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社
分享到: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工程、综合研究、学术讨论等。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0-0747
  • 国内刊号:11-2360/TE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155
  • 创刊时间:197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5.29
  • 综合影响因子:4.24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油气勘探

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油藏描述与评价——以南堡1号构造东营组一段油藏为例

摘要:以南堡1号构造东营组一段油藏为例,针对工区油藏特征和现有资料情况,确立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油藏描述和评价思路。通过井-震结合,搭建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层序界面解释和层序约束叠前反演,建立工区储集层地质概念模式;利用储集层地质建模软件,建立等时地层框架构造模型和储集层定量地质知识库;通过对比优选随机建模方法,设计9个实现模型,开展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的沉积相模拟和相控物性模拟,进行油藏储量估算和评价以及主要油砂体精细描述。结果显示,东一段油藏为一受构造控制的层状边水油藏,其砂层厚度大,物性好,发育多套油水系统;9个实现模型所估算的地质储量是一组服从某种统计概率分布的蒙特卡洛实现,利于合理评价油藏储量规模。图18表2参14
541-551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及其差异性——以普光、毛坝气藏为例

摘要:对普光气藏与毛坝气藏的成藏要素、天然气和沥青特征、气源、成藏演化和成藏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普光飞仙关组、长兴组气藏与毛坝长兴组气藏的成藏作用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毛坝飞仙关组气藏成藏作用在时间、空间和天然气成分上却有明显差异。川东北地区气藏具有多层系源和多转化源,表现为各气藏具有明显的来源差异。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受特殊沉积相带控制的特殊储集层的发育对油气藏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多旋回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背景在宏观上控制油气成藏要素,从根本上制约成藏规律和成藏机制,是导致海相碳酸盐岩差异成藏的根本原因。图7表5参37
552-561

塔北隆起西部火山岩储集层空间格架的地球物理响应

摘要:玄武岩储集层空间格架具有期次性、韵律性和旋回性。在野外玄武岩储集层地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井下岩心和岩屑分析结果,利用玄武岩储集层在测井和地震上的响应特征,精细识别和划分塔北隆起西部玄武岩储集层的空间格架。每个期次底部对应的柱状节理玄武岩声波时差值小,密度大,深浅侧向电阻率值大且基本重合,向上声波时差值变大,密度减小,电阻率值逐渐变小,反映从下到上岩石的孔隙度逐渐变好,与气孔玄武岩、气孔杏仁玄武岩对应;地震剖面上玄武岩对应的同向轴振幅较强,连续性较好,内部为平行反射,成层性非常好。流纹岩储集层期次性和韵律性不明显,但可识别出较大的旋回,每个旋回由凝灰岩、流纹岩组成,凝灰岩井段电阻率值减小,密度减小,声波时差值增大,反映了凝灰岩疏松的物性特征,可以作为旋回的界限;地震剖面上流纹岩表现为内部反射杂乱,振幅中等,连续性较差,但旋回清楚。图8参21
562-568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摘要: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沙湾组薄砂体油藏埋藏浅、物性好、产量高,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近年来重要的产能建设阵地,但由于油层较单一、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分布零散、隐蔽性强,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探井成功率不超过30%,滚动勘探开发风险较大。根据车排子地区沙湾组油藏发现井——排2井及其周围探井所获地质认识,依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从区域沉积相分析入手,查明沙湾组薄砂体成藏模式,利用正演模拟、滚动储集层描述、地震属性分析和油气检测等技术手段,形成了一套薄砂体滚动勘探开发技术,并利用其指导车排子地区滚动井位部署,取得了非常好的滚动勘探开发效果。图6参13
569-574

济阳坳陷二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摘要:通过对济阳坳陷二叠系砂岩储集层岩石的压汞实验分析,结合薄片分析与扫描电镜观察,利用能反映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渗流性能的参数,分析该区二叠系储集层岩石的储集特征。结果表明,该区二叠系碎屑岩储集层以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的中粗粒及含砾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型储集层;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孔隙和裂缝,具有孔喉半径小、分选性和连通性较差、渗流能力较差的孔喉特征;最大孔喉半径是决定其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反映了次生孔隙的发育对其储集性能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还表明,控制该区二叠系碎屑岩储集层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沉积主水道(高能河道或分流河道)的分布型式、酸性水介质溶蚀相的发育程度及构造条件。图7表4参18
575-582

吐哈盆地石炭系-下二叠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选择吐哈盆地有代表性的石炭系、下二叠统野外露头和探井岩心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样品,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烃热演化等方面分析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泥质岩的有机质丰度总体高于碳酸盐岩,为较好的烃源岩,而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低,基本为非烃源岩。碳酸盐岩和泥岩的母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很少部分为Ⅱ2型,碳酸盐岩比泥岩的母质类型稍好。井下烃源岩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早期,露头样品成熟度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从成熟阶段到高一过成熟阶段均有分布。钻井样品成熟度总体偏低主要与钻井样品埋藏总体不是很深有关,露头样品成熟度较高可能与经历的构造作用及局部较高的地温有关。根据热演化剖面特征推测好的石炭系一下二叠统烃源岩应分布于凹陷较深部位,且对天然气的生成较为有利,火山岩为深部位天然气聚集的较好储集层。图14表1参14
583-592

依-舒地堑汤原断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气藏类型

摘要:利用依一舒地堑汤原断陷32口井的钻井、录井和测井资料及地球化学资料,研究断陷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其天然气成藏条件和气藏类型。根据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编制各层构造图,发现和落实各构造层发育的圈闭。在此基础上,对汤原断陷天然气成藏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汤原断陷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白垩系和古近系乌云组、新安村组、达连河组一段、宝泉岭组一段;储集层主要发育于白垩系和古近系乌云组、新安村组、达连河组二段、宝泉岭组二段;盖层主要为古近系达连河组一段、宝泉岭组一段。汤原断陷发育自生自储、下生上储、新生古储3种类型生储盖组合。钻井证实汤原断陷发育岩性-构造复合气藏、岩性气藏2种类型气藏,依据地震资料及邻区已知油气藏资料推测汤原断陷还发育构造气藏和地层气藏。图15表4参15
593-600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水西沟群层序地层特征

摘要: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水西沟群的层序地层特征及勘探潜力进行了研究。根据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显示的界面特征,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4个初始湖泛面、4个最大湖泛面,据此将研究区侏罗系水西沟群划分为JSQ1、JSQ2、JSQ3、JSQ44个三级层序,12个体系域。对各三级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水西沟群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沉积体系分布格架和地层层序模式。据八道湾组一段及三工河组二段一砂层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油气显示情况,认为这两个层段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勘探的主要方向为与辫状河道砂体有关的岩性圈闭和低幅度背斜圈闭。图10参15
601-608

部分近海湖相烃源岩有机质异常碳同位素组成

摘要:中国近海珠江口盆地、渤海湾盆地和印度尼西亚巽它盆地部分深湖相烃源岩及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异常重,一般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大于~24‰,原油碳同位素组成大于~25‰,与常规的地球化学理论相悖。在分析碳同位素组成、干酪根显微组分及生物标志物的基础上,对湖相烃源岩碳同位素组成异常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和藻类高生产率是形成深湖相泥(页)岩碳同位素组成异常重的主要原因。烃源岩及原油生物标志物组成以C30-4甲基甾烷丰富、伽马蜡烷含量低为特征。无定形体和藻质体是该类烃源岩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形成于缺氧的淡水一半咸水沉积环境。该类烃源岩具有高的有机质丰度、生烃潜力和氢指数,是优质的油源岩。图8表1参26
609-616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油气田开发

利用LWD测井资料预测油藏衰竭程度和生产气油比

摘要:综合利用LWD、MDT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对衰竭式开发油藏的衰竭程度(地层压力)、单井初产气油比与LWD测井响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不同衰竭程度和生产气油比时LWD体积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测井响应特征发现,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LWD测井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曲线重叠区的大小与油藏衰竭程度和生产气油比具有一定关系,重叠区越大,地层压力越低,油藏衰竭程度就越严重,生产气油比也越高。经多元统计回归,得到地层压力、生产气油比与密度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之差的函数关系。通过对DLL油田Ⅱ区块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利用密度孔隙度和中子孔隙度之差预测地层压力和生产气油比的经验模型,预测结果与MDT测井压力资料和生产气油比资料相符,证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精度。图8参9
617-622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简讯

2008年国外十大石油科技亮点

摘要:①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理论技术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随着深水盐下油气地质勘探理论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世界盐下油气勘探取得突破性进展,分别在巴西海域、墨西哥湾等地区都发现盐下油气藏,特别是近期在巴西海上桑托斯盆地盐下相继获得一系列重大油气发现,引起了业界高度关注。盐下层系作为油气资源储藏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勘探的新热点。
622-622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油气田开发

三维地质建模与地震反演结合预测含油单砂体

摘要:含油单砂体形态及分布特征的预测是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根据渤海湾盆地G油田地质特征、地震资料品质及研究目的,选择稀疏脉冲地震反演方法,以泥质含量为地震反演目标,将地震反演技术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相结合,利用协克里金方法将测井解释结果与地震反演参数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建立高精度的三维泥质含量模型。三维地质模型所反映出的单砂体形态完全达到了油藏精细描述的要求,同时又很好地保持了原始地震属性参数的分布特征,使砂体预测的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在泥质含量模型的基础上划分砂体,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含油单砂体进行三维追踪和解释,得到含油单砂体及油藏的三维空间展布形态和分布特征,使油藏预测更为准确、可靠。图4参13
623-627

低渗致密砂岩凝析气藏液锁损害机理及防治——以吐哈油田丘东气藏为例

摘要:吐哈油田丘东低渗凝析气藏钻采过程中存在不同形式的液锁损害,系统分析了其损害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液锁损害程度主要与岩心的渗透率、孔隙度、初始含水饱和度及油水界面张力有关,还与储集层岩性、胶结物类型及含量、孔隙结构特征和侵入流体的性质有关。针对钻/完井、生产、储集层改造及修井过程中液锁损害机理及特征,研发出防液锁低损害成膜钻井液及保压、增能、助排等综合防治技术,改进的钻井液可使受损害储集层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由平均54%提高到81%,研发的助排剂可明显提高残酸的返排效果(助排率达88.9%),改进的修井液可使岩心渗透率恢复值提高16.1%,各种改进工艺在现场应用后,较好地保护了产层,提高了低渗透气藏的综合开发效益。图3表10参21
628-634

稠油油藏油水倒置现象探讨——以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6—7砂层组为例

摘要:基于精细地质研究,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6—7砂层组稠油油藏储集层含油性判别方程,结合开发动态资料对研究区油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稠油油藏油水分布规律与原油性质密切相关,由于边底水的氧化及微生物降解作用,稠油油藏中的原油在成藏后被进一步稠化,原油密度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可大于或接近地层水密度,从而发生高密度稠油相对于边底水的再次运移,形成油水倒置、油水并置等油水分布模式。研究区构造高部位聚集中质油常规稠油,其密度小于地层水密度,油水分异较完全,产纯油;构造中部分布特稠油,其密度接近地层水密度,油水分异差,与边底水的并置关系明显,油水同产,含水率较高;边水中存在小规模向构造低部位运移过程中的超稠油;构造底部聚集超稠油,形成典型的油水倒置,油水同产,但含水率低于油水并置带.图6参14
635-640

含硫气井井喷事故受体致死概率分析

摘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在基于并行计算的高性能集群系统平台上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川渝地区某含硫气井井喷事故状态下硫化氢气体的扩散动力学演化过程及影响范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差分和积分计算获取了硫化氢毒性负荷的分布场,进而分析了气井周边区域的受体致死概率。结果表明,含硫气井所处的地形条件对硫化氢浓度场及受体致死概率计算结果影响很大:所选计算井其东、西、北三面地形平坦,以浅丘为主,南侧背靠海拔1230m的山峰,受井口南侧山峰的影响,北风下井口附近区域毒性负荷及受体致死概率最高,次高峰值处距井口约1000iTI,因此在对气井进行事故后果模拟及定量风险分析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本方法可用于含硫气井的定量风险评价及安全规划的制定。图7表1参10
641-645

欠平衡钻井油气藏与井筒耦合模型

摘要:利用流体力学的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地层的渗流力学方程,建立了欠平衡钻井油气藏与井筒耦合流动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所建立的欠平衡钻井油气藏与井筒耦合模型能模拟主要油气藏类型欠平衡钻井过程中油气藏流体与井筒内流体的耦合流动,模拟地层油、气的流入对井底压力的影响。欠平衡钻井过程中,不同类型油气藏和井筒流体耦合流动时地层油/气进入动态不同,地层油/气的进入对井底压力的影响规律也有很大区别。计算结果表明地层油/气的流入可以使井底压力下降0.03~2.50MPa,因此在欠平衡钻井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产层段油/气流入对井底压力的影响。图6参15
646-650
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石油工程

数值模拟法在膨胀套管修复套损井技术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分析膨胀套管在套损井修复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及残余应力情况,剖析膨胀过程中管材内部变化规律,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膨胀套管在套损井修复应用中的有限元模型,优选模型的边界条件,进行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直观地反映了管材膨胀过程中的应力一应变情况,结合实验室台架试验及现场施工,总结出可在制管、套管膨胀和后处理3个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消减残余应力;膨胀套管在高压液体作用下发生二次形变后,内径尺寸比膨胀锥的外径单边增加0.9~1.3mm,据此修正了膨胀锥、膨胀套管和原套管尺寸间的经验公式。在华北油田京708井采用膨胀套管技术修复套损井,施工完成后,产油量增加,含水率降低,达到施工要求,表明膨胀套管补贴套损井技术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符合油田现场施工的需求。图10表2参12
651-657

南堡油田先导试验水平井高效钻完井技术

摘要:南堡油田主力油气藏储集层横向变化大、地层倾角与断层不确定,地质跟踪困难,由于环境的限制,钻井井数少、实施高效开发难度大。基于井壁稳定性、3项压力(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玄武岩可钻性、储集层特性与物性、油藏构造形态与目的油层油气显示特点、储集层钻完井伤害、储集层出砂情况等分析,开展了海油陆采大位移水平井的井身剖面与井身结构优化设计、井眼轨迹控制、个性化钻头设计、钻井液体系优选与油气层保护和高效筛管完井等各项技术的优选研究与先导试验应用,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分析和完善。3口试验水平井投产均一次成功,初期日产油分别达505t、736t和1058t,在高产情况下未见出砂,生产正常,确立了南堡油田高效开发主导钻完井技术,达到了先导试验的目的。图2表6参11
658-663