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 36-1298/R 国内刊号
  • 1674-1129 国际刊号
  • 1.4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是江西省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实验与检验医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实验研究、质量控制、检验与临床、调查报告、病理与检验、输血与检验、综述与讲座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0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论著
热带假丝酵母菌ERG11基因突变与氟康唑耐药性的关系585-586

摘要:目的探讨热带假丝酵母菌氟康唑作用的靶酶编码基因(ERG11)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根据ERG11序列设计引物.对氟康唑靶酶基因ERG11进行PCR扩增.DNA测序后对比分析耐药株与敏感株及标准株的碱基差异.确定耐药株基因一级结构上的突变点。并推测分析靶酶蛋白的氨基酸改变及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结果氟康唑敏感株的ERG11基因DNA序列与氟康唑敏感标准株ATCC750完全一致,耐药株出现+395、+513、+783处点突变,导致132位氨基酸改变。结论ERG11基因突变所编码的氨基酸改变与氟康唑耐药有关。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587-588

摘要:目的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HLA配型的精确度,有效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方法采用准确、简便的DNA提取方法和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建立HLA—A,B,DR基因分型方法。结果对167例临床标本进行基因水平的研究发现。DNA提取方法可以满足此项研究对样本的要求。HLA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特异性。结论HLA基因分型方法准确、特异、重复性好.可作为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和正常人群无关供者筛选的常规方法。对(GVHD)的发生必将起到重要的预防作用。

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预测冠心病发病危险的探讨589-592

摘要:目的确定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冠心病(CHD)之间关系,对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预测冠心病发病危险参考值范围的界定进行探讨。方法使用RXL和BAYER1650生化分析仪测定冠心病患者、正常对照组及正常体检人群的血清总胆红素;使用病例一对照研究设计的2×2表资料及对应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使用百分位数法并结合不同血清总胆红素暴露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来界定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预测冠心病发病危险的参考值范围和危险水平临界值。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8.98±4.26)u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3.61±5.78)umol/L,两组血清TBIL水平有显著性差异(u=6.12,P〈0.01);正常体检人群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3.89±5.82),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预测冠心病发病危险的参考值范围为TBIL≤10.80umol/L。结论低血清TBIL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初步得到本实验室低血清总胆红素水预测冠心病发病危险的参考值范围。

白花蛇舌草提取液诱导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HL-60/ADR凋亡的研究593-596

摘要: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HL-60/ADR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试验观察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多药耐药细胞HL-60/ADR的抑制作用。采用光镜、电镜技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①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提取液能明显抑制HL-60/ADR细胞的生长.药物浓度相当于生药41.67mg/ml时.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相当于生药70.41mg/ml。②形态学改变.呈典型的凋亡特征。③白花蛇舌草乙酸乙酯提取液能诱导多药耐药细胞HL-60/ADR凋亡,凋亡率也呈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结论白花蛇舌草对多药耐药细胞HL-60/ADR的生长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诱导其凋亡是其机制之一。

噬血细胞综合征早期实验室指标改变研究597-600

摘要:目的探讨HPS早期实验室指标变化规律,提供HPS早期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9月临床疑为HPS患者51例进行实验室检指标观察.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对HPS进行分期。结果符合HPS者30例,诊断为HPS早期21例;HPS早期有持续高热.峰值≥38.5℃、发热期≥4天,发病与感染相关;以病毒感染最多见,生化指标TG增高、SF增高;外周血细胞一系或二系减低;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片(100%)找到吞噬了完整形态的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噬血细胞,骨髓噬血细胞0.5~11个/ul,中位数4.2个/ul,吞噬细胞体积偏小,多为单个核,核偏一侧,可呈印戒样,胞浆灰兰或淡红色,细胞边缘不整齐。结论临床患者持续4天以上,峰值≥38.5℃,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一系或二系减低等,应常规作骨髓细胞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HPS和尽早实施治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检验信息
《江西医药》简介600-600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论著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601-602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8月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或广谱抗生素.且有感染体征的108例患者,在其发热当天抽静脉血做(1—3)-β-D葡聚糖检测,同时留取血液、呼吸道、泌尿道和肠道标本做真菌培养。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临床用药及患者是否症状缓解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并以此为标准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108例患者中使用抗真菌药物且症状缓解32例.使用抗真菌药物症状未缓解和未使用抗真菌药物并症状缓解76例。在108例患者中(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阳性31例.阴性77例。108例真菌培养阳性59例,阴性49例。(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与真菌培养结果对比差异显著酽=11.529,P〈0.01);(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与临床诊断对比差异不明显(X^2=0.0105,P〉0.05);真菌培养与临床诊断比较差异显著(X^2=11.215,P〈0.0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方面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真菌培养。

正常分娩中产妇血清神经肽、神经递质检测及结果分析603-604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在正常分娩过程中神经肽、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分析结果了解其与正常分娩疼痛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正常分娩产妇分别在分娩前、分娩时及分娩后三组实验组的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P物质、β-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含量。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检测指标在各实验组的关系。结果50例正常分娩产妇血清中的P物质分娩前、分娩时及分娩后的平均含量分别是1860g/ml、160pg/ml和166pg/ml,三组P物质水平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β-内啡肽的平均含量分别是3.20ng/ml、3.52ng/ml和2.85ng/ml,三组β-内啡肽水平不同(P〈0.05),有统计学意义。多巴胺的平均含量分别是183pg/ml、216pg/ml和116pg/ml。三组多巴胺水平明显不同(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分娩后分别与分娩时、分娩前比较,产妇多巴胺的含量后者均明显升高愀0.011结论正常产妇血清神经肽P物质在分娩过程中无显著变化;神经肽β-内啡肽和神经递质多巴胺存在异常,动态观测产妇血清神经肽、神经递质的水平变化可能有助于正常分娩疼痛的指导.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蛔虫体腔液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605-606

摘要:目的观察蛔虫体腔液(ascaris body fluid,ABF)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小鼠宫颈癌细胞(U14)和小鼠腹水瘤细胞(S180)的细胞毒作用及其与浓度的关系。方法用6种不同浓度的ABF对B16细胞、U14细胞和S180细胞进行作用,采用四氮唑盐酶还原法(Microculture tetrazolium test,MTT)观察其细胞毒性。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蛔虫体腔液对上述三种肿瘤细胞均产生细胞毒作用。当浓度为1600mg/ml时,对S180细胞的细胞毒性为57.4%;对B16细胞的细胞毒性达59.6%;对U14细胞的细胞毒性达63.2%.表现出极显著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蛔虫体腔液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且与浓度有依赖关系。

院内不同生化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一致性研究607-609

摘要:目的对医院内不同实验室或同一实验室不同生化检测系统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差评估.实现医院内不同生化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一致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15-A文件,以Roch Mod Ular P800检测系统(S)为目标检测系统,Roch COBAS 400检测系统(1、21、CL8000检测系统(3)为实验检测系统,检测患者血清TBIL、ALT、AST含量,进行比对研究和统计学分析,计算偏倚(SE%),实验检测系统比对项目取偏倚最高者与1/4CLIA88允许误差进行比较.偏倚(SE%)小于等于1/4CLIA88允许总误差(TBIL、ALT、AST1/4CLIA’88允许总误差均为5%),达到该项目院内检测结果一致性目的。结果①用原校准品校准各检测系统进行比对分析。TBIL、ALT、AST偏倚(SE%)分别为5.6%、19.2%、5.3%②采用目标检测系统定值的新鲜患者混合血清作为临时校准物校准各实验检测系统,第一次比对结果TBIL、ALT、AST偏倚(SE%)分别为5.3%、7.5%、4.7%;第二次比对结果TBIL、ALT、AST偏倚(SE%)分别为4.0%、4.1%、3.6%,实验检测系统比对项目SE%均小于5%,检测结果达院内一致性要求。结论采用目标检测系统定值的患者新鲜混合血清作为临时校准物.校准各实验检测系统的比对分析是实现医院内不同生化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一致性的有效途径。

联合检测胃液CEA、CA72—4、CA19—9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610-612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胃液CEA、CA72—4、CA19—9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胃癌、胃良性病变、健康体检者胃液及血清中CEA、CA72—4、CA19—9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液CEA、CA72—4、CA19—9浓度显著高于血清水平(P〈0.05);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任何两项组合及单项检N(P〈0.051;不同病理类型胃癌胃液中CEA、CA72—4、CA19—9浓度各不相同,其中低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以CA19—9阳性率最高,印戒细胞癌中CA72—4阳性率最高.高分化腺癌中CEA阳性率最高;不同部位胃癌胃液CEA、CA72—4、CA19—9浓度无显著性差别抄0.05);胃液CEA、CA72-4、CA19—9浓度与临床分期成正相关,临床分期越晚,胃液CEA、CA72—4、CA19—9浓度就越高。结论联合检测胃液CEA、CA72—4、CA19—9浓度可明显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

2007年江西省甲3亚型流感毒株HA1基因特性的分析613-614

摘要:目的了解江西省2007年分离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株HA1基因变异特征,分析WHO2007~2008年甲3亚型疫苗推荐株对江西省甲3亚型流感的预防效果。方法采集监测医院和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H3型流感病毒进行核酸提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HA1基因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5.0、BioEdit(Version5.0)、Mage生物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推导出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所选取的8株甲3亚型流感病毒HA1区域核苷酸序列长度均为960bp,未发现核苷酸的丢失和插入,平均点突变率为1.13%。2007年甲3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与2007~2008年WHO疫苗推荐株HA1区相比较,不同毒株氨基酸的同源性是97.8%~98.4%,在2个抗原决定簇区的氨基酸变异数平均为3.25个,但有毒株已出现在2个抗原决定簇区4个氨基酸替换。结论2007年根据WHO2007~2008年推荐疫苗株生产的疫苗对我省的甲3亚型流感预防效果不够理想。

弥漫型硬皮病抗DNA拓扑异构酶I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615-616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型硬皮病(dsSSc)患者检测抗DNA拓扑异构酶Ⅰ抗体及临床分析。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NA拓扑异构酶Ⅰ抗体、抗核抗体(ANA)和抗着丝点抗体(ACA)等自身抗体对59例dcSSc等患者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9例dcSSc患者检测抗DNA拓扑异构酶Ⅰ(DNATopoⅠ)抗体结果为47.46%(28/59),与肢端型硬皮病(lsSSc)及对照组比较,P〈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59例dcSSc患者检测ANA及ACA结果分别是55.93%和1.69%。ACA结果明显低于lsSSc患者的62.86%,有利于lcSSc与dcSSc的区别。结论dcSSc患者检测自身抗体对其早期诊断、治疗和阻止疾病的发展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对提高dcSSc在临床上同lcSSc鉴别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临床意义617-618

摘要: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了解其与其它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包括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和正常人血清中的AnuA、抗ds-DNA及抗Sm抗体,比较分析各组血清中的Anu-A,及SLE组血清中的AnuA与抗ds-DNA及抗Sm的关系。结果58例SLE患者中58.6%血清AnuA阳性,41例疾病对照组仅2.3%阳性,30名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AnuA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6%和97.7%。抗ds-DNA与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的AnuA阳性率分别为55.5%、51.6%。结论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抗ds-DNA与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评价619-620

摘要:目的评价头孢西丁(FOX)纸片扩散法(K-B)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3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并与苯唑西林(OXA)纸片扩散法、mecA基因检测进行比较。结果mecA基因阳性的109株CNS对FOX显示耐药,而对OXA则只有97株显示耐药。结论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与mecA基因检测高度一致,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则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实验室应用FOX取代OXA来检测MRCNS。

HIF-1α在小肠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621-622

摘要:目的探讨HIF-1α在小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22例小肠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HIF-1α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意义。结果在22例小肠腺癌患者中,HIF-1α表达情况与小肠腺癌临床分期、肠系膜淋巴结是否转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在小肠腺癌中表达情况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分期晚、小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者HIF-1α表达率高,HIF-1α与小肠腺癌预后有关。

139例腹腔厌氧菌感染的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623-624

摘要:目的了解腹腔厌氧菌感染的的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多种选择性培养基和厌氧手套箱法对139例腹腔感染样本进行厌氧菌培养和鉴定。用布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39例标本检测出78份厌氧菌培养阳性,厌氧菌检出率56.1%。共分离各种厌氧菌180株,平均每份阳性标本2.3株,其中脆弱类杆菌97株,其次是各种消化链球菌和梭杆菌。在药物监测中,甲硝唑可抑制各类厌氧菌生长,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厌氧菌有效,克林霉素比林可霉素对厌氧菌生长抑制作用强。结论腹腔感染主要属于内源性感染,厌氧菌分离率较高,常以脆弱类杆菌为主。腹腔感染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联合用药治疗腹腔感染,以达到治疗感染的最佳目的。

应用呼吸机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检测及耐药分析625-628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ICU病房使用呼吸机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C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配套中文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1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39株(88.2%),革兰阳性球菌32株(11.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杆菌的82.9%。MRSA检出率为91.7%,未检测到万古霉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70%(7/10)和66.67%(12/18),未发现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低于5%,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4.4%,低于美洛培南的29.1%。鲍曼不动杆菌除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80.9%,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低于60%,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只有41.1%和54.7%。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分别为100%和82.4%。脑膜脓毒性黄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100%,对派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为86.6%,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均很低,分别为0%和11.1%。结论使用呼吸机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