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疼痛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用疼痛学杂志 省级期刊

Pain Clinic Journal

  • 13-1353/R 国内刊号
  • 1672-9633 国际刊号
  • 0.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实用疼痛学是河北医科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实用疼痛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试验研究、临床研究、论著、经验交流、继续教育、综述与讲座、短篇报道

实用疼痛学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用疼痛学杂志述评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迎接本刊正式公开发行1-1

摘要:历经12年的内刊阶段,本刊终于得到国家的批准,从本期开始以正式出版物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许多作者和读者在得到这一消息后纷纷来电、来信或当面祝贺,这是我国疼痛诊疗专业同仁以及所有从事疼痛业务的医护人员的一件大事.

实用疼痛学杂志论著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术进针方法的临床研究2-4

摘要:目的 探讨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术的进针方法.方法 腰交感神经节试验性阻滞有效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退针法"和"进针法"两组.前者在X线下定位治疗侧L2~4椎体旁靶点,局麻下射频穿刺针向靶点进针触及椎体至椎体前缘5mm处,给予造影、电刺激测试和局麻药试验性阻滞,成功后行第一次射频消融,等针温度下降后,穿刺针后退5mm再次电刺激测试和射频消融;"进针法"的定位、进针点和角度同"退针法",穿刺针触及靶点至椎体前缘处,行第一次射频消融,等针温度下降后,穿刺针向前推进5mm,再次射频消融.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电刺激测试出现腹股沟异感发生率:"退针法"组比"进针法"组高;术后并发症:"退针法"组比"进针法"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7日后VAS评分及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退针法"射频消融腰交感神经节操作较"进针法"合理且并发症少.

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适应证的探讨5-13

摘要:目的 通过对不同病种的临床治疗,探讨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的适应证.方法 于拟治疗疾病所涉及的脏器的相应交感神经节段,行硬膜外间隙穿刺并留置硬膜外导管5~7cm,注入低浓度局麻药0.5%利多卡因或0.2%罗哌卡因5ml,以阻滞相应脏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根据不同病情调整用药剂量、每日注药次数及治疗持续时间,以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作为判定标准.结果 采用本法治疗的疾病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围术期心脏保护及甲状腺机能亢进、哮喘持续状态等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交感神经痛等具有稳定的临床效果.

剖宫产后静脉高乌甲素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对催乳素的影响14-16

摘要: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高乌甲素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它对孕妇血浆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 29例择期行剖宫产术孕妇,随机分成镇痛组(n=14)和对照组(n=15).镇痛组在剖宫产术后,采用PCIA给予氢溴酸高乌甲素,持续剂量0.4 mg/h,PCA剂量为0.1 mg,镇痛时间40 h.以放射免疫法测血浆PRL浓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对照组术后疼痛时肌注哌替啶.结果 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初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24 h血浆PRL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1),镇痛组的术后24 h血浆PR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术后心率、血压平稳,无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及呕吐发生.结论 剖宫产术后采用高乌甲素PCIA,镇痛效果确切安全,PRL分泌增加,初乳提前,可促进哺乳.

免费赠阅《实用疼痛学杂志》12年合订本多媒体光盘通知16-16

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预防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17-19

摘要: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氟哌利多预防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200例连续硬膜外阻滞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地塞米松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2ml);氟哌利多组在镇痛药液中加入氟哌利多5mg;联合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1ml)和地塞米松5mg(1ml).术毕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镇痛.观察术后24h内患者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恶心呕吐率(22.4%),明显高于氟哌利多组(10%)、地塞米松组(12%)和联合组(10.2%),P<0.05;处理组三组组间比较恶心呕吐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地塞米松与氟哌利多单独或联合应用都能有效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

椎旁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22

摘要:目的 观察椎旁注射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在病变的棘突间隙与上一棘突间隙连线的中上1/3处,向患侧旁开2~2.5cm进行穿刺,使穿刺针经横突间韧带达椎旁间隙,注入消炎镇痛液.治疗2~3个月后进行随访,按照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60例中优172例,良55例,可15例,差18例,有效率93.1%,优良率87.3%.结论 椎旁注射,体表标志清楚,穿刺成功率高,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三联疗法治疗肩周炎23-24

摘要:目的 评价推拿、痛点注射、排瘀三种疗法联合(简称三联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肩周炎患者分为三联疗法治疗组(三联组,n=10)和痛点注射治疗组(对照组,n=176).三联疗法将推拿、痛点注射、排淤三种方法相结合,痛点注入0.2%利多卡因2 ml加入泼尼松龙7.5 mg混合液,然后用酒精棉球在针口周围挤压,排出瘀血.对照组单用痛点注射治疗.结果 三联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9%和96.4%,对照组分别为27.3%和88.1%,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三联疗法是治疗肩周炎的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疗法.

0.5%亚甲蓝复合液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25-26

摘要:目的 观察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采用亚甲蓝复合液施行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在疱疹的神经支配区域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和肋间神经阻滞,阻滞药物为0.5%亚甲蓝复合液,内含布比卡因和VitB12.结果 全组31例注药后VAS评分均降至1.5以下,镇痛持续72~80h,半年~1年疼痛无复发.结论 应用亚甲蓝复合液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止痛效果确切且持久.

膝关节周围菱型阻滞加触痛点局部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7-29

摘要:目的 研究膝骨性关节炎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 方法 首先局部触痛点注射1%利多卡因和强的松龙合剂,然后在膑前皮下呈菱形注射.无效者关节腔注射合剂,但改用地塞米松,腔内积液者抽吸并冲洗,必要时手法按摩治疗.结果 本组63例,优效51例,占80.95%;良效10例,占15.87%;差效2例,占3.17%,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和加重.结论 膝关节周围菱形阻滞加触痛点注射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

甾体类抗炎免疫药引起膈肌痉挛2例30-31

摘要:甾体类抗炎免疫药并发症膈肌痉挛虽较少见,但症状多较严重.此2例在高位硬膜外注射甾体类药治疗肩周炎、颈椎病后发生,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自然恢复,其机理不清.

癌痛药物治疗问答31-31

摘要:问:癌痛药物治疗为什么不宜选用杜丁? 答:许多医院在治疗癌痛时习惯用杜冷丁(Dolantine,即哌替啶pethidine),其实这是不恰当的,此药作用时间仅2~3 h,为吗啡作用时间的1/2~3/4.如果按每4 h肌注1次,则血药浓度出现低谷时易有疼痛再发,不易维持稳定的镇痛效果.

氟哌利多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并发锥体外系反应5例报告32-33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硬膜外术后镇痛并发锥体外系反应5例的原因.方法 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氟哌利多2.5 mg加吗啡1.5 mg手术结束前15 min硬膜外注射;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先给负荷量氟哌利多2.5 mg和吗啡1.5 mg,继续给氟哌利多5~7.5 mg和吗啡4~6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连续输注1 ml/h.结果 单次和连续硬膜外镇痛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为0.07%(1/1 523);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发生率为0.45%(4/895).发生年龄16~34岁,发生时间在术后12~25h,氟哌利多用量为2.5~4.5 mg.结论 锥体外系反应与氟哌利多有关,即便小剂量用于硬膜外镇痛仍难以避免锥体外系反应,尤其是青少年.

实用疼痛学杂志继续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34-39

摘要:本文主要从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等方面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强调指出症状、体征、影像三者在侧别、水平(节段)和程度三方面的一致性对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意义.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40-41

摘要:颈源性眩晕也称颈动脉型颈椎病,它是由于颈椎骨质病变所致椎动脉狭窄,造成迷路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本文就其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作一详细叙述

实用疼痛学杂志综述
特异性COX-2抑制药的临床应用及其前景42-49

摘要:特异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药为一组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此类药能阻止前列腺素合成,但不阻止由COX-1激活的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COX-2抑制药能迅速提供镇痛,对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效应相当于非特异性NSAIDs的标准剂量,而其胃肠道副作用较低,其他不良反应与非特异性NSAIDs相似.

蛛网膜下腔镇痛法的临床应用进展50-55

摘要:蛛网膜下腔注药镇痛效果确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局麻药、阿片类药、甾类药、GABAB受体激动剂、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本文从以上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适应证、副作用以及使用方法等几方面对蛛网膜下腔注药镇痛进行综述.

高浓度局麻药神经阻滞56-57

摘要:局麻药神经阻滞治疗疼痛对神经损伤少,但镇痛时间短,而多次阻滞增加患者的痛苦.因而高浓度局麻药神经阻滞的应用逐渐增多,其神经毒性的影响除药物本身外,血管收缩药的添加、局麻药液中的防腐剂均参与作用.虽然诸多作者将各种高浓度局麻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疗效,但它对阻滞后所引起的神经组织学改变,应高度重视和观察.动物实验的资料与临床上所发生的现象能否一致,以及适应证和药物配方等均应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