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 36-1298/R 国内刊号
  • 1674-1129 国际刊号
  • 1.4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是江西省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实验与检验医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实验研究、质量控制、检验与临床、调查报告、病理与检验、输血与检验、综述与讲座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卷首语
《实验与检验医学》卷首语1-1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特载
原发性纤溶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4

摘要: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primanf hyper-fibrinolysis),简称原发性纤溶症(primary fibrinolysis)是指在某些原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u-PA)、激肽释放酶、活化因子(FⅫa)增多或纤溶系统抑制物(PAI、α2-AP、TAFI)减少,引起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的一种出血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生化标志物分析方面的问题5-6

摘要:1999年7月美国临床生化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NACB)发表了检验医学实践指南(Laboratory Medicine Practice Guidelines,LMPG):关于在冠状动脉疾病时心肌标志物的使用。自从这个初始文件发表8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认识和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实际上已扩展了生化标志物利用的推荐范围。有鉴于此,NACB指令LMPG委员会负责修订和扩展早期的推荐,以建立适应现代的指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论著
小鼠胚胎干细胞在胎肾微环境中共培养后表达肾标志物7-10

摘要:胚胎干(ES)细胞是一种多潜能细胞具有分化成为来自三个胚层各种细胞甚至包括生殖细胞的能力。最新的研究表明,胚胎于细胞在与胚胎脏器细胞共培养后可以定向分化为多种特定细胞表型,他们包括肝细胞、心肌细胞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并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形成成熟的器官组织结构。已有研究报道说明ES细胞通过在体外环境中直接形成拟胚体(EBs)可以分化成为肾细胞.并且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分离自这些EBs的细胞移植入体内后可以形成肾近端小管样结构并且未在其周同发现畸胎瘤形成。但是ES细胞是否可以通过和胎肾细胞相互作用继而获得定向分化并未见诸报道。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在与小鼠胎肾细胞共培养后.ES细胞分化成为了肾系细胞。处理后的ES细胞可以检测到与肾发育相关的特征基因.如WT-1、exm-2和Wnt-4基因的表达.我们也发现了终末分化的肾细胞标志物.如podocalyxin、Nephl和RSOR基因的表达。在实验前后,我们同样探寻了ES细胞多分化潜能标记分子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共培养后分化的ES细胞Oct-4、Nanog和Klf-4基因表达明显减弱。综上,胎肾细胞微环境可能促使ES细胞定向分化为肾系细胞,提示胚胎器官细胞微环境在ES细胞转分化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作用。

丰城鸡血藤H-103树脂提纯物抗MCF-7和A549的作用11-12

摘要:目的评价丰城鸡血藤H-103树脂提纯物体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和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丰城鸡血藤H-103树脂提纯物对人乳腺癌MC-7细胞株和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的影响。结果2mg/ml丰城鸡血藤H-103树脂提纯物作用48h后,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最大抑制率都大于50%,并且其抗瘤作用随着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丰城鸡血藤H-103树脂提纯物对MCF-7和A549在体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亮氨酸氨基肽酶在HBV慢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13-14

摘要:目的检测HBV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活性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HBV慢性肝病患者血清LAP的活性,选择110例健康献血员做对照,对118例HBV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血清中LAP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HBV慢性肝病组中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LAP活性升高最明显,与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代偿期肝炎肝硬化组LAP活性与慢性肝炎组比较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S)。结论LAP活性在HBV慢性肝病中普遍升高,但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最高,此可作为HBV慢性肝病鉴别诊断的一项初步指标。

儿童肺炎链球菌对三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15-17

摘要: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us pnenurmoniae,SP)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状况。方法对呼吸道、血液标本、脑脊液标本中分离的31株SP进行青霉素、头孢噻肟E-test药敏试验及青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相关的PBP2B、ermB、ermA/B/C、mefA和Term基因PCR检测。结果①PBP2B基因突变30株,均为点突变,PBP2B同源性在80。85%之间。另有1株对青霉素敏感无突变;②含ermA/B/C耐药基因24株,含InerA耐药基因26株,含有erm或InefA耐药基因30株。结论PBP2B基因突变在对青霉素耐药的同时也对三代头孢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SP的耐药性已严重影响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的疗效。

GIK液控制高血糖对环丙沙星抗感染效果影响研究18-20

摘要:目的研究GIK(Glucose-insulin-Potassium K),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控制高血糖对环丙沙星治疗严重创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效果的影响.为GIK辅助治疗创伤高血糖感染患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印只严重烫伤铜绿似单胞菌感染大鼠随机分为抗感染对照组(n=20),单纯抗感染组(n=20),GIK辅助抗感染组(n=20)。GIK辅助抗感染组严格控制血糖到正常水平。单纯抗感染组和GIK辅助抗感染组均采用相同环丙沙星治疗措施,观察单纯抗感染组和GIK辅助抗感染组治疗3天后大鼠空腹血糖、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血浆内毒素等指标变化。结果单纯抗感染组和GIK辅助抗感染组大鼠空腹血糖、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血浆内毒素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抗感染对照组(P〈0.01);GIK辅助抗感染组大鼠空腹血糖、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血浆内毒素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单纯抗感染组(P〈0.01).结论GIK严格控制高血糖,可提高抗菌素抗感染效果,提示控制高血糖在创伤感染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两种配方胰酶消化法对兔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影响的比较21-22

摘要:目的研究两种不同配方的胰蛋白酶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生物活性影响。找出一种更适合于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消化的方法。方法采用0.125%胰蛋白酶和0.05%胰蛋白酶-0.01%EDTA-Na2分别对CEC进行消化、培养.用台盼蓝染色法和24h细胞贴壁率观察CEC存活率及细胞活性。结果两种配方胰酶消化CEC,细胞存活率都在95%以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细胞贴壁率,胰酶消化法〈30%,胰酶-EDTA-Na消化法〉9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酶-EDTA-Na消化法对CEC的作用较温和,活性影响小,此方法更适合CEC的消化、培养。

m-bcr/abl融合基因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和实验室研究23-26

摘要:目的研究2例表达m型(ela2)bcr/abl融合基因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C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RT-PCR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治疗采用羟基脲、阿糖胞苷或羟基脲、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及干扰素方案。结果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t(9,22)(q34;q11);免疫分型:CD13、CD15、CD33阳性.其中例2同时表达CD10抗原(34.35%):RT-PCR分析例1初诊时M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b3a21,治疗后M型bcr/abl转阴而m型bcr/abl(ela2)阳性,例2初诊时即为M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而in型bcr/abl(ela21阳性:两例患者骨髓像及临床均表现为慢性期.但例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显著(15~47×10^9/L),脾脏不肿大。结论 m-bcr/ablCML是罕见的CML分子亚型。具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其发现对于临床诊断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ltB-TpN47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27-29

摘要:目的分别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临床菌株和大肠杆菌DNA中扩增ltB和TpN47基因,构建ltB-TpN47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方法采用PCR分别从上述菌株DNA中扩增TpN47基因和ltB基因片段、构建ltB-TpN47融合基因,T-A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采用质粒pET32和宿主菌E.coliBL21DE3构建ltB-TpN47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并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结果所构建的ltB-TpN47融合基因核苷酸序列与从GeneBank中查询并处理得出的数据基本一致。所构建的表达系统pET32-ltB-TpN47的目的重组蛋白(rltB-TpN47)表达量高达细菌总蛋白的1/3左右。结论本文成功地构建了ltB-TpN47融合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

炎性因子和白细胞在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的变化及其意义30-32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期和稳定期的水平和意义。方法测定55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中IL-6、hsCRP、WBC和血脂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将患者分为高中低三组,分别统计各组中IL-6、hsCRP和WBC的含量。对54例病情好转患者在稳定期第30d检测IL-6、hsCRP和WBC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发作期IL-6、hsCRP和WB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水平的胆固醇组中上述炎性因子无统计学差异。在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除了IL-6高于对照组外(P〈0.05),hsCRP和WB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期,炎症反应是高血脂外的一个独立发病因素,炎性因子IL-6、hsCRP和WBC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心肌梗死的稳定期以血管壁的局部炎症为主,此时IL-6是适宜的炎症标记物。

肾母细胞瘤术前化疗的病理学研究33-35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肾母细胞瘤病理改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术前化疗组59例,一期手术组52例,分析两组病例病理学改变,凋亡指数(AI)、增值指数(PI)及术后存活率的差别。结果术前化疗组凋亡指数(AI11.67±15.44)、坏死率高于一期手术组(AI7.37±4.53),一期手术组增值指数(PI24.99±25.83)高于术前化疗组(PI13.58±16.10)。两组存活率差异不明显,可能与部分病例术后非规律化疗有关。结论术前化疗有利于提高肾母细胞瘤切除率。

mRNA定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的应用评价36-38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mRNA定量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异烟肼药物敏感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三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在利福平、异烟肼处理24小时后85B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以不同的结果判断标准,比较本方法和绝对浓度法对87株临床分离菌株利福平、异烟肼药敏试验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利福平或异烟肼敏感株在相应的药物处理24小时后85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为无药对照的0.01%和0.35%以下,而耐药株无明显变化。以85B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到无药对照的1%以下为敏感,大于10%为耐药,1%~10%之间为可疑进行判断,本方法与绝对浓度法有一致的检测结果。结论85B mRNA可以作为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分子标志,应用85B mRN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42例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清免疫电泳分析39-40

摘要:目的应用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M蛋白并进行分型。方法对42例MM患者血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定量分析。结果42例MM患者中:40例MM检出M带,免疫固定电泳分型:IgGκ型16例(38.1%),IgGλ型10例(23.8%);IgAκ型5例(11.9%),IgAλ型3例(7.1%);κ轻链型4例(9.5%),λ轻链型2例(4.8%);不分泌型2例(4.8%)。免疫球蛋白检测表明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并常伴有非对应组分的偏低。结论免疫固定电泳检测MM患者的M蛋白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MM的诊断分型和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分析41-42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年龄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小儿腹泻的机制。方法观察206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用药前后腹泻发生率,分析其年龄特征,并作腹泻的病因学检查。结果20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用药前合并腹泻23例(11.17%),用药后继发腹泻87例(42.23%),合计110例(53.40%),且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大,合并轮状病毒和继发真菌感染的比例越大。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患儿腹泻,其腹泻与肺炎支原体病原体、抗生素的应用、合并轮状病毒和继发真菌感染有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菝葜与菝葜纳米硒体内、外抗U_(14)瘤活性的实验研究43-44

摘要:目的探讨菝葜及其新配方(菝葜皂甙与红色纳米硒)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小鼠体内U14造模,经灌胃给药观察菝葜与菝葜纳米硒对小鼠体内U14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用美兰法观察菝葜与菝葜纳米硒对U14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菝葜与菝葜纳米硒在体外实验中对U14瘤细胞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菝葜液对小鼠体内U14瘤体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菝葜与菝葜纳米硒的体内、外实验均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45-46

摘要: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突变型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而Bcl-2表达与之无关(P〉0.05)。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与预后有关,Bcl-2蛋白与预后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