,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D3+CD56+NKT样细胞比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后骨髓中CD3+CD56+NKT样细胞比例明显比治疗前高(P〈0.01),且与缓解程度及时间呈正相关;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后骨髓中CD3+CD56+NKT样细胞比例与非恶性肿瘤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白血病之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CD3+CD56+NKT样细胞比例明显较其他类型高(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除M3外)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比较CD3+CD56+NKT样细胞比值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CD3+CD56+NKT样细胞反映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化疗后CD3+CD56+NKT样细胞明显增多可能是预后较好的标志之一。
120-122

雌激素与大鼠内脏高敏感关系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内脏高敏感的大鼠模型,比较血雌激素以及腹壁撤离反射(AWR)评分在各组大鼠间差异,探讨雌激素与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雌激素注射组(分5μg/kg、10μg/kg、20μg/kg、40μg/kg4个水平)、假手术组(Sham),术后各组均腹腔注射免疫诱导剂,在雌激素注射组中和第一次注射雌激素同时进行;以上处理2w后进行肛门直肠扩张(CRD),AWR评分评价内脏的敏感性。手术前后及AWR评分后放射免疫法各测定1次血雌激素。结果卵巢切除后各组大鼠血雌激素明显下降,Sham组无明显变化;各组AWR评分后血雌激素:20μg/kg和40μg/kg组均高于其余组,Sham组高于OVX、5μg/kg组;不同扩张体积间大鼠AWR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1ml与2.0ml扩张时OVX与其余各组大鼠在各扩张水平下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1.5ml扩张时5μg/kg组、10μg/kg组、20μg/kg组、Sham组均与40μg/kg组存在明显差异;AWR评分与雌激素剂量正相关。结论腹腔注射免疫诱导剂建造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模型适用于研究IBS与雌激素关系;雌激素与内脏高敏感性评分呈正相关,雌激素可能是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重要激素之一。
123-126

人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后在缺血性损伤脑组织中的迁移与分布

摘要:目的探讨经股静脉移植的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在缺血性损伤脑组织中的存活、迁移及分布情况。方法分离培养人真皮来源的多能干细胞(skin-derived precursors,SKPs),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行再灌注,于再灌注24h后将CM-DiI标记的人真皮来源的SKPs经大鼠股静脉输入动物模型体内,植入后分别在第1、3、5d处死大鼠,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SKPs在脑缺血大鼠体内的存活、迁移及分布情况。结果在移植了SKPs后的MCAO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的SKPs。静脉移植的细胞主要分布在缺血灶的周围,健侧脑组织中偶见移植细胞。结论经股静脉移植的SKPs,能够在宿主缺血的脑组织中存活,并向损伤部位迁移。
127-129

姜黄素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体外培养SMMC-7721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SMMC-7721人肝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以5~160μmol/L姜黄素(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160μmol/L)分别处理SMMC-7721人肝癌细胞24、48、72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MTT显示姜黄素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有升高趋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显示,随着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率提高,但姜黄素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并不发生周期阻滞作用。结论姜黄素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但不产生周期阻滞作用。
130-133

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缺血性肾损伤大鼠肾小管细胞活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骨髓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肾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变性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BMSCs。制作大鼠急性缺血性肾损伤模型,通过下腔静脉进行BMSCs移植。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24h、48h、7d、14d获取肾脏标本,HE染色作肾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h、48h,BMSCs移植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坏死及明显变性,而对照组细胞坏死及变性明显;缺血再灌注后7d、14d,B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肾小管上皮均无细胞坏死,但对照组可见部分细胞胞浆肿胀及间质内少许红细胞;BMSCs移植组较对照组肾小管上皮PCNA阳性细胞数增多,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BMSCs移植可减少急性缺血性肾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而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
134-136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萍乡地区44株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萍乡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特点,更好地为临床结核病诊疗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对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标本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44株,其中耐药株34株、敏感株10株,耐药率77.3%。结论本地区结核耐药菌已普遍存在并已出现耐多药菌株,应重视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结核病进行合理用药治疗。
137-138

肿瘤病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肿瘤病人葡萄球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从而为病原学调查及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均采用美国德灵公司的MicroScan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结果本文共分离出57株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为40株,检出率为70.1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52.6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17.5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利奈唑烷、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均敏感,其余大部分抗生素呈高度耐药(50%~100%)。结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有很高的耐药性且大多为多重耐药。临床要严格按照药敏结果谨慎使用抗生素。
139-140

萍乡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分型

摘要:目的了解萍乡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情况,为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利用门诊及住院病人血清HCV抗体阳性标本,经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阳性的102例标本用基因芯片进行不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检测HCV感染标本102例,共检出7种基因亚型,分别为1b,6,2a,1b+2a,1b+3a,3a和3b型,其中1b占72.6%,6型占8.8%,2a占7.8%,1b+2a占5.9%,1b+3a占2.9%,3a占1.0%,3b占1.0%。结论萍乡地区HCV基因型主要为1b与中国其它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比较一致。
141-142

酶联免疫反应加速法与常规方法定量检测肿瘤标志物CEA的比较

摘要:目的证实使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法在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能缩短肿瘤表面标志物CEA定量检测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对138例随机血清标本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法方法与常规方法定量检测CEA,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两种定量检测方法批内变异系数均〈5%,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好(P〈0.05),定性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法缩短反应时间,未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法缩短检测时间的方法适用于定量的CEA测定。
143-144

TPS检测及与CYFRA21-1、NSE、CEA联检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检测及与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联检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102例实验组、58例良性肺病组、56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PS、CYFRA21-1、NSE、CEA水平。结果 TPS在实验、良性肺病、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1.4%、11.0%、8.0%。实验组与良性肺病、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PS与CYFRA21-1、NSE、CEA联检在实验组阳性率为91.2%,与同组标本的TPS阳性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PS对肺癌和良恶性肺病鉴别有诊断价值;TPS与CYFRA21-1、NSE、CEA联检可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145-146

肝素锂抗凝剂对单克隆抗体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影响因素之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肝素锂对单克隆抗体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的影响因素,确保测定脂蛋白(a)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58例样本分别使用普通真空管(血清)及肝素锂抗凝真空管(血浆)抽血,同时以单克隆抗体透射比浊法对测定脂蛋白(a)的两组结果作比较。结果血清组均值x±s(0.355±0.261),血浆组均值x±s(0.992±0.624),相关γ=0.902,线性回归方程Y=2.519X+0.225,t=11.979,P〈0.001,即两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肝素锂抗凝的血浆可使检测LP(a)结果严重偏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149-150

罗红霉素对慢性鼻-鼻窦炎血清中TNF-α和IL-8释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M)对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30名CRS患者小剂量服用RM胶囊12周前后血清IL-8、TNF-α释放的水平,同时结合临床疗效的评分,对照20名健康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RM组治疗前血清中TNF-α和IL-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 TNF-α和IL-8因子可能参与CRS的病理生理过程,RM可能通过抑制炎性介质(TNF-α和IL-8)来参与CRS的抗炎,动态观察CRS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对评估用药疗效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151-152

实验室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诊断和评估预后的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自身抗体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诊断及评估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46例UC患者和184例非UC患者;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ELIAS法检测抗蛋白酶3(PR3)抗体和抗髓过氧化酶抗体(MPO),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6例UC患者及非UC患者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结果显示UC阳性率为69.6%(32/46),其次是克罗恩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分别是16.7%(3/18)和9.2%(6/65);UC患者与非UC患者及对照组比较,结果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C患者高于其他病种及对照组;检测抗PR3抗体结果UC患者阳性19.6%(9/46),UC患者与非UC患者及对照组比较,结果P〈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UC患者显示高于其他病种及对照组;检测抗MPO抗体结果UC患者结果无1例阳性,说明其同MPO抗体无相关。②检测ANCA结果分型显示UC患者32例均为P-ANCA阳性,与c-ANCA、对照组比较,经χ2检验,P〈0.01,结果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ANCA、PR3抗体和MPO抗体作为一种血清学标志,用于UC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确定其相关抗原对UC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可能有重要帮助。UC病人的ANCA可能对多种抗原反应,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