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研究、学术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0-0747
  • 国内刊号:11-2360/TE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55
  • 创刊时间:197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5.29
  • 综合影响因子:4.24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油气勘探

中国沉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与沉积学研究进展

摘要:从近期中国油气发现的特点看,陆相碎屑岩仍是中国石油增储上产最主要的领域,碳酸盐岩勘探正处于大发现期,台缘礁滩复合体与台内礁、滩勘探成果显著,沉积盆地中火山岩储集层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现实领域。高含水老油田是中国油田开发的主体,持续的储集层精细表征研究和改善水驱条件、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突破了高含水老油田的稳产技术瓶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陆相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建立、砂质碎屑流成因与分布、深部有利储集层发育机理与分布预测、低孔渗砂砾岩储集层成岩相评价与有利储集层预测,海相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重建、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精细刻画与台地内部结构细化、碳酸盐岩储集层多期叠加改造机理、岩溶储集层成因分类,非常规储集层评价、开发储集层沉积学、沉积储集层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储集层改造技术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385-396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与含油气系统

摘要:准噶尔盆地是在前寒武纪陆核和早古生代增生褶皱带的拼合基底之上经历石炭纪—二叠纪过渡阶段后形成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石炭纪是准噶尔及邻区克拉通化过渡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准噶尔地块南、北缘发育了被动大陆边缘,地块内部断陷与凸起相间,断陷内沉积了厚度达2 000-5 000 m的火山碎屑岩系。受海侵范围控制,盆地内部及周缘发育区域展布的石炭系下统滴水泉组和上统巴塔玛依内山组两套有效烃源岩,前者可能是油、气烃源岩,后者是有效的气源岩,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是主要的储集体,由此形成了C1d—C(.)和C2b—C2b(!)两个含油气系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和新近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导致了石炭系圈闭的形成、改造与最终定型。不同构造单元后期演化历史的差异导致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在平面上产生分异。迄今在石炭系已发现了五彩湾、石西、克拉美丽、克拉玛依二/四/六井区、车排子等多个油气田,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397-408

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油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摘要:通过研究油气藏和流体参数的分布特征,系统地分析塔中地区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油气藏的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油气藏在分布上呈现出"外带气、内带油"的特征;原油表现为低密度、低黏度、高含蜡、中低含硫,气油比变化很大;天然气为普遍高含硫化氢的干气。通过深入剖析油气藏的储集层、油气源断裂、构造等控制因素,认为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油气藏整体上是储集层控油,而局部范围为构造控油,油、气源断裂是关键,气侵通道影响油气藏分布。塔中Ⅰ号断裂带礁滩复合体的勘探应该重点寻找有利储集层,储集层条件好(裂缝-孔隙型储集层最好)、有沟通油气源断裂、局部构造有利的区域是勘探的有利地带。
409-415

塔河油田深层能量场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摘要:以塔河油田深层能量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析能量场特征来探讨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研究认为,多期构造应力作用是塔河油田现今断裂发育形态的主控因素,现今区域应力场特征表明塔河油田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奥陶系现今压力场整体上属于略偏低异常的压力系统,流体势特征显示油气运移存在东部自东向西局部性运移趋势以及南部由南向北区域性运移趋势;奥陶系现今地层水离子构成符合典型的CaCl2型水特征,地层水地化指标显示塔河主油区具有良好的封闭性,是油气聚集保存的有利区;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主要集中在80-100℃、120-130℃和150-170℃等3个温度段,前两个温度段分别对应于塔河油田2次大规模的油气成藏期:海西早期和喜马拉雅期,而最后一个温度段主要受控于构造变动和二叠系岩浆活动,代表了一期局部油气成藏事件。
416-423

湖底热水活动及其对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烃源岩为例

摘要: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观测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层中发现了硅质岩、铁白云石纹层沉积、白铁矿-黄铁矿-硬石膏共生体系、早期成岩缝中的自生钠长石充填作用等可能与湖底热水活动有关的现象。能进一步佐证同期湖底热水活动存在的证据还有:长7优质烃源岩中异常高的二价硫含量(平均7.37%),Mo、Cu、U、Mn等微量元素的显著正异常特征,高的U/Th值,微晶铁白云石纹层偏重的碳同位素组成(2.88‰-3.03‰)、偏轻的氧同位素组成(-16.41‰--16.17‰)和富集Cu、Mn等微量元素的特征,莓状黄铁矿偏正的硫同位素组成(2.37‰-5.90‰)特征等。长7段沉积期始,强烈的区域构造活动对基底断裂的激活作用是产生湖底热水活动的动力学因素,湖底热水活动对长7优质烃源岩的大规模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24-429

基于随钻和电缆测井电阻率的钻井液侵入校正方法——以阿曼DLL油田高孔低渗碳酸盐岩油藏为例

摘要:基于阿曼DLL油田高孔低渗碳酸盐岩油藏的随钻测井(LWD)和电缆测井资料,综合研究了从钻开储集层到完井测井时间内钻井液侵入对高孔低渗碳酸盐岩储集层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钻井液侵入对储集层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与储集层的孔隙度、钻井液柱与地层压力差、含水饱和度、钻井液矿化度以及侵入时间相关,其与孔隙度增加呈指数增大关系,与钻井液柱和地层压力差呈对数增大关系,与含水饱和度以及侵入时间呈幂指数增大关系。根据DLL油田LWD测井资料和MDT压力资料,得出储集层电阻率受钻井液侵入影响的校正方程。由校正后电阻率计算的含油饱和度比电阻率校正前计算的含油饱和度增加了6.3%-20.0%,平均增加10.2%。
430-437

激励及地电条件与天然气水合物的电偶源电场响应

摘要: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电磁勘探采用动态水平电偶源发射与静态阵列式海底偶极接收的测量方式。基于一维地电模型,求解海底水平层状介质的电偶源电场响应,得到海底两个水平正交电场的传播表达式,据此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电场响应的影响因素。对供电频率、电偶源离地高度、海水深度、覆盖层厚度以及天然气水合物地层自身的物理化学结构等因素与归一化电场幅值的关系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供电频率可使归一化电场幅值变化于10-16-10-10V/(A.m2);将电偶源施放至离海底数十米高度进行拖曳可获得较好的作业效果,且不改变信号采集的质量;深水及浅薄覆盖层属于有利的探测环境,该环境下的感应场源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天然气水合物的孔隙度、饱和度影响介质电阻率值,其电阻率越高,电场响应幅值越大。正演模拟结果可对天然气水合物探测设备研制及海洋作业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438-442

中高勘探程度区带精细评价技术

摘要:现行的区带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尚无油气发现的区带,在剖析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将含油气概率空间定量预测技术、多层系空间含油气概率叠合处理技术、含油气概率约束下的油气资源丰度空间定量模拟技术紧密结合,提出一种平面与纵向相结合、基于空间网格的多层系区带精细评价新方法。相对于现行的区带评价方法,具有评价综合性、评价及评价结果精细性、资料应用与信息采集全面性、应用实效性等优点。采用该方法对吐哈盆地中上部层系38个二级构造带进行评价,根据空间含油气概率评价结果,明确了各构造带内部有利钻探区;依据各区带地质评价值、待发现资源量评价值进行二因素综合排队优选,指出胜北、火焰山、鲁克沁、鄯勒等构造带是下步勘探的最有利构造带。
443-450

水平井随钻C/O能谱测井影响因素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摘要:C/O能谱测井是确定含油饱和度的主要测井方法,在随钻条件下可以通过记录非弹性散射伽马能谱,根据C/O值来确定原始地层的含油饱和度。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水平井条件下不同岩性、孔隙度、饱和度、井眼尺寸、钻井液性质以及钻井液侵入、地层水矿化度、泥质含量、油气类型和源距时的非弹性散射伽马能谱,研究C/O值与含水饱和度、孔隙度的关系以及各种因素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在水平井条件下C/O值与含水饱和度呈线性相关,油基钻井液和石灰岩地层的C/O值大;井眼尺寸越小、地层水的矿化度越高、骨架中泥质越多以及源距越大时,地层的C/O值越大;钻井液侵入随着侵入深度、岩性、孔隙度和钻井液类型的不同对C/O的影响规律不同。钻井液侵入越浅、井眼尺寸越小、孔隙度越大、油质越重,利用C/O能谱测井识别地层流体越有利。
451-457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油气田开发

火山岩气藏精细描述及地质建模

摘要:为了解决中国火山岩气藏开发的地质认识问题,对火山岩气藏的火山岩体、岩性、岩相、裂缝、气水层、储集层分类及地质建模进行了研究。通过岩体识别与解剖,揭示了火山岩气藏内部火山岩体的空间展布及几何参数。岩性、岩相研究表明,火山岩有利岩性为火山角砾岩、气孔玄武岩、气孔流纹岩及角砾熔岩,有利岩相为爆发相空落、溅落亚相及溢流相上部、下部亚相。通过FMI成像、核磁及常规测井开展了裂缝参数解释,利用相干、曲率、倾角等方法进行了裂缝综合预测,揭示了火山岩裂缝的分布。综合利用核磁、偶极子横波及常规测井等资料开展了气水层识别研究,符合率达到90%。通过基于"体控"的储集层分类预测研究,揭示了火山岩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运用体控构造建模和震控属性建模方法,建立了火山岩双重介质储集层的构造、骨架、基质与裂缝物性参数模型。
458-465

低渗油藏CO2驱油混相条件的探讨

摘要:CO2与地层油能否达到混相状态对CO2驱油技术的应用效果有重要影响,界面张力法和细管实验法测量的最小混相压力(MMP)存在较大差异。岩心孔隙结构对原油相对体积及CO2密度的影响实验均说明,多孔介质的孔隙特征对流体物性参数产生较大影响,用细管实验MMP值作为油藏条件下CO2-原油体系MMP值的做法也需要理论完善。对影响CO2驱油混相条件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岩石孔隙特征、地层压力以及注入流量对多孔介质中CO2-原油体系MMP有明显影响。渗透率下降,测量的MMP值也不同程度地降低;相对而言,平均地层压力较低的油藏,测量的MMP值也较低;对注入流量的研究认为优化流量可获得较低的MMP值。综合分析以上3个因素,初步建立计算多孔介质中CO2-原油体系MMP的方程。该研究将压力分布曲线进一步细化,补充了对不同压力间流体状态的描述。
466-470

抗盐碱星形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评价

摘要:采用接枝β-CD抗盐碱功能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后水解的方法制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抗盐碱星形聚合物。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偶氮二异丁腈质量浓度为50 mg/L、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25%、接枝β-CD抗盐碱功能单体质量分数为1.5%、引发温度为5℃、水解温度为90℃、水解时间为3.0 h。原子力显微镜形貌观察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抗盐碱星形聚合物S07313含有星核接枝β-CD功能单体。抗盐碱星形聚合物S0731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450×10^4,其他基本理化性能都能达到油田应用指标的技术要求。当大庆模拟盐水中加入NaOH质量分数为1.0%的碱水时,抗盐碱星形聚合物S07313、HPAM3000和MO4000的表观黏度分别为42.40 mPa.s2、9.20 mPa.s和18.00 mPa.s。抗盐碱星形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的配伍性优良。
477-482

储集层构型研究在油田精细开发中的应用

摘要:胜利油区的孤岛油田属于强非均质河流相砂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应用储集层构型理论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将储集层结构层次进行细分,由原来的单砂层、单砂体进一步细分到单一成因单砂体,研究砂体内部构型及各种微地质界面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在老油田开发调整和挖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主河道厚油层边滩和心滩内部结构复杂,发育的侧积夹层和落淤层夹层具有层内分隔特性,有利于水平井开发挖掘顶部剩余油潜力;河流相二元结构的上部溢岸沉积和边部废弃河道薄砂体物性差、动用程度低,是后期开发的重要潜力区;复合曲流带砂体局部存在废弃河道,形成半连通和不连通,通过识别分析,进一步完善平面注采对应关系,可提高注采效果;单一成因砂体内部可以细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流动单元,分析其流动特性差异,有助于治理油藏水侵。
483-489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石油工程

西峰油田注入水磁处理防垢技术

摘要:以西峰油田注入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磁处理技术在不同温度、流速、延迟放置时间和磁场强度等条件下的防垢效果;同时研究了磁处理前后水分子聚集体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及磁化防垢的机理。结果表明,磁场强度、水流速度、温度以及磁化后延迟时间均影响磁处理防垢效果,其中,温度对磁处理的防垢效果影响最大;对于Ca2+浓度为1 800 mg/L的水样,在油藏温度条件下,磁场强度为99.22 A/m(7 900 Oe)、水流速度为5 mL/min时的防垢率为9.66%,而常温条件下的防垢率则高达85.34%;同时,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氢键结构被破坏,聚集水分子中氢原子受到的吸电子作用减弱,从而有利于水分子聚集体的分散,可以极大地减弱成垢离子的聚集。
490-493

深海管道回接位姿测量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摘要:为完成海底两个待连接管道的回接作业,需要测量两硬质管道法兰中心的相对位姿,预制适合的相应过渡管段。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针对中国深海作业环境,设计了一种基于拉绳测量装置的深海管道回接位姿测量方案。采用过渡矩阵位姿算法对绳长向量、过渡角度、过渡矩阵等进行演算,实现了两管道法兰中心向量的求解,分析了测量系统的检测控制策略与作业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该深海管道回接位姿测量系统可以精确地获取待连接的两管道之间的距离与相对角度,为深海硬质管道法兰回接作业实现相应参数的检测和完成系统实际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深海管道法兰连接作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94-500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综合研究

遥感技术对油气田开发中海冰影响的监测——以南堡海域为例

摘要:海冰监测是海上生产作业和运输的重要保障之一,遥感技术以其范围大、多时相、快速、准确等特点成为海冰监测的重要手段。采用最新发射的国产卫星HJ-1A/B星CCD数据,对冀东南堡海域2008年11月29日到2009年2月21日的冬季冰情进行全程监测,建立了基于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的滩海冰情遥感监测快速处理流程,并运用处理流程对南堡海域各时相的影像解译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了整个冰期的冰面积变化统计图。根据冰面积变化统计图、各时相海冰分布图,结合历史气象信息进行分析,得出该海域海冰冰期划分结果:初冰期(2008年12月初至2008年12月底),盛冰期(2008年12月底至2009年1月底)及融冰期(2009年1月底至2009年2月底)。此冰期划分结果对正在建设中的南堡4号构造人工岛冬季冰期的安全施工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表明遥感技术能对油田滩海冰情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监测,是油田滩海工程冬季海冰安全监测实用、有效的技术手段。
501-507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学术讨论

甲基菲指数及甲基菲比值与有机质热演化关系——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为例

摘要: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未成熟—低成熟侏罗系烃源岩的热模拟实验研究,分析甲基菲的组成特征,建立两类Ⅱ型有机质(偏腐殖型、偏腐泥型)湖相烃源岩的甲基菲比值和甲基菲指数与镜质体反射率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有机质热演化的不同阶段,甲基菲指数与镜质体反射率间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式,同一甲基菲指数值将推算出2个不同的镜质体反射率,判断原油成熟度易出现偏差;而甲基菲比值与镜质体反射率间具有很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Ro介于0.50%~1.80%时呈单调增加的趋势,相关系数高达0.90以上,在高成熟阶段两者间的关系也是正相关的,故利用甲基菲比值判断成熟度优于甲基菲指数。根据所建立的关系式对柴北缘各区原油的成熟度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地质背景吻合度好,可信度较高。
508-512

《石油勘探与开发》征稿简则

摘要:1.《石油勘探与开发》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主要刊载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相关的各学科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具有创新性、能够反映中国石油工业重大成果的高水平科技论文,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石油天然气科技工作者。《石油勘探与开发》为双月刊,每双月下旬出版。
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