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石油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地质勘探、油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信息、综述、学术论坛、来稿选登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 国际刊号:0253-2697
  • 国内刊号:11-2128/TE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0-110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4.08
  • 综合影响因子:3.75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石油学报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石油学报杂志地质勘探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重要理论问题

摘要:2012年常规能源燃料的消费量和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历史最高水平,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非常规油气产量的大幅上升使油气供需基本达到平衡。但目前对非常规油气还有很多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没有解决,对非常规油气的分布富集规律、勘探开发特点还没有把握。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回顾了近期全球油气勘探形势,提出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的4项重要理论问题:①“含油气系统”理论的深化再认识,提出了含油气盆地“全含油气系统”的“全过程成藏”模式,从烃类生一排一运~聚全过程定量化研究的4个关键问题出发,分析了非常规油气成藏机理;②细粒沉积体系与致密相带沉积学,通过解析细粒沉积与非常规油气生成关系的角度提出了3个研究结合点;③页岩与致密储层中微一纳米孔隙系统和流体相态,提出了微一纳米孔隙系统在非常规油气研究方面应重点关注的5个方面,并解析了微一纳米孔隙发育特点及微一纳米孔隙中流体相态的特征;④非常规油气富集规律与资源评价,从非常规油气聚集特征出发,优选建立了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
1-10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摘要: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紧邻龙门山构造带。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对陆内变形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和探井资料,结合盆地周边的露头资料,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地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在整体上构造变形较弱,仅在龙门山前和龙泉山地区变形相对较强;剖面上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分析了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受基底隆起控制、具有一定继承性,经历了多期同沉积隆起兼剥蚀过程,形成于前二叠纪,随后经过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的调整改造最终定型;其构造演化经历了雏形阶段、发展阶段、强烈隆升剥蚀阶段、稳定埋藏阶段、川西前陆盆地发育阶段以及调整定型阶段,主要受基底和分层滑脱系统2方面因素的影响。
11-25

川东北元坝与河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成因

摘要:在川东北地区石油地质背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元坝与河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的成因。元坝地区侏罗系储层天然气重烃气体含量较高;多数样品甲烷δ13C和8D值分别在-42.2‰--34.4‰和-208‰--168‰,乙烷δ13C值在-31.4‰--21.4‰,甲烷δ13C和3D值之间相关性好;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侏罗系自流井组或千佛崖组陆相烃源岩。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天然气重烃气体含量低;甲烷δ13C和3D值分别为-31.7‰--29.2‰和-170‰--148‰,乙烷δ13C值在-27.7‰--26.5‰;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高过成熟的腐殖型烃源岩。元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成因的主控因素是陆相烃源岩发育及其成熟度。河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重烃气体含量变化大;甲烷δ13C值大多重于-32‰,甲烷3D值分布范围较大,在-186‰--122‰,乙烷δ13C值在-33.2‰--29.6‰;甲烷3D与δ13C值之间相关性很差,部分样品甲烷与乙烷的δ13C值倒转,表明河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成因复杂,有来源于陆相须家河组的天然气,也有来源于海相烃源岩的天然气,以及海相与陆相来源天然气的混合气。河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气成因的主控因素是海相与陆相多套烃源岩与不同级别断裂。陆相储层天然气中CO2的δ13C值多轻于-12‰,属于有机质热分解成因。稀有气体3He/4He比值在0.0033Ra-0.0181Ra,分布于地壳来源或放射性成因的范围内,表明天然气中没有幔源稀有气体的贡献。
26-36

珠江口盆地大型丘状地质体地震相分析及地质解释

摘要:珠江口盆地自云凹陷叠前深度偏移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了6个位于mfs18.5之上约250m处的大型丘状构造,这些丘状地质体最显著的特征为剖面上不对称的丘形和平面上不规则的椭圆形态。丘状体底座直径为826~3542m,最大高度可达403m,规模最大的丘状体体积可达0.53km3。这些丘状地质体与国外报道的丘状砂岩侵入体有着相似的地震反射特征,在符合SEG标准的零相位正常极性地震资料中,其顶面和底面分别响应于连续性较好的中一强振幅正向和负向反射同相轴,其核部以杂乱反射为主要特征,与围岩地层平行一亚平行的席状反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且丘状体内部速度较围岩地层速度高,综合分析判断为砂岩侵入体。该沉积体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37-49

伊犁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摘要:虽然伊犁盆地在经历不同程度油气勘探后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为此,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于酪根、饱和烃气相色谱、饱和烃质谱和碳同位素等分析技术,综合评价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塔姆其萨依组烃源岩属于半深湖一深湖相沉积,具单一有机质来源,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适中,为区内较有利烃源岩;晓山萨依组烃源岩属于海陆交互相沉积,具多种有机质来源,有机质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为区内有利烃源岩。
50-57

岩石热声发射和盆模技术研究中扬子区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最高古地温和热成熟史

摘要:中扬子地区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热演化程度高,有机显微组分中无镜质组,沥青反射率具有不确定性,故热成熟度较难确定。综合运用岩石热声发射实验与干酪根红外光谱,并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中扬子地区西部典型井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经历的最高古温度及热演化成熟史进行了恢复。样品的热声发射信号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显著,热凯瑟尔(Kaiser)效应明显;下寒武统水井沱组经历的最高古温度范围为293~324℃,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210~256℃。同时利用二次加温验证热Kaiser效应敏感,表明热声发射技术可用于岩石经历的最高古地温的测定。在对典型井的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热演化成熟史模拟中结合最高古温度作为约束条件所得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镜质体反射率分别为4.0%~45%和2.6%~3.2%,处于高演化过成熟阶段,与干酪根红外光谱分析得出的有机质成熟度结果一致。
58-67

天然气中CO2氧同位素在线检测技术与应用

摘要:氧同位素作为有效的地球化学参数,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环境科学研究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CO2氧同位素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示踪剂,可用于判识气源,然而这一指标尚未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应用气相色谱一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天然气中CO2的氧同位素在线检测方法。在对松辽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组分、组分碳同位素、稀有气体组成与稀有气体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盆地天然气中CO2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盆地、不同来源天然气中CO2的碳、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表明CO2的氧同位素具有较好的成因指示意义。通过CO2的碳一氧同位素分布,可将气藏中CO2细分为上地幔来源、碳酸盐岩来源以及有机成因,为天然气成因及气源对比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68-75

高精度胶结指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摘要:由于复杂孔隙结构和强非均质性,胶结指数(m)不再是一个固定常数,饱和度的定量计算成为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探索了高精度m值模型的建立方法。基于疏松砂岩、中等砂岩、致密砂岩、砾岩、凝灰岩、角砾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10种岩性,首先分析了m值、饱和指数(n)的变化给饱和度的计算带来的影响,得出m值的变化对饱和度的影响更大;其次,基于Max—well导电方程,发现了m值与有效孔隙度和导电孔隙度差值之间存在强线性正相关的关系,而导电孔隙度与有效孔隙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关系表现为线性、指数、乘幂和多项式,并建立了m值与有效孔隙度之间的通用表达式。采用伊拉克米桑油田AG3井高精度m值模型,分别处理AG3井的白云岩和石灰岩储层,通过与岩心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可知高精度m值模型改进了碳酸盐岩储层饱和度的计算精度,并为复杂孔隙型储层饱和度的定量评价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76-84
石油学报杂志油田开发

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特征的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

摘要:为了研究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开采机理和渗流规律,通过建造高压仓、密封和改进多通道电阻率测量方法,研发了大型露头岩样高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通过分段压裂水平井物理模型的岩样筛选、模型的制作和封装、模型抽真空饱和以及有效驱动的物理模拟评价等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分段压裂水平井物理模拟实验方法。进一步结合低渗/致密油藏非线性渗流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驱替压差下,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压力梯度值要比普通水平井的压力梯度值高,且随着压裂裂缝半缝长的增加,压力梯度值也增加;当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一定时,储层渗透率越低,分段压裂水平井的最佳分段数越多;当储层渗透率一定时,水平井水平段长度越长,水平井压裂的最佳段数也越多,最佳裂缝半缝长反而呈现减小的趋势;对于低渗/致密油藏分段压裂水平井开采来说,对产量最为敏感的是压裂段数,其次是裂缝半缝长,而裂缝导流能力最为不敏感。
85-92

水平井井筒变质量流动压降计算新模型

摘要:为了使水平井变质量流压降模型更具合理性和准确性,更有效地分析油井产能和生产动态,通过回顾和分析以往关于水平井筒压降模型的计算理论与方法,利用现有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建立了一种新的射孔完井压降计算回归模型,该模型能够实现射孔完井孔密、相位角连续变化时综合摩擦系数的求取和井筒压降的计算。通过实例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该模型和目前常见模型的计算精度较为接近、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该模型的提出可以为进一步改进油藏渗流与井筒流动耦合模型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93-98
石油学报杂志综合信息

《石油学报》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摘要:2014年1月2日,中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在北京正式揭晓,《石油学报》首次申报并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是中国新闻出版行业部级最高奖,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评选颁发,是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该奖项于2007年首次开评,每3年评选一次,本次为第三届,其中期刊奖于2010年开评,本次为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设出版物奖和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奖励名额共计236个,其中,图书奖56个,期刊奖20个。
98-98
石油学报杂志油田开发

聚合物驱后油藏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

摘要: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对大庆油田萨南开发区南二区东部聚合物驱后典型油藏开展了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通过优选由玉米浆干粉、硝酸钠和磷酸氢二铵构成激活剂,与保护剂聚合物交替注入,并运用分子生态学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了内源微生物激活前后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利用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油藏中有明显的产气增压效果;油藏驱动压力的动态变化及代谢产物气体组分CH4和CO2的δ13C同位素含量波动,验证了激活剂的加入促使油藏内源微生物微氧和无氧代谢交替进行;产出液的各项生化监测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激活后优势菌群为Pseudomonas、Thauera和Arcobacter,且丰度增高;试验区阶段累计增油3068.13t,含水率下降2.2%,驱油增产效果明显。该试验的成功实施证明了聚合物驱后油藏采用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的工艺方法是可行的,并为同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99-106

插层聚合物凝胶深部液流转向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摘要:为了开发出一种新型低成本、高性能的深部液流转向与调驱剂,利用现代插层复合技术,对目前调剖调驱中常用的聚丙烯酰胺进行聚合物合成改性,采用原位聚合合成方法,研制了一种新型插层聚合物凝胶转向剂,其插层聚合物、交联剂和助剂的浓度分别为0.15%~0.35%、0.15%~0.22%、0.005%~0.220%,其成胶时间为6~100h可调。实验研究表明,该插层聚合物凝胶转向剂具有较好的抗剪切性、与油田水的配伍性、热稳定性及封堵性能,可满足油田条件下的深部调驱和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需要。其与现有的常规聚合物体系相比成本可降低10%~15%,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07-113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蒸汽驱注采方案优化

摘要:针对蒸汽驱注采方案优化问题,以累积油汽比为优化目标,建立了以注汽速率、蒸汽干度和注汽压力等为约束条件的蒸汽驱注采方案优化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并优化了蒸汽驱的主要注采参数。改进粒子群算法以进化停滞步数为依据,对个体历史最优值和邻域内粒子的最优值实施随机扰动,并且只接受使个体适应度增加的随机扰动操作,使记忆中的最优粒子跳出局部最优解,保证了种群的多样性,提高了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实例计算证明,该优化模型计算结果准确,优化算法有效。通过该优化方法可快捷准确地进行蒸汽驱动态优化和方案调整,以便于指导蒸汽驱高效运行。
114-117

黏弹性流体分形多孔介质渗流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摘要:为了研究黏弹性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将分形理论应用于黏弹性流体的渗流模拟中,通过推导黏弹性流体有效黏度关系式,得到了多孔介质的分形孔隙度和分形渗透率表达式,进一步建立了黏弹性流体分形多孔介质渗流数学模型。使用有限差分方法对黏弹性流体分形多孔介质渗流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求得了稳定流状态不同压力下的流量。通过对大庆油田采油四厂5口复合驱井进行实例计算的结果表明,黏弹性流体分形多孔介质渗流数学模型计算所得产液量与实测产液量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较小,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18-122

裂缝性储层应力敏感性数值模拟——以库车坳陷克深气田为例

摘要:针对裂缝性储层应力敏感性的常规研究方法难以做到与实际相符且不能定量分析的问题,采用储层裂缝数值模拟方法,对克深气田裂缝性储层的应力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裂缝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随之下降,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且裂缝渗透率的应力敏感程度强于裂缝孔隙度,并可采用指数函数对应力敏感曲线进行拟合;储层裂缝孔渗参数的初始值越高,其应力敏感性越强,即相对高渗储层的应力敏感性要强于相对低渗储层;对于低渗透的裂缝性储层,储层岩石塑性越强其应力敏感程度越高;不同充填程度裂缝的应力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未充填缝、半充填缝和全充填缝。
123-133
石油学报杂志石油工程

空间圆弧轨迹的解析描述技术

摘要:空间圆弧作为一种典型的井眼轨迹组件,广泛应用于三维井眼轨道设计、实钻轨迹监测和滑动导向钻井轨迹控制等领域。分别基于井眼曲率及初始工具面角和井段两端点的基本轨迹参数来表征空间圆弧轨迹的形状和摆放姿态,建立了空间圆弧轨迹的两种描述方法即坐标转换法和矢量分析法,提出了两套空间圆弧轨迹参数的计算公式。这些计算公式在数学上是精确解,可计算空间圆弧轨迹上任一点的井斜角、方位角、空间坐标、工具面角、定向方位角等参数,并且它们都是井深或弯曲角的单值解析函数。对空间圆弧轨迹模型进行了系统地描述,形成了普遍适用的井眼轨迹内、外插值计算方法,可直接用于计算井眼轨迹的分点参数、外推预测井眼轨迹等,具有形式简明、方法实用等特点。此外,应用此研究成果,还可简化三维井眼轨道设计、邻井防碰扫描等设计与计算方法。应用实例验证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134-140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涡轮电机电磁转矩前馈控制

摘要:钻井液流量的大范围变动容易导致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空间角度位置控制的适应性差,具体表现为系统在某钻井液流量条件下整定的控制参数,在其他流量条件下常常是不稳定的,出现角度的振荡摆动、控制失稳。通过对涡轮电机电磁转矩与钻井液流量和控制信号动态关系的分析,建立了涡轮电机的动力学模型,模型表明电磁转矩的大小与流量和控制作用的乘积有一定比例关系,电磁转矩随钻井液流量呈动态变化,从而导致了控制的失稳。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乘积型电磁转矩电压前馈补偿方法,经过前馈补偿后的电机电磁转矩的大小只与控制作用相关,而与钻井液流量无关,从而将一个非线性时变环节变换成了一个线性时不变环节;通过仿真分析与台架试验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实现平台系统在钻井液流量宽范围变化条件下的稳定控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1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