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疼痛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疼痛学杂志 省级期刊

Pain Clinic Journal

  • 13-1353/R 国内刊号
  • 1672-9633 国际刊号
  • 0.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疼痛学是河北医科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实用疼痛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试验研究、临床研究、论著、经验交流、继续教育、综述与讲座、短篇报道

实用疼痛学 200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疼痛学杂志述评
迎接“世界镇痛日”与“中国镇痛周”——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患者的疼痛325-325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我国也于同年将世界镇痛日所在的一周定为“国镇痛周”。镇痛日和镇痛周的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关注,同时促进疼痛医学的发展,为最终消除和控制疼痛而努力奋斗。今年的主题是对抗癌痛,而且此主题将持续一年。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326-328

摘要: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重度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9例,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皮内注射治疗,问卷调查记录每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严重程度,观察不良反应。结果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1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严重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疗效可至少维持8周,且不良反应轻微、短暂。结论A型肉毒毒素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短暂,值得临床研究。

神经刺激器定位椎旁神经根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329-331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所累及脊神经的椎间隙,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椎旁神经根穿刺定位,注入1%利多卡因5 ml,如疼痛缓解程度超过50%,观察30 min后,给予95%乙醇2 ml,患者保持治疗时的体位2 h,然后坐位观察1 h后离院。3 d后复诊,如有必要可以再次重复上述治疗。每次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VAS值以及自发疼痛范围的面积.同时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共有18例患者接受了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VAS评分由治疗前的(8.62±1.21)降为(2.58±1.37)(P〈0.01),自发性疼痛面积也由治疗前的(1.0±0.00)减为(0.56±0.23)(P〈0.01)。结论门诊PHN患者采取神经刺激器定位椎旁神经根乙醇毁损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胃肠手术麻醉学》出版发行331-331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喷他佐辛硬膜外PCA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子宫收缩痛的影响332-336

摘要:目的观察0.1%喷他佐辛或0.02%吗啡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伤口疼痛与子宫收缩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40例,随机分成P组、M组,各20例。P组采用0.1%喷他佐辛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M组采用0.02%吗啡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行PCA,PCA采用LCP模式。分别记录开启PCA泵后各时段的按压次数与实际有效次数及1 h、2 h、4 h、8 h、16 h、24 h的伤口疼痛与子宫收缩痛的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记录产妇对PCA的综合满意度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静息及动态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收缩痛VAS评分P组高于M组(P〈0.05);在整个PCA期间P组无1例产妇出现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而M组有8例(40%)出现恶心、呕吐,3例(15%)出现瘙痒。两组均无镇静过度现象。结论剖宫产手术采用0.1%喷他佐辛或0.02%吗啡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行PCEA对产妇的静息及动态疼痛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对子宫收缩痛.吗啡PCEA优于喷他佐辛PCEA,但其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桡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337-340

摘要: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对上肢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闭合型桡骨横断骨折患者60例,年龄20~45岁,ASAⅠ~Ⅱ级。无其他器质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随机分为2组(n=30),即SGB组和对照组。SGB组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第2日开始至第14日,应用0.33%罗哌卡因6 ml行SGB治疗,隔日1次,共6次。于术后第14至第42日每隔2日1次,共8次。对照组术后除用骨肽、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外,不进行SGB治疗。于术后第7日监测SGB组患者SGB后10、20、30、40、50、60 min时患侧桡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及双前臂皮肤温差,以及对照组同时点数值。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4、28、42日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分级评分;测定两组患者术后第1、14、28、42日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的变化。结果SGB治疗后,SGB组各时点患侧桡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GB组各时点患、健侧皮肤温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X线片示第14日时两组间骨折愈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8日时,SGB组X线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42日时,SBG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及28 d时(P〈0.01)。术后第14、28、42日时,两组患者的TGF-β1浓度均高于术后第1日(基础值)(P〈0.01),其中28d时高于14及42 d时,而SGB组各时点的TGF-β1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GB治疗可促进上肢桡骨骨折愈合。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临床报告341-343

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123例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Ⅱ组单纯予以星状神经节阻滞,Ⅲ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3组患者在治疗15、30、60 d后的有效率、治愈率,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治疗60 d后3组患者的有效率均为100%,常规药物治疗组(Ⅰ组)的治愈率为76.9%(30/39例),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Ⅱ组)的治愈率为90.9% (30/33例),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组(Ⅲ组)的治愈率为100%(51/51例)。Ⅲ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Ⅰ组。结论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能提高急性面神经炎的治愈率、并缩短治疗时间。

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344-346

摘要:目的比较和评价椎旁神经阻滞(PVB)与硬膜外阻滞(ED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0例采用PVB治疗,B组30例采用EDB治疗,两组均用得宝松(或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生理盐水混合药液,每周1次,3次为1疗程。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与B组分别为96.7%(29/30例)和100%(30/30例),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治疗后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EDB组治疗后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3.3%与2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B与EDB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PVB操作简便且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

经口与经直肠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痛的对比观察347-349

摘要:目的比较硫酸吗啡控释片口服和直肠给药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中、重度癌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40例),分别口服或直肠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性疼痛。结果A组和B组的疼痛缓解率(84.8%,39/46例对82.5%,33/40例)和不良反应发生率(34.8%,16/46例对45.0%,18/40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直肠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控制癌性疼痛与经口给药一样安全、有效。

实用疼痛学杂志短篇报道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芬太尼配伍用于无痛胃镜检查349-349

摘要:我们对单纯丙泊酚、丙泊酚与咪达唑仑、丙泊酚与芬太尼3种配伍分别用于无痛胃镜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麻醉前10 min,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 (含10 g)。插镜前A组给予丙泊酚1.5~2 mg/kg静脉注射,B组给予咪达唑仑2 mg静脉注射,随后给予丙泊酚1.5~2 mg/kg静脉注射,C组给予芬太尼0.05mg静脉注射,随后给予丙泊酚1.5~2mg/kg静脉注射。待患者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自主呼吸正常后,开始插镜检查。必要时酌情静脉分次追加丙泊酚0.5~1mg/kg。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微量吗啡Spinocath导管连续腰麻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350-353

摘要:目的观察微量吗啡Spinocath导管连续腰麻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组(Ⅰ组)与对照组(Ⅱ组)各15例初产妇,Ⅰ组于宫口开至2~3 cm时,注入吗啡0.1 mg。于第二产程开始时注入吗啡0.05mg+布比卡因1 mg,均在改平卧位后,调节痛觉上界平面为T_9。观察记录Ⅰ组产妇在给药后30min内呼吸循环变化及两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催产素的使用、产程进展、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分娩镇痛的并发症;Ⅱ组为对照组,未做任何镇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inocath导管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组对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第三产程时间均无明显影响,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略有延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痛显著减轻(P〈0.05),对运动神经无影响(P〉0.05),产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微量吗啡Spino—cath导管连续腰麻用于分娩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无阻滞,对新生儿及产程无明显影响,但其恶心呕吐发生率增加,且费用略显昂贵。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实用临床疼痛学》出版发行353-353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不同配伍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354-356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配伍臂丛阻滞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臂丛阻滞下择期行上肢肘关节以上及锁骨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成4组:M组(吗啡组n=12):吗啡1 mg+0.25%布比卡因。Q组(曲马朵组n=12):曲马朵50 mg+0.25%布比卡因。X组(新斯的明组n=12):新斯的明0.1 mg+0.25%布比卡因。D组(对照组n=12):0.25%布比卡因。均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术后疼痛出现时间,并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同时记录药物副作用。结果M组、Q组、X组与D组的术后镇痛时间依次为(10.5±3.6)h、(11.7±4.5) h、(21.5±5.6)h与(7.6±1.9)h。与D组比较,其他3组的臂丛阻滞术后持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新斯的明组最为明显,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吗啡、曲马朵、新斯的明与布比卡因配伍用于臂丛阻滞术后镇痛均有效,尤以新斯的明持续时间最长。

两种不同药物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的对比研究357-359

摘要:目的观察0.75%布比卡因复合曲安奈德与0.75%布比卡因复合亚甲蓝行三叉神经干阻滞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注射0.75%布比卡因2ml复合亚甲蓝1ml;对照组30例,注射0.75%布比卡因2ml复合曲安奈德10mg。结果术后10d评价治疗效果,治疗组优25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6.7%(29例)。6个月时复发1例,12个月时复发3例共4例。对照组术后10d评价优4例,良3例,差23例。优良率23.3%(7例)。6个月时复发3例,12个月时有2例复发。结论亚甲蓝复合液神经干阻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颈腰痛介入治疗学》出版发行359-359

实用疼痛学杂志经验交流
川利明涂剂的制备及其止痒祛痛效果观察360-362

摘要:目的制备川利明涂剂,并观察其止痒祛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盐酸川芎嗪、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苯海拉明组成复方,制成涂剂,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选择临床不同原因所致的瘙痒或合并疼痛,在痒、痛最严重的皮区涂布该制剂,然后随访记录疗效。结果川利明涂剂为无色半透明的黏稠液体,其中盐酸利多卡因含量为5%;患者15例涂布后均取得明显效果,其中以老年性瘙痒、异物接触过敏以及烧伤疤痕组织形成期间发痒的疗效最佳。结论皮肤瘙痒或合并疼痛局部应用川利明涂剂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实用疼痛学杂志信息
《射频镇痛治疗学》出版发行362-362

实用疼痛学杂志经验交流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363-365

摘要: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不同药物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自愿终止妊娠的女性120例(孕期〈60 d)。随机分成P、F、L共3组,每组40例。鼻导管吸氧3 L·min^-1,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 mg、格拉司琼3 mg,利多卡因0.4 mg·kg^-1。P组直接连接丙泊酚TCI泵,F组芬太尼0.1 mg加入丙泊酚中TCI,L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1后丙泊酚TCI。以1%丙泊酚维持血药浓度为3~5μg·m1^-1开始静脉注射,逐渐增至5~7μg·ml^-1,当睫毛反射消失时减至3~5μg·ml^-1,术毕停药。术中监测受术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所需药量及副作用。术毕,由术者进行麻醉效果分级。结果P组与F组镇痛后3分钟,SpO2、MBP、HR明显下降,与镇痛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不自主性肢体活动P组显著多于F、L组(P〈0.05);F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P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用量P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氯诺昔康静脉镇痛在人工流产手术中较单一使用丙泊酚,具有丙泊酚用量小,麻醉效果好,呼吸、循环抑制轻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