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石油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Petrolei Sinica

  • 11-2128/TE 国内刊号
  • 0253-2697 国际刊号
  • 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石油学报是中国石油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石油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勘探、油田开发、石油工程、综述

石油学报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石油学报杂志地质勘探
渤海湾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1-5

摘要:对渤海湾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等成藏要素的地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均具有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和基本的自生自储成藏条件.对成藏条件时间配置关系的对比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以1个沉降-抬升幕、持续生烃、早期成藏为特征,渤海湾盆地则以多个沉降-抬升幕、二次生烃、晚期成藏为特征.成藏条件的空间配置关系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储层、盖层在时间上及纵横向上具有连续性,天然气保存条件良好,可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气藏,资源潜力大.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储层、盖层时间连续性较差,天然气需要较大幅度的垂向运移才能成藏,二次生烃区与构造高部位成藏区之间的横向重叠区分布局限,以形成中、小规模但丰度较高的构造气藏为主.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成盆动力学模式6-10

摘要:应用地震勘探资料和平衡剖面恢复技术对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柴达木盆地岩石圈结构特征和区域应力场资料,对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阶段及盆地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和确定.该盆地演化既受区域应力场及盆缘走滑断裂活动的控制,也受地壳深部活动的影响,其成盆动力学模式为深层伸展,浅层压扭.这一模式不但较好地解释了盆地的构造特征,而且较好地解释了盆地新生代沉积迁移规律,是对“大型拆离伸展-拉分盆地”成盆模式的补充与完善.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及其油气勘探前景11-15

摘要:依据浅水陆架区大量的探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对珠江口盆地距今21~10.5Ma地层段的研究表明,该段地层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在各层序相应的体系域内均发育深水扇沉积,并且各层序的深水扇都叠置在白云凹陷之上.对盆地内近60口探井的微体古生物定量分析表明,该地层段存在6期三级海平面变化,并与全球三级海平面变化相一致.周期性海平面下降、古珠江大河充足的沉积物供应和白云凹陷长期热沉降作用所形成并保持的陆坡深水条件是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南海北部深水陆坡沉积系统与大西洋两岸勘探热点地区的深水沉积系统有许多共同点,如都位于被动大陆边缘、长期的热沉降和大型古河流提供丰富的物源.白云凹陷北坡大型天然气田的发现也证实了白云凹陷下第三系巨厚湖相烃源岩的资源潜力.垂向叠置在烃源岩之上的多期深水扇必将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松辽盆地双城-太平川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16-21

摘要:对松辽盆地双城-太平川地区中浅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该区天然气为高-过成熟的煤型气,来源于深部的白垩系沙河子组和侏罗系含煤地层.本区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组成具有倒转序列特征,这主要是由腐殖型母质的“同型不同源”气或“同源不同期”气的混合造成的,同时也不排除由天然气中某一或某些组分被细菌氧化所造成.本区天然气中稀有气体氦的含量相对较高,有11口井天然气中氦的含量均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可作为氦气藏开采.

苏丹Muglad盆地区域盖层对油藏特征的控制作用22-26

摘要:苏丹Muglad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右行走滑背景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盆地的主力产层为下白垩统的Bentiu组,上覆的区域盖层是Darfur群,尤其是Aradeiba组的大套泥岩.盆地70%以上的探明石油可采储量分布在Bentiu-Darfur成藏组合中.通过地震反演预测了区域盖层的宏观分布,通过对20口探井测井资料的处理确定了盖层的封闭性.对部分井壁取芯样品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存在宽度达10~30 μm的微裂缝,且这些微裂缝被伊利石或绿泥石等自生矿物充填.原油地球化学分析表明,Bentiu组油藏近中非剪切带原油密度大,生物降解严重;远离中非剪切带处的原油密度正常,生物降解程度降低直至消失.这说明后期的构造活动对油气藏的保存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油气成藏模式及分布特征27-31

摘要:乌里雅斯太凹陷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成藏特点决定其斜坡带是主要的聚油单元,岩性地层油藏是其主要的油藏类型.对油气分布聚集富集规律的研究表明,油气主要赋存在2个湖泛面之间,且主要沿不整合面、湖泛面和断面分布.快速沉降的不整合面有利于形成地层油藏,控层控相的坡折带对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油气的分布严格受控于沉积体系,油气的聚集对砂体的成因类型具有选择性,而油气的富集则受控于有利的沉积相带和储集相带.

气藏天然气输导效率研究32-36

摘要:基于达西定律,利用天然气渗滤运移输导速度建立了一套气藏天然气输导效率的研究方法.以我国19个大、中型气田为例,对其天然气输导效率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效率差异较大,断裂输导的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效率明显高于砂体输导的大、中型气田的天然气输导效率,这主要是由于断裂渗透率和源岩-圈闭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砂体渗透率和源岩-圈闭垂直距离的缘故.对我国19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与其输导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所需要的天然气输导效率应大于1.96 nm/s,中效大、中型气田形成所需要的天然气输导效率应为1.96~0.15 nm/s,低效大、中型气田形成所需要的天然气输导效率应小于0.15 nm/s.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上古生界孔隙发育影响因素37-41

摘要:对鄂尔多斯西缘逆冲带上古生界的岩心、薄片等资料进行了分析.从该区的构造、成岩作用、沉积相等方面分析了地层孔隙发育主要受构造和成岩等因素的影响,逆冲带的构造作用不仅使其产生许多裂缝,使孔隙度增加,而且构造抬升使地层承受的压力得到释放而减小,因而地层遭受的压实作用也相应减小.成岩作用所处阶段上提,从而使孔隙度、渗透率增加.在成岩作用中,受压实、压溶、胶结充填和溶蚀作用的影响较大.其中压实、压溶和胶结充填作用严重地损害了储层物性特征,使本区原生孔隙大大减少;而溶蚀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使储层物性得到了改善,次生孔隙相对增多.另外,沉积微相决定了砂岩的分选性、粒度及杂基含量,进而影响了成岩作用及孔隙发育的演化特点.

石油学报杂志综合信息
我国成功研制9000m超深井钻机41-41

摘要: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000m超深井钻机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验收,目前已运抵新疆克拉玛依油田,预计今年6月份开始勘探工作。

石油学报杂志地质勘探
东营凹陷东辛油田沙河街组一段成藏条件42-46

摘要:近年来相继发现的高产井揭示了东辛油田沙一段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等成藏条件及类型多样的圈闭类型.在成藏条件上,该区三面临洼及下伏的沙三、沙四段优质烃源岩为成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气,生物灰岩、鲕粒灰岩等湖相碳酸盐岩发育的粒间孔隙、溶孔等可作为储集空间,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裂系统作为油气的疏导体系,使油气藏沿断层形成纵向上数百米的叠瓦式分布格局.在圈闭类型上,断层的广泛发育使沙一段油气藏以断层圈闭为主,良好的断层封闭性决定了油气藏的保存程度.

塔中西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作用47-52

摘要:对塔中西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发育的地质背景、充填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埋藏溶蚀作用在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中有重要作用.塔中西北部多期次构造活动和中-晚二叠世为主的岩浆-热液活动是埋藏溶蚀产生的基本条件;深埋或热液作用是以黄铁矿、绿泥石、石英、铁方解石、萤石等标型矿物和具有能发出明亮桔黄色光的富锰贫铁方解石胶结物、生长环带、铁白云石溶蚀等特征.方解石充填物中富含铁、锰、镁、锶等元素,δ18OPDB平均值为-6.6‰,δ13CPDB平均值为-2.0‰;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130℃和170~210℃,盐度为5%~7%、8%~9%和12%~13%,反映了埋藏成岩作用中有深部流体或循环流体参与.

柴窝堡背斜储层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53-56

摘要:应用岩心裂缝描述和野外露头区裂缝调查资料,对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柴窝堡背斜低孔隙低渗透性储层构造裂缝的组系与产状、裂缝的性质、裂缝的发育程度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柴窝堡背斜储层主要发育有4组构造裂缝,分别为NW向(310°~330°)、近EW向(270°~280°)和NE向(40°~60°)的3组裂缝以及NW向(320°±10°)和NWW向(280°±10°)的1组共轭剪切裂缝.其中以NW向和近EW向裂缝为主,这些裂缝中又以高角度的剪切裂缝为主.裂缝的发育和分布受控于构造应力、褶皱、断层、岩相(岩性)及岩层厚度等因素.

变差函数在沉积微相自动识别中的应用57-60

摘要:提出了一种建立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模式的新方法,即利用变差函数对测井曲线的形态进行研究,并将不同方向上的变程作为定量刻画参数,来分析各个方向变程所蕴含的沉积学意义.0°方向的变程反映沉积环境的能量稳定程度;90°方向变程反映水动力动荡程度;45°和135°方向变程分别反映正韵律和反韵律特征.变程星形图可全面地刻画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反映沉积环境的水动力变化规律.以多方向变程为主要参数建立的定量识别模式,对微相分类明显,易于导入各类模式识别方法中,从而提高微相识别的效率和准确度.

各向异性倾斜地层双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61-64

摘要:利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了电性各向异性倾斜沉积岩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双侧向测井响应不仅受到地层倾角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地层电性各向异性的影响.在水平地层条件下,双侧向测井响应主要受到层理方向上地层电阻率的影响;在倾斜地层条件下,垂向上的地层电阻率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增大.电性各向异性倾斜地层不仅造成电阻率曲线形态的变化,而且深、浅电阻率幅度差异更为复杂,给利用深、浅电阻率幅度差异定性识别油气层造成困难.

石油学报杂志油田开发
多元泡沫化学剂复合驱油数值模拟研究65-69

摘要:对多元泡沫复合驱油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渗流机理、渗流规律,根据质量传输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物质平衡原理和泡沫上浮运动机理,建立了多元泡沫化学剂复合驱油渗流数学模型.结合实验结果建立了描述泡沫流动机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数学模型方程.实验研究表明,多元复合泡沫具有驱油、调堵及提高驱油效果的多重作用.泡沫上浮总体上有利于开采及提高油层的驱油效率.采用复合泡沫驱油对高含水油田仍有较好的驱油效果.该方法可以作为三次采油后和高含水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石油学报杂志综合信息
“十五”期间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发展迅猛69-69

摘要:“十五”期间以中哈原油管道建设和PK并购项目为代表的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迅速发展,海外业务遍及22个国家,运作着58个海外油气项目合同;初步在北非-中东、中亚、南美、亚太四大发展区,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营、炼油化工、油品销售一体化的业务格局。

石油学报杂志油田开发
化学剂吞吐与油井堵水结合技术研究70-74

摘要:将化学剂吞吐技术与油井堵水技术相结合的新化学剂吞吐技术能提高化学剂吞吐技术中化学剂的使用效率,充分地发挥了这两种技术的优点,提高了油藏采收率.新化学剂吞吐技术主要包括吞吐剂筛选、堵剂封堵位置的确定和各种工作液的注入技术等.用界面张力等值图法确定吞吐剂的优化配方,用堵剂突破压力梯度法确定堵剂的封堵位置、堵剂间的组合及用量.可视化驱油模型试验及在中原油田的现场试验都证明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石油学报杂志综合信息
中国石油学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北京召开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